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五彩缤纷自然界,生存着数以亿计的生物。

而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比如:动物的性行为、利他行为、迁徙行为、通讯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进攻行为等等。

在各类动物行为中,动物的领地行为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

1. 动物的领地行为的定义通常,人们把能维持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而很多动物要占据一些地盘,并在那生活和繁衍后代,它们不允许其他的动物进入它们的领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动物的领地行为。

动物对于自己的领地,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巡视,并在植物上、土地上留下自己独有的气味、粪便、尿液等进行领地的边缘的区分。

巢域是动物进行正常活动的整个区域,在巢域中往往还含有一个动物集中的活动区,大多数活动都发生在这里,这个集中的活动区叫核域。

在有些情况下,巢域就是营巢地周围的一个区域,或者是食物和水源的所在地。

虽然不同动物的巢域可以重叠,但是核域却很少重叠。

领域是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是动物(个体、家庭或集体)排他性地占有并积极保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其内则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领域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随时间而有所改变);第二,领域是受到占有者积极保卫的;第三,领域的利用是排他性的,即它是被某一或某些个体所独占的。

不同的领域一般来说是不重叠的,如果重叠也是少量和暂时性的,重叠区是可以被两个领域的占有者利用,但是所利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所谓的“一山容不得二虎”,说明领地是同类或同种动物之间的边界划分,而在不同动物类别和动物物种之间,领地是重叠的,并且由此产生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即弱肉强食。

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老虎之间的领地是基本清晰的,羚羊之间的领地也是基本清晰的。

但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还生存着食草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

在领地意识上,对于同一块土地,某只老虎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老虎进入;某只羚羊同样会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羚羊染指。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1齐利刚20111320711动物行为学论文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学论文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范文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范文

论文题目: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

首先介绍了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定义和分类了宠物行为问题,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然后,阐述了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的遗传与进化、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以及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接下来,详细讨论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测试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结果解释。

针对宠物行为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行为矫正策略,包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正确的驯养方式、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和环境调整。

通过实证研究,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案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制定了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最后,展望了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科技进步和社会观念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宠物行为问题;诊断方法;处理策略;行为矫正;实证研究;未来展望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1)1.1.2 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1)第2章宠物行为问题的理论基础 (2)2.1 动物行为学基本理论 (2)2.1.1 行为的遗传与进化 (2)2.1.2 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 (2)2.1.3 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2)第3章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 (3)3.1 观察法 (3)3.1.1 主观观察 (3)3.1.2 客观记录与分析 (3)3.2 访谈法 (3)3.2.1 对主人的访谈 (3)3.2.2 对兽医师的访谈 (3)3.3 测试法 (3)3.3.1 行为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3)3.3.2 测试结果的解释 (3)第4章宠物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4)4.1 预防措施 (4)4.1.1 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4)4.1.2 正确的驯养方式 (4)4.2 行为矫正 (4)4.2.1 行为训练 (4)4.2.2 药物治疗 (4)4.2.3 环境调整 (4)第5章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择标准 (5)5.2 案例描述与分析 (5)5.3 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5)第6章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展望 (6)6.1 科技进步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2 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3 未来研究方向 (6)致谢 (7)第1章绪论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并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号:222012314011030姓名: 计爱霞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摘要(1)奇妙的蚂蚁社会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

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

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

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

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后,蚁后就忙碌起来,每只幼蚁的食物都由它嘴对嘴地餵给,直到这些幼蚁发育成成蚁,且可独立生活为止。

当第一批工蚁长大后,就会开始任劳任怨地接替抚养幼蚁的任务,它们采集食物、扩建蚁巢、打扫卫生、保卫家园及赡养蚁后等。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蚂蚁搬家现象的研究1 引言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

从而也增加了我对动物行为的兴趣,研究动物的行为学对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论述一下蚂蚁搬家的行为。

1.1 蚂蚁搬家是否与下雨有关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

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了起来。

但是蚂蚁搬家究竟与下雨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1.1.1 蚂蚁搬家与下雨有关如果说蚂蚁能够凭借其本能准确地感觉出即将下雨,甚至感觉出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劈头盖脸的雨点打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如果在下暴雨前蚂蚁不能及时地回到窝内,就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以至于回不了家,甚至送命。

虽说蚂蚁的生命在人眼里不值什么,但对蚂蚁自己来讲还是蛮可贵的,干吗要白白丢掉呢?因此,蚂蚁完全有可能感觉出天将下雨,也有可能知道在下雨前要及时回家避雨。

天气变时,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泥土返潮,蚂蚁巢特别潮湿,蚂蚁难以安居。

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什么蚂蚁搬家就会下雨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因为蚂蚁一般住得比较低,雨水往低处流,它的家就没了无论哪一种生物,都需要有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

而动物为了适应各种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行为。

就拿蚂蚁来说,它对自己窝里的湿度一定的要求。

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蚁窝就变湿了。

如果太湿了,蚂蚁就呆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往干燥的地方搬家了。

因此,蚂蚁是在大雨来临前搬家的。

1.1.2 蚂蚁搬家与下雨无关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低智慧生物,其生物意识和生存知识相对于人类来讲要落后的多。

动物行为论文

动物行为论文

动物行为论文动物的节律行为摘要:在大千自然社会中,不仅仅只有人类才会有生活的定时作息和定餐的饮食、工作朝九晚五的节律。

在动物的活动与运动中,也是遵循着它特定的节律去进行的。

本文通过动物节律的形式、生物钟以及其他环境因子与节律的关系,来阐述动物的节律行为。

关键词:动物节律的形式生物钟其他环境因子与节律的关系节律行为是指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随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

如黎明时,雄鸡鸣啼,林中小鸟吱吱喳喳地叫,当夜幕降临时,它们都回去栖息,但猫头鹰和蝙蝠开始活动,这种行为方式都属于节律行为。

一、动物节律行为的形式1、昼夜节律(circadian):由于地球绕轴自转而形成昼夜循环交替,昼夜交替引起地表热能、光照、湿度以及风向和风速的昼夜变化,动物的活动和生理机能也与地球的昼夜变化相联系,出现大约每隔24小时重复进行的现象,称昼夜节律。

而白冠雀秋季南迁觅食,春季北迁繁殖现象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24小时中鸟对光的敏感性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在每天第一束光亮出现到这以后的约24小时里鸟对光保持不敏感状态,16-20小时后,光敏感性增加,24小时后再次降低。

如白天较短(11-12小时),在鸟的光敏感期内就不会出现光亮,当白天逐渐变长时(14-15小时),有光亮的时间会延长到光敏感期,一系列的光活动系统开始发挥效应。

丘脑下部释放激素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性腺迅速增大,同时,鸟开始大量进食以增加脂肪储存量,变得更加活跃,特别在晚上。

迁徙和繁殖后,性腺萎缩,鸟类进入非光敏感期。

海仙人掌夜间能发出冷光,这正是它们积极觅食的时候。

天蚕蛾属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对两种天蛾和雄蛾都有吸引作用,但因活动时间不同避免了种间杂交。

动物根据昼夜活动的特性,可分为四类:①、昼行性--白天活动的,如大部分鸟类、一部分哺乳类、昆虫及少数两栖类和爬行类;②、晨昏性--黄昏或晨曦活动的,如夜鹰;③、夜行性--黑夜活动的,如一部分哺乳类、昆虫、少数鸟类(如猫头鹰);④、无节律性--不规则活动的,如蚂蚁、鼹鼠以及大多数土壤动物。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引言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涉及到动物的生态、进化和适应性。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论文将探讨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典型动物行为案例。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学涉及到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响应和适应性。

以下是一些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行为模式:动物特定的行为序列,如求偶行为、觅食行为等。

2.行为适应性:动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行为逐渐得到保留和发展。

3.行为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4.行为进化:行为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改变和进化。

5.社交行为:动物的群体互动、社交层级等行为。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动物行为,研究者使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行为模式、持续时间等数据。

2.野外实地研究: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跟踪动物行为,了解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实验研究:通过设立实验室环境,控制变量,以确定动物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4.生物标记技术:使用标记技术如标签、射频识别等,追踪动物的位置和行为活动。

5.计算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动物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典型动物行为案例1. 鸟类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动物行为。

每年春秋两季,许多鸟类会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进行迁徙。

这种行为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繁殖和觅食的环境。

科学家通过使用生物标记技术和卫星追踪,了解了鸟类迁徙的路线、时间和停留地点。

2. 大象的社交行为大象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在其社交结构中存在明确的社交层级和合作行为。

大象通过触摸、声音和视觉信号进行社交沟通,建立社会连接并传递信息。

研究人员认为,大象的社交行为与其智力、情感和长寿有关。

3. 狼群的狩猎行为狼群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猎食动物,通过协作狩猎来获得食物。

研究发现,狼群的狩猎行为是高度协作的,狼群成员之间会相互合作用以追捕和攻击猎物。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

1.中文摘要:动物的通讯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每一类通讯行为往往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进化过程。

这一过程历经了许多艰辛,在不同的环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适应自己的交流方式。

Julian Huxley早在1923年便注意到了在动物通讯信号的进化过程中,某些行为会失去它们的可塑性和最初的功能并演变为一种刻板不变的行为模式,他当时把这一进化过程称为仪式化。

仪式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它直接同能改变行为模式的进化原理相关。

动物借助于通讯可把一个个体的内在生理状态等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个体并引起后者作出适当的反应,并能导致信息的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具有生存的适应意义。

通讯行为不仅是发生在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事,细胞之间也具有相互通讯的方式,化学通讯与触觉通讯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

1中文摘要 (1)2目录 (2)3正文 (3)1.1绪论 (3)1.2本轮 (3)1.1.1视觉通讯 (4)1.1.2听觉通讯 (4)1.1.3化学通讯 (5)1.1.4触觉通讯 (5)1.1.5电场及电通讯 (6)1.1.6震动通讯 (6)1.3结论 (8)1.1绪论:通讯可涉及动物的任何一种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电场等。

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某一特定信号所采用的感觉通道将决定于该种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所在生活环境以及该信号的功能。

1.2本论:提到通讯,相信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现在越来越发达的各种联络方式(电话、网络),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对于通讯的需求是日益膨胀,要求也水涨船高,各种高效的联络体系已经布满我们的生活。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使我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然而,通讯这个词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人类的,在比人类低等一些的生物界同样存在着相互之间的通讯与联系,它们虽然没有人类发达的头脑,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通讯设施,但存在于它们之间的通讯行为却是相当神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11
齐利刚
2011132071
1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
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
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
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
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学论文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1)观察法(描述法):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发展、适应与进化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订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

(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发情的雌老鼠身上提取的
气味物质,涂在幼鼠身上,这只幼鼠对成年雄鼠就有吸引力;有人摸拟雄螽斯的声音,促使螽斯跟着人的模拟声交替地鸣唱起
3
动物行为学论文
来,甚至当人变换声调时,雄螽斯的声音也会变化。

(3)比较研究法:是指对近缘物种的行为和社会组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物种的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差异与它们生态学差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出行为特征的适应意义。

这一研究方法已在文鸟、羚羊和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中行到应用,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食物的数量和分布、捕食者的压力和配偶竞争等。

四、动物有哪些行为呢,
动物的行为有很多。

例如:捕食行为、通讯行为、社群行为、时空行为、领域行为等等。

在动物所有行为中捕食行为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为。

正因为有捕食行为才保证了动物的生存。

1、捕食行为的动机:是饥饿,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摄取构成躯体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2、影响动物食物选择的主要因素:取食方式、动物形态学的特征、食物营养质量、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动物自身生理特征、行为学特征。

一些捕食动物猎物是为了用来喂养它们的后代。

3、捕食一般是在后代乞食的刺激下进行的,而不是自身饥饿下进行的。

很多鸟类能根据巢雏数调整自己觅食行
4
动物行为学论文
为,亲鸟受雏鸟的乞食行为的刺激来调整它们的食物需要。

4、动物取食技巧常有以下方式:
(1) 搜寻和驱赶:如章鱼、许多节肢动物常利用它们的脚或触角搜索和感觉潜在猎物的存在,浣熊在水中可以感知猎物。

(2) 潜步追踪和埋伏:变色蜥蜴和许多猫科动物(虎、豹、狮等)多采用这种方式,有些鱼通过摇晃诱饵吸引具有好奇性的猎物,有的能模仿成非植物天敌模样。

(3) 远距离追击,如大型哺乳动物的狐、狼、鬣狗科动物等。

(4) 累垮猎物:如一些兽类,海星靠不疲倦的吸盘制服双壳类软体动物。

(5) 利用工具猎取猎物:脉翅目的蚁狮构筑陷井捕食蚂蚁,套索蜘蛛以“绣球”蜘丝捕虫,射水鱼以口腔喷水击落空中昆虫,啄木鸟用树枝从缝隙或洞穴中钓取猎物。

(6) 集体围猎:许多捕食者利用集体力量去制服、迷惑扰乱、累垮猎物或将其包围起来。

集体捕猎可以提高捕猎获率。

如蜜蜂、鹈鹕、狼、几种犬科动物、狮子、海鸥、蚂蚁等。

(7) 运用诱饵:可分食物诱饵和性诱饵。

鱼安鱼康以背鳍上端肉穗诱捕小鱼;美洲的鳄状鳖在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捕食时张开口将舌尖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
5
动物行为学论文
附近的小鱼就游来捕食‘小虫’时被鳄状鳖吃掉。

(8) 对陌生食物的回避和试探
除此之外,动物还具代表性的行为就是繁殖行为。

有了繁殖行为才是生命延续。

1、动物的性行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生殖将雌雄两性的遗传物质结合重组并逐代传递下去以克服动物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保证物种种群和繁衍。

2、求偶行为:是指伴随着性活动和作为性活动前奏的所有行为表现,是雌雄个体相互吸引,寻求配合的过程。

3、交配行为:不同的属种往往有固定的基本模式。

环境中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动物的交配行为,环境温度、湿度、光等因子的变化,都可诱发生理的变化。

通信行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1、视觉信号:具有一定的作用距离,它总是有确定的方向性并可被光感受器官所感受,视觉信号包括光照度的变化、物体的移动、图形、颜色和平面偏振光等。

例如:蜜蜂的‘舞蹈语言’,它是由工蜂指引蜂群到蜜源去采集花蜜或花粉的通讯方式。

2、化学通讯:由嗅觉和味觉通路传导信息,同种个体之间的化学通讯的信息称信息素或外激素
3、听觉通讯:主要用于动物的求偶、攻击、辨认、警报和寻求保护等。

如:蚊子在飞翔时,由翅膀发出“营营”
6
动物行为学论文
声,这种声音雄蚊子头的触角所接受,雄蚊子便闻声而来,与雌蚊交配。

4、接触通信:指靠身体接触所进行的通讯,很多动物都有这种通讯方式.如:蜜蜂中的工蜂用触角摸舞蹈蜂的身体以便获得蜜源所在地的信息。

通讯行为的功能:a.通讯引导动物与其它个体发生联系,并通知对方本身存在,使行为易于被感受者所接受;b.通过通讯,动物彼此达到相互认识;c. 通讯能
减少动物间的格斗和逃亡频数;d.有助于各个体间行为同步化;e.动物利用彼此间的通讯共同监控环境。

动物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不同动物的行为不会相同。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动物行为不仅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是动物应付或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手段。

动物的行为是与结构相适应的,行为功能是指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生殖的影响,是以行为的存活和适合度来度量的。

让我们将动物作为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的行动去珍爱和保护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