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外宾接待工作注意事项集锦

外宾接待工作注意事项集锦1、国际交往的礼仪原则:注重教养、礼貌用语、尊重习俗、尊重隐私、女士优先、不亢不卑。
2、外事接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平等互利、依法办事、内外有别、文明客气、对外宣传。
3、对外宣传原则:按照政策,灵活运用;实事求是,防止片面;注意对象,加强针对性;内外有别,注意分寸。
4、当前对外宣传工作中要注意克服两种偏向:忽视思想性宣传,界限不清、放松警惕。
5、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6、涉外宴请要注意:对文化素质高,有一定身分的宾客,卫生和环境更显得重要;采取正式招待,显得庄重认真;主方应有意识了解客方饮食习惯和偏爱;真诚和热情是宴请的必备要素;要注意宴请席位安排。
7、与外宾交往中的禁忌:欧美人忌讳谈论其私人性质的问题,如私人生活、家庭收入、住址、婚否、年龄等;德国人比较注重形式;与东南亚国家的外宾相处,交谈时不要跷“二郎腿”;在南美洲国家,交谈时要亲热,离得近点,说话时文静地把嘴凑到对方的耳边;印度人在丧礼中不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便是有悖礼教;新加坡人严忌说“恭喜发财”。
8、国外一些民族的忌讳:美国人认为蝙蝠是凶神恶煞;日本人对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物品很反感;伊斯兰教的国家忌讳用猪作商标图案,也不用猪皮制品;瑞士忌猫头鹰图案。
9、颜色的忌讳:泰国忌红色;巴西人忌讳棕黄色;日本人忌绿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土耳其人忌用花色。
10、数字的忌讳:西方人极端厌恶“13”,原因是犹大为了贪图30枚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为捉拿耶酥的人带路,使耶酥于13号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日本人忌讳4和9。
11、饮食的忌讳: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吃猪肉;伊朗人不吃无鳞的鱼。
12、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其中尤以伊斯兰教规最为严厉。
在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徒每天要做五次祈祷。
13、迎送外宾规格:对外宾的迎送规格,各国的做法不尽一致,我国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来访者的身份、其访问的性质和目的以及适当考虑两国的关系来加以确定;为保证迎送不致失礼,首选要认真研究外宾的有关资料和基本情况,如客人的身分、地位、社会影响、来本单位访问的目的、可能达成的协议、同本单位的关系性质和程度等以及其他背景资料。
国际礼仪基本原则

国际礼仪基本原则
国际礼仪是在跨越国界、文化差异的情况下的一种行为方式,其目的是建立和谐、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关系。
以下是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
1. 尊重:尊重是国际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
不同的国家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些差异。
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并且不侵犯他人的权益,是正确的国际交往方式。
2. 理解:理解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基础。
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习俗,并避免误解和冲突。
通过开放的心态和广泛的学习,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3. 谦虚:谦虚是国际礼仪中的重要品质。
要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轻易批评或贬低他人。
谦虚的态度能够促进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4. 合作:合作是国际礼仪中的关键要素。
在国际交往中,合作意味着互相支持、帮助和理解。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
5. 适应:适应能力是国际礼仪中的重要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学会适应他人的行为和环境,尽量遵守当地的风俗和规章制度。
适应能力不仅显示了我们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理解、谦虚、合作和适应。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能够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坚持不卑不亢原则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
在国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仅思想上要提高觉悟,要正本清源、端正态度,而且还要在工作中付诸实践,一定要对“不卑”与“不亢”二者同时予以支持,防止过犹不及,避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1、努力做到“不卑”。
涉外人员要虚心向国外学习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所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的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一定要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得既谨慎,但又不拘谨;既主动,但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但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对于外国所取得的成就,没有必要视若不见、加以贬低,但也不必自叹弗如、自惭形秽,由此而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自己做的好。
不允许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直不起自己的腰来。
更不能在正式的涉外谈判中,认定外方人员一贯正确,自以为理不直、气不壮,对外方有求必应,甚至让对方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对外方给予我方的帮助,既要诚心致谢,又不必总是挂在自己的嘴上,不必认为自己是在单方面受惠。
其实任何性质的国际合作或国际援助,都是互利互惠的。
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各方均各有所求、各有所图,并不存在纯粹单方面有求于人或受惠于人的情况。
2、努力做到“不亢”。
涉外人员要在坚持自立、自强,以自己的时间行动在外国人面前体现出“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的精神风貌的同时,坚决地反对所谓“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思想,要在对外交往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但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不应当动辄认定外国的一切中国都“古已有之”。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做好礼节准备,展示文明形象
在国际交往中,礼仪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在国
际交往中,要牢记公民形象,穿着要得体、体面、整洁。
要尊重当地的文
化习俗,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不要把烟蒂丢在地上,一定要注意身
体的清洁,不要在公共场所吃东西等。
国外的待客之道比较严格,所以一
定要注意待客技巧,不能打扰别人,过分挑剔别人的食物,不能带着一种
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克服文化差异,注意国际礼节,尊重对方的文化,礼
节仪式,以及文化礼仪和谈判礼仪。
二、慎重言谈,尊重人权
其次,要讲求言谈的礼仪,尊重他人,不能经常批评别人,侮辱他人,不可以一种橡皮筋般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意见,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遇到
挫折不要发脾气,而是要用理智去理解并努力改善。
在国际交往中,要尊
重人权,不能随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不能以自己的民族观念去评价他人,应当树立积极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
不能以一种欺骗、蛊惑、诬陷的态
度去影响他国的政策,应当尊重他国的立场,尊重彼此的文化。
三、友好交往,提升友谊
最后,在国际交往中,要尊重彼此,避免冷漠,要主动发起友谊,建
立友好关系。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

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国际外交作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有着严格的日常礼仪要求。
遵循这些礼仪要求不仅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自信,还能够建立起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和友好关系。
以下是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
1.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2.外交礼仪的仪容仪表外交人员的仪表应该整洁、得体。
外交人员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穿着正式、庄重。
男性外交人员应穿着西装、领带,女性外交人员应穿着得体而且符合当地风俗的服装。
外交人员的言谈举止也应该得体,尽量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姿态。
3.外交礼仪的沟通方式外交人员在进行日常沟通时,应该使用得体的语言和方式。
外交人员应避免使用粗鲁或冒犯性的语言,应尽量使用正式和客气的措辞。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善于倾听,注重交流的有效性和友好性。
4.外交礼仪的宴会作风在国际外交领域,宴会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活动形式,它不仅是享用美食的机会,也是外交人员之间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场合。
在宴会上,外交人员应尽量遵循当地的习俗和礼仪,尊重并遵守对方国家的用餐规矩和礼节。
外交人员应注意举止得体、庄重,避免酗酒和过度的举止。
5.外交礼仪的礼品交换礼品交换是国际外交领域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
外交人员赴访他国时,通常会带一些表示友好和尊重的礼品。
在选择礼品时,外交人员应考虑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避免送出具有冲撞、冒犯性的礼品。
同时,接收礼品的一方也应能够表达感激之情,并根据情况予以回赠。
6.外交礼仪的会议规范在国际外交活动中,会议是重要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外交人员应在会议上遵守秩序,尊重对方的发言权,避免打断他人。
在发言时,应遵守基本的交流规则,表达清晰、准确的观点,并控制发言时间。
会议结束后,外交人员应向与会者表示感谢,带着友好的态度和思想离开会场。
总结起来,国际外交的日常礼仪要求着重于互相尊重、尊严和平等。
外交人员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遵循沟通的礼仪和规范,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传统,并且在交往中表现出真诚友好的态度。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一、尊重对方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要积极学习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其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避免因无知而造成尴尬或冲突。
尊重对方文化是培养双方友谊的基础。
二、善于表达在国际交往中,应注重与人沟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要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交流,避免使用难懂的方言或俚语。
同时,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对其表达给予适当的回应,以维护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待人真诚在国际交往中,应保持真诚待人的态度。
要避免敷衍和虚伪的行为,不说空话或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
要对待他人真诚友好,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真诚待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良好的合作打下基础。
四、遵守社交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应遵守各种社交礼仪。
比如,遵守约定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不说粗话或讲不雅笑话;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和隐私,不擅自触碰或透视;不要在公共场合吵闹或有损形象;要注意人身卫生和穿着整洁等。
五、注重礼品互赠在国际交往中,礼品互赠是一种良好的传统习俗。
合适的礼物能表达友好和关心,有助于拉近双方距离。
在赠送礼物时要遵循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选择适量适宜的礼物。
同时,接受礼物时应表示感谢,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赠。
六、重视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在国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要遵守就座次序,不乱挤搭,尊重主人安排的座位。
在用餐时要注意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不发出过大的噪音或乱弹乱撞。
要懂得和他人有礼貌地交流,避免过于直接或冒犯性的言辞。
不过度饮酒,避免影响交流和判断力。
七、尊重异性和长辈在国际交往中,要尊重异性和长辈。
对异性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亲密的身体接触或口头上的冒犯。
对长辈应保持恭敬的态度,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尊重异性和长辈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礼仪,也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八、注意礼仪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礼仪差异是存在的。
在国际交往中,应注意并尊重对方的礼仪习俗。
要学会适应和接纳不同的礼仪规范,并避免对对方的不同行为做出苛求或责备。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涉外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遵循涉外礼仪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下面将介绍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国际交往中。
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涉外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国家、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尊重他人意味着要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做冒犯他人的行为。
第二、谦虚原则谦虚是涉外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自大和傲慢。
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礼貌原则礼貌是涉外交往的基本要求。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遵守礼貌规范,包括行为举止、言辞和态度等方面。
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姿态的端正,避免使用粗鲁和冒犯性的语言。
第四、正直原则正直是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坦诚相待,不做虚伪和欺骗的行为。
要保持诚实和真实,不要故意隐瞒和歪曲事实。
第五、宽容原则宽容是涉外礼仪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不要轻易批评和指责对方。
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做法,不要过于苛求和苛刻。
第六、灵活原则灵活是涉外交往的必备素质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要适应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不要固执己见和拘泥不化。
第七、友好原则友好是涉外交往的基本态度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友好和亲善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对方沟通和交流。
第八、合作原则合作是涉外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要抱着合作的态度,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结起来,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是尊重、谦虚、礼貌、正直、宽容、灵活、友好和合作。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外国人交往,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原则,提升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精选多篇)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精选多篇)
1. 尊重他人文化和宗教信仰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他人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涉外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应该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与中东国家人民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信仰,不得在公共场合吃猪肉或饮酒。
在与印度人交往时,应该避免直接用左手触及食物或物品,因为在印度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2. 注意语言和口音
在涉外交往中,语言和口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正确的语言和口音,以避免被误解或误解对方。
在和非母语人士交流时,应尽量保持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慢慢清晰的语速,以便对方理解。
3. 注意身体语言和打扮
除了语言,身体语言和打扮也是涉外礼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文化而言,身体语言和打扮也有其独特的规范。
例如,在与日本人交往时,应该避免大声喧哗,不要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
并且,要穿着得体、整洁,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华丽的服饰。
4. 把握时间和场合
在涉外交往中,把握时间和场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活动来选择合适的礼仪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商务拜访中,要提前了解各方的行程安排和时间表,并且准备好礼物和名片。
在正式场合中,要注意着装得体,避免随意言谈或挥手行为。
5. 尊重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最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不要武断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正确的,而不去理解对方的文化。
应该适应对方的方式和思维,积极沟通和交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
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国际交往礼仪基本原则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到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士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亲
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
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
“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
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
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
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