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知识讲解(共四种类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知识讲解(共四种类型)
把握意象
①山水画题画诗中所绘之景。
②人物画题画诗中所画之人。
③花鸟画题画诗所状之物。
把握情感
①抒发作者对意象的赞美。
②对画作技艺的品判。
③对画面意境的咏叹。
④借画表心志、寄感慨。
体味技巧
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②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④求取荐举入仕的干谒诗:李白写下了大量求取荐举入仕的干谒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走笔赠独孤驸马》
按身份分
应考士子、出身人、前资官、在朝官员
按方式分
互利法、恳请法、激将法
按风格分
同为干谒诗,朱庆馀温婉,孟浩然恳切,而李白竟能出之于豪迈
把握情感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
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链接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咏物言志诗)
内容
解说
特点
咏物言志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思路:物——情 物——理。
③对推荐者的赞美;
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
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
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体味技巧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 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都 华清宫 吴融 是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借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 讽 过华清宫 李约 今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类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 衣》为舞曲名。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1)两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 说明。
(1)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第二首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 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 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 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 手法。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鉴赏【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古代诗歌分类解析(精品)

古代诗歌分类解析(精品)

15
古代诗歌的分类
二、按内容题材分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鉴赏示例】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 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 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16
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按体裁分:诗、词、曲 二、按内容题材分—1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哲理感悟诗 12、即景抒情诗(往往与田园山水同)
按内容题材分—2 1、思乡诗 2、送别诗 3、怀人诗 4、怀古诗 5、咏怀诗 6、咏物诗 7、边塞诗 8、登高诗 9、田园诗 10、悼亡诗 11、闺怨诗 12、哲理诗
1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说理诗
2
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按体裁分:诗、词、曲 词:按风格分为婉约词、豪放词 / 按长短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 曲:散曲(分为小令、套曲)、杂剧(又称剧曲、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 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 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 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 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 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 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 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 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3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古从军行 李颀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诗歌鉴赏分类

诗歌鉴赏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达别情的方式: 表达别情的方式: • 一、直接写别情 • 《送友人》(李白) 直接抒发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对 送友人》 李白) 直接抒发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 直抒胸臆) 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 。 (直抒胸臆) • 二、间接写别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 借物抒情, 别之情。拟人) 别之情。拟人) • 三、描写送别场景写别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 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和朋友愉快 的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借景抒情) 的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借景抒情) • 四、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雨霖铃》(想象)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雨霖铃》 想象)
乱条犹未变初黄,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不知天地有清霜。
• • • • • •
张渭) 早 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 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寂傲 高洁脱俗的自我形象。 比喻 比喻) 世、高洁脱俗的自我形象。(比喻
2.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 2.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 山水田园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 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 诗人把山水景物、 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 文景观作为对象, 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 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 抒发情怀 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 表情达意、寄托理想、 手段--即借景抒情。 --即借景抒情 手段--即借景抒情。
1. 内容特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 内容特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 评价。 评价。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作手法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 比喻、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等表现手法。 以物象为题; 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 赞)+物象 物象 3.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特征(意象):松 特征 ):
12
•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 长亭、短亭、劳劳亭、西楼、南浦、灞桥、杨 长亭、短亭、劳劳亭、西楼、南浦、灞桥、
昔我往也, )、阳 柳(昔我往也,杨柳依依 、寒蝉、船(舟)、阳 昔我往也 杨柳依依) 寒蝉、 古道夕阳、 关、古道夕阳、酒、秋 等 。
• 送别诗中常用的手法: 送别诗中常用的手法:
•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 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 怎样的品性?( ?(3分 凰”怎样的品性?( 分) •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 众。 •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 •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 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 • • • • • • •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尘垢:尘埃。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分别是“ (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 新晴”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 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 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 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 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 加富有层次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 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 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 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 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 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 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 修画面活了起来。 修画面活了起来。
8
• 意境术语: 意境术语: •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恬静安谧, 生机勃勃, 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 瑰丽雄壮, 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 寒萧条…… 寒萧条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 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 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 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又是如何体现的。 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 答案:(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答案:(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 (2)体现的思想情趣: 体现的思想情趣: 体现的思想情趣 • 答案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 的赞美 • (3)如何体现的: 如何体现的: 如何体现的 • 答案: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 答案:能结合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 ”“老树著花 有闲意”“无丑枝” ”“无丑枝 (“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7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 .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淡泊 悠然自得 2.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 意象特征: 意象特征 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山间胜景等。 活、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山间胜景等。 •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渲 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常用白描、 染烘托或衬托(注意乐景衬哀情)、对比、比喻、拟人、 )、对比 染烘托或衬托(注意乐景衬哀情)、对比、比喻、拟人、 夸张、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夸张、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 4.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清新自然 • 5.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重在意境)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重在意境) 6. 诗的主题: 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
咏柳
曾巩
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 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 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 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 由此联想到什么? 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 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 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乐景衬哀情) 、烘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乐景衬哀情) 托对比( 欢乐与别后的痛苦凄凉) 托对比(相聚的 欢乐与别后的痛苦凄凉) 、 比 拟人,也借助于想象、联想( 喻、 拟人,也借助于想象、联想(想象离别后友 人或自己的凄凉)塑造形象, 人或自己的凄凉)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 体。
2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态度是截然不 、 喜悦、 同的, 同的,前者表现了 喜悦、赞赏 的 贬斥、 态度, 态度,后者表现了 贬斥、嘲讽 的 态度。 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