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并能够通过地图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地理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地形和地势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中国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地图,能够准确识别不同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中国地形图、多媒体课件、相关地理资料等教学资源。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地图和图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同时,应提前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首先,在课前,老师需先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地理知识预热,比如简单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概念。

随后,通过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引子,让学生们感知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魅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紧接着,老师需要清晰地告知学生们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分布、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让同学们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三、新知探索接下来,老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们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特点。

这一环节中,应注重使用地理图表和地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形类型的特征。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形对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实用价值。

四、互动学习在学生们对地形和地势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

让学生们分组探讨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______山脉,⑧、_________山脉.3、读“中国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图中①是;____②是_______.(填山脉名称)(2)E、F、G、H四大高原中,沟壑纵横的是________,冰川广布的是_______.(填字母)(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4)K是_____平原,M是______平原,W是____丘陵.(5)主要河流中,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_.(6)a处为______海.〖作业布置〗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诗词中提到的大江大河为什么都要向东流呢?为什么不向西流?〖讲解新课〗知识点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高原A是青藏高原,C 是黄土高原;盆地E是塔里木盆地,F是准噶尔盆地,除此外,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平原J是东北平原,K是华北平原,L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山脉(13)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⑥是大兴安岭,⑦是太行山脉,⑧是巫山;其中,图中A与E即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是昆仑山脉;(1)大兴安岭;秦岭;(2)F;E;(3)D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4)东北;华北;东南;(5)黄河;长江;(6)东.水是由高向低流,古人常说“人往高处【活动】(1)、阅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选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处,看颜色、读海拔值,判断高低变化。

(2)、让学生参考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地势)师问: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在阶梯分界线上,往往分布着一系列山脉:(3)、.参照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分布意图填写下表: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分界线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三级阶梯2.影响:讨论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降水、河流、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森森)

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森森)

【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国地形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山脉的分布,本课是学生进入中国自热地理学习的起点,它既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

本节从中国的地形特点开始,再由主要的地形区分布讲到主要的山脉,知识内容繁多且联系紧密,特别是涉及到需记忆的地名及其空间分布较多,因此,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教学难度却较大。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表现欲不高。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世界地形和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中国的行政区划,只要结合地形图和景观图,学生就能通过读图、析图就能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特点,而本课教学上的重难点正好是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读图分析,从而掌握这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理解地形、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⑵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⑶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分析地图以及小组讨论、竞赛,认识中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及其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教学重点难点⑴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⑵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二、教案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积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新课标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客观状况,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地理图象为载体,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图象中发现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掌握我国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这一教学重难点,并为今后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地势和地形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2.1地势和地形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3、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的特点是什么?
4、(1)教师: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地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布。再分布分析各阶梯的地形分布和海拔差异,得出阶梯划分是依据海拔的高低来划分的。
《同步学习与探究》P19“主干知识”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展示
知识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形和地势有何不同?
2、我国地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学生观察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特点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
(3)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征使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为由__________向_______流,方便了东西交通,也使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产生了丰富的_____________资源。
答案:1、B 2、B 3、C 4、D 5、B 6、B 7、(1)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2)一4000盆地高原三(3)西高东低西东水能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2,找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或板图,在板图上教师画出三阶梯的界线)
学生完成:P23活动1,在教材图上填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或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
5、(1)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地势对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从我国河流的分布及流向分析与地势的关系。(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课时目标】1.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地形特征。

2.能够在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理解不同地形区的特征。

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类型的构成特征,理解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多媒体快速播放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景观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明显,同学们能够说出多媒体展示的是什么地形区吗?学生相互讨论,有的能够说出,有的不能说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国的地形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十分全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充满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导入二:教师: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分为五种地形类型,同学们能够说出是哪五种地形类型吗?学生: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

教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说出去过我国哪些地形类型?学生七嘴八舌谈体会。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经历都很丰富,但是我国的地形类型更丰富,今天我们就走进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型,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走进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推进新课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地形类型齐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2页图片):我们地形类型齐全,同学们根据展示的图片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地形区。

学生自主学习,从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地形区。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为了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他们迅速从地图中找出需要的地形区。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查找,我们发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而且交错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这是我国地形的一大特征。

我国还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认识一下其他的地形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精品学案及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精品学案及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

2、能在图中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学习重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

【学习难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学习过程】二、地形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你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吗?2、读课本25页,明确怎样判断山脉的走向。

3、读课本图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5)完成课本26页表格【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交流记忆这些山脉的方法【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下列山脉中,既是东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南岭B、大兴安岭C、秦岭D、台湾山脉二、综合应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B CD E FG H IJ K LM N P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2、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情景荟萃)结合我们江阴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形?丘陵,山地(海拔大于3500米称高山,1000-3500某某,500-1000低山,所以一般大于500米起伏较大的地势我们称为山地,500米以下起伏较小的我们称丘陵。

)所以我们江阴的君山、某某、盘龙山、长山、敔山湾的定山等几乎都为丘陵。

(提问)那我们中国的地形又有哪些呢?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说明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

(图释导学)我们所了解的地形,其实都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结合P23图2.2和黑板上的分布图,自学)(提问)问题一:这些山脉的走向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二:我国又有哪些不同的走向的山脉呢?哪些山脉是省区界线?问题三:我国山脉和高原、盆地、丘陵之间的位置如何?(回答一)我国山脉走向为“迷”字形。

(回答二) (分组归类整理)东西走向山脉: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西——大兴安岭——太行山(某某、某某分界线)——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武夷山(某某、某某分界线)东——某某山脉西北——东南:北——阿尔泰山中——祁连山东——某某山脉南北走向:北——贺兰山南——横断山弧形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某某和某某以昆仑山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太行山脉为界,某某和某某以横断山为界,某某和某某某某以大兴安岭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秦岭、某某和某某以燕山山脉的东部为界,某某和某某以祁连山为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课本
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地形?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讲授新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那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那种最小呢?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探究活动: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

分组找一找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读图时注意:注记文字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

学生展示查找的结果。

第一组:山脉组
(1)东西向的山脉主要有:北部的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部的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横端山脉和贺兰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也有3列: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为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

教师: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各山脉之间有许多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

第二组:地形区组
教师引导:请铅笔在自备的图上,将走向一直的山脉首尾相连。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问:这张网有什么奇迹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秦岭、太行山几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络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络,学生都可以会能说出一个地形区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予补充。

使学生明白每个网络中都有一个地形区。

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教师:动手画一画。

学生动手绘制山脉,完成活动题1、2,教师巡视指导订正。

学生自主完成表格。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
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五种地形类型:
3.主要山脉分布和名称:
4.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动起来,了解我国地形特点,
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利用读图,填土方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可是记忆山
脉很难,我没有抓紧部分学生读图理解。

以后讲课我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努力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