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第四十三页,共50页。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第四十四页,共50页。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第四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第五页,共50页。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
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第四十三页,共50页。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第四十四页,共50页。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第四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第五页,共50页。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
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pptppt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
(杜
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
1.解释下面诗句的意思。 (1)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积累一些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 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 晚年。...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
热闹的时候,而他却
;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
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 。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老师这也有些,选择最感兴趣的诗句读一读,并 抄写下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年少时,他就离开家乡。当时,他在 长安谋取功名,虽然长安非常繁华,但是 年少的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是那样孤 单、寂寞。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遇到了佳 节重阳节。他才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 翁,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 我的诗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 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
(张九龄)
(杜
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
1.解释下面诗句的意思。 (1)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积累一些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 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 晚年。...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
热闹的时候,而他却
;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
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 。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老师这也有些,选择最感兴趣的诗句读一读,并 抄写下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年少时,他就离开家乡。当时,他在 长安谋取功名,虽然长安非常繁华,但是 年少的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是那样孤 单、寂寞。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遇到了佳 节重阳节。他才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 翁,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 我的诗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 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9 古诗两首

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 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 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 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 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 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 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 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 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 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 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 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 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 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 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叶绍翁简介
•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长期 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他的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富有生活情 趣。如《游园不值》、《夜书 所见》等非常有名。
萧萧 梧叶 送 寒声, 江上 秋风 动 客情。 知有 儿童 挑 促织, 夜深 篱落 一灯 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叶绍翁简介
•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长期 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他的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富有生活情 趣。如《游园不值》、《夜书 所见》等非常有名。
萧萧 梧叶 送 寒声, 江上 秋风 动 客情。 知有 儿童 挑 促织, 夜深 篱落 一灯 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课件

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夜书所见朗诵欣赏
网址 /pho ne_a/5830.htm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 诵欣赏
网址 /pho ne_a/5830.htm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夜书所见》写的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由远处 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
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王维:
写诗的背景,十七岁的他, 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 思念家乡的亲人。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 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一 人。
遥:远;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独 逢在 佳异 节乡 倍为 思异 亲客
生字的学习
Cu shen yi yi feng
促
深
忆
异
பைடு நூலகம்
逢
jia
佳
bei
倍
yao
遥
bian
遍
cha
插
生字笔顺 演示
夜书所见朗诵欣赏
网址 /pho ne_a/5830.htm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 诵欣赏
网址 /pho ne_a/5830.htm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夜书所见》写的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由远处 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
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王维:
写诗的背景,十七岁的他, 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 思念家乡的亲人。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 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一 人。
遥:远;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独 逢在 佳异 节乡 倍为 思异 亲客
生字的学习
Cu shen yi yi feng
促
深
忆
异
பைடு நூலகம்
逢
jia
佳
bei
倍
yao
遥
bian
遍
cha
插
生字笔顺 演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yì 遍插茱萸少一人。
féng
jiā
bèi
yáo
biàn chā zhū yú
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
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吧?喜欢我吧?
像 , 秋 天 到 了 , 连 到 树外 自 叶地 己 都。 漂 怕一有 泊 冷天一 在 起晚年 外 来上秋 , 。,天 更诗的看风, 加人声着吹叶 寒怎音一着绍 冷么,江梧翁 。都想秋桐离 睡 水树开 不 ,哗家 着 满啦乡 , 天啦, 心 的地一 里 黑响个 觉 暗,人 得 ,好远 听在 着 秋 风 吹 动 树 叶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夜
书
梧叶——送——寒声
所
郁闷、孤独 秋风——动——客情
见
板
书
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
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作业设计: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一般是针对某些难理解的词语给出 的解释,我们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 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自主学习
•
按照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方法, 自己学习《夜书所见》,有问题的 可以同桌合作。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 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 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 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 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 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 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回忆 一亿
异同 导游
佳节 挂图
相逢 峰顶 缝补
加倍 部分
遍地 篇幅 骗人
促进 捉弄
插花 播种
学习古诗的方法
• 1 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 畅。 • 2 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 的需要补充和调整。
• 3 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独:单独。 异:别的。 逢:遇到。 倍:加倍。 遥: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 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 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 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 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 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 少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