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少年行其二》教案北京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课《少年行》| 北京版()(共7张PPT)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课《少年行》| 北京版()(共7张PPT)
少年行
少年行
❖ 一身能擘两雕弧, ❖ 虏骑千重只似无。 ❖ 偏坐金鞍调白羽, ❖ 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 注释
❖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 张雕弓,
❖ 敌骑千重全都不放 在眼中。
❖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 好羽箭,
❖ 不停地射去敌酋无 法逃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学赏析
❖ 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 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 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 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 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 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 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 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 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 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 “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 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 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
文学赏析
❖ 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 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 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 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 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 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 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 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 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 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 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 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 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 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 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这是一首经典诗歌,是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 荷语无声 -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王维《少年行》(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少年行》(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少年行》(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禁卫军。

②骠骑:指骠骑将军。

9.(1)这首边塞诗刻画了一位▲ 、▲的少年英雄形象。

(画线处请填写四字短语,2分)
(2)诗中画线句与下面哪一句情感基调更接近,为什么?请略作分析。

(4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
9.(1)(2分)示例: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
【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意思正确即可,不是四字不得分。

(2)(4分)B句,A句侧重表达归家无望的悲苦,画线句与“黄沙”句则都洋溢着舍身报国的豪迈。

【评分要点及说明】判断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判断错,分析有可取之处亦可,但最多得2分。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讲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挂图。

五、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吗?谁愿意背一背呀?(同学们背诵古诗)2.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三)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本店铺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2、从理解诗句入手,逐节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懂得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用具:1、课文放大挂图。

2、课文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提示挂图)图上的少先队员在干什么?少先队员们一边划船一边快乐地歌唱呢!(放歌曲录音)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

“桨”是怎样的?到图上来指指。

它是干什么用的?“荡”在这儿是什么意思?(摇动)那“摇船前进”可以怎么说?(荡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

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节。

(1)轻声读读,看看这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相机结合理解词语。

环绕:通过看图及结合课文中的“四周”一词理解意思。

凉爽:“爽”是翘舌音、后鼻音,还是三拼音,注意读准。

给“凉爽’找个近义词(凉快)。

你什么时候感到凉爽的?(2)再读读课文,对照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出示:我们荡舟遨游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

小船儿_______,四周________,迎面______。

啊,_________!(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用自己的语言来丰富诗句与画面的内容。

)荡舟在风景如画的北海,迎面吹来阵阵凉风,你感到怎样?(3)指导朗读: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并朗读《拟行路难·其六》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两篇古诗;2.学习理解两篇古诗的基本意思;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并理解作者的感情;4.学习基础的现代文阅读方法,领会其中的语言技巧;5.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抓住其中的重点;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并理解古人的感情;3.锻炼阅读技巧,改善阅读质量。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古诗《拟行路难·其六》写在黑板上,向学生介绍古诗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理解,从古人的字里行间中汲取智慧。

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古诗。

2. 理解并解读古诗《拟行路难·其六》: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拟行路难·其六》,并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展示拟行路难的意思,解释这首诗的基本背景;2.询问学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并解释其中的比喻或隐喻;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首诗,理解古人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教师将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写在黑板上,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以及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古诗并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4. 理解并解读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并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学生:1.询问学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并解释其中的比喻或隐喻;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首诗,理解古人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人感情和仪态的体会,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5. 拓展阅读:教师让学生找到自己寻诗的兴趣,鼓励学生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进行研究。

作业布置:1.完成课上练习;2.阅读相关的古诗籍,并写下自己对其中的感想。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并通过表达自我,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二则(二)_北京课改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二则(二)_北京课改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二则(二)_北京课改版27 古诗二首(二)(6月18日星期一)教学目标:在听音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画画想像等环节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情。

背诵诗文。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春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字眼,通过想象,听音乐,画画,练读等等方法明诗意,并在朗读中悟诗情,让学生在美好动人景色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指导理解难理解的抽象的词语。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设计:本课是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采用配画、想象、播放音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美景,感情得到升华。

采用小组合作给古诗配画,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制作优美的课件,美丽的画面,和谐的色彩,悠扬的音乐,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在听音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画画想像等环节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情。

背诵诗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字眼,通过想象,听音乐,画画,练读等等方法明诗意,并在朗读中悟诗情,让学生在美好动人的春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泥融飞燕子”的繁闹,和“沙暖睡鸳鸯”的悠闲。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会背这首诗吗?两个黄鹂……(学生接背)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绝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课题),它的作者也是杜甫。

绝句在这课是生字,但它们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大家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读一读。

二、初读,读准字音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来读一读。

2、指导认读词。

这首诗中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认读词,(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和文字)大家读读。

这就是鸳鸯,是一种水鸟,看,它们羽毛的颜色多美丽呀!在诗中的诗句是沙暖睡鸳鸯。

咱们一起读一遍。

3、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诗的内容),要注意把字音读准,读出诗的节奏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①挂图。

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行(四首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了解《少年行(四首其二)》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行(四首其二)》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

今天我们将学习《少年行(四首其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1)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意思: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意思: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5、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这位青年面初去边关,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神态表情是怎样的?请你把对这位青年的敬佩之情读出来。

(三)欣赏背诵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4.诵读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

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我们学习了其二,请同学们课后自读其他三首,简单说说这首诗中的青年形象。

2、李白以《少年行》为题写过几首诗,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感受不同的青年形象。

板书设计:
《少年行(四首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