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有趣的水”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用途,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特性,培养其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学会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石子、树叶、小鱼、水泵模型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熊找水喝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水,讨论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展示水泵模型,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
(2)出示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并闻一闻、尝一尝水的味道。
(3)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溶解等现象。
3. 例题讲解:(1)出示一杯清水,加入一滴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水是无色的。
(2)将小石子、树叶、小鱼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些物体可以沉入水底,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小船,放在水中观察其浮力。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水龙头,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可以关闭水龙头时尽量关闭,洗澡时不要一直开水龙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的第一节《水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色素、杯子、搅拌棒、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外观,让幼儿说说水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
(2)教师向水中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发幼儿对水特性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水的特性: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2)水的用途: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知道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水的循环: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了解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4. 作业布置(1)画出自己喜欢的水的用途。
(2)记录一周内家庭节约用水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溶解性。
2. 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工业等。
3. 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流等。
4. 节约用水方法:洗澡缩短时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水的用途。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水的用途,例如:喝水、洗澡、浇花等。
2.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幼儿记录,如:洗澡缩短时间、关紧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用途和循环,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024年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标准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水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科学”,主题为“有趣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性质、用途、水资源保护以及简单溶解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水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液体。
2. 培养幼儿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好习惯。
3. 通过实验,让幼儿解溶解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资源保护和溶解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水性质、用途和溶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等)、水样本。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干旱地区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引发幼儿对水资源关注。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水样本,引导他们说出水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2)讲解水用途,让幼儿解水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3. 实验探究(10分钟)(1)进行食盐和糖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食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彩泥模拟溶解实验,巩固溶解现象。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节约用水,通过例题让幼儿解节约用水方法。
让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用水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有趣水2. 板书内容:(1)水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水用途:生活、农业、工业等(3)溶解实验:食盐、糖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4)节约用水: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盆接水刷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用水情况,记录节约用水方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解水性质、用途和溶解现象,培养他们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还需加强教育,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节约用水重要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他们解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中班社会教案有趣的水教案反思

时间安排
部分环节时间过于紧凑,导致部 分孩子未能充分参与。
实验安全性
部分实验环节未充分考虑到安全 性,需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
内容深度
部分知识点未深入挖掘,可能对 于孩子来说理解稍显困难。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01
02
03
04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本次活动的不足,未来将 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和实验安全 ,同时深化知识点的讲解。
能力提升情况
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学会了仔细 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培
养了细致的观察能力。
合作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同伴 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了合作意识和 合作能力。
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了口头表 达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与不足
实验操作法改进
小组讨论法改进
在小组讨论中可以适时引导幼儿深入 思考,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尊重他人 发言的品质。
在实验操作环节可以设计更多具有挑 战性的实验任务,激发幼儿的思维能 力和创新能力。
04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环节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 学生认识水的特性,激
水的循环
讲解了水从地面、河流蒸发形成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结成云,再以雨、雪 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 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难点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尽管在课程中详细解释了水从液态到气态、再到固态的变化过程,部分孩子可能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困 难。未来可以设计更具体的实验,帮助孩子们直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课程,以《有趣的物理》教材第四章《水》为依据,详细内容涉及水的特性、水的用途、水的循环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循环、用途等基本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特性、用途及循环。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船在水中漂浮的情景,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 讲解水的特性:(1)让幼儿观察水的外观,引导他们说出水是无色、无味的。
(2)用滴管向水中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他们说出水是透明的。
3. 例题讲解:(1)展示图片,讲解水的用途,如喝水、洗澡、洗衣物等。
(2)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了解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水彩在画纸上画出水的用途。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并说出水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用途:喝水、洗澡、洗衣物等(3)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2. 答案:参照板书设计,正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的特性、用途及循环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让他们了解水的来源。
(2)开展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如雨后的积水、冰冻的水等,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一、活动目标:1. 能够观察、探索和描述水的一些基本特性;2.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中普遍物质的感知和理解;3. 通过参与感官体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水杯、水源;2. 毛巾、透明杯、塑料薄膜;3. 氢氧化钠、硫酸、碳酸氢钠等一些常见化学药品;4. 笔、纸。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用简单的问题导入活动,例如:“大家都喝过水吗?水是什么味道的?水能干什么?”2. 感官体验:为了让孩子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首先给孩子们提供水杯并让他们感受水的凉爽和喝下去水的感觉。
3. 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孩子喝水的过程,让他们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并且能流动。
4. 水的三态:给孩子展示一些冰块,并问他们冰是什么做的,冰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让孩子们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寒冷。
接着,教师用温水将冰块融化,孩子们能够观察到冰融化后变成了水。
最后,教师将水倒入容器中,放入冰箱冷冻室,孩子们能够观察到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冰。
5. 水的溶解性:给孩子们展示一些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如:糖、盐等。
先给孩子们品尝一口甜的水,然后将糖倒入水中搅拌,孩子们能够观察到糖溶解于水中,水变甜了。
然后,再给孩子们品尝一口咸的水,让他们揣测一下加了盐的水是如何变咸的。
6. 水的凝固点:给孩子展示一些水在低温下变成冰的现象,并引导孩子们发现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凝固。
7. 水的蒸发:让孩子们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分,然后问他们为什么手上的水会慢慢消失。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
8. 水的浸透性:用一个透明杯装满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住杯口,用笔在薄膜上戳一些小孔,让孩子们观察到水会通过小孔渗出。
9. 活动总结:让孩子们用纸和笔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然后与其他同学分享。
四、活动延伸:1. 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在水中放入其他物体的实验,观察和探索水的浮力和承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教案《有趣的水》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用途和特点。
2.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节约用水的习惯。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幼儿玩具水龙头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悬挂有水循环的图片,悬挂“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标语。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幻灯片等。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水?–介绍水的定义和特点。
–感受水的温度和状态。
2.水的用途–介绍水的多种用途:饮用水、农田灌溉、洗澡、洗衣、消防等。
–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水的来源和循环–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让幼儿理解雨水和河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1.水的实验:用幼儿玩具水龙头展示水的流动,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水的流动性。
2.水资源保护游戏: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观看水资源宣传片:展示水资源宣传片,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引发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观察能力:观看图片,能够描述水的状态和用途。
2.参与能力:参与教学活动,表达对保护水资源的看法。
3.记忆能力:回忆和描述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六、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与家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2.实地考察:组织水资源保护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重要性,并培养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未来的环保意识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水》

03
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仍会恢复原状。
实验过程及步骤详解
3. 泡腾片的实验
1
2
• 步骤:将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泡腾片的溶解 过程及产生的气泡。
3
• 讲解: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 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 泡。
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 的发现。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和政策
01
保护水资源的政策
02
制定水资源保护法规: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 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03
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经济手段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实行水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04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和管理体系,及 时掌握水资源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水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中外水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07
课程总结与反思
关键知识点回顾
水的三种形态
学生了解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它们之间 的转化条件。
水的循环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等环节。
尽管地球表面的70%以上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 水量的2.5%。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 严重。
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节约用水的方法 关紧水龙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每次使用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修理漏水: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等供水设施,发现漏水及时修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在创作表现中,我鼓舞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他们创作时不干预,只关注,不断为他们提供材料,补充用具。不同的表现材料给了幼儿充分的选择权,但有许多幼儿一下子无从着手,不知用何种材料,如何表现,经我引导才慢慢适应。或许以往的活动较少给幼儿如此的机会。可见,幼儿主题性的培养应力求渗透到每天的活动中,而不是靠一次活动,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2.培养对水声强弱,水流快慢变化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活动预备:
1.已开展有关水的讨论。
2.有关水的录音(水龙头没有拧紧时的滴嗒声,雨落在屋檐上的嗒嗒声,下大雨时的哗哗声等)。
3.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录像片段。
4.油画棒、水粉颜料和笔、棉签、绳子等。
5.四开彩色纸每人一张(墨绿色、深红色、普兰色,由幼儿自选)。
(2)相互观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够是整幅画面,也能够是局部。
六活动延伸:
1将此活动的材料放进活动区,幼儿如有爱好,还可再进行创作。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创办小型画展。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十分投入,能积极又欢乐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开始,我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发他们的爱好,请他们再现日常生活中对水的零碎体会。然后请幼儿观看录像,学习用肢体语言表现雨滴、海浪、瀑布等。因雨滴是幼儿相对熟知的,因此他们表现起来更为丰富和大胆。而面对海浪和瀑布,他们最初表现较为茫然,但在我轻轻提示:“假如你是海浪,你会如何样跳舞;假如你是瀑布,你会如何唱歌?”后,小孩们就活跃起来了。有的学老虎叫,有的在地上打滚。
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
一主题进入:
“水”是小孩们最喜爱的,水对幼儿来讲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小孩们每次洗手时,一双小手仿佛总也洗不洁净。一天,张忻雅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杯碰翻了,活动室里赶忙乱成一团,小孩们有的跑来向我报告,有的出主意让忻雅赶快把水擦洁净,有的干脆用手把桌上的水往地上抹......当时我没有责备小孩们,而是抓住时机,顺应幼儿的爱好,借助真情实景提出咨询题:“谁能想个好方法,帮桌上的水搬家。”我的话音刚落,小孩们就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我班主题活动“有味的水”就如此产生了。为此,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力为一体关于水的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探究,并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制造性地加以表现。
我喜爱水
水是什么样的哪里有水
水变色
水变味
水会飞
水变冰
水的浮力
天什么缘故下雨
嬉水游戏
吹泡泡
量水
运水
帮水搬家
水上运动
游泳
跳水
划船
坐快艇
赛龙舟
水上芭蕾
日常生活少不了
万物生长都需要
发电照明
多喝白开水
我爱洗澡
洗头我不怕
节约用水
我爱护水
我会画水
三活动目标:
1.倾听不同的水声,乐于运用不同的颜色以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将无意观看引向有意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试图摆脱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方法,给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宽敞自由的感受与表达的空间,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色彩和点、线、面的变化,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感受,为更加艺术性地表现水的千变万化奠定基础.
二主题网络图
有味的水
变化无穷的水
好玩的水
水的用处多
五活动进程:
1.听录音,引出话题。
通过让幼儿辨听不同的水声,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爱好。
2.共同讨论表现形式。
(1)观看录像,启发幼儿边听边自由仿照录像内容。
(2)启发幼儿自由表现水是如何样讲话、唱歌、飞跑或跳舞的。
(3)讨论如何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滴嗒滴嗒”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细细的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可用点和线画成一片;“轰隆轰隆”可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图案表现;大瀑布象纺纱织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画。
3.边听赏边表现
(1)反复播放录象,启发幼儿自由选择色纸和作画工具,边听赏边作画。
(2)引导幼儿倾听、想象、并尝试变换不同的工具,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3)鼓舞幼儿在作画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观边在自己的画面上查找
这几种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