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证券专业调研报告调研的背景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培训,以带动我省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更新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共同探索构建适应岗位需要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进而提升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调研的本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目前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协议中,很多情况下仍局限在短期利益和短期合作,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较多;长期共赢合作、企业家进课堂、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都没有深入的开展起来;顶岗实习、跟岗训练等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深化。

2、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涵还应有所创新和突破。

3、面对资本市场的新工具、新形式对证券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反应较慢。

4、师资队伍还需加强,教科研能力整体不高,教师的素质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和研判市场趋势行情的反应、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面对企业用人难、学生择业难的尴尬局面,目前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显得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因此,结合高职学生实际,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具有一定开拓性的市场调研很有必要且迫在眉睫。

调研目的

调研的出发点是要立足学生实际、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通过调研对徐州市证券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对未来3-5年的证券投资人才需求数量、规格、岗位群、培养方向、目标定位等进行预测,使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同时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完善证券投资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实用。学生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指导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调整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

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优化,调研的具体目的就是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征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性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培养方案所涉及的各类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思路。

调研方法运用情况说明

综合采用三种调研方法,分别采取现场发放和收取问卷形式、实地访谈形式以及组织专家组论证等形式,取得第一手资料,将更好的实现调研目的,并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1、问卷调查法:针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经理等发放问卷,调

研证券人才社会需求及对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2、通过各种媒体掌握证券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3、利用各种机会,通过与徐州市各个证券经营机构、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市场人士等与专业人士进行座谈、访谈、面对面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4、通过市场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了解公司规模、岗位设置、现有人员状况、以及对毕业生的各项要求要求、校企合作等信息。

5、专题讨论和专家论证:邀请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各业从事证券投资实务的专家,针对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通过不断修正多次交予专家提出建议,以完善调研内容和争取最大的问卷效度和信度。

调研时间与人员

针对不同的调研方法,我们在不同时间,安排不同人员参与了调研。

1、问卷调查:由专业教师对证券投资实务公司进行走访发放调查问卷

2、实地访谈:由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在今年的5月深入企业开展详尽的有针对性的访谈和讨论

3、专家论证:由我校主管校长、院系领导及财会专业负责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专家论证会,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说明

我们调研的对象又区分为

1、徐州地区部分证券公司工作人员

2、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

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受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影响,包括证券投资环境、证券投资工作行业分布和证券投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三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协调一致,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证券投资行业人才发展现状与需求趋势、证券投资实务工作的行业分布与岗位选择、证券投资从业人员的能力现状及素质要求等方面具体阐述。

证券投资行业人才发展现状与需求趋势

1、证券投资行业人才总体需求趋势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券商而言,走规模化、集约化才是有效途径,作为人才和资本高度密集产业的证券业,只有资本和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培育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证券公司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虽然我国证券公司拥有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但有部分

员工不适应证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多年证券业垄断经营格局下从业,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工作能力,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高质量人才的短缺已摆在券商议事日程上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投资工具创新证券投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证券投资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真正适应市场的证券投资人才大都有10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我们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证,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证券投资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券商认为现在的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沟通能力,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与客户良好沟通的技巧和能力。2)实务经验,证券投资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没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投资能力很难立足。3)团队协作能力。

2、我市证券投资环境分析

我市作为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和江苏省特大城市,现有18家证券公司、6家期货公司和近百家投资、信托、理财类

金融公司,投资者A、B股开户数近30万户。由于历史原因这6家券商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银行业分离而来的,接受金融证券专业系统学习和培训的不足五成,难以适应证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多年证券业垄断经营格局下从业,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执业工作能力,缺乏开拓进

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摆在券商议事日程上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些证券公司迫切需要补充既懂投资又能操盘、既懂财务又能理财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其他近百家投资、信托、理财类公司从业人员成分复杂,来源广泛,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培养既懂投资又能操盘、既懂财务又能理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自XX年来,徐州市新增大同、东海、齐鲁、东莞、海通、南京、国金、东吴等12家证券公司。这些新增券商的普遍状况是:只有少数岗位如后台管理、财务、市场分析等人员到岗,其他岗位的人员急需在当地招聘,补充新鲜血液,充实新生力量,迫切需要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股票、交易、发行承销、基金等经纪人,特别是前台岗位如营销代理、产品推介、资金融通、理财规划、客户服务、咨询代理等中、低端职岗工作。新开设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意愿和急需用人的迫切需求,有的券商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