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风格赏析

合集下载

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研究

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研究
第3 5卷 第 6期
Vo1 3 5 No 6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1 5年 6月 2 0日























民族 的 艺术珍 宝 。
关键 词 : 徐州; 汉画像 石 ; 艺术特征 中 图分 类号 :J 1 . 3 4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5 )0 6 — 0 2 4 3 — 0 2
( 一) 主题 突 出
徐州汉画像石是指在徐州地 区两汉 时期墓室、 祠
堂、 石 阙 的砖 石 上雕 刻 或模 制 的画 面 。汉 画像 石 是 中
徐 州 汉 画像 石 内容 鲜 明简 洁 , 主题突 出, 概 括 性
没有 复杂拥挤 的构 图, 表达情境 清晰 , 内容题材 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 在中国美术史和传统艺术史 中都 强 ,
占有重要地位 ,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目 多样 , 条理清晰 , 层次分明。
汉画像石是汉代厚 葬习俗 的产物。在汉代物质 辆 , 并有卫兵手持兵器为贵族保驾护行。汉代 的车马
文明、 生 活 水平 发 达 的基 础上 , 高层 统 治 者 热衷 于探 雕刻技巧已经达到较高水准 , 车马飞驰、 尘土飞扬 ,
索长生不老 、 永 享太 平、 寻仙 问道 , 当发现找不到神 体现了汉代贵族奢侈的生活。此外 , 还有一些反映汉 仙后就开始追求死后享受生前拥有 的一切 。因此 , 死 代人进行体育娱乐活动的画像石 , 如著名的力士图。

从点、线、面构成谈徐州汉画像石形式美

从点、线、面构成谈徐州汉画像石形式美

从点、线、面构成谈徐州汉画像石形式美刘影【摘要】徐州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九州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其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

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的兵马佣、惟妙。

准肖的汉画像石被誉为“汉代三绝”,已经形成了徐州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

徐州汉画像石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构图布局繁密充盈,线条婉转流畅,求神似而不拘于形似,【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形式美;民间文化艺术;地域特色文化;文化积淀;构图布局【作者】刘影【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4.3徐州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九州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其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

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的兵马佣、惟妙惟肖的汉画像石被誉为“汉代三绝”,已经形成了徐州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

徐州汉画像石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构图布局繁密充盈,线条婉转流畅,求神似而不拘于形似,在视觉图式结构上与现代平面构成中的表述方式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之妙,包含着丰富的平面构成元素。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石、棺椁、祠堂的一种石刻装饰。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帝王之乡,汉室宗亲常年聚居在这里,他们生活奢侈,迷信鬼神,崇尚厚葬,其墓葬仿照人间阳宅,有的在墓前建有石室祠堂,画像就刻在墓室的四壁与祠堂的周围。

目前,徐州已发现完整的汉画像石墓三十余座,收藏汉画像石一千多块。

徐州汉画像石带有鲜明的装饰性,手法多样,凝重醒目,浅浮雕华丽优美,阴线刻细腻传神,高浮雕和透雕奇伟魁丽,画面是将绘画艺术与雕刻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工不拘泥细微小节,而是从大处着眼,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不求浮华纤巧,唯有质朴古拙,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画像石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浪漫主义手法创造出幻想中的天上神仙世界和表示吉祥的珍禽异兽,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希冀;一类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出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描写死者生前出行、宴饮和乐舞等享乐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墓主人对现实生活的眷恋。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

引论从内容上看,画像石所表现的几乎无所不包,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汉代社会而且表现了一个想象奇异的神话世界,把汉朝人脑子里所想的,所需求的都揭示出来了。

事隔两千年左右,社会的变化很大,当我们在欣赏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画面时,有的虽已不明其意,也有的并不陌生。

譬如那些礼仪和宴会上的场面,庖厨和杂技,以及耕田者,纺织人和打铁的人。

有些生活和生产的方式仍然继续。

由此也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脉络是难以割断的。

它的变化正是说明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不等于一成不变,有变化才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发挥前进,所以说,事隔两千年左右,我们回头看那些画像石时,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

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现象。

因此需要对画像石进行“解读”和“诠释”。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和发掘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

清同治《徐州府志》碑碣考中就有徐州沛县发现汉画像石的记载。

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张伯英(徐州人)也收藏、保存了一些汉画像石,但这些都是未经科学发掘的零星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铜山县的茅村、洪楼、苗山、白集、利国、柳新、汉王,睢宁县的张圩、邳州市的燕子埠、新沂市的瓦窑、沛县的栖山等乡镇,保护性发掘了一批汉画像石墓。

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1300多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现在实际对外展出的有600多块。

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从雕刻技法、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看,不同于河南南阳、陕北、晋西、四川一带的汉画像石,而和山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汉画像石极为相似,因为这两个地区在汉代同属徐州刺史部,经济、文化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形成了同一风格。

汉代画像石艺术是在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艺术渊源,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那精美的画面不仅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社会风貌。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一直为封建王朝所重视。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作者:林征李妮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

画像石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具体描绘,被人们看作汉代历史的画卷,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其鼎盛期。

雕刻技法与风格画像石制作过程大概如下:采石,规整石板尺寸并磨光石面;墨线勾勒画面图像,图像外减地(少数减地后凿条纹或麻点);在突出的物象上以墨、彩描绘或阴线刻绘(少数凿麻点)。

雕刻技法是反映汉画像石优劣的重要标尺之一,艺术工匠以石为地,采用刀笔并举、刻绘结合的手法,在坚硬的石面上描绘着几千年前他们生活的现实场景,想象中的渺茫仙境,幻梦中的羽化登仙之路。

正是这种刻绘并举的手法使汉画像石有雕刻绘画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

徐州汉画像石多以“弧面浅浮雕”,即“物象轮廓外剔地,物象轮廓凿成凸突的弧面,物象轮廓内用阴线刻画细部”。

特别是剔地深且圆滑的笔触,给人以雕刻之美。

不可否认汉画中还是以绘画为主要“意趣”。

因为线条被作为主要的雕刻语言,这也是影响中国以后几千年绘画风格的重要导向力之一!运用线来表达原始的浪漫主义幻想图,寥寥几道划痕就能将狩猎者的神态刻画的栩栩如生。

布局构图的艺术因为汉朝的书写载体还不是很便捷,绘画艺术的施展就首先开始于崖壁之上,无所顾忌的抒发着人类原始的美感,也就无所谓谋篇布局。

汉画像石不同它相当于在一幅限制空间的画面上作画,这就意味下笔前有所思,有意识,有目的。

徐州汉画像石的布局结构极具艺术特色,一般都是将整个石面进行分格,再把各类物象分别安置其中,内容紧凑,经常会把不同的故事画面结聚在一起。

如邳州征集的“仙人、渔猎图”画像石?,该石分为两格,上格是仙人等物象,下格是渔猎图像。

上格的仙人图,下格为渔猎图,一仙境,一现实,一虚一实,相映成趣。

徐州汉画像石的象征意义及汉代的文化风貌

徐州汉画像石的象征意义及汉代的文化风貌

徐州汉画像石的象征意义及汉代的文化风貌作者:高梦晴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5期摘要:汉画像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它通过象征性符号展示了汉代的精神风貌。

车马出行、瑞鸟衔币、拜谒等图像统构在这块汉画像石上。

一个概念中寓意了好几个形象,又或者说一个形象中蕴含了多层意义。

过去与升仙,现在与祭拜,未来与祈望,共同呈现了汉代的文化空间。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瑞鸟衔币;车马出行;象征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其汉代画像石艺术独具特色,与汉兵马俑、汉墓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的一块东汉的汉画像石,别具一格,它以象征性的图像符号向我们展示了汉代的精神风貌。

以中间的菱形纹为界,上层为众人拜谒,下层为“车马出行”,并刻有“瑞鸟衔币(五铢钱)”的形象。

与其他车马出行图相比之下,此汉画像石中描绘的“鸟衔五铢钱”的形象独树一帜。

车马出行、瑞鸟衔币、菱形纹、众人拜谒统构在这块画像石上,它们所隐含的东西显然超过了明显的和直接的意义。

其简化形式下的象征性表现了墓主以及墓主后人的多重理想——过去、现在、将来的期望在这块小天地中呈现。

一、升仙之途汉代人对升仙都有着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不仅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也延续到了其死后的世界。

这块汉画像石便是这种观念的具象表现之一。

第一层是“由右向左”行进的车马和行拜谒礼的人物,并有六只衔着五铢钱的凤鸟作从空中飞来状。

这种“左向行进”的动态构图方式体现着“向西行进”的方位趋向[1],并且中国古代“东主生、西主死”的宇宙观,不管是画幡还是壁画,墓中死者升天时皆面向左,即西方[2]。

那么,这种方位趋向的目的地就不言而喻了,即作为汉代人魂牵梦绕的长生不老的仙人世界——西王母的昆仑山,而掌管着不死药的西王母的昆仑山仙界就在汉人阴阳五行宇宙观中的西方。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曰:“西有王母之山”“西海之南……又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维普资讯
形 体和 外貌 的特点 来 “ 物取 象 ” 突 出 了高 度 夸 观 ,
张的姿 态和 大动作 , 力求 表 现力量 、 动和 气势 的 运 意象美 。这 些造 型如果 没有 生活 中的观察 理解 作 为基础 , 将难 以形 成 “ 心象 ” 。 生 活是 客观 的 , 具体 的 , 心理 的审 美需 求 是 但 是 意象 的 , 主观 的。汉 代 工 匠 根据 对 形 象 特 殊 是
【 中图分类号 ] K 7 . 89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2 (0 6 0 -120 076 5 20 ) 40 象 ’ 理 解 意 ’ 的
二、 州汉画像 意象造型是一种源 自 徐 生活 的创 作 方 式
从 生 活 出发 历来 是艺 术家 创造艺 术 的生命 之 源 , 州汉 画像 的艺 术形象 不是 虚构 的 , 徐 而是来 自 当地真 实 的生活 , 代 的工 匠们 把生 活 中的所 见 、 汉 所 知 、 想 用艺术 的手法表 现 出来 , 所 达到 了完美 的 统 一 。社 会 上不 同 阶层 、 同性 格 的人 物 一 个 个 不 浮现在 石 面上 , 这些 形 象 是 介 于 具 象 与抽 象 之 间 的 , “ ”的 传 达 。 比如 在 场 面 较 大 的 人 物 画 是 意 中, 现实 生 活 中身 份 的对 比有着 明显 的表 现 , 们 我 从位置、 动作 、 质 、 境 及 道具 可 以判 断地 位 的 气 环 高低 。虽 没 有细部 刻 画 , 通过 动作 的生 动性 , 但 依 然 能够让 人感 到 眉 目有情 ( 一 ) 画像 石 上那 图 。 些 体态 硕 大 , 饰 宽厚 , 服 动态 威 严 者 , 一般 都 是 象 征权 贵 , 画面位 置 和面积 上 , 们是 主要 的 。对 在 他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展现出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一种墓志文化产物,以石材为基本材料,雕刻上面人物、神鬼、马、龙、凤、花卉、飞禽兽等题材的图案。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物画像。

画像石顾名思义即是以雕刻人物形象为主的石刻艺术品。

汉画像石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条简洁清晰汉画像石的线条非常简洁清晰,没有过多的繁复装饰和细节描绘。

画像石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态,线条流畅有力,形象生动。

这种简洁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也让观者在简单的线条中感受到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二、错落有致在画像石的布局上,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体现为错落有致。

人物形象的布局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图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感,形成画面的美感和协调性。

通过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汉画像石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简约大气的特点。

三、形象生动尽管汉画像石的线条简单,但是在形象的刻画上却生动而传神。

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躯体、面部、衣饰等细节,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受。

在这种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下,人物形象往往更具有张力和美感,展现出了古代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

四、节奏韵律在汉画像石的线条艺术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的简洁和流畅,使得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韵律感。

观者在观赏画像石时不禁会被这种韵律所吸引,从而产生愉悦的艺术享受。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蕴。

这种简约的艺术表现风格,反映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

在当代,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仍然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汉代艺术的风采。

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画像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是由熟练的工匠们以极大的技术精湛度雕刻而成,呈现出精细的线条和周密的构图。

每一件汉画像石都独一无二,艺术品质精湛,生动地展现了古人的儿女情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场景等。

其次,汉画像石以其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画像石通过雕刻细腻的表情和姿势,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说话、动作,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再次,汉画像石在构图上追求平衡和谐。

画像石的构图精巧而谐调,注重人物的层次和空间的分配。

画像石通常采用对称、轴线、曲线等构图原则,为观者呈现出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这种构图风格富有秩序感,给人以平和、稳定的感觉。

此外,汉画像石还以其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而受到广泛赞赏。

工艺匠师们精心雕刻出汉画像石上的细节,如人物的服饰、头饰、饰物等。

他们极力追求细节的真实和完美,赋予了画像石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汉画像石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记录了汉代社会、政治、生活、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古代艺术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过欣赏汉画像石,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强烈的表现力、构图的平衡和谐、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以及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色,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欣赏与研究汉画像石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艺术的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艺术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风格赏析
两汉文化看徐州,作为徐州标志性的文化底蕴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代表了中国汉画像石的最高艺术成就,其数量和质量以及艺术形式在全国均首屈一指。

作为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依据,汉画像石无论是从构图、造型、雕刻手法还是装饰特色等方面将成为当今美术考古与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

一、内容题材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作为全国四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的徐州,对汉画像石题材的选择,可谓丰富多样,天上人间,历史现实,无奇不有,囊括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类:一是生产活动类。

主要是表现汉代的生产劳动场面。

二是社会生活类。

反映现实封建贵族及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舒适安逸生活,这类题材在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中出现较多。

三是历史故事类。

四是远古神话类。

五是祥瑞图像类。

六是天文星象类。

七是装饰图案类。

汉画像石丰富多样的题材正是对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民俗、愿望。

(瑞兽行云图东汉)
二、夸张精练的造型
“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循美的规则,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主题的一种手段。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造型”与“传神”两者相辅相成。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造型是对形象外部形貌和特征的把握与刻画,在以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精雕细刻。

三、饱满均衡的构图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也是艺术家传达艺术的第一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被认为是“画之总要”等。

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上,恰当地安排和处理图像之间的位置和关系,非常之重要。

汉画像石的出现,使中国美术产生了一次质的升华。

汉画像石的构图章法、布局排列有序,已形成独立的构图。

徐州汉画像石构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分层分格、饱满均衡、对称呼应。

(羽人捣药图东汉)
(百宴图西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