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吐哈油田讲课材料
吐哈油田爱国卫生宣传手册

吐哈油田爱国卫生宣传手册目录1.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定义2.健康的四大基石3.心理健康的标志4.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5.人人健康行为标准6.痰的危害7.什么是正确的洗手方法8.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9.健康住宅的标准10.家庭小药箱须知11.吸烟的危害性12.戒烟成功策略13.如何选择优质饮用水14.清洁环境从身边做起的内容15. 宠物与健康16.虫害知多少17.灭鼠的方法与最佳时间18.居民防蚊叮咬有哪些秘诀19.消灭苍蝇的最佳方法是什么20.蟑螂的防治一、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定义(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份紧张疲劳。
(2)出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物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均称,站立时头、肩、臂位臵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捷,眼脸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银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总量控制;品种多样;限盐控油;2、适量运动: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提倡三五七:“三”: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每星期最少运动五次;“七”:适量运动。
3、戒烟限酒:不吸烟;控制饮酒量每天不能超过1两白酒。
4、心理平衡:做到“三个快乐”:第一助人为乐;第二知足常乐;第三自行其乐。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三、心理健康的标志。
1、正视现实: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2、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
3、善于交往:乐于与人交往。
4、情绪乐观: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5、自尊自制: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乐于学习和工作: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
四、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1、饮食健康。
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试验介绍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 2010年3月
汇报提纲
一、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先导试验 二、温五块注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 三、注气工具国产化研究
根据吐哈油田地质及油气藏特点,主力油田具备注气 提高采收率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注气非混相驱及混相驱具 有普遍适用性。
“九五”以来,吐哈油田先后在葡北油田和温米油田 温五区块开展了注气混相驱和注气非混相驱先导性矿场试 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CMD钢丝滑套
KBH-22油管定位器 封隔器密封插管
SAB-3永久式封隔器
磨铣工具延伸管 R型坐放短节
坐封工具 喇叭口
一、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先导试验
3、工艺技术
(3)水合物防治 葡北油田注入气组分分析表明,注入气中含有CH4、C2H6、C3H8、C02、 N2等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组分。
采用组分分析法预测,在25-35MPa压力条件下,水合物形成温度为 23.8-25.7℃。 注水转注气时,注入水温度低,会形成水合物,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采用注醇的办法防止水合物生成。
w5-79
w5-89
70
w5-204
温检5-1
w5-57
-1800 w5-66
w5--617900
70
8-32 8-21
W5-3 w5-13
w5-24
w20
w5-55
-1860 wn7
W5-2 5-12
w5-102
w5-23 w5-34 -1800
w5-45
w5-54
W5-1
W5-11
w5-202
w5-22
等高线
含气面积
68
逆断层
04
2021年探秘吐哈油田安全管理新理念管理资料

探秘吐哈油田安全管理新理念管理资料事故犹如毒蛇,吞噬着员工的生命,吞噬着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制度建设:离安全法规近些,距隐患事故远些吐哈油田管理者认为,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在于无章可循或者有章不循。
制度建设成为吐哈油田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坚持不懈的改进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得到持续完善。
吐哈油田针对安全环保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开展以HSE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季度安委会、安委会扩大会等相结合的会议体系,存在的漏洞得到及时解决。
这个油田还定期测评现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不断修订完善,切实做到内容充实、要求明确。
油田开展操作规程安全性测试活动,检验操作规程的安全符合性,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修订。
离开执行,制度就没有生命力。
吐哈油田把制度的贯彻执行看得比制定制度还要重要,推行“安全资质制”,员工违章要像司机违章一般扣分,资质分扣完的员工要离岗学习,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油田把违章当事故处理,不放过每一个违章行为,把制度真正落实到生产一线岗位。
通过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员工执行规章制度越坚决,离安全法规越近,就离隐患事故越远。
基础管理:宁要千日紧,不要一时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基础管理上,吐哈油田把员工安全素质培训放在首位,实行全员培训,分批次轮番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增进安全技能。
吐哈指挥部新任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接受岗前培训,取得安全资质后方可上岗。
吐哈油田公司培训力度大、培训范围广,仅在xx年就举办各类安全培训1.2万人次,人均培训超过3次。
无论你是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不管你是毕业还是文化程度,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那么,安全才有保障,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
吐哈油田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了哈密、鄯善两个应急反应基地,完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各专项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在演练中查找不足,针对隐患完善方案。
现场急救讲稿1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技术监督与安全环保处
外伤 急 救 的 基 本 技 术
一 紧急止血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为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
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
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技术监督与安全环保处
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 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 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 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小腿骨折固定法
将夹板放臵骨折小腿外侧, 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 定伤口上下两端,固定膝、踝 两关节(8字形固定踝关节), 夹板顶端再固定。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技术监督与安全环保处
下肢自体固定法
将患者两下肢合并,在膝关节处,膝关节
上下处、踝关节处、大腿根部各扎一条三角巾, 打结在健侧下肢、踝关节处8字形固定。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技术监督与安全环保处
现场急救的原则
1、先复后固:遇有心跳呼吸骤并骨折者,应先复 苏后固定. 2 先止后包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应先止血, 后消毒包扎. 3 先重后轻 先抢救重伤员. 4 先救后送,先就地抢救,再送往医院. 不耽误 抢救时间,转送途中抢救措施不能中断. 5 急救与呼救并重,在就地抢救的同时,请求救 援. 6 搬运与救护一致,协调指挥.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 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 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 然后打结。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 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摘要:吐哈油田作为新疆最大的油田区之一,在油井采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井采出水,其具有高含盐、高硬度和高氯离子浓度的特点,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本文通过对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旨在找到一种适合吐哈油田水处理的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达到油井采出水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的目的。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吐哈油田是新疆油气资源的宝库,而随着其开采的不断加快,也导致了大量油井采出水的产生。
这些油井采出水的高含盐、高硬度和高氯离子浓度使其无法直接排放或重新利用,给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开展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内容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常规处理方法、先进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分析,并结合吐哈油田的特点,探讨适合该区域的高效、经济、环保的水处理方法,最终达到油井采出水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目标。
第二章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特性分析2.1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的组成2.2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的性质与含量分析2.3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第三章常规处理方法研究3.1 水资源回用技术3.2 沉淀技术3.3 离子交换技术3.4 深度处理技术第四章先进处理方法研究4.1 膜分离技术4.2 高级氧化技术4.3 电化学处理技术4.4 化学沉淀技术第五章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5.1 常规处理方法与先进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对比5.2 各种处理技术在吐哈油田应用效果分析第六章操作流程及效果验证6.1 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操作流程设计6.2 处理效果验证与评价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结论7.2 展望关键词: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编者按] 以上是《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的总纲,具体写作请充分参考相关实验过程、技术原理和应用前景等吐哈油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国内重要的油田之一。
吐哈油田:突破举升瓶颈提高稠油采收率

吐哈油田:突破举升瓶颈提高稠油采收率作者:暂无
来源:《石油知识》 2017年第6期
吐哈油田鲁克沁采油厂技术人员大胆试验新工艺,突破稠油吞吐井举升技术瓶颈,精细组织注气运行,有效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不断完善吞吐工艺,提高举升效率。
针对注气吞吐后抽油泵气锁、气蚀等突出问题,鲁克沁采油厂积极开展技术调研及新工艺试验。
通过油藏埋深、地层物性、地层压力等参数预测注气最高压力,制定注气压力预测图版,配套相应注气管柱工艺,大幅降低封隔器使用比例,同时创新应用强启闭杆式防气泵,注气井抽油泵泵效达到62%,较去年注气初期提高20%,有效解决了抽油泵气锁问题。
另一方面,试验单游动阀+双固定阀抽油泵,优选固定凡尔球材质,减小气体冲蚀作用,遏制抽油泵气蚀问题。
持续优化作业设计,实现降本增效。
针对减氧空气吞吐注气材料及作业费用较高的问题,技术人员打破常规,积极优化工艺设计。
配套应用三种压力等级注气管柱,结合注气要求及作业井史,优化井筒准备作业工序,截至目前优化应用41口井,节约作业及材料费471万元,简化作业工序55井次,节约作业费用250万元。
高效组织机组运行,确保无缝衔接。
目前.有11套注气设备正常运行,其中9套设备实施油井减氧空气吞吐,2套设备实施水井气水交替驱。
结合全年及月度注气计划,油田坚持“三提前、三把控”原则,实现注气运行无缝衔接。
(中国石油网安凤霞)。
1.在吐哈油田讲课材料

吐哈油田探井测井技术研讨会 2006-4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解释油气层进展欧阳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2006年4月吐哈油田探井测井技术研讨会 2006-4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解释油气层进展欧阳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油公司面临的勘探目标与技术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勘探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低幅度的构造-岩性油藏甚至岩性油藏的广泛勘探,“中国石油”平均每年低孔低渗油层(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小于50md)约占当年新增石油储量50-60%以上,它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白垩系、西北地区侏罗系及渤海湾深层下第三系等地层。
由于其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加之孔隙结构复杂以及泥浆侵入对不同电测井的影响各异,测井识别与评价油层、油水同层、水层、低产层与干层比较困难。
可能漏失了油藏,也增大了无效的试油工作量。
1999-至今“中国石油”组织了主要油田进行生产性攻关,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岩石物理研究能力与素质,已见明显成效与潜力[1],但是,其难度较大,仍存在较多问题。
目前,渤海湾盆地已进入高成熟精细勘探阶段,近五年,“中国石油”仍持续平均每年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左右,油藏规模日益减小、个数明显增加。
实践令我们认识到,渤海湾盆地存在为数众多的低电阻油层(定义低电阻油层也可称为低对比度油层的测井电阻率与相邻水层的比值小于2,甚至与水层相同),这类油层以往大多被遗漏。
1998年开始,组织的渤海湾四个油田低电阻油层研究与攻关,对七个目标区块的统计,它们约占油层总数的30-50%。
1997-2002年勘探部门不完全统计(未请采油厂统计),40个小区块老井复查取得了5000余万吨低电阻油层储量规模[2][3]。
2001年以来,新疆准噶尔与吐哈盆地的浅层白垩系也陆续发现低电阻油层,特别前者陆9井区总的规模较大。
可见,低电阻油层潜力巨大,已成为中浅层隐蔽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它也是老井复查的主要目标。
上述勘探目标的油层与水层、低产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响应(包括电测井与孔隙度测井)的对比度明显比十余年前勘探的中-较大型油藏明显减小,目前常规测井技术的精度与信噪比识别与评价这种低对比度油层比较困难。
14-吐哈油田特殊固井技术应用及成效.

吐哈油田特殊井固井应用及成效李建忠王学良秦静周芝琴王恩合肖华王建毅禹萍罗风芝(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钻采工艺研究院)随着吐哈油田钻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固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抗盐水泥浆、低密高强水泥浆、矿渣MTC固化液等单项或多项有机结合的完井新技术以及吐哈十多年研究应用成熟的固井技术如分级注固井工艺技术、长封固段固井技术、固两头固井技术等的研究应用,成功的探索出了适合于吐哈油田不同地层、不同储层物性的固井完井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吐哈油田地质特征及固井难点1、吐哈油田地质特征吐哈油区已开发油田多为低渗透断块油田,油藏类型多,油气水关系复杂,纵向上发育多套油水系统,一般多含有底水或边水。
油气层多分布于侏罗系中统的七克台、三间房、西山窑油藏,储量占93%。
沉积特征主要为湖相沉积或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平面差异大,给勘探开发带来很大困难。
油层埋藏深,大于2500米的储量占85%,开采层段30米~750米。
从油藏特性上看,储层压力普遍偏低,压力系数0.9~1.05g/cm3,部分区块甚至低于0.7 g/cm3。
储层物性差,孔隙度12%~16%,空气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储层的储量占88%。
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储层均为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平均孔隙度在10%~20%之间,平均渗透率多小于100×10-3μm2。
鄯善油田、丘东气田及丘陵西山窑油藏储层平均渗透率小于10×10-3μm2 ,属特低渗;丘陵油田三间房油藏、温米、葡北、吐鲁番油田储层平均渗透率在10×10-3~100×10-3μm2 之间,属低渗。
仅丘陵油田的陵4井区、神泉油田等少数区块渗透率较高,平均渗透率分别达10×10-3μm2到和10×10-3μm2。
已发现的油藏中仅有红南连木沁的白垩系储层物性较好,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28.2%和23.3%,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033.4×10-3μm2和290.3×10-3μm2,在吐哈属于物性最好的油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哈油田探井测井技术研讨会 2006-4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解释油气层进展欧阳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2006年4月吐哈油田探井测井技术研讨会 2006-4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解释油气层进展欧阳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油公司面临的勘探目标与技术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勘探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低幅度的构造-岩性油藏甚至岩性油藏的广泛勘探,“中国石油”平均每年低孔低渗油层(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小于50md)约占当年新增石油储量50-60%以上,它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白垩系、西北地区侏罗系及渤海湾深层下第三系等地层。
由于其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加之孔隙结构复杂以及泥浆侵入对不同电测井的影响各异,测井识别与评价油层、油水同层、水层、低产层与干层比较困难。
可能漏失了油藏,也增大了无效的试油工作量。
1999-至今“中国石油”组织了主要油田进行生产性攻关,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岩石物理研究能力与素质,已见明显成效与潜力[1],但是,其难度较大,仍存在较多问题。
目前,渤海湾盆地已进入高成熟精细勘探阶段,近五年,“中国石油”仍持续平均每年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左右,油藏规模日益减小、个数明显增加。
实践令我们认识到,渤海湾盆地存在为数众多的低电阻油层(定义低电阻油层也可称为低对比度油层的测井电阻率与相邻水层的比值小于2,甚至与水层相同),这类油层以往大多被遗漏。
1998年开始,组织的渤海湾四个油田低电阻油层研究与攻关,对七个目标区块的统计,它们约占油层总数的30-50%。
1997-2002年勘探部门不完全统计(未请采油厂统计),40个小区块老井复查取得了5000余万吨低电阻油层储量规模[2][3]。
2001年以来,新疆准噶尔与吐哈盆地的浅层白垩系也陆续发现低电阻油层,特别前者陆9井区总的规模较大。
可见,低电阻油层潜力巨大,已成为中浅层隐蔽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它也是老井复查的主要目标。
上述勘探目标的油层与水层、低产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响应(包括电测井与孔隙度测井)的对比度明显比十余年前勘探的中-较大型油藏明显减小,目前常规测井技术的精度与信噪比识别与评价这种低对比度油层比较困难。
东部前第三系古潜山、西部古生代碳酸盐岩及山前的复杂岩性与复杂孔隙结构油层也是近些年勘探的重点,它们呈严重非均质分布,其储层与流体性质识别与评价的困难程度超过前二者。
近年来,主要靠引进的成象测井结合常规测井对储层进行定性与半定量评价[2][28]。
测井研究发现,山前的储层发育程度与测井分析的构造挤压应力相关[25]。
该领域的油气层岩石物理研究评价技术尚任重道远。
由于前些年西部山发现的气藏规模较大,含气饱和度较高,故掩盖了孔隙结构复杂与储层非均质分布影响识别与评价气层的矛盾。
当勘探的气藏变小、储层物性变差,其评价的矛盾将会增大。
在上述勘探实践与攻关中,“中国石油”提出采用“先进和适用”技术路线与在甲方推进“多学科结合”的测井油气层解释工作方法(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的精细测井解释与多井测井评价),积累了较丰富的岩石物理研究经验,并形成如下技术认识:∙对具体勘探目标进行岩石物理研究-即用一体化多学科结合对油藏(岩石、孔隙(包括孔隙结构)、流体的统一系统)的岩石物理响应,包括各岩心实验方法与各测井方法尤其是系统的电性质与各种电测井方法响应的研究,该项岩石物理基础研究技术是油公司提高油气层能力的核心技术。
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种解释方法,并用它指导研究与评价常规测井技术、新测井技术、以及关注那些有针对性尚不成熟的超前技术。
评价内容包括岩心地面实验与测井方法的原理、采集实施方法包括硬、软件实现原理、仪器采集精度以及针对勘探目标的精度、适应性与目的性的定量评价性研究。
∙油公司应该以勘探目标的岩石物理研究及对测井技术评价性研究为主要核心内容,油公司的技术进步动力在于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需求,其它服务单位的直接动力应该是合同与甲方的技术要求与检验。
显然,关键在油公司的岩石物理研究技术水平是否高?近五年,股份公司组织的攻关工作基本按此方针进行,取得较好效果。
一、以渤海湾地区中浅层低电阻(低对比度)油层在岩石物理研究(成因机理)与解释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大的初步成果:(从略,见李国欣、欧阳健等(2006)中国石油低电阻油层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识别评价进展))表1 中国I类砂岩油层按油水密度差-油藏高度-含油饱和度纯砂岩油层电阻率)分类[12]♦低电阻油层大多在第二-1类、三-1类范围(其它类属少数),其驱替力一般小于0.1Mpa油层的饱和度综合研究与计算方法,包括测井解释法、毛管压力方法(包括压汞与半渗透隔板实验与计算法)与油基泥浆取心、密闭取心分析法等。
用上述各种方法可相互检验。
用毛管压力理论与测井研究的饱和度分析油藏中饱和度分布规律与研究油层评价的新方法[5][12]。
西方油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推行测井精细解释与毛管压力结合方法,某些油公司有其独特的方法与工具。
美国岩心实验室1992年,用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与岩电联测淘汰了常规的气吹法与油驱替法岩电实验,我国目前仍未做到普遍应用隔板-岩电联测;用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的测井解释法与毛管压力法计算油气藏饱和度方法,已是近几年西方石油公司常规作法。
四川(表2)与塔里木(表3)的大量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技术的成熟。
川东石炭系卧龙河气田40口井采用混合液测井计算饱和度与岩心毛管压力资料计算饱和度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表2 川东石炭系卧龙河气田测井计算与岩心毛管压力资料计算饱和度检验对比(据吴继余)范尚炯、袁自学、杨通佑等(1994)对四川已投入开发的8个气田9个裂缝-孔隙型气藏,研究了容积法(其单井储层参数由测井计算)与压降法复算的储量,二者仅差 1.5%。
单个气藏其相对误差皆在10%以内,高孔高渗气藏两种方法相近,中孔到低孔气藏随着开发程度增加,压降法逐渐接近容积法的结果。
表3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421井(油基泥浆取心)石炭系砂岩C3油组测井计算与岩心分析饱和度检验对比(据毛志强)1.6 天然水淹油层的测井解释[5]由于新构造运动,油气藏受到部分破坏,造成天然水淹油层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部塔里木盆地塔中、吐哈盆地丘林、东部渤海湾盆地冀东等油田陆续发现天然水淹油藏现象。
测井研究发现,部分油气藏受到破坏的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大多出现在块状厚砂岩中;2)电性特征,不符合正常油藏中的油藏高度-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3)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较常规油、水层的幅度要大得多,分析认为可能大多为动电电位。
测井解释TZ4油田天然水淹油藏(图13)TZ4构造第一口探井4井在石炭系海相石英砂岩地层取得含油岩心139.44m(收获率99.67%),岩心为褐黄色含油、油侵细砂岩,刚出筒时冒油冒气,底部20-30m岩心观察油质变重。
该井的发现引起了轰动。
可是测井(全套数控测井)后反映了很多异常,给测井解释油层带来较多难点。
完井20天后,测试尚未结束,测井提出“天然水淹油藏解释模式”,即3618-3724米为天然水淹油层。
当时,测井的解释结论很难被人们接受。
在TZ4构造更高部位钻402井,进一步证实了测井解释天然水淹油藏模式,从而,该结论开始被人们接受。
402井测井反映的含油情况与4井基本相同,经补心高与海拔计算后,两口井的油层底界完全一致(-2510米)。
压力梯度测井解释了气顶、油层与天然水淹油层段(图14)。
由于该井位置较高,油层较4井厚近60米,水淹层段中的残余油也较多,测井解释了两层油层(3.7米、3米),经测试分获日产原油310和270立方米。
这种薄层获高产是始料未及的,但是测井计算的孔、渗、饱(13%、40md、80%)和含水率(0%)等参数反映了这一现象。
测井对薄油层的顶部都明显解释了1-2米的泥岩隔层。
在后钻的421、422等井(包括402井)水淹层段中都发现自然电位出现动电电位(即不正常的正异常,且重复测井不一致),而油层则为正常的扩散电位(负异常),说明水淹层段的水动力活动强。
测井发现在该构造带上水动力西强东弱,西部TZ18井三次自然电位测井在海相砂岩层段明显反映动电电位,而其上下层段皆重复一致。
在421、422井的天然水淹层段中,测井解释了一层和三层薄油层,经井间对比和倾角测井解释盖层产状,发现水淹油层段中留下的油层是受薄泥岩形成的局部小圈闭控制,故形成一些朵状、零星分布油层,如图16所示。
各井水淹油层段基本可分为三段:高孔高渗、细砂与泥质砂岩间互、中孔中渗与薄泥质夹层,残留油层都分布在后两层段。
计算平均剩余油饱和度45%,可动油部分为其1/3左右。
TZ4油田投入开发后,402井附近的7-10井对水淹层段内的薄油层进行生产,已稳定日产原油100吨以上已一年有余(到1997年底)。
塔中4 油田测井解释天然水淹油藏Fig6Natural water-flooded reservoir model by well log inerpretation T24 oil field图16 塔中4油田测井解释与评价天然水淹油气藏塔中4 02井压力梯度测井解释气顶、油层与天然水淹层气层油层天然水淹层Fig 2Pressure gradient profile obtained by using wirelineformation tester in well TZ4-02图17 TZ402井电缆式压力梯度解释气顶、油层与天然水淹油层二、复杂孔隙结构的低孔渗油层的电性质研究初步取得进展,相应开展较高精度的精细测井解释方法。
2.1低孔低渗油层要求测井的精度更高及计算与解释方法更加精细,并落实到对油层的产能分析和预测。
从方法与仪器的精度分析及统计大庆等油田关键层段的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建立的关系分析,按测井解释精度的要求,取孔隙度容许误差为+2%考察。
得出如下认识(表4):1)孔隙度变化+2%将引起密度测井变化+(0.033-0.05)g/cm3,而测井仪器的精度:CLS(3700)为+0.02g/cm3,CSU为+0.01g/cm3。
它们为密度测井容许误差的1/2—1/5。
显然,精度愈高的仪器愈能保证孔隙度测量精度;2)孔隙度变化+2%将引起声波测井变化+(7-10)μs/m,而测井仪器的精度:CLS(3700)与CSU为+2μs/ft(6.6μs/m),它们几乎与声波测井容许误差相同,很难保证测量精度。
因此,声波测井-双侧向测井建立的油层评价图版精度明显低于密度测井的图版。
显然,从低孔低渗油层精细评价需求,测井仪器应提高精度。
如果孔隙度小于10%的储层并严格按储量规范孔隙度变化+1.5%的要求,仪器精度更需提高。
表4 按容许孔隙度误差+2%所容许的测井误差(φ=10-15%)♦密度测井精度CS U-0.01、3700-0.02 声波测井精度二者皆为6.6按“岩心刻度测井”在孔隙度5-15%范围,长庆油田(上古)密度信号范围MAXIS500型(图18)0.144、其信噪比(噪音取仪器精度δ=0.01)η=14.4,ECLIPS5700型(图19)0.171、η=8.54(δ=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