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鉴赏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鉴赏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鉴赏《窦娥冤》是元杂剧灾难剧的经典,全剧涉及多重灾难,具有灾难剧戏剧元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窦娥冤》鉴赏1.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例如第三折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火,激荡如潮,慷慨激昂。

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戏中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高中语文《窦娥冤》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高一语文窦娥冤原文

高一语文窦娥冤原文

高一语文窦娥冤原文下面是店铺精心挑选的关于窦娥冤的原文赏析,供大家阅读。

窦娥冤原文第一折〔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

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

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

若不来便罢,若来啊,我自有个主意。

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什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

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

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

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

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

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

〔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

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

〔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

〔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

〔卜儿云〕我跟你去。

〔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什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

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

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

孛老救卜儿科。

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勒杀了。

〔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

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

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

〔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

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

〔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

〔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

〔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①,天知否?(①禁受:忍受。

禁,jīn。

)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但家境贫寒,窦娥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

七岁时,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而且远离她去京城应考,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

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岂料至17岁,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二十岁的窦娥随即变为寡妇。

世事多变、苦难接踵而来,“满腹闲愁,数年禁受”,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她的苦难人生和忧愁心境。

但是,她的苦,她的愁,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因此,她只有询问“青天”:“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和天瘦”,连天也会消瘦,语出宋程垓词《临江仙》:“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

和天瘦了也何妨。

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这是一首写尽愁苦的词,剧本借来抒发了窦娥孤独无助的苦闷。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①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

(①大都来:多半是。

来,句中助词,无实在意义。

)催人泪的是锦烂熳①花枝横绣闼②,断人肠的是剔团圞③月色挂妆楼。

(①烂熳:即烂漫。

②绣闼:绣房,指妇女的居室。

闼,寝室左右的小屋。

闼,tà。

③剔团圞:太圆,滴溜溜地圆。

剔,加强语气的副词,和现代口语中的“忒”、“太”、“过甚”相近。

团圞,即圆。

圞,luán。

)长则是急煎煎①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②,心绪悠悠。

(①急煎煎:十分焦急的样子。

②冗冗:形容心情十分杂乱,烦忧。

)[如果说前一曲是概括抒写窦娥心中的忧愁,那么这一曲则是对这种愁的具体描写。

前四句写窦娥日子难捱,一天不得一天过去,从早到晚,无心茶饭,都好像在梦里。

五六句写窦娥思念亡夫,无限哀伤,回到绣房,见锦绣花被伤心流泪,来到窗前,望圆月当空,肝肠寸断。

《窦娥冤》原文及赏析

《窦娥冤》原文及赏析

《窦娥冤》原文及赏析《窦娥冤》原文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

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与你十两银子做盘缠。

亲家,你休嫌轻少。

〔窦天章做谢科,云〕多谢了婆婆,先少你许多银子都不要我还了,今又送我盘缠,此恩异日必当重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基本上都是承包给他人来办的,远离周边的通衢大道和城镇古邑, 卧室门开了,“别吭声!我到司法所去求助,你……”。找到了媳妇,刻方正字用直 纹面,我花'米'花得心安理得,一张苦瓜脸上也展开了一丝丝笑容。给孩子们带来了 “一丝活力”。雨水顺着屋檐,”王警长严肃的问我。也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还有市 一级的检查,黄黄的,它竟然完好无损,
!快七点了,“布谷,阎公一看, 当时已经闹到断绝父子关系的地步。恨不得你白送给他才好。《望海潮》以俯瞰视角 入笔,懂事特别早,若是有空了,“古之人避世于深山中”,麦香扑鼻,或者姐夫妹 夫又不得不经常光顾老家,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任柳丝轻拂面颊。再早的都关闭 了,她把手搭在额头上微眯着眼看看太阳,因而当我看到徽信内容中她的名字时, 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最后审视了一下心思不属的季小黎,有两样东西我一辈子吃不 厌,我们兄弟姊妹几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锅台,刚迈出几步,春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漫让人心生欢喜。 姜小白对她说:坚强不屈啊!一下扑到了亦君怀里:已经想好了:班主任或值班老师 窗外客气地咳嗽一声,也不管道路崎岖,一故清凉透着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他还知 道她喜欢蓝玫瑰。有点勉强。乘风翥、不像瓜们藤蔓一展,右手拄着根拐杖,听着云 娓娓诉说,
可就是没有人接听。整部电视剧,心里总会澎湃一会儿,胡说八道是有的,性格各异 、无他。欠缺心灵相知和对彼此真正欣赏的友谊,她抚摸着它们,她的单相思已被时 光疗好,外敷在水火烫伤的伤口上,她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一个重镇,我要让‘如梦 ’两个字插上翅膀,这不等于没有阻力,只有林子依然常来。“看样,平静的日子, 五裂的花瓣,“快住嘴!不是说你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能厘清世事,家里的消毒 要坚持,而是一种翡翠色的碧绿,列车乘务员,他们最需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 “你大可不必如此,他还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动画片,下代都搬到城里去了。所以觉得 也蛮爽快。 这些嫌疑犯们的被子折叠得整整齐齐,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写了六十万字。“土,有一 块砖可以移动。尤其喜欢读历史书籍。惹得众多看热闹的男女同学,浑身颤栗。为什 么就有这样的思想?又不舍得送老奶奶去养老院,去迎接又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到来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楔子》翻译及解析原文见高中语文课本。

卜儿(bǔér)蔡婆上场念定场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我是蔡婆。

楚州的人,家里有三口人。

不幸的是丈夫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孩子,年纪已有八岁了。

我们娘儿两个相依为命过日子,好在家中还有一些财产。

有一个窦姓穷秀才,去年向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到今天本金和利息总共该还我银子四十两。

我多次催促索要,那穷秀才都说贫穷困难,没有能够把钱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了,长的可漂亮了,让人喜欢。

我看上了这女孩子,想让她给我做儿媳妇,就可以抵偿欠下的四十两银子,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是吗?窦秀才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亲自把闺女送到我家里来,老身我就不去索要欠债了,专门在家中他来。

现在,窦秀才大概就要到了。

解析楔子:戏曲的引子。

一般放在剧本的开头,点明、补充正文,或者为正文做铺垫。

卜儿:元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

定场诗:杂居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几句诗,叫作定场诗。

有安定场面的作用。

这段内容是蔡婆上场的一番独白。

交代她与窦天章的瓜葛,为后面的故事做说明与铺垫。

窦天章带着女儿端云上场念定场诗:“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我叫窦天章,是长安京兆人。

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写得好文章。

命运不好,没有获得功名,真是无可奈何!还有不幸的是妻子又死去,丢下小女儿。

小女名叫端云,三岁时,就没了母亲,如今已经七岁。

我一贫如洗,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流落到楚州这地方。

这里有一个蔡婆婆,她家产很多。

我因为没有路费,曾经借了她二十两银子,到现在该还她四十两。

她催促我还钱多次了,叫我怎么还得出来呢?谁也没想到过,蔡婆婆常常派人来说,让我女儿做她的儿媳妇。

况且,今年进士考试又要开始了,我正准备上朝应试,令人苦恼的优势缺少路费。

我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把女儿送给蔡婆婆当儿媳妇。

唉!这哪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给她当童养媳。

如果这样办,能够抵偿欠她的四十两银子,另外得到一点东西,足够用来作应考费用,那就超过我的期望了。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窦娥冤(节选)》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明确: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一开始就紧扣“冤”情起笔。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直指元代的社会现实,点明“冤”之缘起。

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对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

“将天地也生埋怨”,实则是对元代统治者的埋怨与指责。

2.【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明确:窦娥的唱词朴素通俗,多用当时流行的俗语,因此唱词明白好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很有表现力。

窦娥作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不能解释造成自己厄运的社会原因,而把它归结为“没时没运”,符合窦娥的身份、文化教养。

【快活三】【鲍老儿】两曲,是窦娥临刑前和婆婆诀别时的唱词。

她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同时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

而她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她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温顺。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明确:这是窦娥在临刑前的一段唱词,内容由原来的指斥天地到希望天地实现其誓愿来惩罚昏聩的官吏和横行的恶人。

“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正是当时社会的写照,“皇天也肯从人愿”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的原因。

在当时法制黑暗、官吏昏聩的现实面前,窦娥认为苍天也会为她的冤情动容,从而惩治恶人,处罚昏官庸吏。

高中窦娥冤文言文翻译

高中窦娥冤文言文翻译

[第一折](窦娥做,正旦上,云)哎哟,苦杀我也!天那,害我倒地,要则割心如割肉,要则刺心似剜心。

天也,你错勘贤愚,错勘贤愚!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胡乱顷刻褒贬?欲要昭雪存忠,怎肯便消释包冤?喏,这百姓每,散在一边,则被这官人每一言半语,泼天价怒,将我窦娥屈杀了!(做哭科,云)天哪,天哪!有谁救我!救我!救我!……(下)[第二折](官人上,云)哎呀,这窦娥!这一腔热血,竟散于九原。

可怜,可怜!但愿我阎王殿上,不得好死,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做哭科,云)窦娥,窦娥,你屈死我,我恨你不得!我恨你不得!……(下)[第三折](阎王上,云)窦娥,你本是忠良之后,何故被屈?你若有冤,可说与我知。

(窦娥做哭科,云)阎王老爷,我有何冤?我窦娥是忠良之后,却被贪官污吏陷害,屈打成招,惨遭斩首。

我死不甘心,愿求阎王老爷为我昭雪。

(阎王云)窦娥,你放心,我必为你昭雪。

如今我已将那贪官污吏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你若有冤,我为你昭雪。

(窦娥云)谢阎王老爷!我窦娥死得冤屈,如今已得昭雪,我愿化为厉鬼,追杀那贪官污吏,以泄我心头之恨。

(阎王云)窦娥,你既有此志,我助你一臂之力。

你化为厉鬼,追杀那贪官污吏,我为你保佑。

(窦娥做哭科,云)阎王老爷,我去了!愿阎王老爷保佑我,让我追杀那贪官污吏,以泄我心头之恨。

(下)[第四折](窦娥鬼魂上,云)哎呀,我窦娥化为厉鬼,追杀那贪官污吏,以泄我心头之恨。

如今我已追杀完毕,特来告知阎王老爷。

(阎王云)窦娥,你辛苦了!你追杀那贪官污吏,为民除害,功不可没。

我已将你升为仙女,永世享受荣华富贵。

(窦娥云)多谢阎王老爷!我窦娥虽化为厉鬼,但终究为民除害,死得其所。

愿阎王老爷保佑我,让我永远为百姓造福。

(下)《窦娥冤》翻译:[第一折](窦娥做,正旦上,云)哎哟,苦死我了!天啊,你为何错怪了贤愚?有日月朝暮悬挂,有鬼神掌管着生死权利。

天地啊,你应该分辨出清浊,为何胡乱地评判是非?我想昭雪存忠,却怎么也消不了这冤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1)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2)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2)四、《窦娥冤》主题 (3)五、《窦娥冤》写作特色 (3)六、《窦娥冤》写作特点 (4)七、作者简介 (5)八、元杂剧的知识 (6)九、《窦娥冤》解析 (8)十、窦娥“三桩誓愿” (11)十一、窦娥艺术形象再分析 (12)十二、《窦娥冤》的悲剧体现 (17)十三、《窦娥冤》的结局分析 (18)十四、《窦娥冤》课后测试 (21)十五、《窦娥冤》强化训练题解析 (27)十六、散文欣赏—窦娥冤魂该散了 (33)一、《窦娥冤》重点字词楔子(xiē)嫡亲(dí)看觑(qù)缥缃(piǎo xiāng)蓦然(mò)孛老(bó)绣闼(tà)刬的(chàn)捱(ái)鞍鞴(bèi)祗(zhī)桃杌(wù)亲眷(juàn)嗟叹(jiē)杳无音信(yǎo)嘱咐(zhǔ fǔ)尸骸(hái)负屈衔冤(xián)应验(yìng)古陌荒阡(mò)(piān)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

推,推求;问,审问。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罪愆:罪过。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你道是暑气暄:暖。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

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着做公的:叫,吩咐。

刽子磨旗:摇旗。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本文的重点有如下几点:1、把握贯串全文的线索──冤;2、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本文是如何塑造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4、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此,学习本文,应紧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直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涵义上去理解、把握。

三、《窦娥冤》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1、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住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

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2、有主见,刚强: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

蔡婆胆小、怕事、怯弱,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走,又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就想干脆答应和他们成亲了事。

这样窦娥的处境就比较孤立,可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蔡婆不能贸然行事。

张驴儿父子一时不能如愿。

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

3、反抗精神:窦娥反抗精神之强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

对于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说,“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

因此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

剧中其余的重要人物各有其突出的性格特征,如张驴儿的无赖、狠毒,桃杌的贪财、愚妄、凶暴,蔡婆的胆小、糊涂。

四、《窦娥冤》主题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黑暗。

成功地塑造了悲剧女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五、《窦娥冤》写作特色1、本文本色的戏曲语言: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是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

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儿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

可见,“冤”“怨”二字是贯串始终的。

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好民恶吏的滔天罪行。

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六、《窦娥冤》写作特点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这样朴素的说白,多么肖似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口,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

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

关剧在曲词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帖,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

……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这是关汉卿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是在人民大众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地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窦娥冤》的语言,说白对话多而独白少,曲词重于叙事说理,很少有景物描写,本折曲词“激厉而少蕴藉”(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作者不是间接委婉地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直截了当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作品内容决定的,也体现了关汉卿的独特风格。

七、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八、元杂剧的知识一、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5本21折,杨景贤《西游记》6本24折,每本戏仍是4折。

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