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民间传说故事五篇-经典民间故事
短篇民间故事五篇-经典民间故事

短篇民间故事五篇-经典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传说故事1很多人都知道《西游记》中有一个曾经与孙悟空称兄道弟的牛魔王,本领也十分的高强。
但是很多人也许还不晓得,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民间就开始祭祀牛神,就是牛的保护神。
根据《列异传》记载,武都故道县(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有祭祀牛神的怒特祠。
传说该牛神原来是一棵大梓树。
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砍伐。
但是树砍了又合。
秦文公就派了四十人轮流砍伐,但还是砍不断。
这些人只好离去。
一个人因为脚伤暂时无法行走,就躺在树下休息。
他突然听见有人在说话。
一个问:“这样挨砍下去,你疲劳吗?”另一个回答说:“是够疲劳的。
”一个又说:“秦公一定不会罢休的。
”第二个回答道:“他能奈我何?”又问:“拿灰敷在你身上怎么办?”另一个沉默不语。
躺在树下的人听到后,回去禀告了秦文公。
秦文公就让砍树的人光着上身,边砍边用灰敷在树上。
树断后,化成了一头牛,钻入了水中。
秦文公于是在这个地方建造了怒特祠,以祭祀牛神。
后人认为这是“牛王庙”的开始。
宋代,出现了将保护耕牛责任于一身的牛王的记载。
宋何薳撰写的《春渚纪闻》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梦中被人追到了一个悬着“牛王之宫”匾额的地方,看见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姨母。
姨母说:“我生前喜欢吃牛肉,因此多杀了不少牛,现在在这里受苦,最苦的是每天被迫吃一升铁蒺藜饭。
”刚说完,就有牛首人拿着铁蒺藜饭走了進来。
宋代以后,民间又奉冉伯牛为牛王。
冉伯牛为春秋时孔子的门生,以其字“伯牛”而奉为牛王。
民间风俗要在牛王生日这一天祭牛王。
《新搜神记》记载,清代时,人们多在十月初一这天祭牛王。
按照《大玉匣记》:牛王生辰在七月二十五日,今用十月初一者,以七月农方收获,故相沿改期,以便民也。
民间简短故事大全5篇_民间故事简短

民间简短故事大全5篇_民间故事简短民间传说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淀,这些民间故事不一定说篇幅有多长,但是一定都是会聚了人们的智慧在里边。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民间简短故事大全5篇,供大家参考。
民间简短故事1蒲公英从前,柳河湾里住着一个叫周成的小伙子,自小失去双亲,十分孤苦。
周成十八岁时,好心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氏。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周成下地干活,蒲氏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年刚刚忙罢麦收。
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鼻子和口里冒火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几歪,和村里很多人得的病一样,人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无效,求神不灵。
蒲氏心里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干,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儿山。
山上万花艳艳,浓香扑鼻。
她走到山顶,见一株花草生得别致逗人喜爱。
它铺开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一样,青紫色的花茎上开着金黄的小花。
有人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
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用。
蒲氏听了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
蒲氏笑着醒来,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儿山采药。
周成听了,说:“花儿山,东南天,脚生泡,鞋磨穿,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
”蒲氏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走上千山万水,我也心甘情愿。
”她收拾好行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饿了口里啃干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甘露。
终于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见有一个茅棚,里面坐着个老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走进茅棚向老太太问路。
老太太说:“你再往东走上百步,左数九十九棵树,右数九十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
”蒲氏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十九,右数九十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山上走去。
不大工夫,眼前现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大道。
她来到了山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一间房子,有一个老头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健旺。
最简洁的民间故事分享五篇

最简洁的民间故事分享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党建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简洁的民间故事分享五篇最简洁的民间故事分享(五篇)中国民间故事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五篇

【导语】在中华传统⽂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化。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 钟馗,是民间信仰中的门神,据说可以驱⿁逐邪。
世⼈眼中的钟馗形象是“豹头环眼,铁⾯虬鬓,相貌奇丑”,不过他为⼈刚直,不惧邪祟。
关于钟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根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记载,北宋皇宫中曾藏有唐代画家吴道⼦所画的钟馗像,其卷⾸“唐⼈题记”讲述了这幅画的来历。
在唐开元年间,⼀次,唐⽞宗从骊⼭刚回宫就病倒了,⼀个多⽉也不见好。
⼀天晚上,唐⽞宗忽然梦见⼀⼤⼀⼩⼆⿁,⼩⿁偷⾛了⾃⼰的⽟笛以及杨贵妃的绣⾹囊,并绕殿⽽⾛。
突然,⾝穿蓝袍、蓬发虬髯、⾯⽬可怖的⼤⿁抓住⼩⿁,并将其双⽬挖出,然后将其吃掉。
⽞宗惊问⼤⿁是何⼈,⼤⿁说:“⾂钟馗⽒,武举不捷之⼠也,誓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说完,他化作⼀⽚红光飞驰⽽去。
唐⽞宗醒来后,病也减轻了。
于是将画家吴道⼦召来,让他根据⾃⼰梦中所见画了⼀幅钟馗图,并昭告天下。
同时,有司奉旨,将吴道⼦《钟馗捉⿁图》镂板印刷,⼴颁天下,让世⼈都知道钟馗的神威。
从此,钟馗捉⿁的传说在民间⼴泛流传,⼀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避邪,并逐渐取代了以往门神神荼、郁垒的地位。
【篇⼆】中华传统民间故事简短 相传五代时期,钱王统治着江浙⼀带。
他是⼀位杰出的,把江浙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唯独钱塘江怎么也治理不好,有时堤坝还没修好,⼤潮就把堤坝冲垮了。
⼀天,⼀个⼤⾂对钱王说道:“⼤王,据说潮神住在⼤海⾥,如果能想办法把他降服,就能治住这钱塘江的⽔了。
”钱王⼀听,⼼⾥⾮常⾼兴,忙问道:“怎样才能找到潮神呢?”⼤⾂说:“⼋⽉⼗⼋是潮神的⽣⽇,他会骑着⽩马跑到潮头上⾯,这时是射他的时机。
”听了⼤⾂的话,钱王精⼼挑选了⼀百名神射⼿,并在钱塘江边专门搭了个射击⽤的⾼台。
短篇民间故事精选【5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分享的短篇民间故事精选【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短篇民间故事精选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
这座三孔⽯拱⼤桥,据说是皇家⼯程,规模很⼤,征调的能⼯巧将很多,征⽤的民⼯就更多啦。
建桥的时候⼯地上很热闹,象个⼩集市。
⼀天,从外地来了个⽩头发的⽯匠⽼头,给河北涯⼀家打⽯碓窝⼉。
他⼀连打了好⼏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地上转悠转悠,看⼈家雕刻⽔兽、⽯狮⼦和桥栏⽯柱。
⾼了兴还跟⽯⼯门扯上⼏句,就连那⼯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句。
⼤伙都说这个⽼头迂魔,狗咬耗⼦--多管闲事。
⽼⽯匠把⽯碓窝⼦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料,我再给你打个⽯墩,坐着舂粮⾷多⽅便。
”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墩时,⽼⽯匠别捉多细⼼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问他:“⼀个⽯礅⼦,费这么⼤的劲⼉⼲什么?”⽼⽯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活。
⽯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桥⽯拱圈要合龙门。
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块⽯头碰不上茬⼉。
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场⼤⾬,⼏个⽉的⼯就⽩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们和掌管⼯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匠⼜遛了来。
他看了看缺⼝,对⼯程⼈员说:“我那⾥有⼀个⽯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合适不。
”⽯⼯们听了,马上跟⽼⽯匠把⽯礅搬了来,往中间⼀放,竟⼀丝⼀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兴。
当想起去找⽼⽯匠道谢时,可哪⾥还有⽼⼈的影⼦!光看见碓窝⼦跟前,有⼀张⼤红字条上写: 施⼯马⼤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们才知道那个⽯匠⽼头是鲁班暗地⾥帮助皇家⼯程。
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碓窝⼉的那家⼆⼗两银⼦。
【篇2】短篇民间故事精选 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喝下了⼗⼋碗酒,倒提着哨棒,脚步不稳地正想向景阳冈⾛去。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简短【五篇】

【导语】中华民族作为⼀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明史中积淀了⾼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下⾯是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简短 ⼤名⿍⿍的包拯,是北宋⼀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
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
有⼀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官,这⾥的端砚⾮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苦不堪⾔。
为了弄个究竟,⼀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砚⼯最集中的村⼦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间⼩茅棚⾥传来“叮叮当当”的声⾳,砚⼯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
只见砚⼯们个个⾐衫褴褛,⾯黄肌瘦。
他们边⼯作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
这⼈专⽤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主⼦的欢⼼。
他⼀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个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台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块贡砚,⽽地⽅贪官私⾃增加数⽬,中饱私囊,害苦了砚⼯。
包拯越想越⽓,脸⾊铁青,把张考⽂送上的端砚“砰”的⼀声摔在地上。
张考⽂吓得出了⼀⾝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
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下⼈背着⾃⼰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家召集起来查问。
⼤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让他从实交代,张考⽂不敢隐瞒,便⼀五⼀⼗地把历年来贪官劣绅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拯据此专门出了⼀份告⽰,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不准克扣砚⼯的⼯钱。
百姓们⾼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幼都来码头送⾏。
很多⼈携物相赠,都被包拯⼀⼀谢绝了。
官船在⼀⽚赞扬声中顺江⽽下,不久就到了羚⽺峡。
风和⽇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他⼜想⾃⼰平⽣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
然⽽,过了好⼀会,风还不停,浪也不⽌。
包拯追问再三,这时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送了⼀块端砚,他认为是⼩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有意义的简短民间故事五篇_比较短的民间故事

有意义的简短民间故事五篇_比较短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有意义的简短民间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简短民间故事1雷神上任远古时候,天地间有很多妖魔作怪,于是玉帝便派掌管雷电的雷神去降服世间的妖魔。
雷神接到任务,便带着他的九耳狗上任了。
经过一条河时,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件东西,正好砸到岸边的一块大青石上,顿时发出强烈的光芒。
原来这是太上老君的拨火棒,因每次太上老君炼丹时,它都会自动发出火花,使丹炉走火。
太上老君一气之下,就把它扔了。
雷神捡起拨火棒,发现它指向哪里,哪里就会产生闪电,所以雷神给它取了个新名字——霹雳棒。
为了能降妖除魔,雷神还虚心向元始天尊请教降魔的方法。
元始天尊对他说:“东海住着一对名叫夔的野兽,用公夔的皮制成鼓,母夔的骨头制成鼓槌,用鼓槌敲打鼓就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这样就能吓跑妖魔了。
”得到元始天尊的点拨,雷神立即动身赶往东海。
他先抓到了母夔,然后对付公夔。
公夔愤怒极了,朝雷神发出一声怒吼,顿时地动山摇。
公夔凶猛地扑向雷神,为了不损坏它的皮,雷神只能一味地防守。
公夔一步步逼近,眼看自己就要被抓住了,突然雷神想出一个好办法,只见他对准公夔的眼睛挥动霹雳棒,一道闪电刺向公夔的眼睛,雷神趁机降服了公夔。
接着,雷神用公夔的皮做了一面鼓。
妖魔再出来作怪时,雷神便挥动用母夔的骨头做成的鼓槌,敲打夔鼓,就能把妖魔鬼怪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再做坏事。
雷神为了降服妖魔,不畏艰险,终于得到了令妖魔闻而生畏的夔鼓,战胜了妖魔。
成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只有勇于挑战,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简短民间故事2泰山的石敢当泰山有个小伙子叫石敢当,他上山砍柴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教给他一身武艺和一些道术。
有一年,泰安城的员外家里突然出现了妖怪,这个妖怪经常骚扰员外的女儿。
员外请了很多道士作法,都拿妖怪没办法。
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员外急忙四处贴告示:“谁能降妖,一定重重酬谢。
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欢迎阅读。
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一)羿杀六怪兽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
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
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
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
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
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
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
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
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
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
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
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五篇-经典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类型很多,民间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简短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简短民间故事1滕县的北部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
两山东西相对,象是一对情人在诉说着什么。
原来它们诉说的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唐朝末年,这姑山脚下住着一位双眼都瞎了的老嬷嬷和她的独生女英姑。
英姑水灵灵的眼,细细的腰,朱唇银齿,乌眉青丝。
英姑不仅长得比西施还俊,而且心地善良,山里山外,都夸英姑的心眼好,都赞英姑的模样俊。
多少小伙子整天围着英姑转。
英姑白天上山挖莱打材,晚上灯下纺线织布,娘俩相依为命。
英姑都十八了,还没找上婆家。
不是英姑心高,一来老娘年纪大了,又两眼双瞎,得人照顾;二来英姑早就相中了一个人,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
憨夫也是一个身强力壮、心地善良的小伙子。
每天早晨,一个上山挖莱打柴,一个下山帮耕犁田。
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终身。
瞎眼的娘也很乐意,就准备在这年“七夕”给他俩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
一天,英姑正在溪边洗衣服,可巧被来此游山玩水的县官撞见了。
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岁了,家里现有两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寻花问柳,是有名的恶棍、色鬼,这回见英姑年轻貌美,就要抢娶英姑,英姑宁死不从,县官又恼又羞,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派人抢走了英姑,又杀死了老嬷嬷。
英姑那个哭呀、那个闹呀,死也不屈从。
她心里想着他的憨夫,哭着她的老娘,光想找机会逃出这虎口。
后来,在打更老人的帮助下,逃出了衙门。
县官可气极了,带人追到姑山。
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纵身跳下山涧。
憨夫得了信,来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两边的山头,也从山顶跳下了悬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脚下的乡亲们心里都很难过,就在这两山的中间为他俩修了一座庙。
从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简短民间故事2很早以前,在哲炯地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由于父母早逝,两个姐姐只得承担起抚养弟弟的义务。
大姐长得非常漂亮,招人喜欢,但她心狠手辣,爱杀生,就象魔鬼转世。
二姐心地善良,尊姐爱弟,把小弟视为自己心上的油脂,眼中的瞳仁。
大姐见小弟一天比一天长得机灵、漂亮,早就对他垂涎三尺,总是寻找机会要吃掉他。
这天,大姐让妹妹去放羊,说是由她在家做饭照看弟弟。
妹妹识破了姐姐的诡计,执意不肯离开小弟,她说:“姐姐,你还是象往常那样放羊去吧,我一定煮一大锅你要吃的那种肉。
”姐姐很不高兴地放羊去了。
妹妹事先从羊圈里留下一只羊,等姐姐回来时,她把弟弟藏了起来,端出煮好的羊肉对姐姐说:“吃吧!这是弟弟的肉。
”姐姐一听这话,高兴得手舞足蹈,贪婪地咬嚼着羊腿,吃完后她发现这不是人肉,但没吭声。
第二天,姐姐让妹妹去放羊,妹妹没办法,藏好弟弟上山去了。
妹妹傍晚回来后,姐姐拿出弟弟的一根手指头:“昨天你骗了我,我今天把弟弟杀来吃了。
只给你留下这根手指头,你吃吧!”听了这话,妹妹又伤心又生气,但她对魔鬼姐姐也没办法。
妹妹伤心地哭着,带上弟弟的手指,来到山岗上垒了一个塔,将弟弟的手指放在塔中,不停地念经祈祷,保佑弟弟来世平安。
第二天,妹妹放羊来到山岗,她发现小塔变成了一座小寺庙。
正当她惊讶发呆时,忽然一阵狂风吹过,把她怀里的一块“泊域”出产的羊毛巾吹进寺庙里去了。
妹妹追着追着进了庙门。
只见庙里一位身穿红黄色袈裟的扎巴(僧人)来到她面前,送给她许多玛瑙、绿松石等珍宝。
回家后,姐姐见妹妹脖子上挂着这么多好看的首饰,便急忙追问东西的来历,妹妹如实地告诉了她。
第二天,魔鬼姐姐也学着妹妹的样子,怀揣羊毛巾来到寺庙前。
狂风刮了好几次,但她怀里的羊毛巾仍无动静,姐姐只好将羊毛巾扔到寺庙顶上。
她走进寺庙,昨天那位扎巴出来接待她,也给她头上、脖子上挂满了珠宝装饰。
姐姐高高兴兴地朝家走去。
魔鬼姐姐来到一个水绿如镜的湖边,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装饰后的模样。
当她从湖水中看到自己时,顿时吓得掉进深深的湖水中淹死了。
原来,她看到的哪是什么珠宝,是一条条盘在头上,挂在胸前蠕动着的毒蛇和虫。
简短民间故事3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
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
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
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修理树木。
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
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
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
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
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
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
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
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
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
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
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
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
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
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
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
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
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
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
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
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汪洋大海了。
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
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
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
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
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简短民间故事4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随我去迎接谪仙!”皖南的初春。
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
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
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
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此处是何处?”“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
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
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李白说:“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
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
”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
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李白听后问:“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
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
”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
忙问:“对面是什么山?”韦仲堪说:“对面是九子的双峰,这边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进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说:“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
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妙哉!妙哉!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
”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
”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
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象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
韦仲堪打趣说:“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李白哈哈大笑:“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谪仙,快看云来雾去。
”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
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
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象出水芙蓉!”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象,象极了。
”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简短民间故事5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
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
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
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
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