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经典最简短的民间故事【三篇】

【导语】故事不⽤复杂,简单有趣便是极好的。
关于经典最简单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呢?下⾯就是⽆忧考给⼤家整理的经典最简短的民间故事,希望⼤家喜欢。
【学好数学能断案】 乾隆年间,鲁中句⽉县有个奇⼈崔九,不管多复杂的账⽬,只要请了他来,都会理得不差分毫,⼈送外号“铁算盘”。
这天,县令林墨轩乘了⼀顶⼩轿来到崔九家,说弥⽔镇发⽣了⼀场⽕灾,汪记棉花店的仓库因灯笼被风吹翻失⽕,把紧邻的瞿家粮店的粮仓也烧了,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官司打到了县衙,林墨轩难坏了,所以来请崔九帮忙。
当天,崔九就带着盖了县令⼤印的全权委托书和⼏个捕快去了弥⽔镇。
崔九查看了粮仓现场后,把瞿、汪两家掌柜叫到⼀起,让他们说说到底烧毁了多少粮⾷。
瞿家掌柜侯魁说:“五万⽄新麦,只是账本忘在粮仓⾥,被⽕烧了。
”汪家掌柜钱岩说:“起⽕头天中午,阿三、阿四为了掏鸟窝,还借了长梯⼦搭在瞿家仓上,他们说看到只有半仓粮⾷,三万⽄都不到!”不待崔九发话,侯魁说:“我们的账本虽然烧了,可我们收粮⾷时,都给了粮户⼀张优惠券,上⾯注明了卖给我们粮⾷的⽄两,这两天我们发了告⽰,让⼤伙⼉拿出凭据给我们作证。
” 崔九听了点点头,让⼈赶紧把粮户送来的凭据汇总。
他还特意看了看凭据,的确注明了粮户的名字和卖粮⽄两,汇总的结果正是五万⽄⼩麦。
崔九扒拉着算盘,说看来这事基本清楚了,他要回去向县太爷交差了。
临⾛时他跟侯魁商量,说有个亲戚要肥⽥,想买粮灰,侯魁满⼝答应。
崔九摆摆⼿,让捕快们招呼⼈把粮灰打扫了,⼀筐⼀筐过了秤,码放在场院⾥。
然后说他先回去交差,回头让亲戚来交钱拉灰。
第⼆天晌午,崔九陪着林墨轩⼜回到了弥⽔镇就地审案。
场地布置好后,崔九让⼈⽀炉⽣⽕,架上铁锅,放进去三⽄⼩麦,不⼀会⼉,⼩麦全烧成了灰。
众⼈正稀⾥糊涂,有⼈过来打扫锅⾥的灰烬,⽤秤⼀称,报数道:“⼆两!”接着,崔九“噼⾥啪啦”扒拉了⼀阵算盘后⾼声道:“瞿家被烧粮⾷掐头去尾,抹零找整,认定三万⽄!”侯魁不⼲了,嚷道:“你这数如何算出?”崔九说:“三⽄⼩麦烧成了灰只有⼆两,粮仓的灰烬不过两千⽄多⼀点,刨去仓顶的⽵器、苇箔、麦秸等灰烬,⽕灾时烧毁的仓粮不过三万⽄!” 林墨轩⼀拍惊堂⽊,喝道:“侯魁,那两万⽄粮⾷哪去了?还不从实招来!”侯魁吓得腿⼀软,跌坐在地上。
经典民间故事(优秀8篇)

经典民间故事〔优秀8篇〕民间神话故事篇一岳飞弹琴感刺客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
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
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黄龙府。
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商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
他要把岳飞骗回京城加以杀害。
这天,岳飞离京城临安不远了,突然对面来了几个校尉拦住岳飞说:“圣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没有圣旨,不得进城。
〞晚上,岳飞就住在一座寺院里。
心中实在郁闷,夜不能寐,在院内踱步,望着满天星斗,连连摇头叹息。
回到屋里,见墙上挂古琴一张,伸手摘下来,定了定音,伏案弹奏了起来。
秦桧实行的第一招刺杀岳飞的方案,是让人从监狱里提出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囚,告诉他去城外刺杀一个奸细,事成以后,不仅仅可赦免死罪,还要嘉奖。
这个犯人听说是刺杀奸细,又可免死得赏,高快乐兴的出了城,秦桧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卖命去干;刺死岳飞,再把他抓起来杀人灭口,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
秦桧心里美滋滋的,静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来到寺庙院内,躲在一棵老槐树的后面,他听见岳飞在屋里叹气,就蹑手蹑脚来到了窗下,在岳飞转身摘古琴时,闪身进了屋内,躲在屏风后面,提着气,踮着脚,向前移了几步,正要行刺,这时琴声响了,刺客立刻把刀缩了回去。
原先这个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个有名的弹琴艺人,能作曲弹琴,在民间卖艺糊口。
前年秦桧为讨好金兀术,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抚琴作画的艺人抓了起来,准备送给金兀术寻欢作乐。
他爹不愿去为金兀术效劳,被逼无奈,抱琴跳水而死。
爹死了,他怀着满腔仇恨,到了京城,闯到秦桧相府拼命,被抓进监牢,判了死刑。
岳飞手中的牛角琴拨,在琴弦上弹拨的琴声飞扬,或柔或刚,或紧或慢,时而高亢,时而消沉,高亢时,像千军万马在疆场驰骋,拼杀金兵;消沉时,像唉声叹气,忧国忧民。
中 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五篇》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流传着无数经典的民间故事,它们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
今天,就让我为您讲述其中的五篇。
第一篇:《牛郎织女》传说,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披着老牛的皮,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追上天去。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懂得了爱情的珍贵和坚守。
第二篇:《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二人同窗共读,情谊深厚。
毕业时,祝英台暗示自己是女子,愿以身相许,梁山伯却未领悟。
后来梁山伯得知真相,前往祝家求婚,却被告知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梁山伯抑郁而终,葬在鄮城西。
祝英台出嫁时,路过梁山伯的墓,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跳入墓中,随后墓合拢,双双化蝶飞去。
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束缚,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抗争。
第三篇:《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百姓的痛苦和灾难。
民间传说的故事大全三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下⾯由为⼤家整理的民间传说的故事⼤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民间传说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有⼀天早朝,⼤部分群⾂没到的时候,乾隆爷问先到的⼤⾂汪⽂瑞和刘⽂举:“两位爱卿这么早来,可在家⾥吃过燕窝汤和点⼼?” 汪⽂瑞诚惶诚恐地抢先答道:“⾂家⾥⼈⼝众多,开⽀颇⼤,吃燕窝汤和点⼼只是偶尔,平时每天早上不过吃碗⽔饺、⾯条或喝碗⾖汁、吃⼏个鸡蛋⽽已。
” 见汪⽂瑞在皇上⾯前显⽰⾃⼰清廉,刘⽂举也说他家早餐经常只喝⼀碗⾖汁、吃⼏个鸡蛋。
乾隆听了汪⽂瑞和刘⽂举这番话,瞪了他俩⼀眼,说:“⼀个鸡蛋需要⼗两银⼦,朕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们⼀个早上就吃好⼏个,还敢说⾃⼰穷?看来朕该查查你俩的账了。
” 汪⽂瑞和刘⽂举听了乾隆这番话,想起刚才⾃⼰的⼝不择⾔,肠⼦都悔青了,他俩知道这必是内务府的⼈做假账,和御膳房的太监们沆瀣⼀⽓蒙皇上。
但他俩不敢明说,知道⼀旦明说了,内务府和御膳房的⼈知道了会挤兑他俩不说,就是皇上也饶不了他们,因为这等于告诉世⼈,看似英明的乾隆皇帝也不过是⼀个任⼈哄骗的⼆傻⼦。
当然,汪⽂瑞和刘⽂举⼜不能不接乾隆皇帝的话茬⼉,要不然,皇上还真怀疑他俩是收受到贿赂的贪官呢。
所幸汪⽂瑞和刘⽂举很快就想出应对之策,敷衍乾隆说,他们买的鸡蛋都是些便宜的货,不过⼏⽂钱⼀个罢了,⾃然不能和宫⾥采购的鸡蛋相⽐。
乾隆听了这话,不但没有释疑,反⽽更加困惑,他⾃⾔⾃语道:“怪哉,为何同为母鸡所产之蛋,竟有⽟、⽯之别?” 汪⽂瑞和刘⽂举暗暗叫苦,⼼忖:这⼀个谎扯出去了,必须得再扯新谎来圆前谎,可这新谎咋扯? 好在汪⽂瑞是个久处庙堂的圆通⽼吏,他在刘⽂举呆若⽊鸡之时,灵机⼀动,想出新招。
他旁征博引地对乾隆说:“⽥黄⽯是寿⼭⽯的⼀种,劣质⽼坑⽯也是寿⼭⽯的⼀种,可这两种⽯料的品质却是天差地别。
” 乾隆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没在鸡蛋价格的问题上追问下去,汪⽂瑞和刘⽂举这才松了⼝⽓。
简短精彩民间故事大全(5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门类之⼀。
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
下⾯是分享的简短精彩民间故事⼤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简短精彩民间故事 太⾏和王屋两座⼤⼭,⽅圆七百⾥,⾼达⼏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河阳的北⾯。
⼭北有位⽼⼈,叫做愚公,年纪快九⼗了。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
他苦于⼤⼭阻隔,出⼊的道路⼗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商议说:“我想和你们⼀起,⽤尽⼀切⼒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条⼤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的南⾯,你们说⾏吗?” 全家⼈纷纷表⽰赞同。
只有他的妻⼦提出⼀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就是像魁⽗这样的⼩⼭包,恐怕都搬不掉,⼜能把太⾏、王屋这两座⼤⼭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头和泥⼟⼜往哪⾥扔呢?” 家⼈七嘴⼋⾆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去。
”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的⼦孙,凿⽯头,挖⼟块,再⽤簸箕和筐⼦把⽯⼟运到渤海的后⾯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次。
愚公家搬⼭的事,惊动了邻居。
邻居家的⼀位寡妇,有个遗腹⼦,才刚七⼋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个⽼头,⼈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要拔掉⼭上的⼀根树都不容易办到,⼜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块呢?” 愚公长叹了⼀⼝⽓,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呢!⼉⼦⼜⽣孙⼦,孙⼦⼜⽣⼉⼦,⼉⼦⼜⽣⼉⼦,⼉⼦⼜⽣孙⼦,这样⼦⼦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这两座⼭再也不会增⾼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以对。
⼭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他挖⼭不⽌,就去禀告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的两个⼉⼦去背⾛了那两座⼤⼭,⼀座⼭放在朔东,⼀座⼭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的南⾯,再也没有⼤⼭挡路了。
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大全

【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通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长篇传统民间故事 唐代⼤诗⼈李⽩(公元701-762年)⼀⽣写诗1000余⾸,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的影响,被后⼈尊为“诗仙”。
李⽩5岁那年,跟着⽗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年春天,岷(mín)⼭⼭脚下有个客⼈前来拜访李⽩的⽗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转⾝就要离去。
李⽩见了,连忙拉住客⼈说:“伯伯,您远道⽽来找我⽗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体和精神的啊。
” 客⼈见李⽩礼貌热情,能⾔会道,⼼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开始忙起来,他⼜是送茶,⼜是递⽑⼱,对客⼈⾮常尊敬。
为使客⼈不寂寞,李⽩放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说话,他⼤⼤⽅⽅地说:“请问⼤伯尊姓⼤名,以便我转告⽗亲。
” 客⼈有⼼要试试李⽩的才学,便咳了⼀声,⽤⼿指轻捻(niǎn)了⼀下胡须,⼤声说:“我的姓是‘有⼈偷’,名字是‘鸟落⼭头不见脚’。
” 李⽩认真思考了⼀会,便拱⼿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亲回来,我⼀定告诉他。
” 客⼈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下?” 李⽩马上回答说:“‘有⼈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头不见脚’,就是‘岛’字。
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听后,⼗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他想考⼀考李⽩。
有⼀天,他当着李⽩的⾯就出了⼀副上联:“梁⼭栽⼤⽵,⽆须淋(邻)⽔。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优秀6篇)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优秀6篇〕中国民间故事在线阅读篇一五月五挂艾篙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天上的一位神仙来到了人间,要看看人们日子过得如何。
神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过路的人,怀里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力无边的神瓶走进河边的一个小村子,来到一对年轻夫妇的家里。
他推开大门,见这家的男人已经喝醉了,正歪在床上打着呼噜,女的正坐在炕上喝着香茶。
旁边,狗食槽子里装着大块大块的熟肉。
他家的小孩那么坐在用最好的白面烙成的大面饼上玩耍着。
神仙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对那个女人说:“你的面容胜过天上的月亮,心肠像滋润万物的雨露。
请送给饥饿的行人一点食物,好充一充饥腹,继续赶路。
〞那女人发出一阵冷笑,说出一番尖刻的话语来:“狗吃了我的食物会替我看门,鸡吃了我的东西会给我下蛋。
你吃了我的粮食对我有何用,远点躲着吧,我不愿意看见你肮脏的脸。
〞说完,那女人便让她家的大狗向神仙扑去。
神仙气坏了,决定给这个既吝啬又狠毒的女人点颜色看看。
于是他用手轻轻朝那条大狗一点,那刚要扑来的狗便被定在墙上了。
那女人看见自己家的狗被定在那里,心中十分纳闷,也十分惊恐。
接着,她又看到墙壁上显出四行白字来:“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
〞那女人吓得魂儿都没了,她心中暗想,这会是个什么人呢?墙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呢?她想回身去问一问,但等她转过身来,那人早已不见了。
村里有人看到一个衣衫滥褛的过路人来到了她家,但却没有见他出来,便赶来问是怎么回事。
那个女人无奈,便把在她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村里人。
于是,这事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埋怨那个女人太不懂情理,他们都非常害怕。
刚到四月末五月初,全村人都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四处逃命。
五月五日那天的一大早,神仙又装扮成一个过路人来了。
他怀里仍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瓶。
他准备将瓶子里的神火倒出来将这个村子烧掉。
这时,神仙看到有一位老太太和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正要过河去。
只见老太太背着大孩子,领着那个小孩,过河时非常艰难。
神仙觉得奇怪,她为什么背着大的而领着小的呢?便迎着老太太喊道:“身背大孩领小孩,几时才能到对岸?假设想快些过河去,应背小孩领大孩。
经典民间小故事【五篇】

经典民间小故事【五篇】1.经典民间小故事很久以前, 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
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 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
因为缺少肥料, 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 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 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每天, 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 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 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
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 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 “这可是个宝贝, 把它卖给我, 行不行?”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 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 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 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
原来, 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 土啊, 动物粪便什么的, 已经很脏了。
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
所以, 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 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 他看看破石臼, 问老婆婆: “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 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 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 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 我也就放心啦。
”说完, 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 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 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
香香的, 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 再后来, 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 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2.经典民间小故事相传, 清朝时期, 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 很有才华。
有一年, 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 钟璜名列榜首。
不光这儿, 各县的秀才, 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 主考的学院大人, 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 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 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 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 你一言, 我一语, 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
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
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
罗山书院求学。
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
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
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
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
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
立了块界牌。
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
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
一路上英台作了很多比喻,梁
山伯仍是不解其意。
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
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
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
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
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
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
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
一病身亡。
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
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
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
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
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
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江南松江府孟家庄住着一位孟老汉,他为人
忠厚,家道小康。
虽说不愁吃穿,但因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感到很
寂寞。
他家住着一对燕子,年年春来秋往,在檐下筑巢,陪伴着老两
口过着平静而安闲的生活。
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脚上系了
一条红绒绳,意思是看看明春飞来的燕子是否还是这两只。
到了第二
年春天,燕子果然又双双飞回来了。
带着红绒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
的一颗葫芦籽丢在了孟家的床上。
孟老夫妇高兴地捡起葫芦籽,向双
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
老两口商量了一下,便把葫芦籽种在了后院
墙根下。
葫芦籽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
姜家便为孟家串过来的葫芦蔓搭起了架,过了几个月,结出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
深秋季节,葫芦成熟了,它到底应
该归谁家所有呢?两家一商量,决定将葫芦锯开,每家一个瓢。
不料刚
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蹦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十
分可爱。
孟、姜两家都非常高兴,就给孩子起名叫孟姜。
孟姜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聪明过人,能绣花,又能作诗写
文章。
孟、姜两家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早想给女儿找个乘龙佳婿。
哪
知道,孟姜执意不肯,说她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
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
不聊生,不过征丁数十万,动工已数年,总修不起来。
于是,奸臣赵
高奏本,说苏州有个万喜良,力大无穷,一人可抵万人。
始皇准奏,
张挂皇榜,到苏州捉拿万喜良。
那万喜良自幼人材出众,能文善武,只因早年丧父,家道寒微,
又是独生子,只好依靠打短工奉养寡母。
这个天,皇榜挂到苏州,哄
动了三街六市,有人报信,万喜良母子惊慌失措,急得抱头痛哭。
无
奈何,万喜良眼含热泪,拜别寡母,连夜逃奔他乡。
一天,来到松江
地方,天色将晚,见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林旁有座小花园,想到里边
休息一夜。
时当六月酷暑,天气闷热。
孟姜女吃过晚饭,来到园中乘凉。
她
身立荷花池旁,见空中明月初升,池中荷花盛开,花大盈尺。
荷叶下
一对鸳鸯,交颈而眠。
孟姜女看得出神。
忽然一对蝴蝶,双双飞舞在
花丛中。
孟姜女非常喜欢,拿起小扇去扑,不料蝴蝶左右盘旋,一不
小心,小扇落在荷花叶上,孟姜女挽起衣袖,伸手去取,不巧失足落水。
正好被万喜良看见,飞步上前,一把将孟姜女从水中拉上岸来。
这时孟老汉也赶到,就把万喜良请到家中致谢。
万喜良向孟老汉叙说
了自己的身世,孟老汉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又见他面目清秀,举止
大方。
心想:不如把女儿许配给他,招个赘女婿,也好给自己养老送终。
想到这里,看了看老伴和女儿,便对万喜良说:“老夫有一言奉告,万望公子听从。
”万喜良连忙回答:“老伯有何见教,落难人唯
命是从。
”孟老汉说:“我们孟姜两家守着这个个女儿,尚未婚配。
今幸天赐良缘,在此相会。
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与你,不知意下如何?”
喜良听罢,不觉潸然泪下,说道:”落难之人,性命尚且难保,哪敢
累及小姐。
“孟老汉再三相劝,喜良便答应下这桩婚事。
孟老汉喜出
望外,随即着手筹办喜事。
次日中午,孟、姜两家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万喜良与孟姜女拜
堂成亲。
一家人欢欢喜喜饮酒庆贺。
洞房里,孟姜女手拿绣好的荷包,面带羞怯地看着万喜良。
喜良从怀里取出一个圆形玉坠,小心地放在
姜女手中,姜女悄悄地把荷包系在喜良的衣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