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长江流域横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组建了流域机构,开展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初步建立了长江防洪、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在保护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域情况的变化,长江治理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加以解决,把长江治理开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长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仍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长江干支流上初步建立和加固了约3万km的堤防工程体系,长江中下游干流1500km 需要护岸的江段,已有1200km完成护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重点堤防也正在抓紧建设;葛洲坝、丹江口、隔河岩等一大批具有重要防洪作用的水库和荆江、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并投入运用,还规划了分蓄洪区500亿m3。

1998年长江大水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了长江防洪工程建设投资,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将于2003年汛前按规划基本完成。

由长委作为项目法人建设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计划投资68亿元,已经完成34亿元,2001年计划安排将达20亿元,全部工程将于2002年底全部完成。

这些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建设中严格实行“四制”,大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长江治理开发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近期实施方案即将完成,将使泄洪条件进一步改善。

通过这些建设,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支流水库、分蓄洪区组成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届时如遇1998年洪水,那种千军万马上堤抢险的紧张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7年第02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从长江黄金水道到长江经济带——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

从长江黄金水道到长江经济带——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

Re e t n o o sr c i g Ec n mi l o n te Rie l f ci n c n tu t o o c Be t fYa g z v r o n
W ANG i Ru CHEN o x a Gu . i n
( .Sh o o ui s A mnsain Scu nU i r t, hn d , i un 60 6 ; 1 co lfB s e d iirt , i a n e i C eg u Sc a ,10 4 ns t o h v sy h 2 h e ac ntu R g nl oil cnm , iu n e i ,C eg u S ha , 10 9 .TeR s r Istt o ei a c oo y Xha ui r y hnd , i u n 60 3 ) e h i ef o S aE vs t c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5期
Vo . 6, . 1 2 No 5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哲
J un l f iu nv r t P i sp y& S ca S in e ) o ra o h a U i s y( hl o h X ei o o i c c s l e
i w r ece)sol l l a e i eroavnetesp l c a sss m dteeo gc o pn a ch i u nl e ahs h udpa ar es t o e dac u p hi yt a cl a cm est me a s b i o r y o h p n t h y n e n h o l i e n m l t
e o o c b l i n gz v rB sn f c n mi e t n Ya te R e a i mm h i w o n so c n m c ,l g s c d e oo y i t e ve p i t e o o f i s o it s a c lg .On t e b i o h c n mi n lss i n a s f t e e o o c a ay i h s

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的战略思考

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的战略思考

SHANGHAI ENTERPRISEJuly 2018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的战略思考■郁鸿胜/文为实施国家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我国区域布局优势,提出贯通国家战略的初步思考。

一、贯通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区域布局战略的意义长江经济带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即“两带一路”战略,成为我国区域横向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穿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有利于解决我国东中西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及战略平衡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沿江省市,各省市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互补性。

通过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性,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将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统筹我国沿海、沿边以及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一带一路”坚持广泛开放,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联动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参与,促进中国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二、贯通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区域布局战略的选择一是发挥长三角与“一带一路”贯通战略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自然区位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条件,是我国贯通战略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也是贯通战略中的支撑点。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2019-07-27⼀、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的理论意义和规划愿景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某些地⽅之所以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它们普遍遵循了符合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内涵,通过提⾼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促进了地理结构的变迁。

近年来我国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就明显带有“沿海化、城市化、集群化”的典型化倾向。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通过城市群和城市⼀体化即同城化,使得单⼀的城市发展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城市群⼀体化发展,通过打破城市间的⾏政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基础设施共享、要素市场共建,谋求各具特⾊的城市群联动创新发展道路。

在国家发展战略层⾯,⼀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规划已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通过国家层⾯的发展战略规划引导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向。

⼀⽅⾯,通过政府掌握的要素流⼊和国家计划安排的重⼤项⽬,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重⼤项⽬⼯程建设服从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另⼀⽅⾯,以国家开发战略为导向实⾏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吸引国际⾼端要素的流⼊,能够快速获取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引导资源流⼊的区域开发能⼒。

2014年以来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为主体内容的“⼀路⼆带三区”战略性区域规划的轮廓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的是国家海洋新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提升中国与欧盟的经贸联系,长江流域经济带旨在强化中国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三⼤经济区则是架接⾸都经济与沿边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这其中2014年9⽉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依托黄⾦⽔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四⼤功能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内河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态⽂明建设的先⾏⽰范带。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求,要依托四⼤功能定位,升级、再造长江经济⽀撑带,拓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空间:⼀是依托长三⾓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做⼤上海、武汉、重庆三⼤航运中⼼;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廊。

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沿线城市定位的若干思考--以重庆市为例

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沿线城市定位的若干思考--以重庆市为例

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沿线城市定位的若干思考--以重庆市为例唐淦海【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沿线城市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本文从沿线城市在两大战略下的城市定位出发,以重庆市为例,分析重庆市在融入两大战略中城市的定位、优势及建议。

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战略下重庆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如水陆空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完善,地域以丘陵山地为主,面临成都的城市竞争与挑战等不利因素,为此重庆应进一步发展,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形成重庆新旧动力和动能的转换、新旧思维观念的转换、新旧体制的转换,形成一体化安排;发挥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国家政策的叠加优势,形成一体化战略设计;发挥渝新欧国际铁路先行优势,主动引导整合资源;更加明确、更加集中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再造供应链,完善服务链,抢占价值链高端;推动供给侧改革,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和创造优质供给释放出来的崭新需求。

%To develop Belt and Road and Yangtze Economic Zone bring th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line. This paper reach the urban orientation along the line and take Chongqing as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position, advantage and proposal.【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6(041)006【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城市定位;重庆【作者】唐淦海【作者单位】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 4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引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我国从“重陆轻海”转向“陆海统筹”,从碎片化布局到整体性规划,构建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相容并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湖南衡阳市委党校陈礼平刘贻石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论述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战略考量,随后结合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区位实际,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最后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应重点把握的四方面关键问题。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湖南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棋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湖南地处长江“龙腰”,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一带一部”战略定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挖掘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这一直是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战略考量与建设现状历经30多年酝酿,长江经济带终于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开始,建设以长江水道为纽带,横贯东中西部的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逐渐成为国家决策层的战略抉择。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同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笔者认为,从国家层面看,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主要有以下战略考虑:一是基础资源的优势。

此经济带有“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三大航运中心”(上海、武汉、重庆)作为依托;二是着眼于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长江经济带辐射的省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且后劲充足;三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

即更好地发展上海和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有利并有力配合和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终极目的,是着力使沿长江内河经济带具备全球影响力,实现西中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内外开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

对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再思考

对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再思考

·86·对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再思考王 依1,杜雯翠2*,秋 婕3(1.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摘 要】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已经近两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沿线省市的发展质量,更是全国范围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文总结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进展与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统筹、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空间管控、绩效考评等角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效果评估【中图分类号】X22 【文章编号】1674-6252(2019)04-0086-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868/ki.1674-6252.2019.04.086作者简介: 王依(1987—),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研究,E-mail: Wangyi@ 。

* 责任作者: 杜雯翠(1983—),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E-mail: duwencui@ 。

引言2017年7月17日,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划》实施两年来,在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指导下,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当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做全面梳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看待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规划》的下一步实施提供思路。

1 《规划》实施进展与成效《规划》实施两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共9省2市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并将其作为发展中的头等大事,使得《规划》在短短两年的实施期内就得到了显著效果,成为全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末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 南京,南京以下航道实现由江港向海港 的跨越
•部分区域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
仪征港
以南京港为例
沿江分布14个港区,大多数港区电力、化 工、冶金、造船等产业布局分散,规模集聚效 益不突出
沿江港区密布,占用岸线资源较多 长江干流岸线已利用56.4%,其中南岸利用率 达65.6%;生产性岸线长度占已利用岸线的 65%,城市生活岸线不足10%
——国发〔2014〕39号
1.3 战略定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国发〔2014〕39号
京津冀
丝绸之路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2. 特征与问题
2.1 长江上中下游发展存在巨大差异 2.2 城镇空间布局缺乏协调,各自为政 2.3 长江航运能力尚未充分发挥 2.4 沿江复合交通系统尚未形成
<10000
2013年GDP 1.9亿
10000-15000 20000-30000
1.7亿
15000-20000 >30000
2.2亿
江苏
四川
重庆 贵州
湖北
安徽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云南 <0.4
2013年人口
0.4-0.5 0.6-0.7
0.5-0.6 >0.7
2.1 上中下游存在巨大差异性
发展水平上: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
? 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主创新示范区
2.3 长江航运瓶颈明显,航运能力未充分发挥
长江干线航段实际利用率为30% 上游:航道通行能力及陆路集疏运能力不足,制约港口发展
(5)工业化阶段: • 上游三次产业比重为12:51:37 • 中游三次产业比重为11:53:36 • 下游三次产业比重为5:50:45 中上游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下游 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上海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6)模式导向: • 上游出口与消费比为23:77 • 中游出口与消费比为16:84 • 下游出口与消费比为52:48 中上游内需导向明显,下游出口稍 微占优
红太阳股份 奔腾企业 韩电电器
玉溪
江中药业 老干妈 隆鑫控股 九州通医药 地奥制药 亚夏汽车 汉森制药 中脉科技 罗莱家纺 帅康集团
云南白药 汇仁集团 益佰制药 庆铃汽车 三特索道 长虹电子 志邦厨柜 梦洁家纺 常柴股份 水星家纺 浪莎针织
红河烟草 正邦科技 神奇药业 嘉陵工业 大禹电气 成飞集成 安科生物 尔康制药 远扬管件 东方希杰 双鹿电池
• 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验区),5个在长 江经济带;
• 16个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城市,13个在 长江经济带;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主创新示范区(单个城市) 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主品牌实力突出
中国民营品牌500强中,长江经济
<25000 2012年人均GDP
44%
25000-30000 40000-80000
50%
30000-40000 >80000
62%
江苏
四川
重庆 贵州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云南
2013年城镇化水平
农村人口 城镇人口
2.1 上中下游存在巨大差异性
阶段与模式上:
快速工业化
快速工业化
工业化中后期 江苏
(3)人均GDP: • 上游三省一市人均GDP为2.7万元 • 中游三省人均GDP为3.5万元 • 下游三省一市人均GDP为5.9万元
27320元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35004元
58963元
湖北
安徽
江苏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4)城镇化水平: • 上游三省一市城镇化率为44% • 中游三省城镇化率为50% • 下游三省一市城镇化率为62%
沿江运输大通道
渝黔高速铁路
成都
万州
重庆
宜宾 泸州
南京
合肥 芜湖
上海
宜昌
武汉
岳阳
长沙
湘潭 株洲
安庆 杭州 宁波
九江
金义
衢州
南昌 鹰潭
攀枝花
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昆明 曲靖
贵阳
长江航道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空间发展的不协调 3. 交通发展的不通畅
人口:5.8亿人,占全国42% 经济:GDP26万亿元,占全国41% 城镇:沿线共216个城市;城镇化率为53%,与全国城镇化水平持平
——均取2013年统计数据
1.2 重大意义:五个有利于
(1)经济增长: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 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 (2)空间布局: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 济提质增效升级; (3)区域协作: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 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 (4)对外开放: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 合作竞争新优势; (5)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日化、高新、物流、服务等企业的区域化布局
日化产品区域性布局
顺丰、京东商城、亚马逊等物流电商企业分布
成都
宜昌
合肥
昆山 苏州 上海
联合利华 欧莱雅 宝洁
华侨城、宜家等消费服务型企业
成都
武汉
上海 杭州
顺丰速运 京东商城 亚马逊
腾讯、联想、华为等高科企业区域化集聚
成都
武汉
上海
2
华侨城欢乐谷 宜家家居
成都
腾讯 联想 华为
带沿线拥有173个,占比1/3以上;
浙江 电商、电器、日化、服饰
阿里巴巴
娃哈哈
上海 金融、日化、医药
吉利汽车
浦发银行 雅戈尔集团
中国银联 正泰集团
光明乳业 万向集团
江苏 机械、服饰、纺织
美特斯邦威 人民电器 盛大网络 奥克斯集团
徐工集团 恒源祥
方太厨具
湖南 机械、农产品、药品
苏宁电器
波司登股份
汽车、家电安徽 中联重科 红星美凯龙 电子、酒业四川 海螺集团 三一重工 红豆集团
复星高科技 天正集团
杉杉控股
三枪集团
珀莱雅化妆品
晨光文具 海亮集团
上海医药 纳爱斯化工
大众
苏泊尔股份
飞科电器 老板电器
双钱集团 奥康鞋业
家化联合 爱仕达电器
黄金搭档 红蜻蜓集团
茅台酒 力帆控股 马应龙药业 郎酒集团 金种子酒业 千金药业 维维食品 南极人
报喜鸟服饰
烟草、药品云南 江铃汽车 习酒
雷士照明 健民药业 金六福酒业 安徽叉车 旺德府
2008年经融危机后,原有发展模式无以为继
箱量增长停滞,运营成本难以缩减
2010年,上港集团长江公司成立,立足点——盘活存量
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提升航运产业附加值
2002年,参股40%成立宁波大榭开发区物流公司
2003年,占股40%成立武汉集装箱有限公司 2004年,投资长沙港、芜湖港、安庆港,成立集装 箱码头有限公司和物流公司 2007年,与九江港整体改制,占股92%
•航道通行能力不足:三峡大坝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行能力,正常情况待闸时间为2-4天。
•重庆港、荆州港、岳阳港均存在多式联运的问题,陆域集疏运系统有待提升。
中游:受桥梁、航道等因素 100%
2012年长江沿线港口设计能力富余量分布
货物能力富余(%)
集装箱能力富余(%)
制约,发展受限
50%
•桥梁净空不足
四川 云南
重庆 贵州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 内需导向
一产 内需导向
二产 三产 出口导向
江苏
四川 云南
重庆 贵州
湖北 安徽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2012年出口与消费比
出口 消费
2.2 城镇空间布局缺乏协调,各自为政
(1)省域空间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各自为政,局限于各自行政区划范围内
等地以及境外均建有研发中心;
生产基地周边地区,雪佛兰品牌80%配套 • 配件供应就近化:生产配件工厂70%位
企业位于上海300公里交通圈内,90%配
于周边100km范围内,90%以上位于周边
套企业位于500公里交通圈。
300km范围以内。
<500km
总部,总装 配件供应
芜湖 全国
<300km
武汉
上海
2.1 上中下游存在巨大差异性
发展水平上:
5.2万亿
5.9万亿
12.8万亿 江苏
(1)经济总量: • 上游三省一市GDP为5.2万亿元 • 中游三省GDP为5.9万亿元 • 下游三省一市GDP为12.8万亿元
四川 云南
重庆 贵州
湖北
安徽
江西 湖南
上海 浙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人口总量: • 上游三省一市人口为1.9亿人 • 中游三省人口为1.7亿人 • 下游三省一市人口为2.2亿人
3.4 长江航运一体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