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教案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并培养其思政素养。
通过生理学的,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实例设计1. 实例名称: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通过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思辨能力。
- 内容: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 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验结果。
2.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健康生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 内容:介绍生理学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生理学原理和健康指导。
-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健康生活实践活动,如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等。
- 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社会责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内容:介绍生理学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与生理学相关的社会议题。
- 教学方法:开展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专家讲座和社区调研,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结语通过以上课程实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遵循简单策略,确保教学过程中没有法律纠纷和不可确认的内容。
同时,教师应独立作出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物⽣理学实验教案实验⼀酸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实验⽬的学会并掌握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的技术进⼀步巩固⽆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采⽤溴甲酚绿(BCG)⽜乳营养琼脂平板分离法。
溴甲酚绿指⽰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在碱性环境中呈蓝⾊。
在分离培养基(pH6.8)中加⼊溴甲酚绿指⽰剂后呈蓝绿⾊,乳酸菌在该培养基中⽣长并分解乳糖,产⽣乳酸,使菌落呈黄⾊,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也变为黄⾊。
乳酸可⽤纸上层析法鉴别。
三、实验器材1、材料:市售酸奶2、培养基:(1) BCG脱脂乳粉培养基:A(溶液):脱脂奶粉100g,⽔500mL,加⼊1.6%溴甲酚绿(B.C.G)⼄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500mL,琼脂20g,pH6.8,121℃灭菌20min以⽆菌操作趁热将A 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2)10%脱脂乳粉培养基:脱脂乳粉10g,⽔100mL,121℃灭菌20min。
2、器材:涂布器、培养⽫、⽆菌⽣理盐⽔/⽆菌⽔四、操作步骤1、制备BCG⽜乳营养琼脂培养基。
①称取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中,加⼊1.6%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1mL,0.075MPa压⼒下灭菌20min。
②另取琼脂2g,溶于50mL⽔中,加酵母膏1g,溶解后调pH值⾄6.8,0.1MPa压⼒下灭菌20min。
③趁热将上述两液以⽆菌操作混合均匀,倒平板4个。
2、梯度稀释:将样品以10倍稀释法稀释⾄10-6,取其中10-5、10-6 2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0.2mL,分别置于上述各营养平板上,⽤⽆菌涂布器依次涂布2个⽫,置43℃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的黄⾊菌落及其周围培养基亦为黄⾊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3、将典型菌落转⾄10%脱脂乳发酵管,43℃培养8~24h,若⽜乳管凝固,⽆⽓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兰⽒染⾊呈阳性,则将其连续传代若⼲次,43℃培养,挑选出在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讲课学时:36学时授课教师:李侠技术职务:讲师工作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时间:2012年审阅意见: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3课时,选做)【原理】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 pH 指示剂,变色范围 pH6.4~8.0之间(由红变黄)。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细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成长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细胞的细胞质及其表层(质膜和液泡膜)有分别透性,细胞内部含有一个中央液泡,构成液泡的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溶质势。
当细胞与外界高渗溶液(即低水势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原生质体随着液泡一起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其后,当与清水或低渗溶液(即水势较高的溶液)接触,或当外面的溶质进入细胞时,具有液泡的原生质体重新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植物细胞常因原生质和细胞壁结合的紧密程度或原生质的粘性大小而表现不同的质壁分离形式。
质壁分离主要有两种形式:凸形和凹形,有时把严重的凹形质壁分离叫做痉挛形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最初由凹形开始,以后或保持这一形式,或逐渐转为凸形。
保持凹形质壁分离的时间长短与原生质的粘性关系很大,凡是原生质粘性大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凹形,甚至成为痉挛形,而原生质粘性很低的,则较快地转为凸形质壁分离。
本实验将观察由于Ca2+、K+对原生质粘性的不同影响而发生不同形式的质壁分离现象。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教师:***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实验一 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植物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等。
它们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可以通过催化植物体内的活性氧,防止发生氧化反应。
所以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逆境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经常被用来衡量植物的抗性强弱和衰老程度。
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O )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2反应产物H 2O 2可被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因此SOD 有保护生物体免受活性氧伤害的能力。
已知此酶活力与植物抗逆性及衰老有密切关系,故成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原理】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 )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可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2O ,•2O 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
后者在560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2O 从而抑制了甲的形成。
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
一个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将NBT 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仪器与用具】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 );试管数支;黑色硬纸套。
【试剂】1.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
2.提取介质50m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3.130mmol/L 甲硫氨酸(Met )溶液:称取1.939 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
4.750μmol/L 氮蓝四唑(NBT )溶液:称取61.33m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现配先用,避光保存。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案

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辅 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程安排与注意事项
实验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 掌握各项实验技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 原因。
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掌握呼吸作用强度测定的方法。
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氧气并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通过测 定单位时间内植物体消耗氧气的量,可以计算呼吸作用强度。
鼓励实验人员参加自救互救技 能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减少事故损失。
06
CATALOGUE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分配
课堂表现
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30%。
鼓励实验室采用环保型实验 材料和方法,减少废弃物产 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应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
置等方面要求。
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火灾、 化学品泄漏等应急演练,提高
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灭火器 等应急器材,并确保实验人员 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葡萄糖和氧气,同时储存能量。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人体生理学教案 7教案实验七反射时测定、脊髓反射及其反射分析

1.反射时
用培养皿装0.5%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脚趾尖浸人疏酸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浸人时起至腿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人清水中浸洗,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实验,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注意:每个浓度测三次后休息3-5分钟)
2.总和
(1)同时总和(空间总和)
(2)按步骤1方法以硫酸液剌激右侧脚趾尖观察反射活动。
(3)在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在神经上作两个结扎,在两结扎之间剪断神经,重复步骤(2),结果如何?
(4)以重复电刺陬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观察腿的反应。
(5)以探针捣毁蟾蜍之脊髓后,重复步骤(4)。
(6)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观察同侧腿的反应。
5.抑制
按照步骤一的方法测反射时,然后用血管钳夹住一侧前肢,待动物安静后,反复测定上述后肢的反射时,关察其有无延长?每次测定反射时后,均需及时用请水洗净拭干皮肤。
6.搔爬反射
将浸以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蟾蜍腹部下段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爬,直到除掉滤纸片止。
7.反射弧分析
(1)绕左侧后肢在趾关节上方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重复步骤一,结果如何?
3.后放
用适宜强度的重复电刺激作用于蟾蜍后肢皮肤,至出现屈肌反射即停止刺诹,观察是否有连续的反射活动发生。并以秒表计算白刺激停止时起,到反射活动结束之间共持续多少时间。强刺激与璃刺激的结果有何不同。
4.扩散
以弱的重复电刺激蟾蜍的前忮,观察其反应部位如何?逐渐加大剌激的强度观察在强电刺激下其反应部位有无增加。
三、实验器材及实验对象
器材:BL-410 /420生物信号系统、刺激电极、支架、铁夹、蛙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玻璃分针、方盘、培养皿、小烧杯、棉球、小纸片、任氏液、0.5%硫酸、秒表、棉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方法及辅助手段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观察钠、钾、钙离子,酸碱度以及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蟾蜍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血管钳、蛙心套管、蛙心夹、双凹夹、试管夹、万能支架、滴管、任氏液、0.65%氯化钠、2%氯化钙、1%氯化钾、1:10000甲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等。
(5)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1﹕l0 000肾上腺素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6)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l﹕10 000乙酰胆碱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处理
(1)返演实验、剪辑结果,记录实验结果
(2)返回视窗界面,关闭计算机。
每室分5组
每组4-6人
(5) 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脏,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将心脏连同静脉窦一起剪下。
(6)吸去管内的血液,并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的余血,以防血液凝固而影响实验的进行。用连有细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心尖大,夹组织少,不易损伤心脏)
2.连接实验装置
将蛙心插管用试管夹固定于支架上,蛙心夹的连线连接在机械换能器上。换能器的输出线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打开计算机,进入“蛙心灌流”界面。调节实验参数,开始记录心脏收缩曲线。
(3)将心脏上翻,辨认心房,静脉窦,腔静脉,然后结扎腔静脉。
(4) 用左手提起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部3mm处剪一“v”型口。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将套管堵住,以防套管中的任氏液流出)从“v”型口插入动脉球底部,然后稍后撤套管,再将蛙心管尖端转向蟾蜍的背侧及左下方,于心缩期插入心室内。插管如已进入心室,可见管中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此时即可将预置线的活结扎紧,并固定于插管壁的小钩上。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教案(首页)
专业
临床医学
班级
14级五年制本科班
教学时数
4学时
科目
机能学实验
使用教材
《机能学实验》常全忠主编
章 节 名 称
实验四 离体蛙心灌流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钠、钾、钙离子,酸碱度以及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3.实验观察项目
(1)记录心脏在仅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作为正常对照。
(2)吸去管内的任氏液,换以等量0.65%Nacl,观察并记录心跳的变化。
(3)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2%Cacl 1—2滴,记录观察心跳的变化。
(4)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l%Kcl 1~2滴,记录观察心跳的变化。
学生操作为主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四“讲解
演示
思考与练习
1.给人快速静脉注射钾离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连线的松紧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课后记
1.时间略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关键步骤及时指导演示,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本实验。
2.顺利进行蛙心插管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制备蛙心标本
2.进行蛙心插管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课件、讲解、演示、分组指导关键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1.重点讲解实验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2.演示关键步骤
3.分组实验
4.实验小结
5.整理实验用品打扫卫生
5分钟
10分钟
15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参考资料
1.《医学机能实验学教程》胡还忠主编
2.《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杨洪艳、黄幼田主编
五、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
1离体蛙心标本制备
(1)取1只蟾蜍,破坏脑和脊髓,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外科剪由剑突处向两锁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开皮肤,用粗剪刀剪开胸壁,用图钉固定两前肢,用镊子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将其剪开,暴露心脏。
(2)在两个主动脉干下各穿两根细线(一根用来结扎腔静脉,另一根用来结扎蛙心插管和主动脉),并将其中一根打一活结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