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增味剂
《食品添加剂》第七章 调味剂

2017.08
2017.08
1、木糖醇 xylitol CNS19.007
白色粉状晶体,有甜味,和葡萄糖的热量相同。 水中溶解度很大,每ml水可溶解1.6木糖醇,还易溶于乙醇和甲醇。 糖醇的热稳定性好,10%水溶液的pH为5~7,不与可溶性氨基化
2017.08
糖醇的生理特性
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一般不会引起 血液中葡萄糖值的上升,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甜味 剂;
在口腔中不会被龋齿的微生物所利用,如木糖醇可 抑制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长期食用糖醇也不会 引起龋齿;部分糖醇如乳糖醇的代谢特性类似膳食 纤维,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体 系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柠檬酸的酸味强度定为100, 酒石酸的比较强度为120~130, 磷酸为200~230, 延胡索酸为263 抗坏血酸为50
2017.08
2、酸感持续时间:
与pH值不成正比,解离速度慢的酸味维持时间久;解 离速度快的酸味剂的味觉会很快消失。
3、酸感特征(酸味与其它味复合作用)
①令人愉快的酸味: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 和L-苹果酸
碳酸氢铵(氢钠 )06.002、06.001
2017.08
三、酸味剂在使用注意事项
①H+影响食品的加工条件,可与纤维素、淀粉等食品原料作用, 也同其他食品添加剂相互影响。所以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一定要有 加入酸味剂的程序和时间,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②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注意选择适 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营
养
型
天
甜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增加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是指这些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
本文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常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硫酸盐、亚硝酸盐、苯甲酸盐等。
防腐剂的作用是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苯甲酸盐等。
二、增稠剂增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流动性和黏稠度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等。
增稠剂的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黏稠度,使其口感更好。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三、色素色素是为了改变食品的颜色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亚洲红、孔雀绿等;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得到的,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色素的作用是使食品更加美观,增加食欲。
四、甜味剂甜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味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等。
甜味剂的作用是替代糖分,减少食品中的热量摄入。
常见的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等。
五、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为了防止食品氧化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延缓食品的氧化反应,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六、增味剂增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谷氨酸钠、核苷酸等。
增味剂的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和风味。
常见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核苷酸等。
七、漂白剂漂白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颜色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过氧化氢、亚硫酸盐等。
漂白剂的作用是去除食品中的色素,使其呈现白色。
常见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亚硫酸盐等。
总结: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不同的食品添加剂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食品,合理摄入食品添加剂,保护自己的健康。
50种食品添加剂

50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香味、保鲜等特点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这些添加剂通常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检测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今天,我们将介绍50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用途。
第一类:色素类食品添加剂1. 甲基红:常用于果酱、糖果等食品,赋予红色。
2. 胭脂红:常用于饮料、肉制品等食品,赋予鲜艳的红色。
3. 日落黄:常用于清凉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金黄色。
4. 洋红:常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紫红色。
5. 孔雀蓝:常用于口香糖、冷饮等食品,赋予蓝绿色。
第二类:增味剂类食品添加剂6.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用于调节酸味。
7. 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用于增加甜味。
8. 麦芽糊精:常用于奶粉、巧克力等食品,增加香甜味道。
9. 酵母提取物:常用于面包、酱料等食品,增加鲜味。
第三类: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10. 亚硝酸盐:常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具有抑菌作用。
11. 苯甲酸:常用于果脯、糖果等食品,具有防腐作用。
12. 乙酸钠:常用于饮料、豆制品等食品,具有抗菌效果。
第四类: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13. 明胶:常用于果冻、炖品等食品,提高质地稠度。
14. 卡拉胶:常用于冷冻食品、糖果等,增加黏性。
第五类: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15. 亚油酸盐:常用于酱料、沙拉等食品,防止油脂溢出。
16. 多聚磷酸钠:常用于肉制品、罐头等食品,保持食品稳定。
第六类:酸度调节剂类食品添加剂17. 乳酸:常用于饮料、乳制品等食品,调节酸碱度。
18. 苹果酸:常用于糕点、果酱等食品,调节酸度。
第七类: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19. 大豆异黄酮:常用于油脂、食品添加剂等,保持食品新鲜。
20. 维生素C:常用于果汁、保健食品等,延长食品寿命。
第八类:硝化剂类食品添加剂21. 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改善食品风味。
第九类: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22. 无水葡萄糖酸钠:常用于面包、蛋糕等食品,增加体积松软度。
第十类:增酸剂类食品添加剂23. 柠檬酸:常用于饮料、果汁等食品,增加酸味。
食品添加剂模块四 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和增稠剂

项目一
酸度调味剂
一、食品酸度调节剂的酸味影响因素 二、常用的酸味剂
一、食品酸度调节剂的酸味影响因素
1.食品酸度调节剂 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还可使防腐剂、发 色剂、抗氧化剂增效;也是食品酸性缓冲剂。 2.酸味影响因素 (1)酸味与氢离子有关:酸味阈值(无机酸pH=3.4~3.5, 有机酸pH=3.7~4.9) (2)阴离子对酸味影响 a.相同pH,酸味强度(有机酸>无机酸)。 b.阴离子对酸味剂风味的影响(由阴离子的羟基、氨基 、羧基数目和位置定。如:醋酸>甲酸>乳酸>草酸)。
氨酸和苯丙氨酸。
(4)应用 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阿 斯巴甜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常用于饮料、 糖果、蜜饯、果冻、果酱、糕饼、口香糖等。
三、天然甜味剂
1.甜菊糖苷
(1)性状 白色、浅黄色晶体粉末,味清凉甘甜,耐高温;易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较稳定。 (2)性能 甜度为蔗糖~300倍,接近蔗糖甜味,对其它甜味 剂有改善和增强作用。为非发酵物质,不使食物着色。与柠檬酸 复配,改善甜味。 (3)毒性 食用后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热量,无毒。 (4)应用 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在蜜饯凉果、熟制坚果与籽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 类(包装饮用水类除外)、膨化食品,均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是糖尿病、肥胖病患者良好的天然甜味剂。
(2)性能 酵母抽提物具有浓郁的肉香味。有明显的增鲜、增减、 缓和酸味、去除苦味的效果,并且对异味和异臭具屏蔽功能。
(3)毒性 (4)应用 无毒,安全。 常与其他调味品合并使用,用于各种加工食品。 如汤类、酱油、香肠、米果等调味之用。 也用作增香剂。
4.复配型复合增味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保持、调色、增香、增味、防腐、抗氧化等目的,通过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法规和标准,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
根据其作用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分类:1. 色素:-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具吸引力。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2.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通常比糖分更高度甜味,可以降低食品的热量含量。
包括蔗糖、蜂蜜、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等。
3. 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4.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
5. 增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味道,提高口感。
包括酵母提取物、味精等。
6.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改善口感。
包括明胶、琼脂、卡拉胶等。
7. 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中水和油的混合性,防止分层。
包括卵磷脂、明胶等。
8. 漂白剂:-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杂质和颜色,提高外观质量。
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乙酰等。
9. 稳定剂:-用于维持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
10. 调味剂:-用于调节和增强食品的味道,使其更加可口。
包括盐、酱油、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合理的配方和适量使用,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添加剂增味剂》课件

一些添加剂可以稳定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在加 工过程中的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与添加剂
添加剂的合法标准和监管
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必 须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与健康问题的关联
虽然大多数添加剂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健康影响,但 过量或不当使用添加剂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如何合理使用添加剂
添加剂增味剂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了解添加剂增味剂的定义,常见的添加剂类型,以 及添加剂对食物的作用和意义。
添加剂增味剂的定义
添加剂增味剂是指在食物加工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用于增添食物口感、改善食物颜色、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护食 品营养成分的物质。
常见的添加剂
调味剂
如盐、糖、酱油等,用于增加食物的鲜味和味道。
1
了解添加剂的作用和影响
在使用添加剂之前,了解它们的作用和食品中的含量,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合理 选择使用。
2
严格控制使用量
按照食品生产标准,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3
多样化食物选择
尽量选择没有或较少添加剂的食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
结论
添加剂增味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颜色,延长食品保质期,并保护食品营养成 分。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添加剂,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
食物色素
如色拉素、柿胡萝卜素等,用于改变食物的颜色,增加食欲。
食品增稠剂
如明胶、糖胶等,升食物口感和颜色 2 增加食品保质期
3 保护食品营养成分
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的口 感,使其更加鲜美,同时 还能赋予食物丰富多彩的 颜色。
某些添加剂具有防腐和抗 菌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 保质期,减少食品的损耗。
增味剂

⒈使用注意事项:
⑴该品与谷氨酸钠或5′-肌苷酸二钠并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味大增。
⑵该品可被磷酸酶分解失去呈味力,故不宜用于生鲜食品中。这可通过将食品加热到85℃左右钝化酶后使用。
⒉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⑴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与味精使用办法基本相同,可以适当减少用量。
炒菜:勾芡前加入,勾完芡后即可出锅食用。
火锅:调汤底时加入。
建议用量:0.5—1%,也可按需酌情增减。
烧烤秘方
用于烧烤时,可以搭配小丑娃羊肉串调料和麻辣臭干子调料混合使用,搭配比例为每一份特鲜1号添加三份羊肉串调料和两份臭干子调料。
飘香酱编辑词条
B添加义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飘香酱
用法
搭配其它的海鲜食用
味道
浓厚鲜美
主配料
泡椒、芝麻酱等
飘香酱制作方法简介
做法一:飘香酱食品
飘香酱食品
铁板鱿鱼的飘香酱
1.配料:泡椒500克、芝麻酱150克、花生酱200克、辣椒酱40克、大蒜仁100克,花椒粉30克,味精80克,超级鲜味王10克,鸡精100克,白糖20克,精盐20克。
飘香酱,主配料有:泡椒、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大蒜仁,花椒粉,味精,超级鲜味王,鸡精,白糖,精盐。做法:先将泡椒剁细,大蒜瓣剥皮捣碎。用一瓷器装入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大蒜仁,花椒粉,超级鲜味王,鸡精,白糖,精盐等拌和均匀。将菜油烧至八成熟时放泡椒细末炸香,然后倒入瓷器调好的料中,盖上盖子,让其冷却后再尝一下,如果咸了,适当放点白糖,味精,淡了加点盐即成飘香酱。
草药名:槟榔(betel nut)
常用的驱虫药。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下气,行水。主治虫积,如蛔虫、绦虫、蛲虫、姜片虫等,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槟榔有驱虫、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资料

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资料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包装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的品质特征、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形态、营养性质等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对提高食品的外观、口感、保鲜、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功能1. 香精和增味剂香精是指以合成香料、天然香料或其组合制成的具有香气的物质,可增加食品的风味和香气。
增味剂可以增强食物的鲜味和风味。
2. 色素色素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彩,使食品更加诱人可口。
常用的食品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
3. 防腐剂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抑制细菌和酵母的生长。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类、山梨酸类、硝酸盐类等。
4.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是防止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氧化变质,保持其色泽和营养价值。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5. 发酵剂和稳定剂发酵剂用于食品的发酵过程,使其体积膨胀、口感松软。
稳定剂主要用于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防止食品发生相变。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品质,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虽然添加剂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和监控,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1. 使用量和剂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剂量过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不同人群对食品添加剂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2. 长期风险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基于短期实验数据,对长期食用的潜在风险了解较少。
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3. 可能存在的协同效应食品添加剂的复杂组合可能导致协同效应,造成安全性评估的困难。
食品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三、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措施为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1. 立法和标准各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这些法规和标准主要涉及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标签说明、生产要求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吃法不当也会对某些人产生不快感或身体不适。
这主要是由于谷氨酸的摄入量超过了肠道的转化能力,
致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所导致。 谷氨酸的两个羧基有很强的螯合作用,可能会限制必 需的微量元素如Ca2+、Mg2+离子的利用。
用途、用量
[用途、用量]
谷氨酸还可以防腐,对豆制品、曲酒的香味也有增强作用,与咸、 酸、苦有消杀作用,谷氨酸钠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条件下相当稳定,对 PH值低的食品可稍有变化,最好在加热后期或食用前加入。
注意事项
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磷酸酯酶能将核苷酸分解,分解产
物失去鲜味,所以不能将核苷酸直接加入生鲜的动植物原料中。
由于这些酶类对热不稳定,一般在80℃就被破坏,所以,使用 核苷酸时先将生鲜食品原料、酱油等发酵产品预热至 85℃,再加入。
尽量安排在整个食品加工的最后。
(二)GMP
(二)鸟苷酸钠(GMP)
熔点为195℃,但加热至120℃时开始逐渐失去结晶水,150℃时完全 失去结晶水,210℃时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时分解。
[稳定性]
不论是谷氨酸还是味精,无吸湿性,对光稳定。水溶液加热也
比较稳定。 PH<5时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呈味力也下 降,鲜味消失,对人体有致癌性作用。 在中性条件下加热则不易变化。5%水溶液的PH值为6.7~7.2。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特别是在微酸性溶液中味道更 佳。其鲜味阈值为0.014%。
1.0~12
1.0~5.0 1.0~1.5
调味品
酱油 曲香酒
3.0~4.0
3.0~6.0 0.054
二、核苷酸类
二、核苷酸类增味剂
包括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
(一)5′—肌苷酸二钠(IMP) CNS:12.003 性 状
有特异的鲜鱼味。鲜味阈值为0.025g/100ml,鲜味强度低于5′鸟苷酸二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平均含7.5分子结晶水。 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 水物,5%水溶液的PH值为7.0~8.5。
注意事项
同5′类的协同作用)
MSG(g) IMP(g) 混合物(g) 相当于MSG的量(g)相乘倍数(倍)
99 98 97 96 95 1 2 3 4 5 100 100 100 100 100 290 350 430 520 600 2.0 3.5 4.3 5.2 6.0
对酱油、醋及腌渍等酸性强的食品要比普通食品多加 20%,效果更好; 加入食品中若超过最适浓度,则可口感下降,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
GB2760-2007规定:可在各类食品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实际使
用中用量如下( g/kg) :
罐头家禽 1.0~2.0 香肠、火腿 1.0~2.0
调味汁
小吃食品 蔬菜汁
增味剂
§1.概述
一、定义
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12;CNS:12.001~12.007 在96以前的标准及我们的教材里,称为鲜味剂。
二、增味剂类别
氨基酸类增味剂
核苷酸类增味剂 有机酸类
复合类
§2.增味剂各论
一、氨基酸类增味剂
呈味集团是分子两端带负电的基团,如-COOH、-SO3H、-SH 、 -C0等,分子中有亲水性辅助基团,如,a-NH、-OH、C=C等。 凡是与谷氨酸分子中氨基相联的亲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均有 鲜味,如谷氨酸同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的肽有鲜味。反之,若是谷 氨酸与疏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则无鲜味。 氨基酸类所呈的味是多种风味的复合体,是综合味感。
虽然鲜味剂有各种味感,但它不能由具有上述 4种基本味的化 学品混合所产生
Aa鲜味比较
氨基酸类型的鲜味比较
O H HN O CHCOOH NH2
(一)谷氨酸钠
谷氨酸及其一钠盐
[概述]
MSG
CNS:12.003
monosodium glutamate
谷氨酸学名为α-氨基戊二酸,麸酸。分子结构如下:
HOOC- CH2- CH2- CH(NH2)- COOH
毒 理
毒
性
LD50 :大鼠口服 >10g/kg; ADI : 无需规定 酱油、食醋、肉、鱼制品,速溶汤粉、速煮面条及罐
范围、用量
头食品等中的用量约为0.01-0.1g/kg。也可与赖氨酸盐酸盐
等混合后添加于蒸煮米饭、速煮面条及快餐中,用量约为 0.5g/kg。 本品还可与肌苷酸钠以1:1复配使用,见后。
对酸、碱、盐和热均稳定。
毒
理
LD50 :大鼠口服 1590mg/kg ADI :无需规定。
IMP使用
使 用
核苷酸对于甜味、肉味有增效作用,与咸、酸、苦、腥味、焦 味有消杀作用 常与谷氨酸钠及鸟苷酸钠等混合使用,其呈味能力会增强。如 本品以5%~12%的含量与谷氨酸钠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单用谷 氨酸钠高约8倍,有“强力味精”之称。 用2.5%IMP+2.5%GMP+95%MSG(4.7-7kg),可代替 45kgMSG。
谷氨酸钠的呈味能力与其电离度有关:
PH=3.2(等电点)时,呈味能力最低; 6< PH< 7时,几乎全部电离,鲜味最高; PH>7时,生成二钠盐而无鲜味。 毒 理
[毒
性]
LD50: 17g/kg 大鼠经口;
ADI : 无需规定,不宜用于出生12周以内的婴儿。
注
意
谷氨酸虽然来自于粮食,是天然的鲜味剂,但吃多了
化学名称,鸟嘌呤核苷酸二钠
CNS:12.002
性
状
平均含有7分子结晶水。有特殊的香菇鲜味。鲜味阈值
0.0125g/0.1L,鲜味强度为肌苷酸钠的2.3倍。与谷氨酸钠并用时有
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吸湿性强,在75%相对湿度下放置24小时,吸水量达30%。5%
水溶液的PH值为7.0-8.5,其水溶液在PH值为2-14范围内稳定。 加热30-60分钟几乎无变化,加热至240℃时变为褐色,对酸、碱、 盐及热稳定。油炸3分钟 ,其保存率为99.3%。 可被磷酸酯酶分解破坏,失去呈味力。
分子中有二个羧基,一个氨基,具有酸味,中和成一钠盐后,酸味消失
而鲜味增加。味精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一钠,简称MSG:
HOOC- CH2- CH2- CH(NH2)- COONa
二钠盐呈碱味无鲜味。
[ 性状]
实际上,食盐 = 鲜味剂
其水溶液有鲜味,与食盐共用时,鲜味增加
MSG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