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掌握生字词:园子、游戏、宽、草地、树木、绿色、桃子、香甜、好奇。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

### 能力目标:4.能够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5.能够根据图片和课文描述想象出具体的场景并进行表达。

6.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游戏及其场景。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8.培养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并教育他们在游戏中注重团结和友爱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录音和图片。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教学笔记和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园地的景色以及里面可以进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一》1.听录音,跟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及感受。

3. 听音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课文赏析。

5. 反思与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梳理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属于自己的“语文园地”场景图。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场景的短文,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并通过朗读和赏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听录音,跟读课文,每天朗读3遍。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写一篇五十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次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语文领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1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目标:1.学习10个一类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说出自身的心愿。

教学关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法、教师指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看懂图意。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男孩图片,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同学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小朋友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同学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3.学习生字:(1)学生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蜘:zhi 虫8 蜘蛛:节肢动物,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

生活在屋檐和草木间。

蛛:zhū虫6 蜘蛛、蛛网、蛛丝马迹蚂:mă虫3 蚂蚁:昆虫,雌蚁和雄蚁有翅膀,工蚁和兵蚁没有。

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

蚂蟥、蚂蚁啃骨头、蚂蚁搬泰山蚁:yĭ虫3 蚁后、蚂蚁蝌:kē虫9 蝌蚪: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

蚪:dǒu 虫4 蝌蚪屁:pi 尸4 臀部屁股、屁滚尿流(形容非常惊恐或狼狈的样子)、屁话股:gǔ月4 大腿股票、股东、股份、一股泉水、一股香味、一股敌军搬:bān 扌10 迁移搬家、搬迁、搬动、搬运、搬弄是非、搬起石头砸自身的脚骗:piàn 马9 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欺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并能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4.培养学生对敬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的朗诵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2.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著名诗歌的诗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问:你们了解诗歌吗?诗歌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分段进行课文导读,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 课文理解(15分钟)•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合作,就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

4. 诗歌赏析(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与课文进行对比。

5. 朗读训练(15分钟)•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课文中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分散式朗读训练: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6. 朗诵表演(15分钟)•分组进行朗诵表演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内容进行朗诵表演。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7. 拓展活动(10分钟)•请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诗歌。

•鼓励学生朗读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诗歌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

学生们通过朗读和朗诵的训练,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更加懂得了敬语的力量。

六、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课文,复习相关知识点;2.完成《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后习题;3.准备自己的小诗歌,在下堂课进行朗读和分享。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屡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

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适宜?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亮堂,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

〔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似看到了什么画面?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本单元课文学法,以“读文章,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为话题,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重点)2.朗读两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

能用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描述一个事物,并写下来。

(重点)3.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布局,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4.熟读并背诵王维的《鹿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好书写练习纸,有条件的可以搜集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总结回顾,揭示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对本单元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浩浩荡荡、横贯江面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月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体会到秋夜幸福温馨的美妙意境;观赏了“倦鸟回巢、抖落斜阳”的奇丽画面;发现了花牛在草毡丛中有趣的行动;我们还感受到那满天繁星的迷人壮美……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的思绪飞得很高很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总结一下本单元习得的学习方法吧。

二、教学“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边读边想象画面)2.过渡: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张开想象的彩翼,我们能“看”得更高,“听”得更远,“闻”得更多……请同学们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教材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3.同桌交流,了解本次“交流平台”展示的内容。

4.开展小组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分角色,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运用“交流平台”中的句式相互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2)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①汇报交流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交流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文章景物的特点。

②范例展示: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仿佛听到潮来时那如同山崩地裂的响声。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学习目标: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1.板书生字词、填空题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可以温故知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用教材学的目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2.(出示本课生字词)各种形式认读3.联系课前收信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

(或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了?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联系资料袋我们来了解了解。

(生读后再说说)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师:刚才图片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描写,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1)引导感悟下面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越来越来激动)“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两丈有多高?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读出壮观的感觉)“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对比读,读出雄伟的气势)2)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壮观画面。

请学生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3)齐读两个自然段。

四、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2.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汇报自己听到的词。

3.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5.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1.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六、谈话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复习昨天的题解,测试学生复习程度,以便进行后续教学)2.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次上这课了,因此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用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2.感受大自然壮丽奇观,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重点:读好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学习难点:能概括出大峡谷的景色特点学习准备1.搜集有关雅鲁藏布江的各种资料2.布置预习,过关生字关。

3.准备字典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听说过珠穆朗玛峰吗?谁来说说?(生答)与这座世界最高峰咫尺相邻的又是天下一大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略读课文。

(从珠峰导入,让学生感知峡谷的位置,从而对文章产生兴趣。

)2.师:齐读课前导语,了解这一课的学习要求。

二、自主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提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小竞赛:A、读准、读熟课文。

B、认读生字词(师出示板书好的生词)C、我能理解:(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能理解的新词)2.思考并汇报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

三、深入朗读理解课文1.读了课文之后请你用课文里最合适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一个的地方。

(景色壮丽、景观奇异)2.组合作探究:A、为什么说雅鲁藏布江堪称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B、从‘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大峡谷奇异景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C、根据上面思考的问题,补充下面板书:():壮丽景观:():一个词来概括()():():()奇异景观:():()()()():()()四、汇报阶段。

(一)集休汇报。

小小解说员:根据板书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江。

讲给你周围的同学听。

(二)个别汇报五、作业: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文章和图片,为交流做准备。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

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