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硫化实验操作说明书

硫化实验操作说明书一、实验目的:检测部品在二氧化硫酸性气体环境中保存的可靠性。
二、设备仪器:恒温箱,专用反应容器,通风柜,天平,搅拌器,温度计,SO2浓度计三、适用范围:开关,端子,连接器,插座,USB线,电话线,保险丝座,继电器四、操作方法与步骤:⑴去离子水机取去离子水将专用反应容器及烧杯洗净;⑵将恒温箱设置为40℃,将专用反应容器及经过初始化测试的用于硫化实验的部品放入恒温箱中;⑶烧杯A量取1000ml 的去离子水置于电炉上加热,并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当温度计显示达到50℃时,停止加热;⑷用另一烧杯B量取400mL的经过加热且温度已达到50℃的去离子水;⑸用天平称取144g的KH2PO4230g,溶于盛有50℃,400mL去离子水的烧杯B中,用搅拌器搅拌5分钟;⑹再用天平称取144g K2HPO4·3H2O 溶于盛有KH2PO4溶液的烧杯B中,再用搅拌器搅拌5分钟;⑺用小烧杯量,从烧杯A中量取100mL的去离子水备用;用天平称取252g Na2SO3的溶于盛有去离子水500mL的烧杯A中,用搅拌器搅拌5分钟;⑻将H2HPO4·KH2PO4溶液全部倒入盛有Na2SO3溶液的烧杯B中,用搅拌器充分搅拌从反应容器上取下隔板圈,同时将样品固定于反应容器专用隔板圈上,搅拌时间达到5分钟后,将烧杯B中的混合溶液全部倒入反应容器中,并用小烧杯中的100mL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烧杯B,将烧杯B 中的溶液再度全部倒入反应容器中。
将隔板圈装于反应容器内正确位置。
⑼盖上密封圈,水平缓慢移动密封圈,使上下密封圈重合且无整体偏移,盖上顶盖;紧固加固螺栓,注意保持三个螺栓同时紧固,以防止顶盖倾斜造成漏气并避免在紧固的过程中损坏容器。
⑽保持容器内液面水平,将容器放入温度设置为40℃的恒温箱中,存放4小时后用SO2浓度计测试容器内SO2的ppm浓度:若ppm浓度在10ppm±3ppm范围内,则继续保持存放条件放置在该恒温箱中,236小时后将反应容器从恒温箱中取出。
成品二硫化碳取样操作及防护措施

成品二硫化碳取样操作及防护措施二硫化碳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中毒。
因此,在进行成品二硫化碳的取样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 环境检查和准备在进行成品二硫化碳取样操作前,必须确保操作环境的通风良好,并做好防护措施。
首先,必须戴好防护手套,戴上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其次,应在取样操作区域周围设置标识牌,提醒周围人员注意安全。
此外,为避免火灾,应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避免存放易燃品。
2. 取样操作步骤步骤一:准备取样器具根据需要采样的数量准备取样桶或瓶子等器具。
在存储过程中尽量避免瓶子碰撞和损坏,为防止瓶子碎裂时喷溅二硫化碳,建议选用聚碳酸酯、聚异丙酸酯等塑料容器进行存储。
步骤二:调整气压在取样器具中装入适量干燥无水铜片、瓶塞孔垫和碳化镁带,调整器具内的气压,为存放二硫化碳创建合适的条件。
步骤三:取样打开主泵开关,将气体吸入气相色谱分析仪中,然后打开分析仪内的蒸汽阀门,以便于切断任务的电压电流使其停止加热,然后将分析仪内的样品抽出,装到取样器具中,并装上瓶塞。
3. 安全防护措施在成品二硫化碳的取样操作中,需要认真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在取样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口罩和护目镜。
其次,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防护手套,以保护双手。
随后,在取样区域周围设置标识牌,以警示周围人员对安全的重视。
4. 结语对成品二硫化碳的取样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地遵守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环境检查和准备、取样操作步骤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并且得到高质量的成品二硫化碳取样样品。
ORT 硫化实验作业指导书

ORT 硫化实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ORT测试员硫化作业规范,确保出货产品能符合客戶需求。
2. 概述本作业指导书详细描述了硫化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判定标准等,指导测试员业务操作。
3. 管理内容3.1 使用设备IS机、远方机、烧杯、硫粉、金属勺、精密天平、耐高温胶纸、高温柜.2 试验条件3.2.1样品指定状态:灯珠成品3.2.2试验样品数及试验频率:10pcs/型号/月(特殊要求的特殊处理)3.2.3硫粉使用要求:①添加量为6mg/ml②不可重复使用③不可接触到试验样品④需颗粒均匀的平铺面积超过烧杯底部面积一半3.2.4试验温度:75℃±2℃3.2.5高温储存时间:4H3.2.6保存周期: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后可废弃)3.4 试验步骤3.4.1抽样:从分光工站抽取样品;3.4.2外观检查:对已抽取的待测样品进行外观检查(NG的标识出来,重新取样检查);3.4.3光电参数测试:测试外观OK样品的光电参数(要求灯珠与实验数据对应,方便实验前后每PCS灯珠数据的对比);3.4.4烧杯预处理:用电子称称量规定重量的硫粉平铺于容积为250ml的烧杯内(因250ml的烧杯上面还有部分空间约80ml,所以实际烧杯总容积为330ml;3.4.5 粘贴样品:将已测试光电参数的样品有序的以10mm*10mm的间距、总面积不超过烧杯口径面积的方式粘贴在导热胶上;3.4.6 放置样品:将粘贴好样品的导热胶倒扣在烧杯口上,密封烧杯(灯珠发光面朝硫粉方向);3.4.7环境柜储存:整个烧杯放入75℃的温度柜储存4H;3.4.8取环境、检外观:从环境柜取出烧杯并从烧杯内取出灯珠,检查外观(外观严重NG的直接判定NG,外观OK的常温放置冷却);3.4.9 测试光电参数:测试冷却后样品的光电参数(常温放置1H后可测试);3.4.10整理实验前后的光电参数,根据判定标准判定结果。
3.5 判定标准△IV≤15%△X≤0.01△Y≤0.01。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1、目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了规范实验室危险试剂的管理,维护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适合于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及生产实验室。
3 职责3.1 实验室主任:负责采购申请和销毁申请的批复、管理员的授权。
3.2 化学危险品管理员:负责化学危险品的采购/领用单的填写、试剂验收和管理。
4、化学危险品包括范围:4.1、剧毒性药品:氰化物、砷化物、生物碱等。
4.2、放射性药品:铀、钴-60等。
4.3、腐蚀性药品:强酸、强碱、溴、甲醛等。
4.4、易爆药品及能成为爆炸混合物或引起燃烧的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硝酸、过氧化钠、硝酸钾等。
4.5、易燃及助燃气体:氢气、乙炔气、煤气、氧气等。
4.6、易燃、易自燃及遇水燃烧的固体:赤磷、黄磷、废影片、钾、钠、电石等。
4.7、闪点在45℃及45℃以下的易燃液体:乙醚、汽油、二硫化碳、丙酮、苯、乙醇、丙醇等。
5、化学危险品的申请领用及购置、发放:5.1、凡需要请购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室,均需通知化学危险品管理员填写化学危险品请购审批表,经负责人审查批准,报领导同意后,统一由采购人员组织购买。
5.2、领用危险化学品时,需要由两位化学危险品管理员同意后方可发放,入出数量必须相符合;剩余物品密封退回保管员处,两位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存入专用贮柜保存。
领用时,领用人员填写《剧毒/易制毒试剂领用登记表》,由两位管理员签字认可,方可领用,《剧毒/易制毒试剂领用登记表》保存至物品用完后5年。
5.3、对剧毒放射性物品,经公司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备案后方可购买使用。
6、化学危险品的存储和保管6.1、化学危险品进入实验室的试剂贮存室时,应严格检查与验收,并做好帐目登记工作,经常清点,每月对帐一次,做到帐、物相符。
6.2、试剂贮存室内应符合安全条件,并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品,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二氧化硫作业指导书

二氧化硫作业指导书1000字一、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二氧化硫的气体收集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熔点为-75℃,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还原性的气体,易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一氧化硫,硫酸等氧化物。
其制备方法有:(1) 以硫粉为原料,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制取:S+O2→SO2(2) 以矿石或硫酸为原料,在还原性气氛或电解条件下制取:2H2S+O2→2SO2+2H2O3H2SO4+2Cr+6H2O+8H2O→3SO2+2Cr2(SO4)3+16H2OSO2是一种强还原剂,有毒有害,对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并可造成中毒。
三、实验仪器设备试剂:硫粉、浓硫酸、纯水、碘酒、KIO3标准溶液仪器:量筒、玻璃瓶、试管架、U型管、试管、三角瓶、分液漏斗、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四、实验步骤1. 浓硫酸二氧化硫制备的操作方法将20g硫粉放入装有10ml浓硫酸的500ml三角瓶,在310K-313K温度下,轻轻加热,使硫粉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若放射出黑色或暗褐色气体,应停止加热,加些冰块后再取出分装。
2. 碘量法测定SO2的含量将制备好的二氧化硫气体经过U型管,使其直接通入500ml含5ml 碘酒和少量盐酸的2号玻璃瓶内,开放待反应5分钟后,加适量纯水稀释。
然后把瓶内溶液倒入一个100ml的容量瓶内,用纯水稀释到刻度线,摇匀并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再加10%的KIO3溶液,从中观察滴定后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及盐酸溶液被氧化所产生的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记录其滴定终点。
测定出二氧化硫的质量和浓度。
五、实验安全措施1. 实验中加热三角瓶时,应以极小火温缓缓加热。
2. 制备后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应避免吸入和接触,切不可直接用手摸放在眼、口、鼻部等敏感器官上,以防中毒。
3. 硫酸为强腐蚀剂,操作时应穿戴好实验服,配戴好安全眼镜和防腐手套。
108-二次硫化烤箱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二次硫化作业指导书版本 C文件编号WI-EN-009页码1/5核准小红制定明良生效日期2017-10-28一、目的:1.防范设备和质量事故;2.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保障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不受损失。
二、职责:1.品质部负责执行本制度;2.焗炉专员及设备人员履行本指导书。
三、安全注意事项:1.烘箱周围不得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烟火;2.带电物品放入烘箱内应做好严格的绝缘措施,采用标准电源插座;3.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控制烘烤温度;4.供电电源(打开电源前确保供电电源电源与额定电压相符。
本产品使用电源标准为AC380V±10%.50Hz);5.烘箱工作时,闲杂人等切勿私自打开烘箱;6.当烤箱出现异常状况时应立即关闭烤箱电源并及时通知班长,切记电源关闭后20分钟内不可以打开烤箱门.7.1次/H 测量烘箱温度表是否与烘箱加热温度是否相符;并记录在《二次硫化记录表》中四、维护事项:1.在确保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日常维护、清洁或者更换保险丝等工作;烤箱清理1次/周(周六下午),通风系统1次/2月2.仪器内部清洁工作及故障修理,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3.平时禁止打开配电箱,以免发生触电事故;(配电箱)文件名称二次硫化作业指导书版本 C文件编号WI-EN-009页码1/5核准小红制定明良生效日期2017-10-284.专机专人负责,非指定人员严禁操作;5.设备及其安全装置在检查、维修、保养时,必须记录其检查、维修、保养时间及下次检查、维修、保养时间;6.发生设备事故时,要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方案,并对同类型设备进行相关内容检查,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五、操作步骤:1.关闭烘箱电源,打开烘箱门,放入需要烘烤的物品,对应不同的物品,烘箱内应有对应的烘烤架;根据放入部件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排放方式,摆放最高不超过5CM并水平摆放禁止堆积。
(烘烤的物品)(烘烤架)2.产品放置好后,将烘箱门关闭严实;文件名称二次硫化作业指导书版本 C文件编号WI-EN-009页码1/5核准小红制定明良生效日期2017-10-283.根据面板操作烘箱,首先打开开关;4.设置烘箱温度;烘箱实时温度烘箱设定温度设定温度按钮位数选择按钮向下调节按钮向上调节按钮此状态为打开,指示灯亮;逆时针旋转90°关闭,指示灯灭。
硫化作业指导书97281

连续
目测
成品检验
2
尺寸符合图纸的要求
2次
每班
游标卡尺
应急计划:
持续出现不合格情况应停机报告班长或主管,并对缺陷产品进行隔离、标识,同时调整工艺参数。必要时,维修模具。
注意事项:1、密切关注硫化机的温度、时间、压力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产品在开始生产前是否交检验员进行首件确认检验。
3、产品是否存在割边线厚等现象。
100%
连续
目测
成品检验
2
尺寸符合图纸的要求
2次
每班
游标卡尺
应急计划:
持续出现不合格情况应停机报告班长或主管,并对缺陷产品进行隔离、标识,同时调整工艺参数。必要时,维修模具。
注意事项:1、密切关注硫化机的温度、时间、压力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产品在开始生产前是否交检验员进行首件确认检验。
3、产品是否存在割边线厚等现象。
工序号
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
简图
1、硫化机的温度为160±5℃(●),硫化时间为130秒(●),压力为:15Mpa(●)。
2、使用的橡胶料按产品要求选用,密封块用量为60g。
3、将使用的模具推入达到规定温度的硫化机中预热20分钟,才能拉出模具。
4、将裁切好的胶条放入模具中;盖好模具推入硫化机平板的中央位置,按启动按钮达到压力后,放气二次以上。
工序号
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
简图
1、硫化机的温度为160±5℃(●),硫化时间为140秒(●),压力为:15Mpa(●)。
2、使用的橡胶料按产品要求选用,防护套用量为40g。
3、将使用的模具推入达到规定温度的硫化机中预热20分钟,才能拉出模具。
4、将裁切好的胶条放入模具中;盖好模具推入硫化机平板的中央位置,按启动按钮达到压力后,放气二次以上。
二硫化碳实验分析报告

二硫化碳实验分析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二硫化碳进行有机物的萃取和分离。
2.研究二硫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二硫化碳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与许多有机物相互溶解。
因此,二硫化碳常被用作有机物的溶剂和提取剂。
同时,二硫化碳还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需要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二硫化碳、苯酚、萘酚、甲苯等有机物样品,分液漏斗,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2.将约10mL的二硫化碳倒入干净的烧杯中,作为实验用溶剂。
3.将分液漏斗洗净,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外壁。
4.将待提取的有机物样品加入分液漏斗中,与二硫化碳混合。
5.握住分液漏斗的球形部分,轻轻摇动,使有机相和水相充分接触。
然后,轻轻打开分液漏斗的龙头,释放压力。
待两相分离后,关闭龙头,收集二硫化碳相。
6.将二硫化碳相转移到一个干净的容量瓶中,避免二硫化碳与空气接触。
7.重复实验步骤4至6,直到有机物的提取完成。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提取,我们成功得到了二硫化碳中所含有机物的提取物。
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在与二硫化碳的接触下,苯酚、萘酚和甲苯等有机物都溶解在二硫化碳中。
二硫化碳的溶解性良好。
2.通过多次的提取,我们成功地将有机物从水相中分离出来,得到了高纯度的产品。
实验讨论: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二硫化碳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二硫化碳与氧气接触,避免火源接触。
2.二硫化碳对环境和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液漏斗进行提取,确保了有机相和水相的充分接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分液漏斗龙头的打开和关闭时间,以免有机相溢出或混入水相。
4.实验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次数,以确保有机物能够充分地从水相中提取出来,并保证提取物的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硫化碳的测定
1、方法依据
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14680-93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恶臭源厂界环境及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恶臭源厂界环境及空气中二硫化碳的定法。
硫化氢与二硫化碳共存时干扰测定,可在采样使用乙酸铅棉过滤排除。
3、测定原理
3.1二硫化碳的测定
用含铜盐、二乙胺的乙醇溶液采样。
在铜离子存在下,二硫化碳与二乙胺作用,生成黄棕色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酮,于435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4.1吸收液
吸取乙酸铜-乙醇溶液10mL于5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300mL,经新蒸馏提纯的二乙胺2.5mL及三乙醇胺2.5mL,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
临用前配制。
4.2二硫化碳标准溶液
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约15mL,盖塞称重(精确至0.0001),然后加入二硫化碳(优级纯)1~2滴,立即盖塞再称重(精确至0.0001)。
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计算每毫升中二硫化碳的含量。
临用时再用无水乙醇稀释成每毫升内含10ug二硫化碳的标准溶液。
4.3乙酸铅脱脂棉
乙酸铅脱脂棉制备方法:称取10g乙酸铅溶解于90mL水中,加丙三醇10mL,搅拌均匀后将脱脂棉进入,然后取出挤干,放在没有硫化氢污染的室内自然晾干,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4.4乙酸铜-乙醇溶液
称量0.0500g乙酸铜,溶解于少量无水乙醇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混匀。
在冰箱内保存。
5、仪器和设备
5.1除硫化氢过滤管:取内径为6~8mm,长为15cm左右的玻璃管,内装8~10cm用乙酸铅浸泡过的脱脂棉,排气端用少量棉花堵塞,两端密封保存。
5.2多孔玻璃吸收管:10mL
5.3具塞比色管:10mL
5.4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5.5负压采气器
5.6采气袋:10L
5.7分光光度计
6、样品
6.1 样品采集
空气环境中二硫化碳的采集
串联两个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置于-4~0℃的冰水浴中,在进气口接除硫化氢过滤管,以0.2L/min流量,采气至第一支吸收管的吸收液明显呈黄色,第二支吸收管的洗手液无色或略有黄色为止,记下采样时间。
当除硫化氢过滤管有三分之二变为黑灰色时,即应更换。
恶臭源厂界环境中二硫化碳的采集
在负压采气器中先装上经排空后的采气袋4,关截止阀1,开截止阀3并抽负压至1kpa,关截止阀3。
采样时注意当恶臭出现时,开截止阀1,恶臭气样迅速充满采气袋,开截止阀3使负压采气器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开盖取出采气袋 4.接下来按空气环境中二硫化碳的采样步骤操作,将采气袋内的二硫化碳吸收在多空玻璃板吸收管中。
8、分析步骤
8.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10mL具塞比色管,每支比色管中加入吸收液10.0、9.80、9.50、9.00、8.50、8.00、7.50mL,再加标准溶液0.00、0.20、0.50、1.00、1.50、2.00、2.50mL,二硫化碳含量为0.00、2.0、5.0、10、15、20、25ug。
各管混匀后,放置20min,在波长435nm处,用3cm比色皿,以无水乙醇作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二硫化碳量(ug),绘制标准曲线。
8.2样品测定
采样后,将样品放置室温,合并两管吸收液并定容,取适量样品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吸收液至标线,摇匀,以下按绘制标准
曲线的操作步骤进行,在标准曲线上查二硫化碳的含量(ug)。
9、结果计算
9.1二硫化碳的计算
C=(m×V1)÷(V2×Vn)
式中:C—测定气体中二硫化碳浓度,mg/m3;
m—样品测定时所取样品中二硫化碳的量,ug;
V1—样品液定容体积,mL;
V2—样品测定时所取样品液的体积,mL;
Vn—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