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表书法练习同步字帖34狐狸分奶酪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表书法练习同步字帖34狐狸分奶酪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表书法练习同步字帖34狐狸分奶酪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优质教案

《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狐狸的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分辨好坏对错,懂得做事要公平合理、过分斤斤计较反而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狐狸狡猾、贪吃的特点,深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反映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视频《乌鸦和狐狸》,让学生观赏。 2.刚刚的动画视频好看吗?有哪个同学能说说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学生举手回答)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和狐狸有关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把认读不清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一想:(出示课件)

(1)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 (2)最后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后鼻音:帮、嚷、剩、整。 (2)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3)重点指导:“俩”读liǎ,注意与“两”区别。 2.读准词语。 奶酪开始拌嘴仔细第一剩下公平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老师范读,指导读出狐狸和两只小熊说话时各自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并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梳理课文段落,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一只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 (1)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2)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第二课时 一、整体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狐狸和两只小熊,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生:狐狸为熊哥哥和熊弟弟分奶酪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 (1)一开始,两只小熊捡到奶酪时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极了) (2)后来,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这块奶酪?(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我们来看看狐狸是怎样为他们俩分奶酪的。

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字帖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优秀教案

22狐狸分奶酪 1.认识“酪、捡、俩”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第”等8个生字,会写“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始终”等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1.识字写字 字形上,根据特点的不同,可以在课文学习中随文识字。①借助图片。如,揭示题目时,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识记“酪”字。②借助熟字。如,在认识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后,识记“俩”字,与熟字“两”区分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从而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另外,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奶、始、吵、仔、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能分角色读好狐狸与两只小熊的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课文中长句子较多,建议在初读时,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如,教师可先范读其中一个长句子,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随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其他的长句子,自己练读。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读好停顿。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狐狸话中的感叹号更多代表着自我的肯定和炫耀,而小熊话中的感叹号更多包含着不满和气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插图,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想象角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理解表达

小学田字格字帖

小学必背唐代古诗1 《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古朗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鹿柴》王维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 林,复照青苔上。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5 《池上》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悯农》(其)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悯农》(其)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粒粒皆辛苦。 8《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 《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 《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5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 《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7 《塞下曲》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 )逐,大雪满弓刀。 18 《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 《芙蓉楼送辛

狐狸分奶酪(人教部编版)

课题:22 狐狸分奶酪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的“奶、始”等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酪、捡”等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做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公平,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奶、始”等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酪、捡”等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nǎi chǎo zǐ jí yǎo dìshǐɡōnɡ 奶吵.仔.急咬第始公. ①各自拼读,读好后鼻音“公”,平舌音“仔”,翘舌音“吵”。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捡.到奶酪.哥俩.均匀.拌.嘴嚷.着 瞧.一瞧剩.下帮.忙整.块方便.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齐读,理解记忆。 (3)识记生字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拌、嚷、瞧”,并识记理解字义。 加一加: 借助熟字识记:“两一俩”。 借助图片识记: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随机识记“酪”字。 换一换:“扔”减“扌”换“女”就是“奶”。 是“第”。 猜谜语:“去掉上边,只留下边”是“公”, 一把刀”就是“急”。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读好长句子,把句子读正确、读顺利: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课件出示6)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2课《狐狸分奶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第22课《狐狸分奶酪》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拼一拼,写一写。 nǎi nǎi bié jí kāi shǐ ()说:“你们(),我现在()分巧克力,保gōng píng yǎo dì yī 证()合理。弟弟年纪小,让他()()()口。” 二、将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ào sh y iǎ q ěng 酪剩匀俩瞧整 三、选字填空。 的地得 1.狐狸就这样不停()咬着两半块奶酪。 2.小熊,我分()可公平啦! 3.狐狸说着便在大()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四、我会一字组两个词。 始()()帮()() 便()()整()() 五、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奶酪全被.他吃光了。 被。 2.狐狸仔细 ..瞧了瞧掰开的奶酪。 仔细。

六、下面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选一选。 ①烦恼②疑惑③生气④得意 1.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2.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3.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你们谁也没多吃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4.你可真会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七、读文段,完成练习。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1.奶酪被谁吃光了?(填序号)() ①狐狸。②小熊。 2.从文中找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来。 3.两只小熊“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口”,你认为狐狸分得公平吗? 参考答案

米字格小学必备古诗字帖

《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李白

【寒假预习】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生字表楷书字帖(直接打印)

春春春春天 dōng部首夂笔画5笔笔顺 冬冬冬寒冬 fēng部首风笔画4笔笔顺 风风风春风 xuě部首雨笔画11笔笔顺 雪雪雪雪花 huā部首艹笔画7笔笔顺 花花花红花 fēi部首飞笔画3笔笔顺 飞飞飞飞鸟 rù部首入笔画2笔笔顺 入入入出入 xìng部首女笔画8笔笔顺 姓姓姓姓氏 shén部首亻笔画4笔笔顺 什什什什么 拼音me 部首丿笔画3笔笔顺 么么么什么

guó 部首 囗 笔 画 8笔 笔顺 国国 国 国家 双双 双 双人 wáng 部首 王 笔画 4笔 笔顺 王 王子 笔顺 方 东方 笔顺 青青 青 青草 qīng 部首 氵 笔画 11笔 笔顺 清清 清 清水 qì 部首 气 笔画 4笔 笔顺 气 生气 笔 笔顺 晴晴 晴 晴朗 qíng 部首 忄 笔画 11笔 笔顺 情情 情 事情 qǐng 部首 讠 笔画 10笔 笔顺 请请 请 请客

zì 部首 子 笔 画 6笔 笔顺 字字 字 生字 生生 生 生病 zuǒ 部首 工 笔画 5笔 笔顺 左 左边 笔顺 右 左右 笔顺 红红 红 红色 shí 部首 日 笔画 7笔 笔顺 时时 时 时间 dòng 部首 力 笔画 6笔 笔顺 动 感动 笔顺 万万 万 万里 chī 部首 口 笔画 6笔 笔顺 吃吃 吃 吃喝 jiào 部首 口 笔画 5笔 笔顺 叫叫 叫 呼叫

jiāng 部首 氵 笔 画 6笔 笔顺 江江 江 江水 zhù 部首 亻 笔 画 7笔 笔顺 住住 住 居住 主主 主 主要 méi 部首 氵 笔画 7笔 笔顺 没 没有 笔顺 以以 以 以后 huì 部首 人 笔画 6笔 笔顺 会会 会 开会 zǒu 部首 走 笔画 7笔 笔顺 走 行走 笔顺 北北 北 南北 jīng 部首 亠 笔画 8笔 笔顺 京京 京 北京 mén 部首 门 笔画 3笔 笔顺 门门 门 开门

部编版22、狐狸分奶酪 教案

22、狐狸分奶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仔、咬”等5个字。积累拓展“开始、起始”等四组词语。 2、使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4、学习课文第1到6自然段,抓住狐狸的动作语言体会狐狸的狡猾,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生字,指导书写五个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课文1到6自然段,体会狐狸的狡猾,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到6自然段,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插图 预习课文:朗读生字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在这篇课文里面,我们认识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呢?学生说一说,()的狐狸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狐狸分奶酪 3、学习“奶酪” “奶”是鼻音“n”,“酪”是边音“l”,注意读准这两个字。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酪吗?知道奶酪是什么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狐狸手上拿的就是奶酪。 教师简单介绍奶酪:奶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又称乳酪,有的时候也翻译成芝士、起司,是多种乳制食品的统称,有各式各样的味道、口感和形状,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质。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好长句子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指生认读,相机正音: 捡到开始帮助嚷着方便结果 剩下整块小哥儿俩拌起嘴瞧了瞧 4、理解词语“小哥儿俩、拌起嘴” 出示句子: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说谁和谁在拌嘴?他们是什么关系? 是熊哥哥和熊弟弟在拌嘴,他们是兄弟关系。 教师小结:“小哥儿俩”的意思就是哥哥和弟弟。 熊哥哥和熊弟弟两人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吵架?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吵架斗嘴,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教师小结:“拌起嘴”的意思就是吵架、争论。 5、理解“嚷着” 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嚷”,知道“嚷”的声母是r,是第三声。出示句子:“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学生边读边体会“嚷着”的意思就是大声地说着。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熊哥哥和熊弟弟嚷着的语气。 6、词语积累 出示课后第三题的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积累这四组词语。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本文写了熊哥哥和熊弟弟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拌嘴,一只狐狸来帮忙分奶酪,小哥儿俩总因为奶酪大小不均匀而不满意,最后奶酪被狐狸吃了个精光。 2、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 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奶酪是哪里来的?路上捡来的。

最新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板书

23《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

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狐狸分奶酪【新教材】部编版

22狐狸分奶酪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相处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老师带来希望。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融声像、动画于一体,艺术地再现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点亮思维火花,使教学过程别有一番新风景。 2.学情分析 对于动物孩子们都爱他们萌萌的外表,所以他们也对动物之间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本文作为童话,则是孩子们最亲赖的题材,通过童话来引导孩子爱上识字,爱上思考,比别的更加容易。 3.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结”;理解“仔细、公平”等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多动脑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明白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要为了占便宜吃大亏的道理。。(难点)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结”;理解“仔细、公平”等词语。 任务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中正确、流利、有感情。 任务三: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多动脑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明白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要为了占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学习过程

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学课文反思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均分配而发生争吵,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结果整个奶酪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个精光的故事,突出了狐狸的本性。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给人很深的启迪。而且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表演。 一、教学效果 根据本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以及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索,以指导学生阅读代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其道理所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体现以“趣”引路的语文课堂,以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

二、成功之处 1、我把整堂课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 2、课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收集资料,使学生在学习中中学会了提问题,解决问题。 3、利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 三、不足之处 1.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均,虽然在读书上,给学生留了的时间,但其他方面的时间就有些少了,其中生字和书写练习时间不够,导致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嫌。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还需强化练习。 2.在课上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没有进行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改进措施 今后备课时要充分,具体,要备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紧凑地掌握上课的节奏。同时要能够把课备得更精练一些,对学生的放手更能操控一些。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多听听别人的课,虚心学习。

小学生古诗及谚语硬笔字帖

硬笔练习字帖
一 . 小 学 生 必 背 古 诗 80 首 1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七步诗》 魏 ? 三国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 1 页 共 73 页

硬笔练习字帖
4 《咏鹅》 唐 ?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登鹳鹊楼》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春晓》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宿建德江》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 《鹿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第 2 页 共 73 页

硬笔练习字帖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 《 静 夜 思 》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 独 坐 敬 亭 山 》 唐 ?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 《 古 朗 月 行 》 唐 ? 李 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第 3 页 共 73 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字帖(楷书)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1、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6、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10、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12、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名师教案

《狐狸分奶酪》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会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瞧、便、剩、整”12个新字,会写“奶、始、吵、仔、急、咬、第、公”8个生字。 3.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你读过哪些主人公是狐狸的故事呢? 2.今天,我们走进一篇新的课文,看看狐狸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3.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问:课题中有我们的生字朋友吗? 4.学习生字:奶、酪。 二、初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狐狸又是怎样分奶酪的? 2.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字。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开火车去拼音读,老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过渡: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三、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指导朗读(如学生读不好,教师相机范读)。 2.组织学生活动: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狐狸又是怎样分奶酪的? 3.读后交流议论。 (1)课文讲的是狐狸帮熊哥哥和熊弟弟分奶酪,最后自己却把奶酪吃光的故事。 (2)先把奶酪分两块,再把大块的咬一口,这样一直持续下去。 过渡: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那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你是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奶、始、吵、仔、急、咬、第、公”。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 2.学生临写生字。 五、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谁还记得它们。 (1)指名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积累词语。 2.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二、细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背景) 2.提问:本段有没有你不太理解的词语? 3.教师讲解“拌嘴”。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媒体评价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研读课标定理念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理念为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在集体学习中注重个人的差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展现。 二、结合学情说教材 《狐狸分奶酪》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下面,我将从三个角度解读文本。 首先,从文本来看。 本文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讲述的是小熊哥儿俩捡了一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狐狸主动来帮忙,最终奶酪却全被狐狸吃掉的故事。重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的道理。 其次,从编者角度来看。 为了凸显语文学习目标,凸显单元主题,本文在单元的编排上为本单元第一篇同类型的课文做了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同时,也扩大了语言学习的范围,凸显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最后,从读者角度来看。

教师作为读者之一,首先要对文本的阅读有独特感受,敏锐的视角,继而才能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体悟情感。 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除此之外,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强,这样就可以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朗读、品悟文本。 当然,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生活经验上较为缺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制造情境创设的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揭示“吵”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书空、练写的方式达到正确、美观书写“吵”字的要求。 2.通过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 3.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分享,如果斤斤计较,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而吃亏。 教学重点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申请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难点为:明白同伴之间的相处之道,避免在生活中犯小熊一样的错误。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楷书字帖-小学语文常用词语

小升初复习资料:小学语文常用词语大全 1.表示"看"的字词: 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 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 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 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

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数字开头的成语: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及课文原文

课文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准“酪、匀,俩”的读音读正确“仔细、怎么”等的轻声。读准多音字“结”。 2.会写8个字,重点写正确“咬、第”写好“始”,尤其是女字旁的第三笔的提不能露头。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公平”的意思并运用此方法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狐狸的狡猾。 5.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掌握多音字“结”。 2、教学难点: 采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小熊和狐狸的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小学生硬笔书法字帖(2500个常用字-楷体-田英章)

一乙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

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

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级约纪驰巡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抗坑坊抖护壳志扭块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杠杜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吧吼别岗帐财针钉告我

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纳纲驳纵纷纸纹纺驴纽奉玩环武青责现表规抹拢拔拣担坦押抽拐拖拍者顶拆拥抵拘势抱垃拉拦拌幸招坡披拨择抬其取苦若茂苹苗英范直茄茎茅林枝杯柜析板松枪构杰述枕丧或画卧事刺枣雨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狐狸是我们故事中常见的主角,你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狡猾、自私、损人利己) 2.在我们的印象中,狐狸,就是一个坏坏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狐狸的另一个故事——《狐狸分奶酪》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狐狸分奶酪)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Nǎi shǐ chǎo zǎi jí yǎo dìɡōnɡ 奶始吵仔急咬第公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捡到奶酪哥俩开始拌嘴嚷着 瞧一瞧轮流剩下帮忙整块方便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借助课文的语句说一说。 “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4)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奶始吵仔急咬第公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女”加“台”是“始”;“口”加“少”是“吵”;“亻”加“子”是“仔”;“口”加“交”是“咬”。 (2)换一换:“扔”减“扌”换“女”就是“奶”。“弟”减“丷”换“?”就是“第”。 (3)猜谜语:“去掉上边,只留下边”是“公”,“心字头上压着一座山,山上一把刀”就是“急”。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奶、第”并讲述:(板书:奶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