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理论 PPT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 PPT课件

advantage for the organization through its
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s
and to fulfill stakeholder expectation.
• Others
Prof. Wei Jiang Stra. Mgt
6
Prof. Wei Jiang Stra. Mgt
7
Prof. Wei Jiang Stra. Mgt
8
Strategy is the direction and scope of an
organization over the long-term: which achieves
• Resource vs. Scope/span
• Managerial styles vs. Industry
• Employer vs employee
• Manager vs subordinate
• Headquarter vs. Subsidiary
• National vs. MNCs
---业务环境分析
• Organizational special mission(特殊使命) ---业务选择战略
• Core competency(核心能力)
----竞争优势和互动战略
Prof. Wei Jiang Stra. Mgt
25
第一部分 战略管理总论
SM性质与发展
SM本质与基本问题
SM体系架构
22
总体要求
• 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有总体认识; • 理解战略管理本质和基本问题;
战略管理ppt课件

8
2 事业层战略
• 事业层战略寻求组织应该怎么在每项事业上展 开竞争。
• 事业层战略(Business-level strategy)关心的 问题是:在我们的事业领域里如何进行竞争? 事业层战略规定该事业单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以及向哪些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其战略行为 包括广告宣传、研究与开发、设备条件的改善 以及产品系列拓展、收缩的方向和程度。
战略管理
13
• 2006年10月,飞利浦将全球移动电话业务转让 给CEC.
• 2006年12月,飞利浦宣布出售其在LG . PhilipsLCD中占有的全部股份。
• 2008年1月1日,飞利浦将产品线整合为医疗、 照明及优质生活三大业务群。
• 2008年12月,飞利浦将其显示器自有品牌业务 出售给冠捷。
• 如果公司拥有一种以上的业务就需要一种公司 层战略(Corporate –level strategy)。其关心 的问题是:公司的事业(业务)是什么?公司 应拥有什么样的事业(业务)组合?应该从事 什么样的事业,及希望从事什么事业;它决定 组织的方向,以及每一事业部将在公司战略中 扮演的角色。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
9
3 职能层战略
• 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level strategy)回答 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支持事业层战略。
• 职能层战略是公司主要职能部门支持事业层战 略的行动计划。公司主要的职能部门包括研究 与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部 门。因此, 职能层的战略是强调“正确地做事”。
略
分析组织资
识别优势和劣
源
势
战略管理
15
1 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 和战略
• 回答组织是谁,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定义公 司的宗旨(使命)旨在促使管理当局仔细确定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对“我们到底从事的是 什么事业”的理解关系到公司的指导方针。
管理学战略管理ppt课件

27
§
1. 2
战略管理
1、何谓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一词最初是由 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的《从战略计 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 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 管理业务。 斯坦纳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确立企业使命,根据 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目标,保 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实现的一个 动态过程。
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是经营单位战略的两个重要因素。
24
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 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 战略。
协同作用是职能战略的重要因素 。
25
企业战略的特征
1、指导性。是企业的发展蓝图,在企业经营管理活 动中起着指导作用 2、全局性。最根本的特征,重点不是研究企业的局 部问题,而是企业的整体发展 3、长远性。“人无远虑、必有近”企业战略着眼于 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通常着眼于未来3-5 年甚至更长远的目标 缺乏战略眼光的后果是什么? 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战略不能朝令夕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 4、竞争性。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胜利 5、系统性。综合性,企业战略与战术、策略、方法、 手段相结合 6、风险性。任何企业战略都存在风险
3
名
人
名
言
战争与商业竞争相同,也是人类利益冲突之
一。 ——[德]克劳塞维茨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美] 彼得.德鲁克
4
名
人
名
言
企业要是没有战略,就像一架在险恶气候中飞行,却又不知道往那飞的 飞机。
§
1. 2
战略管理
1、何谓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一词最初是由 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的《从战略计 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 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 管理业务。 斯坦纳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确立企业使命,根据 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目标,保 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实现的一个 动态过程。
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是经营单位战略的两个重要因素。
24
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 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 战略。
协同作用是职能战略的重要因素 。
25
企业战略的特征
1、指导性。是企业的发展蓝图,在企业经营管理活 动中起着指导作用 2、全局性。最根本的特征,重点不是研究企业的局 部问题,而是企业的整体发展 3、长远性。“人无远虑、必有近”企业战略着眼于 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通常着眼于未来3-5 年甚至更长远的目标 缺乏战略眼光的后果是什么? 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战略不能朝令夕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 4、竞争性。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胜利 5、系统性。综合性,企业战略与战术、策略、方法、 手段相结合 6、风险性。任何企业战略都存在风险
3
名
人
名
言
战争与商业竞争相同,也是人类利益冲突之
一。 ——[德]克劳塞维茨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美] 彼得.德鲁克
4
名
人
名
言
企业要是没有战略,就像一架在险恶气候中飞行,却又不知道往那飞的 飞机。
《战略管理(第一章)》PPT课件

愿景陈述与任务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vision〕 区别一个企业与其他类似企业的持久性
目的陈述,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Mission
Overriding purpose in line with the values or expectations of stakeholders
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processes and competencies to put strategy into effect The monitoring of action steps to: • assess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and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建立企业内部人员沟通的环境与条件 为明确个人的责任提供了基础 鼓励前瞻式思维 提供了对待问题和机会的合作的、综合
的工作方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鼓励对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 加强企业管理纪律和正规化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哲学、伦理、战略的基本问题比较
##:人从何来?最终到哪去?为什么? 哲学: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伦理:道德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战略: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都涉及人、
事、物存在意义的探索,这是企业及人生存在 的最本质问题.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没有实施战略管理原因
缺乏奖励机制 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浪费时间 过于昂贵 懒惰 自满 惧怕失败 过分自信
第五章 公司层战略 《战略管理》PPT课件

扩张战略
扩张战略注重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机会, 避开威胁,发掘和运用企业内部资源,求得企业的 快速发展。
扩张战略具有不断的资源投入、连续开发新产品和 新市场,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规模急剧增长等特点。
紧缩战略
紧缩战略是指当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都对 企业十分不利的时候企业只有采取撤退措施,才能抵 挡对手的进攻,保存企业实力,以便转移阵地或者积 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
水平整合提高企业效益
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 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差异化; 复制商业模式带来的快速扩张; 减少竞争对手,控制产业竞争。
降低成本
水平整合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效应带来单位成 本节约;
企业规模增大之后,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 价还价的能力,一方面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稳定产 品价格;
技术相关多元
就是企业新开发的产品(业务)与原有产品(业务) 之间在研究开发、原材料、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及工 艺等方面较强的技术关联性,能够获得技术上的协同 作用,使新产品在产品质量、性能和生产成本方面都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技术相关多元化的问题是在新产品与老产品在市场营 销方面差距较大,其销售渠道、促销手段都大不相同。
密集型战略
产品 老产品
新产品
现有市场 细 分 市 场 新市场
市场渗透 市场开发
产品开发 产品市场开发
市场渗透
市场渗透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产品,在现有的市 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战略。市场渗透战略的 实施可以通过促销、开发现有产品的新功能等措 施来促使现有的顾客更多的购买产品,吸引竞争 者的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者刺激没有使用 过本产品的顾客加入到购买本产品的行列中。
产品市场开发
战略管理(第二版)PPT

精品课程教材
战略管理(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5章 业务层战略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 第三节 集中化战略 第四节 不同行业与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学习目标:
➢ 明确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的 概念
➢ 掌握三种竞争战略的优缺点 ➢ 了解企业如何实施这三种竞争战略 ➢ 识别这三种竞争战略之间的区别 ➢ 了解不同行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 了解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企业的讨价 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 胁
(4)保持价格领先的 竞争地位
劣势
(1)如果竞争对手的 竞争能力过于强大,拥 有开发更低成本的生产 方法
(2)竞争对手易于采 用模仿的办法
(3)顾客需求的改变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
(1) 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学习及经验曲线效应 关键资源的投入成本 与公司中或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活动的联系 在公司内部同其他组织单元或业务单元进行 成本分享 垂直一体化对外部寻源所具有的利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 战略选择和经营运作决策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
(2)改造企业的价值链,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 价值链活动
主要途径:
简化产品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减少零 部件,将各种模型和款式的零配件标准化,转向“易 于制造”的设计方式
第2节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概念
差异化战略亦称特色经营战略,是指企业 向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起一 些全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用以满足 顾客特殊的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种战 略。
战略管理(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5章 业务层战略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 第三节 集中化战略 第四节 不同行业与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学习目标:
➢ 明确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的 概念
➢ 掌握三种竞争战略的优缺点 ➢ 了解企业如何实施这三种竞争战略 ➢ 识别这三种竞争战略之间的区别 ➢ 了解不同行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 了解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企业的讨价 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 胁
(4)保持价格领先的 竞争地位
劣势
(1)如果竞争对手的 竞争能力过于强大,拥 有开发更低成本的生产 方法
(2)竞争对手易于采 用模仿的办法
(3)顾客需求的改变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
(1) 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学习及经验曲线效应 关键资源的投入成本 与公司中或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活动的联系 在公司内部同其他组织单元或业务单元进行 成本分享 垂直一体化对外部寻源所具有的利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 战略选择和经营运作决策
第1节 成本领先战略
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
(2)改造企业的价值链,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 价值链活动
主要途径:
简化产品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减少零 部件,将各种模型和款式的零配件标准化,转向“易 于制造”的设计方式
第2节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概念
差异化战略亦称特色经营战略,是指企业 向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起一 些全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用以满足 顾客特殊的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种战 略。
战略管理培训课件(PPT 85张)

IBM 利用本身市场权力来增强它在市场的竞争 能力.下面例子是从IBM跟美国政府反托拉斯法诉 讼中泄露出来的.美国政府控告IBM有下列违反反
托拉斯法的行为:
1、提前宣布新产品的推出 2、捆束策略
3、主机价格高,周边设备价格低
4、拒绝维护采取其它品牌周边设备以及软件的
IBM主机
5、免费训练使用者 6、进行价格歧视,对于教育机构,价格比较低 7、如果目前使用者计划要转换到别的 机种,IBM 拒绝展延它的契约
现 有 产 业 利 润 进入阻绝策略
进入成本
+
退出成本
进入后利润
现有厂商的报复
厂 商 的 数 目
资 产 特 定 性
名 声 效 果
策 略 的 重 要 性
•经济规模 •资产特定性 •已有合约 •投资 •学习成本 •使用者转换成本 •产品空间 •先进品牌优势 •专利 (结构性的进入障碍)
二、进入决策
• 进入成本是厂商为了要达到和目前竞争 者具有相同地位所需要的成本 • 影响进入成本的因素:
竞争
价格竞争 是否阻绝新厂商进入 NO
市场权力
YES 进入阻绝策略 1、限制定价 2、超额设备 3、品牌扩散 4、提高对手成本 YES
NO
口号管理
首 动 利 益
产 品 定 位
空 间 竞 争
价 格 歧 视
计 划 性 落 伍
四、决定合作或竞争的因素
1、厂商的数目 2、成本结构 3、产业需求成长率
4、产品的同质性
• BCG的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 (1)BCG并不是一个利润极大化的方式; (2)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并不非常固定; (3)BCG并不重视综效 (4)举债方式筹措资金并不在BCG的考虑之中 执行上的问题: (1)实行BCG方式时要进行SBU(策略事业部) 重组,这要遭到许多组织的阻力; (2)由于不考虑综效,很难处理各个SBU之间的 关系; (待续)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PPT课件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为求得长期稳 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 标以及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行动。
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明确企业的战略态势 进行战略定位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效实施战略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战略引导企业未来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所要从事的业务、 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企业使命回答的 是“我(企业)是谁?”“我想干什么?”等事关企业长 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纲领,也 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经营哲学。
总的来看,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解决的是效能问题, 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职能战略解决的则是效率 问题,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战略管理需要把三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1.2.2 战略管理过程
从时间的角度看,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 与变革。
1.3.2 企业目标
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目标的设定,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的过程中所追求的阶段性 成果,是对企业使命的具体阐释和界定。
战略目标的作用
激励组织成员(企业员工)为之努力; 为战略实施提供依据; 为战略控制提供基准。
企业战略目标的多元性
企业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性目标,也 包括非经济性目标,战略决策者通常主要从市场、 财务、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建立企业的战 略目标。
战略制定的动态性
战略制定的挑战在于其隐含的动态性,由于环境 的机会与威胁,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因此企业的目标、环境与资源三者不 但会作用于战略的形成,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这种动态关系使得现实中的战略制定变得 更加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
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 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 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
(二)战略管理阶段(2)
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 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 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 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 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 探索型和创造型。
(二)战略管理阶段(1)
随时随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有战略 ,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 改、调整原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 战略管理不一定限于完全被动地承受动荡环境的影 响,单纯做出战略的反应和调整。它还具有积极的作 用,即战略管理具有“预应”性质:通过制定、实施 创造性的战略,能够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接 环境的挑战。
迈克尔·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 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 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 新性兼容。
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 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 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哈默(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1990年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公司的核心能力 》。
涌现出来的重要思潮:
全球化战略
蓝海战略(W. 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蓝海 战略》,2005年 )
企业战略联盟
社会网络战略联盟
(1)传统学派(说明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 位学派
(2)现代学派(描述性学派和综合性学派)
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 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
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 ,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但一旦环境 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 生变化。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80年代,迈克尔·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强烈的影响 。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
期)
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 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 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
(一)战略规划阶段
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 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 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 。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 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善环境服务 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战略管理学 之父”。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 战略领域,注重企业的行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代 表作品(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和亨利.明茨伯格 《职业战略》。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形势的变化与发 展,企业为了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更多的关心 企业的资源、知识信息和战略能力等因素,注重 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战略的创新性、 机动性和弹性。代表作品(美):普拉哈拉德和 哈默尔《企业核心能力》(1990)、《作为延伸 杠杆的战略》(1993)、《竞争未来》(1994) 以及蒂斯.皮萨诺和谢恩《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1992)等。
战略规划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竞争理论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分化阶段——百家争鸣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侧重于战略规划的理 论研究。奠基作品(美)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 略语结构》(1962);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 (1965);肯尼思.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原理和案 例》(1965)等。战略规划的坚定信念:一切变化都 将在意料之中,一切行为都在控制之内。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战略研究开始从战略 规划研究转向战略管理研究。主要奠基作品:伊 格尔.安索夫《战略管理》(1979)等。这一时期 研究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基本观点: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 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把获取核心能力看作是公司战 略的焦点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 ,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
理论贡献:把开创新事业作为公司战略的焦点,并把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 源泉。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 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但是该学派也 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 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 的实施问题。
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 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 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 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 要性。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 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 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
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 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 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
(二)战略管理阶段(2)
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 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 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 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 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 探索型和创造型。
(二)战略管理阶段(1)
随时随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有战略 ,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 改、调整原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 战略管理不一定限于完全被动地承受动荡环境的影 响,单纯做出战略的反应和调整。它还具有积极的作 用,即战略管理具有“预应”性质:通过制定、实施 创造性的战略,能够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接 环境的挑战。
迈克尔·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 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 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 新性兼容。
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 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 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哈默(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1990年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公司的核心能力 》。
涌现出来的重要思潮:
全球化战略
蓝海战略(W. 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蓝海 战略》,2005年 )
企业战略联盟
社会网络战略联盟
(1)传统学派(说明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 位学派
(2)现代学派(描述性学派和综合性学派)
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 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
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 ,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但一旦环境 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 生变化。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80年代,迈克尔·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强烈的影响 。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
期)
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 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 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
(一)战略规划阶段
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 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 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 。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 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善环境服务 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战略管理学 之父”。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 战略领域,注重企业的行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代 表作品(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和亨利.明茨伯格 《职业战略》。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形势的变化与发 展,企业为了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更多的关心 企业的资源、知识信息和战略能力等因素,注重 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战略的创新性、 机动性和弹性。代表作品(美):普拉哈拉德和 哈默尔《企业核心能力》(1990)、《作为延伸 杠杆的战略》(1993)、《竞争未来》(1994) 以及蒂斯.皮萨诺和谢恩《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1992)等。
战略规划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竞争理论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分化阶段——百家争鸣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侧重于战略规划的理 论研究。奠基作品(美)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 略语结构》(1962);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 (1965);肯尼思.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原理和案 例》(1965)等。战略规划的坚定信念:一切变化都 将在意料之中,一切行为都在控制之内。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战略研究开始从战略 规划研究转向战略管理研究。主要奠基作品:伊 格尔.安索夫《战略管理》(1979)等。这一时期 研究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基本观点: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 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把获取核心能力看作是公司战 略的焦点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 ,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
理论贡献:把开创新事业作为公司战略的焦点,并把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 源泉。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 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但是该学派也 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 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 的实施问题。
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 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 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 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 要性。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 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 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