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设计要求和原则

性剪裁中;应包括位移、应力、应变、振动频率、颤振分析 优化设计方法;规划法、准则法
结构分析要求
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
复合材料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主要是指在使用载荷谱以及化学/湿热环境 条件下的寿命估算 损伤容限分析主要是指对含损伤结构的损伤扩展寿命预测和剩余强度 估算&
3飞行高温环境 A 应通过可靠的分析计算或实测确定飞行中气动加热及其它热源 产生的结构最高温度;典型温度剖面和最不利的温度剖面
B 对于超声速飞机的复合材料结构;当飞行引起的结构最高温度 比气候引起的结构最高温度更严酷时;应在设计使用寿命期内 环境条件平衡吸湿量;飞行温度剖面;载荷严重叠加下; 满足强度规范规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耐久性设计要求
特殊要求
冲击损伤源
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引起的损伤;研究它对修理、维护、和功能可 能产生的影响;并证实外表面目视不易检出的损伤不影其响耐久性
重复的低能量冲击
冰雹撞击;工具掉落;踩踏引起的损伤是目视不可检;若在某一区 域内的反复冲击可能会影响结构耐久性;根据可能遇到的损伤类型 划分结构区域;并在研制试验程序中评定这些区域耐久性对损求
复合材料结构一般采用许用应变设计;注意性能、失效模式、耐久性、 损伤容限、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保证结构在使用载荷 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载荷下安全浴度大于零
在确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时;须考虑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大不可见使用损伤 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水平不能低于同类金属结构 防止与金属零件接触时的电偶腐蚀 整体油箱、设备舱等;须防静电、防雷击、电磁兼容设计与试验验证 尽量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整体件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PPT课件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4.3 层合板与层合件设计
4.3.4 变厚度层合板设计
20
§4.2 设计选材与设计许用值确定
4.2.2 设计许用值的定义与确定原则
金属材料设计许用值以应力表示,称设计许用应力 ;复合材料 结构的设计许用值选择应变,称设计许用应变。
确定设计许用值的一般原则: ★ 结构的拉伸设计许用值主要取决于含孔试样的许用值,结
构的压缩设计许用值主要取决于含冲击损伤试样的许用值。 ★ 薄蒙皮或薄面板蜂窝夹层结构设计许用值的确定,还需根
§4.4 夹层结构设计
4.4.1 夹层结构的破 坏模式与设计 准则
(1)夹层结构破坏模式
37
§4.4 夹层结构设计
4.4.1 夹层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设计准则
(2)夹层结构设计准则
◆ 在设计载荷下,面板的面内应力应小于材料强度,或在设计载荷下,面 板应变小于设计许用应变;
◆ 芯子应有足够的厚度(高度)及刚度 ; ◆ 芯子应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平压强度,以及足够的芯子与面板平拉强度; ◆ 面板应足够厚,蜂窝芯格尺寸应合理; ◆ 应尽量避免夹层结构承受垂直于面板的平拉或平压局部集中载荷; ◆ 胶粘剂必须具有足够的胶接强度,同时还要考虑耐环境性能和老化性能; ◆ 碳纤维层合面板与铝蜂窝芯子胶接面要注意防止电偶腐蚀问题; ◆ 对雷达罩等有特殊要求的夹层结构,面板、芯子和胶粘剂选择必须考虑 电性能、阻燃、毒性和烟雾等特殊设计要求。
第04章-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工艺选择 铺层设计 结构设计
材料选择-纤维
增强纤维是复合材料的承载主体,增强纤维品种 及其体积含量一旦选定,由纤维控制的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能就基本确定。
已在飞行器结构中应用的纤维有碳纤维、凯芙拉 (Kevlar)、玻璃纤维(S玻璃、E玻璃)和硼纤 维等。
对纤维类别的选择,应按比强度、比刚度、延伸 率、热稳定性、性能价格比等指标,结合结构的 使用要求综合考虑。
常用树脂性能比较
材料选择-选材原则
按机体结构分类(主承力结构还是次承力结 构)、受载情况和工作环境条件,选择具有 良好耐使用环境性(耐湿热、耐冲击、耐介 质等)的复合材料品种类型。所选复合材料 的性能应与结构设计性能要求相匹配。
B-2选材分析
材料选择-选材原则
按机体结构成形工艺选择与工艺相对应的树脂 体系。即所选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结构成形 工艺方法相匹配。 所选材料应满足结构特殊性能要求。如民机内 装饰材料应满足阻燃、烟雾、毒性等要求。个 别结构部位应满足电磁屏蔽、搭接电阻、防静 电等电磁性能要求。
材料选择-选材原则
应具有与不同材料良好的匹配性。所选各材 料体系及其固化工艺之间应匹配协调。应避 免或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之间出现 电偶腐蚀。增加钛合金用量减少铝合金用量 说明了这一点。
材料选择-选材原则
应选择经适航认证的,有使用经验的成熟的 材料,尽量压缩材料品种,保证供货渠道稳 定可靠。
铺层顺序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均衡对称原则 结构一般均设计成均衡对称层合板形式,以避免 拉-剪、拉-弯耦合而引起固化后的翘曲变形。 如果设计需要采用非对称或非均衡铺层,应尽可 能将非对称和非均衡铺层靠近中面,可减小层合 板工艺变形。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共35页文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李顺林 王兴业 主编 刘锡礼 刘德安 主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讲教师:葛曷一,任保胜
从材料力学基础出发,介绍复合材料 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构件 设计的基本知识。具体:复合材料经典层 合板理论、刚度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复合 材料结构元件的分析和典型产品结构设计 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内容。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讲授中,我们同样指 出学习必须遵循的三原则:第一,你一定有前提条件, 学生在听讲课时,必须需要具备其他知识;第二,你一 定给学生出难题,动脑筋的事儿特别多;第三你应该像 迎接丘比特一样喜爱阐述、假设、讨论、推理、计算或 其他方法。
1、绪论
1.1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定义、分类与命名
(1)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 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 新材料,且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2)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性质或不 同组织相的物体,以微观形式或宏观 形式组合而成的材料。
(3)有连续相的基体(如聚合物-树脂、金属、 陶瓷等)与分散相的增强体材料(如各种纤维、织 物及粉末填料等)组成的多相体系。
课程先修 力学基础
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
在《娱乐至死》节目中,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到 了娱乐遵循的三原则:第一,你不能有前提条件,观众 在观看你的节目时,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第二,你不 能给观众出难题,动脑筋的事儿别涉及;第三你应该像 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争论、假设、讨论、说理、辩 驳或其他传统演说方法。
颗粒强化 复合材料
弥散强化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由纤维复在合三材维料多
方向编织而成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2、层合板极限强度
导致层合板中各铺层全部失效时的层合板正则化内力(层合板逐层失效)
层间应力
强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抵抗层间应力的能力与基体强度
为同一量级
产生原因:
1、横向载荷 2、自由边界效应
自由边、孔周边等处存在层间应力集中
后果:易导致分层破坏
飞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 气动性能要求:保证飞机具有合理的气动外形和好的表面质量(否则飞 行性能和品质变差) ➢ 最小重量要求:保证在足够的强度、刚度、疲劳安全寿命、损伤容限等 条件下,结构重量最轻 结构重量系数:飞机结构重量/飞机正常起飞重量 的百分比
2、夹层结构
上下面板(薄层合板)
—— 承受面内载荷(轴向拉压和面 内剪切)
中间芯层 (蜂窝、泡沫、波纹板
和木材等) —— 承受垂直于面板的剪切和压缩 应力,支持面板防止失稳。
优点:
➢ 更符合最小重量原则 比重小、刚度大(芯层支持抗弯好)、强度高(承受多轴向压力载荷)、 抗失稳、耐久性/损伤容限能力强(裂纹扩展和断裂韧性、抗声疲劳) ➢ 无铆缝(故机翼表面外形质量和气动性能较好) ➢ 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目和减少装配工作量)
层合板/层压板的表示法:
图示法(直观)和公式法(简便)
(a)正轴坐标系和应力
(b)偏轴坐标系和应力
单向层合板的基本强度
铺层的基本强度,复合材料在面内正轴向的单轴正应力或纯剪力作用下
的极限应力(5项:单向板纵向和横向拉、压强度;面内剪切强度)。
层合板的强度
1、最先一层失效强度
各单一铺层应力分析→计算各铺层强度比→比较(强度比最小的铺层最 先失效,其对应的正则化内力)(强度比:材料强度极限同结构所受对应应
复合材料铺层设计说明书

复合材料铺层设计复合材料制件最基本的单元是铺层。
铺层是复合材料制件中的一层单向带或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单向层。
由两层或多层同种或不同种材料铺层层合压制而成的复合材料板材称为层合板。
复合材料层压结构件的基本单元正是这种按各种不同铺层设计要素组成的层合板。
本章主要介绍由高性能连续纤维与树脂基体材料构成的层合结构和夹层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介绍复合材料结构在导弹结构中的应用。
一、层合板及其表示方法(1) 铺层及其方向的表示?铺层是层合板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厚度很薄,通常约为~。
铺层中增强纤维的方向或织物径向纤维方向为材料的主方向(1向:即纵向);垂直于增强纤维方向或织物的纬向纤维方向为材料的另一个主方向(2向:即横向)。
1—2坐标系为材料的主坐标系,又称正轴坐标系,x-y坐标系为设计参考坐标系,如图所示。
铺层是有方向性的。
铺层的方向用纤维的铺向角(铺层角)θ表示。
所谓铺向角(铺层角)就是铺层的纵向与层合板参考坐标X轴之间的夹角,由X轴到纤维纵向逆时针旋转为正。
参考坐标系X-Y与材料主方向重合则为正轴坐标系。
X-Y方向与材料主方向不重合则称偏轴坐标系,如图(b)所示。
铺层的正轴应力与偏轴应力也在图中标明。
(2)层合板的表示方法?为了满足设计、制造和力学性能分析的需要,必须简明地表示出层合板中各铺层的方向和层合顺序,故对层合板规定了明确的表示方法,如表所示。
二、单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单层的力学性能是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即材料工程常数。
由于单层很薄,一般仅考虑单层的面内力学性能,故假设为平面应力状态。
单层在材料主轴坐标系中通常是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其主方向上某一点处的正应变ε1、ε2只与该点处的正应力σ1、σ2有关,而与剪应力τ12无关;同时,该点处剪应变γ12也仅与剪应力τ12有关,而与正应力无关。
材料工程常数共9个:纵向和横向弹性模量Ε1和Ε2、主泊松比ν12、纵横剪切弹性模量G12,共四个弹性常数;还有纵向拉伸和压缩强度X1、X2,横向拉伸与压缩强度Y1、Y2,纵横剪切强度S共五个强度参数。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第2章)

E2
ε1
1(L)
1
ε2
ε
(3)面内剪切实验 (3)面内剪切实验
2(T) M
12
x y
γxy
பைடு நூலகம்
t
τ
M 薄壁圆管扭转试验
τ
1(L)
τ
12
G12
1 γ 12 = τ 12 G12
1
γ
12
γ
(4) 单层板的正轴应力-应变关系 单层板的正轴应力2
σ2
τ12 σ1
1
2 2
σ2
2
τ12
1
1
σ1
1
+
+
利用叠加原理: 利用叠加原理:
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进行的计算有错误 材料不能用线弹性应力材料不能用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式描述
单层的弹性模量、具有重复下标的柔量分量及模量分量均为正值。 单层的弹性模量、具有重复下标的柔量分量及模量分量均为正值。
E1, E2,G12 > 0 S11, S 22, S 66 > 0 Q11,Q22,Q66 > 0
模量分量与工程弹性常数的关系
Q 11 Q 22 E1 = ,E2 = , G 12 = Q 66 M M 2 Q 12 Q 21 Q12 −1 ν2= ,ν 1 = , M = (1 − ) Q 11 Q 22 Q11 Q 22
模量分量构成的矩阵与柔量分量构成的矩阵互为逆矩阵
2
ε1、ε2,γ12 表示材料主方向 (正轴向)相应的三个应变分量。 应变符号: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正应变 : 剪应变 : 与坐标方向一致的直角 减小为 增大为 减小为正 , 为负。 增大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引言: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优点,能够满足特殊工程要求。
而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设计。
因此,掌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合理应用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一、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类型:复合材料的结构分为层层结构和体积结构两种。
1.层层结构:包括片层结构和堆积结构。
片层结构是把纤维和基体按照一定的规则依次排列,形成层层叠加的结构。
堆积结构是将纤维和基体以相互几何间隔分别依次排列,形成嵌套式结构。
2.体积结构:纤维和基体相互交织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类似于海绵状的形态。
二、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原则:1.纤维体积分数的选择原则:纤维体积分数是指纤维在复合材料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适当选择纤维体积分数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取决于应力和强度的匹配,高纤维体积分数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但也会降低抗冲击性能。
2.不同纤维方向的选择原则:不同纤维方向的选择对于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优秀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受力情况选择不同方向的纤维,以保证复合材料具有理想的强度和刚度。
3.界面设计原则:纤维与基质之间的粘结界面对于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界面的粘附强度和防止界面剥离的措施。
4.复合材料的层间变化原则: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中,通常通过在层与层之间逐渐变化材料类型和纤维取向等参数,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要求。
这种逐层变化的设计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1.等效材料法:将复合材料分解为等效的各向同性材料,使用经典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2.高级弯曲理论法:使用高级理论进行弯曲分析,如层合板理论、剪切变形理论等,适用于层间残余应力较高的复合材料结构。
3.有限元方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结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是应用复合材料的关键,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提高材料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0 i Fi Z
' 2 i
2
组合梁各层正应力为
Wi J 0 / Z i'
M M
i Z i' Ei i E J Wi 式中 M---该截面处的弯矩。 0 0 梁内剪应力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在 R 处的剪应力 r
Pcr 2 EJ F l 2 F
若 J i 2 F 其中 i ----压杆截面的最小惯性半径。则: 2E 2E cr 2 2 l i 式中 ----柔度或长细比
cr 将大于 B 当 小到一定值时, ( B 为材料的强度极限),这时 2 杆件的计算就应由材料的强度控制。即 cr ≤ B 故 E
* K1 N * / N y1 x1
K1
(5) 确定各定向层层数 各层的总厚度:
100% 10%,
* * K 2 N xy / N 1 x1
K2
100% 10%
hx : hy : hxy 1 : K1 : 2K 2 h hx hy hxy n nx n y nxy
(2)细长承压杆件 按稳定性条件设计,其稳定性条件为 P P 式中 P ---使用载荷 P ----许用载荷
2 EJ Pcr l 2
式中
E ----杆轴方向的弹性模量;
若引入临界应力 cr 的概念,则 cr
----长度系数;
J ----横截面的最小惯性矩; l ----压杆长度;
N x : N y : N xy 1 : K1 : K 2
* * * K1 N * y / N x , K 2 N xy / N x
(2) 确定定向层比
nx : n y : nxy 1 : K1 : 2K 2
* * (3) 重新计算应力 N x* 、 、 N N y1 xy1 1
(4) 判别比值误差
3.3 结构设计
3.3.1 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1) 复合材料结构一般采用按使用载荷设计,按设计载荷校核的方法。 (2) 结构设计计算用的许用值,分为使用许用值和设计许用值,它们分 别对应于最大使用载荷和设计载荷。 (3) 复合材料强度准则只适用于复合材料单层。 (4) 当结构使用温度范围很宽或在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性能变化较大时, 则应力分析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应按温度区间选取,材料弹性常数选 取试样在相应温度区间测定的平均值,强度计算采用材料在相应温度区间 的许用值,而应力分析所用的外载荷选取相应温度区间的各个工况中的最 大使用载荷。 (5) 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载荷作用下,不允许结构有永久变形。 (6) 有刚度要求的一般部位,材料弹性常数的数值可选取对应温度区间 的平均值;对于刚度有严格要求的重要部位,需选取对应温度区间的B基 准值。 3.3.2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工艺性要求
3.3.3.2 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K= K 0 K1 K 2 ...K n (1)材料特性值的可靠性系数 K1 A.只做常温静态测试,取 K 1=1.1 B.不进行测试,直接参照现有数据,推算实际使用环境下的 材料特性时, K1=1.2 (2)用途及重要性系数 K 2 在外力为标准中不含用途及重要性系数时, 按结构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可取下列数值: 可能伤害多人的情况 K 2 =1.2; 公共场所及社会影响大的情况 K 2 =1.1; 一般情况 K 2 =1.0; 临时设置时 K 2 =0.9; (3)载荷计算偏差系数 K 3 ,一般 K 3 大于1.0 (4)结构计算的精确度系数 K 4 ①采用精确理论或有限元计算,并经结构试验验证的,可取 K 4 =1.0; ②采用简化模型,并用结构力学或材料力学中的简化公式计 K 4 =1.15~1.30。 算,若没有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时,
3.3.4 典型结构件设计 N 3.3.4.1承拉杆件 承拉杆件的强度条件为 F 式中 N----承拉杆件的轴力; F----承拉杆件的横截面积; --- 许用拉应力
3.3.4.2 承压杆件 压杆受轴向压缩载荷作用。增强纤维主要沿载荷作用的方向(0°) 铺设,以得到较高的总体临界屈曲应力。在设计中海应该考虑杆件的局 部屈曲性能。因此沿杆件周向也应该铺设90°层和±45°层,以提高局 部承压刚度和承扭刚度。一般来说,±45°层除提供扭转刚度外,在提 高临界屈曲应力方面比90°层更有效。 (1)粗短承压杆件 按下式强度条件设计 N F 式中 N---承压杆件的轴力 F---承压杆件的横截面积 ---许用压应力
组合梁的中性轴位置为
a FZ e a F
i i i i
i
E FZ E Z
i i i i
i
式中
Z i ---- 第 i 层中面到参考轴的距离; Ei ---- 第 i 层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 Fi ---- 折算前第 i 层的面积;
折算梁的截面惯性矩
J0
为
式中 ----第 层中面到中性轴的距离。 Z i' 折算梁的弯曲刚度 i 为 E0 J 0 2 E0 J 0 E0 i Fi Z i' Ei Fi Z i' 折算梁各层处的截面模量为
这里
若单层厚度为 h 0,则 总层数为
nx hx / h0 , n y hy / h0 , nxy hxy / h0
3.2.4.5 毯式曲线设计法 (1)画出毯式曲线图 (2)确定定向层比和定向层层数
例:现需一T300/QY8911层合板,要求层合板面内拉伸弹性模量 GPA,拉 伸强度 MPA,试确定各定向单层比例。 解:(1)确定采用π/4层合板,并先任选一层比例,如0°层60%, ±45°层20%,则90°层为20%。一旦选定铺层方式,就能确定相应的 性能。即 。 (2)为了得到层面板内拉伸弹性模量 ,把图中x和y坐标互换,即 0°层合90°层含量互换,则变成这两张图中的B点,该点的 。 (3)由于 大于所需值,而 小于所需值,故需对铺层比例进行调整。 如改0°层为40%,90°层40%,±45°层20%,在图中对应C点,其 =647MPa, =65.5GPa。x和y轴互换仍为C 点,所以 =65.5GPa。因此, 和 均满足要求。进一步调节是从安全系数上获益。 当然如用非π/4层和板也能满足要求,但计算和工程上均较麻烦。 也可用同样方法确定其他特性,如剪切模量、压缩强度、泊松比 和热膨胀系数。
3.3.3 许用值和安全系数 3.3.3.1 许用值的确定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层和板的许用值应适用于在确定含义下的 整个层和板系列,即可能的铺层角、定向层比和铺层顺序的任一组合, 所以,层和板的许用值以应变方式给出比较合适。对于同一材料体系, 在确定铺层方向下,由于各定向层比值的变化,在某种载荷的作用下, 破坏应力变化较大,而破坏应变却变化不大。因此,采用应变比采用应 力更能给出比较稳定的数值。 (1)使用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①拉伸使用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②压缩使用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③剪切使用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2)设计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3)许用值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应力的使用许用值和设计许用值可以有对应的许用应变乘以弹性常 数求得。与许用值配合使用的弹性常数,一般是以单向单层板的测试结 果为基础,对各类多向层合板的弹性常数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测定,以 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偏差小于5%为标准,修正单向层合板的弹性常数后给 出。
(5)冲击载荷系数 K 5 通常 K 5 取 =1.2 。 (6)材料特性分散系数 K 6 ①
式中
K p ---离散系数
/ X ---系数 P为置信度,当P=0.001时, K p =3.09 ② 没有做上述材料特性测试,也没有确定分散特性,材 料特性的分散系数应主要考虑成型工艺方法、操作人员经验和成型环境 等因素的综合效果,其取值范围通常为 K 6 =1.2~1.5。 在玻璃钢结构设计中, 按各向同性理论用简单的结构力学方 法分析,并只考虑静态特性时,K值建议参考下列数据: 正常情况K=2; 短期静载荷K=2~3; 长期静载荷K=4;交变载荷K=4~6; 重复冲击载荷K=10。
3.3.4.3承扭杆件 强度条件 式中
max
M n max Wn
M n max -----圆管承受的最大扭矩;
-----许用剪应力
Wn ----抗扭截面模量 D 3
Wn 16
1
4
式中
D ----圆管外径
----圆管内径 d 与外径 D 的比值。
3.3.4.4 承弯杆件 复合材料梁截面形式:层合梁、夹层梁、薄壁梁 (1)薄壁梁 现以工字梁为例说明薄壁梁的设计。 复合材料工字梁合理材料设计:上、下翼缘采用以单向纤维为主的 铺设,而腹板则采用以连续纤维毡为主的铺设。在翼缘表层布置沿梁轴 呈±45度铺层。工字梁受弯时上、下翼缘除承受压缩应力和拉伸应力, 还承受横向应力和平面剪切应力,这可能足以使复合材料型材破坏。可 以考虑选择最优的型材截面形状和尺寸。最好采用双腹板的“”型材。 复合材料在计算时用不同材料的组合梁理论。
3.2.2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选择 3.2.3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4 层合板设计 3.2.4.1 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 (1) 均衡对称的铺设原 (2) 铺层定向原则 (3) 铺层取向按承载选 取原则 (4) 铺设顺序原则 (5) 铺层最小比例原则(6) 冲击载荷区设计原 则 (7) 连接区设计原则 (8) 变厚度设计原则 (9) 开口区铺层原则 3.2.4.2 等代设计法 3.2.4.3 准网络设计法 (1) 计算应力 * * *
B
对于通常采用的1:1方格布、树脂质量含量为50%的手糊成型玻璃钢 而言,其 B 200MPa, E 1.5 104 MPa ,此时 27 。 2E 2E cr 2 因此,对于常用的手糊玻璃钢,当 27 时, 2 l 就适用。 i 当 <27时,压杆才由强度条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