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潜力。

在本文中,将探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设计。

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多种材料的组合,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

以下将讨论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和韧性方面的性能。

1. 强度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强度。

这是由于各个组成材料的优点相互弥补,从而提高整体强度。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提供很高的强度,而基体材料可以增加韧性。

2. 刚度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刚度,这是由于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提供很高的刚度,而基体材料可以提供弹性和柔韧性。

因此,复合材料在受力时可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

3. 韧性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韧性,这是由于材料的组合结构所致。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分散和吸收能量,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相反,在单一材料中,这种能量分散效应很少出现。

二、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功能。

以下将介绍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1. 材料选择合理的材料选择是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特性,因此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例如,在需要高强度和刚度的应用中,可以选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 界面控制复合材料中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是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界面的控制可以通过界面处理和表面改性来实现。

例如,通过添加粘合剂或增加表面处理剂,可以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提高界面的力学性能。

3.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排布方式、层压顺序和几何形状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复合材料的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同时满足应用需求。

三、结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潜力。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控制界面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设计要求和原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设计要求和原则
分析模型;等效板或其它模型 气动弹性剪裁内容及其敏感度分析;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在气动弹
性剪裁中;应包括位移、应力、应变、振动频率、颤振分析 优化设计方法;规划法、准则法
结构分析要求
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
复合材料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主要是指在使用载荷谱以及化学/湿热环境 条件下的寿命估算 损伤容限分析主要是指对含损伤结构的损伤扩展寿命预测和剩余强度 估算&
3飞行高温环境 A 应通过可靠的分析计算或实测确定飞行中气动加热及其它热源 产生的结构最高温度;典型温度剖面和最不利的温度剖面
B 对于超声速飞机的复合材料结构;当飞行引起的结构最高温度 比气候引起的结构最高温度更严酷时;应在设计使用寿命期内 环境条件平衡吸湿量;飞行温度剖面;载荷严重叠加下; 满足强度规范规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耐久性设计要求
特殊要求
冲击损伤源
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引起的损伤;研究它对修理、维护、和功能可 能产生的影响;并证实外表面目视不易检出的损伤不影其响耐久性
重复的低能量冲击
冰雹撞击;工具掉落;踩踏引起的损伤是目视不可检;若在某一区 域内的反复冲击可能会影响结构耐久性;根据可能遇到的损伤类型 划分结构区域;并在研制试验程序中评定这些区域耐久性对损求
复合材料结构一般采用许用应变设计;注意性能、失效模式、耐久性、 损伤容限、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保证结构在使用载荷 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载荷下安全浴度大于零
在确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时;须考虑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大不可见使用损伤 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水平不能低于同类金属结构 防止与金属零件接触时的电偶腐蚀 整体油箱、设备舱等;须防静电、防雷击、电磁兼容设计与试验验证 尽量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整体件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PPT课件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PPT课件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4.3 层合板与层合件设计
4.3.4 变厚度层合板设计
20
§4.2 设计选材与设计许用值确定
4.2.2 设计许用值的定义与确定原则
金属材料设计许用值以应力表示,称设计许用应力 ;复合材料 结构的设计许用值选择应变,称设计许用应变。
确定设计许用值的一般原则: ★ 结构的拉伸设计许用值主要取决于含孔试样的许用值,结
构的压缩设计许用值主要取决于含冲击损伤试样的许用值。 ★ 薄蒙皮或薄面板蜂窝夹层结构设计许用值的确定,还需根
§4.4 夹层结构设计
4.4.1 夹层结构的破 坏模式与设计 准则
(1)夹层结构破坏模式
37
§4.4 夹层结构设计
4.4.1 夹层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设计准则
(2)夹层结构设计准则
◆ 在设计载荷下,面板的面内应力应小于材料强度,或在设计载荷下,面 板应变小于设计许用应变;
◆ 芯子应有足够的厚度(高度)及刚度 ; ◆ 芯子应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平压强度,以及足够的芯子与面板平拉强度; ◆ 面板应足够厚,蜂窝芯格尺寸应合理; ◆ 应尽量避免夹层结构承受垂直于面板的平拉或平压局部集中载荷; ◆ 胶粘剂必须具有足够的胶接强度,同时还要考虑耐环境性能和老化性能; ◆ 碳纤维层合面板与铝蜂窝芯子胶接面要注意防止电偶腐蚀问题; ◆ 对雷达罩等有特殊要求的夹层结构,面板、芯子和胶粘剂选择必须考虑 电性能、阻燃、毒性和烟雾等特殊设计要求。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教学大纲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教学大纲引言: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重量比。

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对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理解和掌握,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重量比和耐腐蚀性。

- 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可以根据增强材料的形态分类为颗粒增强、纤维增强和层叠增强等。

2. 复合材料的分类- 根据基体材料的类型,复合材料可以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

- 根据增强材料的形态,复合材料可以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层叠增强复合材料等。

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是评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

- 针对不同应力状态,可以定义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等不同的力学性能参数。

2. 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 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包括经典层合板理论、微观力学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等。

- 不同的强度理论适用于不同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强度和刚度匹配原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和层厚比例,以实现强度和刚度的匹配。

- 合理的层合板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2. 界面设计原则-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之间的连接界面,界面的设计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 通过表面处理、界面增强和界面粘结等手段,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3. 成本效益原则-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因素,包括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等。

-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复合材料的制造和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2.1 单层板的正轴刚度
二、基本知识 1、1-2坐标系
1向为纵向,即刚度较大的材料主方向; 2向为横向,即刚度较小的材料主方向。
§2.1 单层板的正轴刚度
二、基本知识 2、应力符号 正应力的符号:拉为正,压为负(与材料力学一致) 剪应力的符号:正面正向或负面负向为正,否则为负 (材料力学中的剪应力企图使单元体顺时针向转时为 正,逆时针向转时为负不同) 正面:指该面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面,否 则称为负面; 正向:指应力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的方向,相反时为 负向。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可知,正的正应力或剪应力乘上对 应的正应变或剪应变一定是作正功。 举例:在只有σ1作用应力的条件下,其功 1/2 σ1ε1=1/2S11 σ12为正值。从而E1=1/S11为正值。同样, 在只有ε1应变的条件下,其功1/2 σ1ε1=1/2Q11 ε12应为正 值上,所以Q11为正值。 E1 , E 2 , G12 0 同理可得:
(二)模量分量
①意义(定义)
Q11 ME1 , Q22 ME2 , Q66 G12 , Q12 M 2 E1 , Q21 M 1 E 2 Q16 Q61 Q26 Q62 0
(二)模量分量
应力-应变关系式(用模量分量表示)
1 Q11 2 Q 21 Q 12 61 Q12 Q 22 Q 62 Q16 1 Q11 Q 26 2 Q 21 Q66 12 0 Q12 Q 22 0 0 1 0 2 Q66 12
§1.4 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1、发展简史 2、现状 链接: /b/189741 1-1275526951.html

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J 0 i Fi Z

' 2 i


2
组合梁各层正应力为
Wi J 0 / Z i'
M M
i Z i' Ei i E J Wi 式中 M---该截面处的弯矩。 0 0 梁内剪应力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在 R 处的剪应力 r
Pcr 2 EJ F l 2 F
若 J i 2 F 其中 i ----压杆截面的最小惯性半径。则: 2E 2E cr 2 2 l i 式中 ----柔度或长细比
cr 将大于 B 当 小到一定值时, ( B 为材料的强度极限),这时 2 杆件的计算就应由材料的强度控制。即 cr ≤ B 故 E
* K1 N * / N y1 x1
K1
(5) 确定各定向层层数 各层的总厚度:
100% 10%,
* * K 2 N xy / N 1 x1
K2
100% 10%
hx : hy : hxy 1 : K1 : 2K 2 h hx hy hxy n nx n y nxy
(2)细长承压杆件 按稳定性条件设计,其稳定性条件为 P P 式中 P ---使用载荷 P ----许用载荷
2 EJ Pcr l 2
式中
E ----杆轴方向的弹性模量;
若引入临界应力 cr 的概念,则 cr
----长度系数;
J ----横截面的最小惯性矩; l ----压杆长度;
N x : N y : N xy 1 : K1 : K 2
* * * K1 N * y / N x , K 2 N xy / N x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6.3.3 许用值与安全系数的确定
A 许用值的确定 许用值是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判断结构强度的基准。因此正确地确定许用值是结构设计和强 度计算的重要任务之一。安全系数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拉伸时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取下述三种情况得到的最小值 ①开孔试样在环境条件下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定其断裂应变,并除以安全系数,经统计分析得出使 用许用值。 ②非缺口试样在环境条件下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定其集体不出现明显微裂纹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变值, 经统计分析得到使用许用值。
构件的拐角应具有较大的圆角半径,避免在拐角处出现纤维断裂、富树脂、架桥等缺陷; 对于外形复杂的复合材料构件设计,应考虑制造工艺上的难易程度,可采用合理的分离面分 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对于曲率较大的曲面应采用织物铺层;对于外形突变处应采用光滑过度;对 于壁厚变化应避免突变,可采用阶梯型变化; 结构件的两面角应设计成直角或钝角 ······
6.2.2 单层性能的确定
前面章节所使用的混合法则,即单层性能与体积含量成线性关系的法则,仅适用于较为特殊 的一类复合材料。
对于一般的层合结构复合材料,已知原材料的性能欲确定单层的性能时较为困难的。 然而,设计的初步阶段,为了层合板设计、结构设计的需要,必须提供必要的单层性能参数, 特别是刚度和强度参数。为此,通常需要利用细观力学方法推得的预测公式来进行计算。 而在最终设计阶段,单层性能的确定需要用试验的方法直接测定。
6.3.3 许用值与安全系数的确定
③开孔试样在环境条件下进行拉伸两倍疲劳寿命试验,测定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变值,经统计 分析得到使用许用值。
(2) 压缩时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取三种情况得到的最小值 (3) 剪切时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取两种情况得到的较小值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达到理想的力学性能和使用要求。

下面将以复合材料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为例,简要介绍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首先,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前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车身的总质量要求、刚度要求、强度要求、疲劳寿命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复合材料的成本、可制造性和可靠性等指标。

接下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初步布局和尺寸参数的选择。

这一步需要考虑到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冲击性能等特点,合理确定各部位的材料的取向和层厚。

在布局和尺寸参数确定后,可以进行结构的初步设计。

这一步主要包括结构的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

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受力性能,合理安排部件的布置和材料的取向。

细节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中的连接、接头和孔洞等细节,并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强度校核和疲劳寿命估算。

强度校核时,需要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和结构的应力分布,计算各部位的应力和变形,并与材料的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比较。

疲劳寿命估算时,需要根据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计算各部位的疲劳寿命,并与要求的寿命进行比较。

最后,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的验证和试验。

验证时,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方法对结构进行模拟计算,评估结构的
强度和刚度性能。

试验时,可以使用物理试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加载测试,验证结构的实际性能。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材料的特性、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要求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验证,可以达到理想的力学性能和使用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比值)
2、层合板极限强度
导致层合板中各铺层全部失效时的层合板正则化内力(层合板逐层失效)
层间应力
强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抵抗层间应力的能力与基体强度
为同一量级
产生原因:
1、横向载荷 2、自由边界效应
自由边、孔周边等处存在层间应力集中
后果:易导致分层破坏
飞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 气动性能要求:保证飞机具有合理的气动外形和好的表面质量(否则飞 行性能和品质变差) ➢ 最小重量要求:保证在足够的强度、刚度、疲劳安全寿命、损伤容限等 条件下,结构重量最轻 结构重量系数:飞机结构重量/飞机正常起飞重量 的百分比
2、夹层结构
上下面板(薄层合板)
—— 承受面内载荷(轴向拉压和面 内剪切)
中间芯层 (蜂窝、泡沫、波纹板
和木材等) —— 承受垂直于面板的剪切和压缩 应力,支持面板防止失稳。
优点:
➢ 更符合最小重量原则 比重小、刚度大(芯层支持抗弯好)、强度高(承受多轴向压力载荷)、 抗失稳、耐久性/损伤容限能力强(裂纹扩展和断裂韧性、抗声疲劳) ➢ 无铆缝(故机翼表面外形质量和气动性能较好) ➢ 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目和减少装配工作量)
层合板/层压板的表示法:
图示法(直观)和公式法(简便)
(a)正轴坐标系和应力
(b)偏轴坐标系和应力
单向层合板的基本强度
铺层的基本强度,复合材料在面内正轴向的单轴正应力或纯剪力作用下
的极限应力(5项:单向板纵向和横向拉、压强度;面内剪切强度)。
层合板的强度
1、最先一层失效强度
各单一铺层应力分析→计算各铺层强度比→比较(强度比最小的铺层最 先失效,其对应的正则化内力)(强度比:材料强度极限同结构所受对应应
3、基体选择
主要根据最高工作温度选择
性能数据: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的基础
力学:
物理:
复合材料主泊松比: 单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沿正轴纵向单轴载荷作 用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层合板/铺层设计
主要任务: 根据层合板所受外载和选用的组分材料铺层性能 确定三个铺层要素,即
➢ 各铺层的铺层角 ➢ 铺层顺序 ➢ 定向铺层数/层数比
第一代→第四代歼击机 35%→33%→30.5%→28% 设计和制造人员的重要使命:减重
口号:“为减轻飞机的每一克重量而奋斗” ➢ 使用维护要求:便于使用、维护、修理 ➢ 结构工艺性要求:便于加工、装配 ➢ 经济性要求:飞机的主要成本(设计、制造和运营 )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包括选材、层合板铺层设计、结构元件设计、连接设计、细节设计等
[02/90]s
斜交层合板:只含有+θ和-θ铺层的双向层合板。如[30/-30]s π/4层合板:有四个铺层方向,彼此相隔45o,各铺层组可具
有任意厚度的对称层合板。如[02/45/90/-45/0]s
一般层合板:主要是非对称层合板,或有不同铺层材料组
成的混合式层合板。如[0/+45/-45/+45/90/0]
应力比法(只考虑纤维承载能力):
➢ 确定应力比: 按准各向同性计算出层合板应力σx, σy,τxy,得出应力比σx:σy:τxy =1:a:b
➢ 确定层数比: 将σx:σy:τxy分别对应于0o 、 90o、±45o铺层,铺层数比满足n0 :n90:n±45= 1:
a:b ➢ 迭代计算(按照得到的层合板设计重复前两步,直到应力比同1:a:b 误差小 于5%) ➢ 确定层数:
总层数取决于受载状况(2层~1000多层) 根据外载和设计许用应力得到总厚度,再根据层数比1:a:b得到各厚度,除 以单层厚度即得层数
毯式曲线法(初步设计中采用较多)
结构元件设计:
1、层压结构件层板构型
(整体结构)
整体结构优点:
➢ 减轻结构重量
A-310-300的复合材料垂尾安定面整 体结构零件数95——铝合金2076 (减重 22%)
损伤容限结构类型
破损安全:
表示:η 破损≥η使用=η设计 /安全系数 含义:某结构元件破损后,其残余结构还能承受一定的载荷,并在下一次 检查前不会出现结构破坏;检查出此破损后,应加以更换或维修。 适用性:可检部位、超静定多传力结构
缓慢裂纹扩展:
表示:L出现裂纹→临界裂纹 ≥L设计 含义:要求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裂纹应缓慢发展,以使其不会达到临界 裂纹长度。 不考虑无裂纹寿命 适用性:不可检部位
少量± 45o铺层(表面)
受剪构件(如腹板) —— 较大比例± 45o铺层,
少量90o铺层(抗失稳)
➢ 其它
• 受集中力部位要局部加强(逐渐增厚、金属嵌入等) • 集中冲击力:需一定数量与载荷成± 45o铺层(将集中载荷扩散) • 承受垂直于层合板平面的低能量冲击构件:
最外层铺设± 45o铺层或加一层玻璃布(抗冲击、防剥离)
经济寿命:结构出现某种损伤,使得进行修复反而不经济的
时限 (修理不经济,不修又影响使用)
耐久性:飞机结构的耐久性是指飞机结构在规定的经济寿命
期间内,抵抗疲劳开裂、腐蚀、热退化、剥离、磨损和外来 物偶然损伤作用的一种固有能力。
耐久性设计思想: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使飞机的维护费用最 少且保证飞机有良好的出勤状态
的几何中面镜面对称的层合板
均衡层合板:铺层的各种特性和参数相同,铺向角为
+θ和-θ的铺层数相等的层合板。 如[603/-603],[0/+452/90/-452]
均衡对称层合板(工程上常用的层合板大多是均衡对
称层合板) 如[602/-602]s
正交层合板:只有0o和90o铺层的双向层合板。如[0/90]s,
2、纤维选择
大致原则:
➢ 强度刚度要求高:碳纤维和硼纤维 ➢ 抗冲击和韧性好: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 ➢ 强度刚度要求高 + 抗冲击和韧性好:碳纤维中加入玻璃 纤维或芳纶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用一种纤维优点弥补另一种的缺点) ➢ 透波性好: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
纤维供应形式: 织布:形状复杂零件(不宜崩落和分层)(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较多) 单向带:表面平整光滑 (碳纤维较多)
第三章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 名词概念 ❖ 结构选材 ❖ 层合板铺层设计 ❖ 结构元件设计 ❖ 细节设计 ❖ 开口区设计 ❖ 连接设计 ❖ 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
名词概念
铺层:复合材料制件中的一层单向带或织布(0.1~0.3 mm) 层合板:由单向或多向铺层压制而成的复合材料板 铺向角/铺层角:每一铺层的纤维方向与制件参考坐标x轴之
(不进行结构试验的构件、单路传力构件、主受力件——A基准; 多路传力、具有破损安全特性的构件、次受力件——B基准)
设计选材
1、选材原则(综合考虑) ➢ 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重明显) ➢ 满足结构使用环境要求 ➢ 综合成本低(全寿命:材料、加工制造、使用维护) ➢ 冲击损伤不敏感 ➢ 加工工艺性好 ➢ 满足结构特殊要求
2、设计原则
1)提高结构率 ➢ 铺层设计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纤维方向优良性能,避免弱的
横向和剪切性能)
➢ 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突变区注意铺层过渡,敏感区采 取措施 ➢ 提高结构的制造整体性(减少——紧固件、装配工作量、重量)
2)保证结构载荷传递(承载路径尽量连续、避免偏心、避免切口
等)
3)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质量好、成本低、成型和装配时造成的缺陷少)
1、设计要求
➢ 材料性能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 结构静强度和刚度必须考虑重复载荷和环境引起的结构性能退化。 ➢ 疲劳和损伤评定要建立不同于金属的缺陷/损伤的评定原则。 ➢ 防止与复合材料相接触的金属构件电偶腐蚀。 ➢ 复合材料结构须进行防雷击设计(如翼尖、前缘、机头等部位)。 ➢ 满足工艺性要求时尽量采用低成本和整体成型制造工艺。
铺层要素确定
1、铺层角
1)纤维和受力方向一致(最大限度利用纤维方向强度和刚度)
2)尽量采用0o 、 ± 45o 、90o铺层
➢ 三种铺层角最小铺层百分比都应大于6%-10%(尽量使基体不受载)
0o铺层:承受轴向载荷 ± 45o铺层:承受剪切载荷 90o铺层:承受侧向载荷
➢ 提高构件抗屈曲
受轴压构件(如梁缘条和蒙皮) —— 较大比例0o铺层,
➢ 选材时不仅考虑其机械性能,而且考虑使用温度范围、 湿/热引起的性能退化、损伤容限、材料工艺性等
➢ 结构设计同材料设计同时进行(金属是按手册上的性能数据
选择材料,然后进行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是结构与材料一次成型,作为
材料的层合板机械性能也具有可设计性)。
➢ 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限制/许用值一般取许用应变,不是 许用应力(结构未失效时,各铺层应变应该一致但各层应力大小不同)
2、铺层顺序
➢ 通常采用均衡对称层合板
(避免各向异性耦合效应产生翘曲)
➢ 同一铺向角的铺层尽量均匀分布,不宜太集中 相邻铺层间夹角越小越好
(若超过4层,易在两种定向铺层组的层间出现分层)
➢ 弯曲刚度同铺层顺序有关
(面内刚度只同铺层比和铺层角有关)
3、各定向铺层数
通过计算或图表确定(先确定层数比,再算出各铺向角的层数)
为保证整个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高置信度,在许用值的基础 上,由设计师规定的设计限制值。
设计许用值/应变确定原则:
拉伸:带孔和紧固件的试样的干态试验数据 压缩:含冲击损伤和孔的试样在湿/热环境下 剪切:湿/热环境下
(典型铺层开孔的直径6.35mm)
随材料性能改善而提高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0.3%-0.4% 80年代后期:0.45%-0.53%
间的夹角(由x轴到纤维方向逆时针旋转为正)
铺层
铺层组:一组具有相同铺层角的连续铺层。 铺层顺序:铺贴中具有各种不同铺向角的铺层的排列次序
(紧贴模具型面的铺层作为第一层) 铺层编号:npm n:零件图号 p:铺层代号 m:铺层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