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目录给水处理厂设计 (1)第一部分 (1)设计说明书 (1)1.1设计原始资料 (1)1.1.1.设计水量 (1)1.1.2.给水水源 (1)1.1.3.水源水质资料 (1)1.1.4.净化水质要求 (1)1.1.5.混凝剂 (2)1.1.6.消毒剂 (2)1.1.7.气象资料 (2)1.1.8.常规工艺流程 (2)1.2.工艺流程 (2)1.3.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2)1.3.1.总设计水量 (2)1.3.2.配水井 (3)1.3.3.混合设备 (3)1.3.4.絮凝池 (4)1.3.5.沉淀池 (5)1.3.6.滤池 (6)1.4.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6)1.5.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7)1.6.水厂高程布置 (7)1.7.水头损失计算表 (8)第二部分 (8)设计计算书 (8)2.1.水厂设计水量 (9)2.2.配水井 (9)2.2.1.设计参数 (9)2.2.2.设计计算 (9)2.3.管式静态混合器 (10)2.4.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 (10)2.4.1.设计参数 (12)2.4.1.设计计算 (12)2.5.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19)2.5.1.设计参数 (19)2.5.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普通快滤池 (22)2.6.1.设计参数 (22)2.6.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消毒 (27)2.8.清水池 (28)2.8.1.设计参数 (28)2.8.2.设计计算 (28)2.9.二泵房 (31)2.9.1配水井 (31)2.9.2泵房设计 (31)2.10.投药间 (32)2.11.加氯间 (33)2.12.冲洗废水回收池 (34)2.13.高程计算 (34)2.13.1.清水池 (34)2.13.2.普通快滤池—清水池 (34)2.13.3.普快滤池 (34)2.13.4.沉淀池→普通快滤池 (35)2.13.5.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5)2.13.6.管式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6)2.13.7.配水井—管式混合器 (36)2.13.8.配水井 (37)给水处理厂设计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为1.2万吨/天。
给水设计说明书(1)

给水设计说明书(1)给水设计说明书1、引言本文档为给水设计的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说明书适用于给水系统设计阶段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2、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在本节中,将阐述给水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供水质量、供水压力、供水量等。
2.2 系统组成本节将详细描述给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道、水泵、水箱等。
此外,还将介绍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水源和水处理设施3.1 水源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给水系统的水源选择和水源水质评估。
同时,还要描述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水处理设施本节将描述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原理和具体技术要求。
其中涉及到的设施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消毒设备等。
4、输水管道4.1 材料选择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输水管道的材料选择和配管原则。
包括管道材料的种类、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4.2 设计原则本节将描述输水管道的设计原则和布置方式。
包括管道直径的确定、管道的坡度设计、支管布置等。
5、水泵及其控制5.1 水泵选型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水泵的选型原则和计算方法。
包括流量计算、扬程计算以及水泵的优选和匹配。
5.2 水泵安装本节将描述水泵的安装位置、基础设计以及管道的连接方式。
同时还要涉及到水泵的维护和保养要点。
5.3 控制系统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给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同时还要描述各个控制元件的作用和配合情况。
6、水箱设计6.1 水箱容量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水箱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考虑因素。
6.2 水箱安装本节将描述水箱的安装位置、基础设计以及与输水管道的连接方式。
同时还要涉及到水箱的维护和保养要点。
7、技术要求和规范本节将给水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8、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给水系统的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和相关技术资料。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适应范围宽(PH:5-9),因而可不加碱剂。 3. 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 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检验报告,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
当进水管管径 D1 900mm 时, v 1.18m / s (在 1.0~1.2 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 2 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 2 座后续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 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 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摸数的要求。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 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 道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 转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和选定处理方案。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当原水设计浊度不超过
1000~2000 毫克/升时,设计流量按 Q=Q×1.05 计算。Q为水厂净产水量,1.05
为水厂自用水量。(一般取 5~10)
毫克/升 毫克/升
个/升 个/毫升
292
10.3 18.6 33.7 5.3 7.6 2.9 12 205 22000
3、厂区地形图(1:500)
4 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2 米,主导风向 东南 风。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3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3第二章处理流程选择及说明 4第一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10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10第四节普通快滤池11第五节消毒间12第六节清水池14第七节送水泵站14第三章水厂的平面布置16第一节水厂的平面布置要求 16第二节基本设计标准16第三节水厂管线16第四节水厂的高程布置17第四章排泥水处理20第一节处理对象20第二节处理工序20第二部分计算书21第一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1第一节设计主要资料21第二节集水间计算21第三节泵站计算22第二章混凝设施26第一节药剂配制投加设备26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35第一节第二反应室35第二节导流室35第三节分离室36第四节池深计算37第五节配水三角槽38第六节第一反应室39第七节容积计算40第八节进水系统40第九节集水系统41第十节污泥浓缩斗42第十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计算43第四章普通快滤池计算48第一节设计参数48第二节冲洗强度48第三节滤池面积及尺寸49第五节配水系统49第六节洗砂排水槽50第七节滤池各种管渠计算51第八节冲洗水泵52第五章消毒处理54第一节加氯设计54第二节加滤量计算54第三节加氯间和氯库54第六章清水池计算56第一节清水池有效容积56第二节清水池的平面尺寸56第三节管道系统56第四节清水池布置56第七章送水泵站58第一节流量计算58第二节扬程计算58第三节选泵58第四节二级泵房的布置59第五节起重设备选择59第六节泵房高度计算60第七节管道计算60第八章给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61第一节平面布置61第九章泥路计算64第一节泥、水平衡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64第二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67结束语73致谢74参考文献75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净水厂一般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底、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水厂还应考虑防洪措施,同时尽量把水厂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4)工程地质资料1)地质钻探资料表2 地质资料表土壤承载力:20 t/m2.2) 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 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 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表3 水文资料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8 历年最大流速m/s 4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8m。
(6)气象资料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
土壤冰冻深度:0.4m。
风向玫瑰图二、总体设计2-1 工艺流程的确定给水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的选用,应根据设计基础资料如: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处理后水质要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经过调查研究或参照相似条件下已有水厂的运行经验,再结合当地操作管理水平,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综合研究确定。
其中,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量,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
二级泵房及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设计。
水厂自用量一般可采用设计水量的 5%~10%。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必要时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 如沙峰、低温、低浊等 ) 下所需最大供水量进行校核。
水厂设计时,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而停运时仍能满足生产需求。
净水构筑物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泥管、排空管、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施等。
当滤池反冲洗水回用时,应尽可能均匀回流,并避免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积聚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适当处理后回用。
水厂原水色度约在20度,浊度一般介于60-2000NTU,原水水质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总体来说,原水水质较好,为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Ⅱ类水源。
而水厂出水水质需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综合以上考虑,设计初步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PAC、Cl 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网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Cl清水池图1 工艺流程图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混合设备:为节省用地,选择管式静态混合器。
它具有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土建构筑物;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混合效果好;不需要外加动力设备的优点。
2)絮凝池:结合水厂规模,日处理水量为9.7万m 3/d ,可选用网格絮凝池,分为2组。
网格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优点3)沉淀池:根据水厂规模,选用平流沉淀池,与网格絮凝池合建。
平流沉淀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可就地取材,造价低。
4)滤池:选择V 型滤池,它具有运行稳妥可靠;滤料材料易得;虑床含污能力大、周期长、虑速高、水质好;具有气水反冲洗和水表面扫洗,冲洗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大中型水厂,满足给水厂的条件。
5)消毒方法: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
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不需要庞大的设备,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三、混凝、絮凝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设计中采用碱式氯化铝,湿投方法。
1、混凝剂投加量计算:1000T aQ其中 T —— 日混凝剂投加量(kg/d );Q —— 设计水量(m 3/d );a —— 单位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查得武汉长江水的混凝剂最高投加量为64 mg/L ,平均投加量为24.7 mg/L 。
设计水量:Q=97000*(1+5%)=101850 m 3/d=4243.75 m 3/h=1.179 m 3/s (取水厂自用水量为设计水量的5%)当按最高投加量a=64 mg/L 时计算:d kg aQ /4.65181018501000641000T =⨯==当按平均投加量a=24.7 mg/L 时计算:d kg aQ /7.251510185010007.241000T =⨯==2、水的PH 和碱度恰好在混凝剂的最佳PH 值范围内,故不需要考虑对PH 进行调节。
3、混凝剂采用湿式投加,采用机械方式调制混凝剂。
4、溶液池容积:bnaQ417W =其中 W —— 溶液池容积(m 3);Q —— 设计水量(m 3/h );a ——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b —— 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5%~20%; n ——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设计中取a=64 mg/L , b=16%, n=2。
335.2075.424321641764417W m bn aQ =⨯⨯⨯==溶液池采用钢混结构,单池尺寸为L ×B ×H=5.0×3.0×1.7(m ),高度中包括保护高0.15m ,沉渣高度0.15m 。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W 1=5.0×3.0×1.4=21.0 m 3,满足要求。
溶液池按远期运行考虑设计,设置三个溶液池,近期运行使用两个,一用一备,远期运行时使用三个,两用一备。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地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 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按1h 放满考虑。
5、溶解池容积 W 1=(0.2~0.3)W 2 设计中取W 1=0.28W 2W 1=0.28W 2=0.28×20.35=5.698 m 3溶解池尺寸:L ×B ×H=2.0×1.9×1.8(m ),高度中含保护高度0.3m ,底部沉渣0.2m 。
为操作方便,池顶高出地面约0.2m 。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W 1‘=2.0×1.9×1.5=5.70 m 3和溶液池一样,按远期运行考虑设计,设置三个溶解池,近期运行使用两个,一用一备,远期运行时使用三个,两用一备。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设0.02坡度,设DN100mm 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管管径80mm ,按10min 放满溶解池考虑,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6.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设备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选用ZJ-700型折桨式搅拌机。
搅拌设备应进行防腐处理。
7.投加方式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本设计中采用压力投加方式中的计量泵投加,8.计量设备常用的投加计量设备有计量泵、转子流量计、孔口、浮杯。
本设计中采用计量泵进行投加计量。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12q 1W图2 计量泵投加式中,q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量(m 3/h );1W ——溶液池容积(m 3)。
q=20.35/12=1.70 m 3/h据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计量泵选用J-ZM63/1.6型隔膜计量泵四台,三台工作,一台备用。
J-ZM63/1.6型隔膜计量泵参数:流量0.63 m 3/h 、排出压力0.8-1.6MPa 、泵速126次/分,配套电机功率1.5kw 。
3-2加药间及贮液池1. 加药间各种管线布置在管沟内: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加药管采用塑料管、排渣管为塑料管。
加药间内设二处冲洗地坪用水龙头DN25mm 。
为便于冲洗集流,地坪坡度≥0.005 ,并坡向集水坑。
2. 药库药剂按最大投量的30d 用量储存。
按远期考虑,碱式氯化铝所占体积:2×301000aQT 30⨯=式中,T 30——30天碱式氯化铝用量; a ——碱式氯化铝投加量; Q ——处理水量。
设计中a=64mg/LT 30=100064×101850×30×2=391104kg=391.104t 碱式氯化铝相对密度约为1.2,则碱式氯化铝所占体积为391.104/1.2=325.9 m 3药品堆放高度按2.5m 计(采用吊装设备),则所需面积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