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害虫,在稻田中常常能够看到它们活动的身影。
稻水象甲的主要危害是吃嫩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水稻减产、死亡。
为了防止稻水象甲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预防为主
稻水象甲的孳生,往往是由田间草杂草滋生而来。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要进行彻底的除草处理,并及时清理水田内的腐殖质、秸秆等残留物,从而减少稻水象甲的孳生。
2. 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就是利用人工来收集稻水象甲。
这种方法需要在稻田中设置稻水象甲陷阱,利用它们对美食的嗅觉以及对光线的极度敏感,吸引稻水象甲自行钻入陷阱中。
陷阱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一个竹制桶放入稻田中,随后在桶口设置排水孔即可。
稻水象甲入桶后,由于无法逃出而死亡,可以避免它们继续危害水稻。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例如,水田中的蜻蜓、蝌蚪等都是稻水象甲的天敌,可以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同时,可以培育用于抑制稻水象甲发生的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等,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在稻田中使用药剂喷洒,可以使稻水象甲的数量大量减少,以保护水稻的正常生长。
但是,由于喷药会对稻田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使用药剂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及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稻水象甲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害虫,防治方法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如果您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员获得帮助。
东营市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东营市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中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稻田是东营市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但是在稻田中,常常会出现稻水象甲的发生,给稻田的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东营市稻水象甲的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现状稻水象甲,学名叶甲,是稻田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成虫体长约3-4mm,呈椭圆形,色泽为黑褐色。
稻水象甲主要以禾谷类植物为食物,尤其是对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一般来说,稻水象甲发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稻期和晚稻期。
在早稻期,稻水象甲的幼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其危害表现为咬食叶片,导致叶片边缘被咬成齿状,形成窟窿;大量叶片被咬食后,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在晚稻期,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水稻的孕穗期,成虫和幼虫会咬食水稻的穗部,导致成穗率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产量减损。
目前,东营市稻田中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条件适宜。
东营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潮湿,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稻水象甲的繁殖和生长。
二是农民的种植习惯。
一些农民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比如施肥施药不均匀,田间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都给稻水象甲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二、综合防控措施鉴于东营市稻水象甲的发生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减轻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或增殖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针对稻水象甲,可以引入其天敌——椿象科的天敌,采用增强种植绿肥和翻耕兼作的方法,来增加椿象科的天敌种群数量,从而降低稻水象甲的发生率。
2.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防治方法之一。
选择合适的农药,采用精确喷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但是在使用农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是一个长期的防治措施,通过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发生率。
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育越 冬 。每 年 越 冬 成 虫 在 日平 均 气 温 稳 定在 l 5 ℃
以上 时解 除滞 育 并取食 禾 本科 杂草 等嫩 叶 ,留下条 状取 食 斑 。从 4月 下半月 开始 陆续 迁入 刚揭 膜 的早 稻秧 田,早稻 插秧 后迁 入 本 田,到 5月 中旬 结束 , 迁入 期 持续 1 个 多月 。成 虫开 始产 卵时 ,都 要爬 到 稻株 水 下 ,将 卵产 在 叶鞘 纵侧 组织 的空格 内,竖 直 排 列 ,1 格 1粒 ,位 置均 在 水 下 l厘米 左 右 。老 熟
部 1 ~ 9厘米 范 围 内的须 根上 ,在稻 丛基 部 3厘米 范围内占 7 0 %左右 。4~ 5月份 ,稻 水 象 甲具 较 强 的趋 水稻 习性 ;7~ 8月份 高温季 节 ,趋 荫性 较 强;
成 严重 威胁 。稻水 象 甲不 同于 一般 的病 虫 害 ,具有
特 殊生 物 学特 性和 危 害特 点 :一是 繁殖 能力 强 ,平 均每头成虫可产卵 6 0~ 1 0 0粒 。而 且行 孤 雌 生 殖 方 式 ,不 需要 交配 就 可繁 殖后 代 。因此 ,一头 虫传 到 条件 适 宜 的新地 方 ,就 有可 能形 成一 个群 体 。二 是 适应 环 境能 力 强 ,能适应 从 温带 到 寒带 的各 种生 态 环境 。据 研 究 ,越 冬成 虫 在平 均 气温 一 1 5 ℃仍 能
一
. , J 童j 簪疗 饶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保技术
稻水象 甲的发生特 点与防治
稻 水 象 甲属 鞘 翅 目象 虫 科 害 虫 , 是 一 种 国 际 性 重 大 检 疫 害 虫 ,据 资料 介 绍 美 国加 利 福 尼 亚 州 1 9 5 6年 首 次发 现 ,后 即迅 速 蔓 延 。1 9 7 6年 日本 爱 知 县 首 次 发现 ,到 1 9 8 3年 就 扩 展 到 了全 日本 。上 世纪 8 0年 代 末 以来 ,先 后 扩散 蔓延 到包 括 中 国在 内的世 界上 许 多国家 ,并 出现蔓 延范 围扩 大 、发 生
稻水象甲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水象甲属害虫,是世界性植物检疫对象,是水稻的毁灭性害虫。
发生后一般危害损失20%~30%,严重危害损失70%~80%,甚至绝收。
1.特征成虫体长3~4mm,宽约1.5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
新羽化成虫深黄色,具金属光泽,田间新生成虫背侧或足上通常带泥。
从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1个由黑色鳞片组成的大口瓶状的暗斑。
触角赤褐色、膝状,索节6节,第1节大,第2节长,第3~6节球状,棒基部无毛,具金属光泽,端部1/3密生细毛。
卵呈长肾形,圆柱形居多。
在水稻叶鞘内侧组织沿叶脉方向纵排分散,其他部位分布较少,长约0.8mm,初产为无色至乳白色,至孵化时变黄且多呈圆柱形。
幼虫为无足型白色。
1~2龄幼虫较细小,足突不明显,其1龄幼虫在根部极少见,3~4龄幼虫较大,足突明显,而4龄幼虫长宽比小,显得肥胖或粗状。
幼虫在土茧中化蛹,土茧长约5mm,卵圆形,表面光滑,着生于稻根中部或被咬断的稻根末端,单生或2~6个着生于稻根某一位置附近,预蛹或蛹乳白色,至羽化时蛹浅黄,大小与成虫相似。
2.生活习性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2.1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6月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食活动,中午前后,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伏于水层表面附近,或因“风吹草动”作假死坠入水中,在水表或水层内游动。
2.2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出土的玉米、高粱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而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
幼虫多危害早插秧的水稻,喜食嫩根,而晚插秧的田块幼虫危害则明显较轻。
2.3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营孤雌生殖,其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在无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
东营市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东营市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东营市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其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防治稻水象甲,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现状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一般在水稻的幼苗期和拔节期出现为害。
其幼虫以水稻苗叶为食,造成苗叶死亡,严重时可能导致整片稻田死亡。
稻水象甲的发生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生区域广泛:东营市作为水稻主产区,稻水象甲发生普遍且严重。
2. 季节性波动:稻水象甲主要在水稻幼苗期和拔节期大量繁殖和为害,一般在年初和中期发生较多。
3. 天气影响:稻水象甲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和降水有关。
气温高、湿度大、多雨的年份稻水象甲易大量繁殖和为害。
针对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如下:1.合理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稻田灭杂草和返青,减少稻水象甲的滋生源。
保持稻田水分和湿度的适宜,不给稻水象甲提供滋生条件。
2.轮作和间种:合理利用轮作和间种,破坏稻水象甲的繁殖周期,减少虫害的发生。
如在稻田周围种植其他作物或禾本科杂草,既可以破坏稻水象甲的繁殖环境,又可以利用杂草控制稻水象甲。
3.选择抗虫品种:选择抗稻水象甲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降低虫害的损失。
4.化学防治:根据稻水象甲的飞虫活动规律,喷洒适量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
5.生物防治:引入稻水象甲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如水稻瓢虫、寄生蜂等,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6.监测预警:建立稻水象甲的监测预警系统,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和采样,了解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针对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合理田间管理、轮作和间种、选择抗虫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监测预警。
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应用这些防控措施,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发生,保护水稻产量。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特征防治方法控制方法

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特征|防治方法|控制方法稻水象甲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别称稻水象、稻根象等,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原产北美洲,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现已在全国11个省市相继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稻水象甲怎么防控吧!稻水象甲形态特征稻水象甲成虫长2.6~3.8毫米,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形。
前胸背板宽。
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
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
蛹长约3毫米,白色。
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
卵圆柱形,两端圆。
稻水象甲危害特征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
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
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
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
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00头以上。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喷雾,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亩用48%毒死蜱150毫升拌毒土15千克撒施,田间保水,使其自然落干。
喷雾时加入水稻高产王或其他叶面肥及调解剂补充营养,减少损失。
高温季节要注意安全用药,做好施药人员的个人防护,喷药以下午5点以后为宜。
稻水象甲控制方法1、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
2、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
3、应用白僵菌和线虫对其成虫防治有效,施药品种以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宜。
4、严禁从疫区调运可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做灭虫处理。
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策略

当增 施 磷 钾肥 , 提高 未 苗素 质 , 强抗 逆 性 ; 增 在
易发 地 区 , 种 植 中熟 粳 稻 品种 ; 田和 大 田 应 秧 出现 病 苗 时 应及 时拔 除 , 严 防水 流 串灌 , 并 控
制病害蔓 。
52 化 学 防 治 .
霜霉病 主要特点 全株呈 嫩黄色 , 叶片狭而短
5 — 9
轮换 交替 使用 农药 。
( 接第4 上 2页 )
出 的交 通 工具 尤其 是车 厢及 车灯缝 隙处 要 喷药
消毒 。 26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 化 督 办 落 实 . 强
一
田的秧 苗要 先 防再移栽 。
24 推广 统 防统 治 . 疫 情来 势 猛 , 众 防控基础 差 , 群 开展 统 防统 治是 彻底 控 制疫 情 的有效 措施 ,发挥 应 急机 防 队 、 保 专业 服务 队 、 机专 业合 作社 等 服务组 植 农 织 功 能 , 好统 防统 治工 作 。 搞
25 加 强 检 疫 。 紧 封 锁 . 严
是 加强组 织领 导 , 组建 专班 , 召开 防控 工
作会 议 , 速 推进各 项 防疫 工作 。 根据 实 际情 迅 要 况安排 必要 的疫情 扑控应急工作 经费 ; 二是落 实 防控 责任 。坚 持属地 管理 、 分级 负责 的原则 , 明
2 稻水 象 甲防控 应 急 技术 措 施
21 全面普 查疫情 。 早发现 预警 . 及
4月上旬 至 8 月下旬 , 面开展 稻水 象 甲疫 全 情 的普查 监 测工 作 。疫 情普 查 可 以采 取 踏查 和 田间详查 相结 合 的方式 , 重点 对铁路 沿 线 、 国道 沿线 、 江沿河 、 陵傍 山的水稻 田进行 普查 , 沿 丘 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 本文通过对稻水象甲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的阐述,指导广大农民及技术人员对稻水象甲有更深入的认识,以利其做到科学预防并坚决消灭这一水稻上的主要虫害。
[关键词] 稻水象甲虫害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我国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近几年随着水稻种植范围的扩展和引种等自然、人为因素,已成为辽中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其蔓延速度快,防治困难,危害严重。
一、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6~3.8mm、宽1.15~1.75mm,体灰黑色,密布灰黄色细鳞毛,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1黑斑,触角赤褐色,节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
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
卵圆柱形,白色。
幼虫体长8mm,白色,在第2腹节至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突起,幼虫共4龄。
二、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
稻水象甲属鞘目象甲科,危害时间长,危害重,繁殖传播速度快(该虫可孤雌生殖,是能在天空、陆地、水中传播的毁灭性害虫),抗药性、抗逆性强。
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
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
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少,抽穗成熟期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三、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一是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2,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二是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
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三是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6月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食活动,中午前后,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伏于水层表面附近,或因“风吹草动”作假死坠入水中,在水表或水层内游动。
8月以后,稻田的稻水象甲新生成虫几无游水及在晨昏时间集中于植株冠部活动的特点,而主要在植株中下部活动,取食矮小分蘖的嫩叶。
四是趋光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
通常新生成虫较越冬后成虫趋光性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又较6月中下旬成虫趋光性强。
成虫对晨昏时分的散射光具有明显趋性,长为30~40nm的黑光灯诱虫较日光灯或白炽灯诱虫量大得多。
五是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可孤雌生殖,其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在无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
六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出土的玉米、高粱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而
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
幼虫多危害早插秧的水稻,喜食嫩根,而晚插秧的田块幼虫危害则明显较轻。
四、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
为控制其发展蔓延,切实做好稻水象甲的防治工作,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防治工作。
1.搞好调查,掌握虫情
稻水象甲现在已经成为危害辽中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为害主要在水稻插秧后咬噬水稻根部,造成水稻漂秧、死秧,致使单位田间水稻保苗率不足,严重影响秋后产量。
为了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阻截、早扑灭”的防控效果,应设立虫害监测点,对靠近公路、货物集散地、加油站等重点设施附近的稻田进行重点监测,并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发布虫情信息。
2.做好宣传,提高认识
稻水象甲虽然已在辽中县发现多年,但还有一些农民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误以为其他害虫的危害,采取的防治手段和措施不当,贻误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农业技术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及一些基层技术人员的认知,对其有足够的高度认识,从而加大防治力度。
3.科学指导,加强防治
稻水象甲对水稻危害重,而且传播快,防治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各地技术部门和稻农朋友要清醒地认识到稻水象甲的为害,精心组织,严格防控,把疫情扑灭、力争把稻水象甲控制在最小的
为害范围。
降低稻水象甲所造成的损失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控技术措施。
3.1农业防治
春季育秧前,清除田边、沟渠边的杂草;发生区稻田水“只灌不排、遇水防溢”;适时晚插秧,缩短返青时间,做到秧苗带药移栽;合理施用肥料,做到施用优质农家肥,化肥与农肥配合使用;收割水稻时,将稻草焚烧,半月内灭茬翻耕,炕干土块。
3.2物理防治
采取灯光诱杀成虫方式,如频振式杀虫灯、日光灯、白炽灯等;在田间设置防虫网阻止稻水象甲迁移进入稻田,减少稻株上的落卵量。
3.3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
将1㎏催芽露白的稻种沥干水份后,放在塑料袋内然后加入干粉剂25g~30g,将口袋扎紧后上、下、左、右摇动5分钟左右至种子处理剂完全覆盖种子表面为止,在晾干30分钟后即可播种。
若处理未浸湿的种子,则先将种子洒水使其充分湿润后,再行拌种。
浸秧处理: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g,兑水50㎏,将秧捆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后移栽。
防除杂草:3月中下旬化学防除田边、田埂和距稻田50m左右的杂草,切断桥梁食物源,灭杀越冬代成虫,减少虫口基数。
可用20%草甘膦水剂15ml+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80ml或20%氯虫苯甲
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兑水40㎏喷雾。
秧田防治:秧田(包括旱育秧)揭膜后2~3天喷药一次,移栽前3天再喷药一次(或移栽时浸秧,带药移栽),有效防治秧田期越冬代成虫,减轻本田为害。
可喷洒阿克泰,每100㎡苗床用20g 阿克泰;也可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或48%毒死蜱(乐斯本)浮油80ml或3%好年冬种子处理干粉剂10g兑水40㎏喷雾。
本田防治。
5月中旬秧苗返青后,防治迁入本田的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幼虫(用药剂拌毒土撒施)。
6月下旬防治一代成虫,在发生密度大的地块,可选用25%功夫、10%甲氰菊酯维稻等高效杀虫剂于水稻移栽后5-10天进行喷雾全面防控。
化学防治已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有:阿克泰、稻乐丰、维稻、象甲净、杀虫丹、杀虫双等。
总而言之,要强化疫情监测,抓住稻水象甲生活的薄弱环节,对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成虫进行重点防治。
坚持统防统治,推广“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的四统一的防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