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概论资料重点
汽车概论重点

汽车概论第一章汽车发展概况汽车的发明人:卡尔本茨,戴姆勒第二章汽车总论汽车的概念:指不用轨道,不用架线,而用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
第一节汽车分类一按用途分类:轿车,客车,货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竞赛汽车。
二按通用性分类:乘用车,商用车。
第三节汽车总体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一汽车总体构造1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2 底盘:传递动力,使汽车按驾驶人操作意图行驶。
3 车身:容纳驾驶人,乘客,装载货物。
4 电气设备:分为汽车电源和用电设备。
保证汽油机点火,发动机启动,汽车照明,仪表指示和信号报警,保障正常工作。
二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 汽车性能参数①最高车速②最大爬坡度③平均燃油消耗量(单位里程100km耗油升数)2 汽车质量参数①整车整备质量(不包括人和货物) ②最大装载质量(乘坐人数) ③最大总质量(①+②)第四节汽车行驶原理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轮-驱动力一汽车驱动力Ft二汽车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Ff2 空气阻力Fw3 坡度阻力Fi4 加速阻力Fj (低速行驶滚动阻力占绝大部分;高速行驶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三汽车行驶条件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Ft≥Ff+Fw+Fi,加速行驶Ft=Ff+Fw+Fi,匀速行驶Ft≤Ff+Fw+Fi,不能起步或者减速至停车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Ft≤F(附着力)3 汽车正常行驶条件Ff+Fw+Fi≤Ft≤F(附着力)第三章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的概念和功能: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
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功率大,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易启动。
第一节发动机概述一发动机的分类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行程数不同:四冲程,二冲程。
按燃料不同:汽油,柴油,其他。
按发火方式不同:点燃式(汽油),压燃式(柴油)按冷却方式不同:水冷式,风冷式按汽缸数不同:单缸,双缸,多缸。
按气缸布置形式不同:单列式,双列式,水平对置式。
汽车概论复习要点

汽车概论大纲要求:1.了解汽车分类及车辆识别号(VIN)的组成、意义和作用;2.了解车辆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结构参数;3.应知汽车的总体构造和行驶原理;4.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5.掌握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7.了解车身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其他附件;知识点梳理:1.汽车分类及车辆识别号(VIN)的组成、意义和作用;(1)汽车分类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规定,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乘用车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人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商用车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GB/T3730.1—1998的分类。
轿车根据发动机排量V(升,L)分级;客车根据车长L(米,m)分级;货车根据汽车总质量M(吨,t)分级。
(2)汽车型号汽车的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码、车辆类别代码、主参数代码、产品序号组成,必要时附加企业自定代码。
不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中的“I”和“O”。
对于专用汽车及专用半挂车还应增加专用汽车分类代码。
例:EQ1141:EQ代表生产企业名称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个1代表汽车类型为载货汽车,后面的14代表主参数为总质量14t,最后的1代表生产序号为1(或者为第二代产品)。
(3)VIN码①组成VIN码由17位字符组成。
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信息。
②位置检查驾驶座挡风玻璃下方的仪表板是否有一个小标牌。
查看驾驶座车门是否有一个标签。
它也可能出现在引擎缸体前面,通常打开引擎盖就能看见。
打开驾驶座的车门,检查门边的柱子(侧视镜附近)。
旧款汽车的VIN码也可能出现在其它地方,例如转向柱、散热器支架或左侧内车轮拱罩。
③含义第1个字符标明地理区域。
如果首个字符为A、B、C、D、E、F、G或H,表示车辆产于非洲。
汽车概论要点

1.1汽车主要技术参数最大总质量、最大装载质量、车长×车宽×车高;轴距、轮距、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转弯半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百公里燃料消耗量。
1.2汽车行驶条件充分条件(驱动条件):i w f t F F F F ++≥;必要条件(附着条件):ϕF F t ≤。
其中,t F 驱动力;f F 滚动阻力;w F 空气阻力;i F 坡度阻力;j F 加速阻力;ϕF 附着力。
2.1重要概念空燃比: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完全燃烧1kg 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之比 。
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达到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
2.2车用汽油机。
(1)结构(5系2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2)工作原理:四冲程非增压发动机、四冲程增压发动机、二冲程发动机示功图如图a 、b 、c 。
(3)与柴油机差别?2.3燃料喷射系统分类:①机械控制汽油喷射系统(K-Jetronic ):a.以机械液力方式控制混合气的调节和配制;b.采用定压多点连续喷射。
②机械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KE-Jetronic ):机械液力控制+电子开环或闭环控制。
③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EFI ):见下题。
2.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优点:①能实现各稳定工况的最佳AF 控制;②充气效率高,动力性好;③油耗低、有害排放低;④起动容易,过渡工况性能良好;⑤为其它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可能。
(2)核心:以ECU 为控制中心,以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参数为基础,按ECU 控制程序闭环控制喷油量,从而得到各种工况的最佳AF 。
(3)原理: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电脑的判断、计算,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合适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4)组成:①空气供给子系统: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所需的洁净空气。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汽车的概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动力系统、车身工艺、汽车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1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蒸汽动力驱动的"本茨三轮汽车"。
这辆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也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研发,汽车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
同时,汽车产业也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之一。
1.3 汽车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汽车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同时,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4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开始逐渐出现。
智能汽车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的结构组成2.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源泉。
按照动力类型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内燃机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电动机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动力形式,它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2.2 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的传动系统,它通过变换齿轮的组合,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原理的不同,变速器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汽车概论复习资料

汽车概论复习资料1、2011年世界汽车产量,中国汽车产量。
2011年全球共生产汽车8006万辆,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42万辆。
2、本茨在哪一年发明的汽车,戴姆勒在哪一年?1886年1月29日首先取得了汽车发明的专利,由此标志着汽车的诞生。
第一部汽车1893年研制成功。
戴姆勒的汽车是在1885年两轮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3、汽车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各阶段取得的技术进步是什么?六个阶段:Veteran时期(老成、老练1905年以前):转向系统(类似船头的舵柄)。
Edwardian时期(爱德华七世时期 1905—1920):大马力发动机,前置发动机,内燃机发动机动力,滑动齿轮变速箱,后轮驱动底盘,福特T型。
Vintage时期(早期品牌时期1921—1930):承载轿车车身结构。
Pre-WWⅡ时期(二战前期1930—1939):独立式前悬架,承载式车身。
Post-war时期(战后时期1945—1970):安全性能,转子发动机。
Morden时期(现代社会时期1970—):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
4、汽车的总体组成是什么?发动机、底盘、车身三大部分。
5、润滑剂功用减小摩擦、磨损,防腐,密封,清洁,冷却。
6、发动机由什么组成?机体组件、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注:配气机构为部分资料提出)7、水冷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80 ~90℃8、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9、四冲程发动机点火顺序1→3→4→2 或 1→2→4→310、润滑系功用详见第5题11、底盘功用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网络资料)接受发动机动力,使汽车正常行驶(课本内容)将发动机动力进行传递、分配,按照驾驶员要求进行行驶(前进、后退、停止)(老师解释)12、底盘组成(详见课本51—81页)传动系统: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行驶系统:车架、悬架系统、车轴、车轮转向系统:转向操纵机构(转向盘、转向轴、传动轴)、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转系横拉杆)制动系统:制动踏板、制动主缸、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手制动杆(及传动零件)制动管路13、车身功用驾驶员的工作场所,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汽车概论复习

5.原理:发动机工作时,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通过空气流量计(L 型)、节气门体进入进气总管,再通过进气歧管分配给各缸。
原理:电动燃油泵将汽油自油箱内吸出,经滤清器过滤后,由压力调节器调压,通过油管输送给喷油器,喷油器根据电脑指令向进气管喷油。
燃油泵供给的多余汽油经低压回油管流回油箱。
6.1.低压电路通电时当分电器断电触点闭合时,电流自蓄电池正极→点火线圈的低压线圈→触点→蓄电池负极。
电流在接通瞬间,会产生磁场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磁场同时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但此时,低压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使低压线圈的电流增长速率降低,使磁场变化率不足,不能产生出高的感应电动势,也就不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而产生电火花。
2.低压电路切断时在断电触点断开瞬间,低压线圈中的电流突然中断,引起磁场的迅速变化,使两线圈中都产生出较高的感应电动势。
但由于低压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这不但在触点张开的瞬间,在触点间会形成强烈的火花而烧坏触点,并且阻碍低压电流的迅速消失,从而降低磁力线的变化速度,造成高压线圈上产生的电动势仍达不到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
为解决上面两个问题,通过在触点间并联一电容器,使在触点断开时,低压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这既可避免触点烧坏,又可加速低压电流的消失,提高磁场变化率,保证高压线圈中产生出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电动势,点燃混合气。
7.其构造如图4-23所示,其中离心块(亦称调节锤)的一端固定在与分电器轴同步旋转的托板上,另一端通过销子嵌入凸轮托板的槽内。
低速时,由于离心力小,离心块被弹簧拉住,因此不能产生提前角,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离心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伸张,带动拨销推动凸轮托板连同凸轮一起顺分电器轴旋转方向转过一个角度,此时由于触点的位置没改变,故凸轮提前顶开触点,使点火提前角增大。
其构造及工作原理如图4-24所示。
真空调节器由真空膜片盒及拉杆组成。
汽车概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概论知识点全总结一、汽车发展历史1. 蒸汽车的诞生和衰落2. 内燃机汽车的兴起与发展3.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4.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二、汽车结构1. 发动机a. 内燃机类型及工作原理b.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及性能曲线c. 发动机的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 变速器a. 变速器的种类及原理b. 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及工作过程c. 变速器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3. 底盘a. 悬挂系统的种类及原理b.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c. 转向系统的种类及工作原理4. 车身a. 车身材料的种类及特点b. 车身结构的种类及设计原理c.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作用5. 电气系统a. 蓄电池的种类及原理b.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c. 点火系统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三、汽车性能1. 动力性能a. 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概念及意义b. 加速性能的评定方法c. 制动距离与制动性能的关系2. 经济性能a. 百公里油耗的评定方法b. 油耗影响因素及节油方法c. 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对经济性的影响3. 操纵性能a. 转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b. 悬挂系统对操纵性能的影响c. 胎压和轮胎对操纵性能的影响四、汽车维护1. 日常维护a. 发动机机油的更换周期及注意事项b. 发动机冷却液的更换方法及保养要点c. 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和空调滤清器的更换方法2. 常见故障a. 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b. 发动机异响的检修方法c. 制动系统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方法3. 综合维护a. 发动机大修的原因和处理方法b. 底盘结构故障的处理方法c. 电气系统故障的排查方法五、汽车安全1. 车辆 pass 安全测试项目及评价标准a. 正面碰撞测试b. 侧面碰撞测试c. 翻滚测试2. 安全驾驶技巧a. 驾驶员在车外保持安全距离的意义b. 弯道驾驶技巧及注意事项c. 雨雪天气驾驶技巧3. 主动安全技术a. ABS 制动系统的原理及作用b. ESP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原理及作用c. 胎压监测系统的原理及作用六、汽车环保1. 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a. 国内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b. 欧洲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c. 美国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2. 新能源汽车发展a.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b.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c.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3. 低碳出行理念a. 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势及发展前景b. 循环经济理念对汽车制造的影响c. 节能减排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引导作用七、汽车行业管理1. 汽车市场形势a.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市场占有率预测b. 汽车共享模式的发展前景c. 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趋势2. 企业管理模式a. 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转型发展策略b. 新兴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c. 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汽车行业的影响3. 政府政策支持a. 新能源汽车政策及补贴的调整和发展b. 传统燃油汽车的淘汰政策及实施进展c. 汽车尾气排放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八、汽车文化1. 汽车运动文化a. 汽车赛事的种类及影响b. 赛车文化对汽车制造业的推动作用c. 高性能车型对消费者购车心理的影响2. 汽车生活方式a. 驾驶习惯对汽车维护的影响b. 车辆改装文化的兴起及发展前景c. 车友文化对汽车品牌影响力的推动作用3. 汽车美学a. 汽车设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b. 汽车颜色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c. 汽车品牌形象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结语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结构、性能、维护、安全、环保、行业管理及文化等方面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汽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

汽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一、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汽车的起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由蒸汽机驱动的“蒸汽车”开始诞生,并逐渐演变成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 汽车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蒸汽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电动车时代的演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二、汽车的构成部分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类型,其中内燃机根据燃料不同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2.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轴和差速器等部件。
3. 底盘系统: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
4. 车身:包括车身结构、车身外观、车门、车窗、车顶、车灯等部分。
5. 内饰:包括座椅、方向盘、控制装置、音响系统等。
三、汽车的动力系统1. 内燃机动力系统: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最终传动装置组成,内燃机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2. 电动机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和电动车的充电设施。
四、汽车的控制系统1. 发动机控制系统: 包括点火系统、供油系统和排气系统。
2. 制动控制系统: 包括制动器、制动辅助系统和制动控制装置。
3. 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控制装置和转向辅助装置。
五、汽车的安全系统1. 被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结构、气囊系统、安全带系统等,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事故时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
2. 主动安全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P)等,主要作用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高行车安全性。
六、汽车的环保技术1. 排放控制技术:包括三元催化器、尾气净化装置等,主要用于控制和净化发动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
2. 能源节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车技术、轻量化技术等,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尾气排放。
七、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未来汽车将更加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2. 电动化:未来汽车将更加电动化,包括电动车的推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页码: 4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1.1.1 汽车的机动性能与人类活动的拓展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 图1-2 汽车对人类活动距离的影响 图 1-3 1820年后德国交通工具乘坐率
页码: 6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3) 19世纪末法国人对汽车底盘技术的贡献
• 1858年 火花塞 • 1859年 铅酸蓄电池 • 1889年 标致公司 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 • 1891年 标致公司 前置后驱底盘、摩擦离合器 • 1898年 雷诺公司 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
器
• 1902年 后桥独立悬架
页码: 7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4) 1908年,汽车产业诞生——美国福特T型车
• 右图:1921 福特与新T型车
• 下图:1915 旧金山世博会
• 上福特的T型车
• 1 汽车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怎样的贡献?
• 2 汽车的未来是光明还是没落?
• 3 大学汽车专业课程教授什么内容?
• 4 汽车制造为什么复杂?
• 5 汽车与钢板冲压成形技术为什么密切相关?
• 6 钢板机械性能和成形性能为什么对钢厂很重要?
页码: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Karl Benz 1844-1929)注册了汽 车专利,——汽车诞生了!
• 汽车的魅力给人类惊讶,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页码: 3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得应用。
页码: 10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 (7) 日本汽车工业崛起
• 1973 石油危机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机遇 • 日本汽车特点 经济省油、质量上乘 • 日本汽车企业 管理创新 全面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
• (8) 汽车轻量化 (PNGV计划)
• 1993 PNGV计划 • 克林顿政府与汽车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高效节能汽车 • 项目指标 油耗 3L/100km 的轿车。 • 实质 巩固钢铁在汽车材料的垄断地位
页码: 1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页码: 8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5) 推动近代汽车向现代汽车发展——美国的贡献
• 1905 卡迪拉克公司安装点火开关 • 1911 卡迪拉克公司研发出启动电机 • 1912~1915 出现雨刷、制动灯和后视镜 • 1915 汽车制动由后轮制动发展为四轮制动 • 1922 出现油量表 • 1929 车载收音机。
文明与汽车
1.1.3 汽车文化与汽车新技术
• 1. 汽车文化
• 汽车文化表现形式: • 1) 汽车品牌和汽车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1921-1988)
页码: 13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9) 汽车电子技术
• 动力与传动 燃油电子喷射系统 自动变速系统 状态监测与故 障诊断系统
• 底盘 ABS EBD CCS
• 车身 安全气囊(Airbag) 自动空调 感应雨刮 中央门锁 车 载多媒体 可视倒车雷达 GPS导航
页码: 1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 1.1 汽车与人类文明与文化
• 《汽车工程手册》(Hans-Hermann,Ulrich 著)开篇之言 :
• There is , in nature, perhaps nothing older than motion.
“运动是永恒的”————伽利略
Our nature consists in motion, complete rest is death.
页码: 9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6) 汽车污染防治
• 1961 美国加州政府颁布防止曲轴箱窜气法规 • 1966 美国颁布汽车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限排法规 • 1962 安装PCV(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 1967 德国博世公司 计算机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EFI) • 1972 沃尔沃公司 斯蒂芬·沃尔曼 三元催化技术 1976年获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 汽车品牌和汽车企业文化
页码: 14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页码: 5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1.1.2 汽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回顾
• (1) 1886 卡尔·本茨 世界上第1辆汽车 • (2) 1887 戴姆勒与他的四轮汽车
•
左图:戴姆勒制造的四轮汽车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文明与汽车
——现代汽车结构、技术与制造
目录
返回
1. 汽车的一般概念
页码: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UT
文明与汽车
1. 汽车的一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