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事故案例分析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人、物的原因,也有管理、环境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习惯性违章作业。
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为了教育大家,在工作中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监部收集了大量由于违章造成的事故案例,并对习惯性违章的心理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第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 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对策

对新修订的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认真 学习,不结合现场和作业程序的变化及时调整 操作方法,认为凭“老本事”干多年来没出过什 么问题,今后也就不会,结果是出现了问题。
作业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能 省一步是一步,抱有早干完早休息心理,省来 省去、匆匆忙忙迈向事故。
(四)逆反心理 •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 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 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a.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 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 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 行为。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 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 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对安全生产危害极 大。 •事故统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 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 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 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 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 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 课题。
• 3、不重视安全工作,不按时组织安全例会,不按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认真 总结。
• 4、上岗教育、复工教育、转岗教育、违章教育、特种教育、入厂教育(新员工、施工 人员)、新装置开车前安全教育等不按要求进行,存在漏教、应付了事、考试不严格 等现象。
• 5、安全思想不坚定,比如,在顾全大局的“理由”下,某些环节放松控制。 • 6、安全把关不严。 • 7、安全原则不强或为利益驱动。 • 8、安全意识差,不执行相关规范,想当然办事,私自同意动改建筑或装置原设计。 • 9、安全意识不强,隐患治理之前没有落实有效的临时防范措施。 • 10、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事故或险情,出现事故不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在进行作业现场管理时,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作业现场安全与高效。
一、原因分析1.1 缺乏规章制度在一些作业现场,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工人们容易产生敷衍态度,随意违章作业。
1.2 压力过大作业现场通常工作压力较大,工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规定,想方设法缩短工作时间。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容易引发违章行为。
1.3 缺乏安全意识有些人认为违章作业不会导致事故发生,对安全问题并不重视。
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容易忽略安全规定,从而造成作业现场的违章情况。
二、解决措施2.1 建立完善的制度为了遏制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位工人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具体的违章处罚措施,使每个人都清楚违章的后果。
2.2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需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向工人宣传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
2.3 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作业现场管理者应该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工人积极反馈问题和意见。
及时处理工人的疑问和困难,有效解决工人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2.4 强化监督和检查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监督力度。
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处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维护作业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三、结语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教育、搭建沟通渠道、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作业现场违章行为,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与高效。
愿每位工人都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作业环境。
习惯性违章事故案列分享

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
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联系,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就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
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竟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老和尚的头上。
习惯影响我们的安全;不好的习惯要及时制止。
习惯性违章作业引发安全事故案例分享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生产环境,需要我们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然而我们许多员工,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安全知识的匮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违反劳动纪律、违章、违规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轻则损害身体和健康,重则失去宝贵的生命。
尤其让人痛心的是,这其中许多人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今天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一定要让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的操作工人学会基本的、常用的安全知识,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保证人身安全。
一、进入生产作业区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1、安全帽脱落头部受伤死亡事故2007年8月27日,某工程公司5名施工人员按带班安排,在工地进行下水道排管施工作业。
17:45左右,由于19-20间的下水管道连接头未安插到位,其中3名施工人员在沟漕(长19.5米、宽2.2米、深3米)内进行再次安插时,堆放在沟漕边上的堆土受到上方挖土机的震动,滑落至沟漕,一块约20厘米见方的泥块砸中其中一名施工人员,该施工人员在向前倒下的过程中安全帽(帽扣未扣上)脱落,致使其头部撞在官道上,造成头部出血,于18:30左右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某工程公司在开挖沟漕过程中将挖土堆放过高、离沟漕太近且在土堆的顶部停放挖土机,以致堆土受到震动而滑落至沟漕,一块约20厘米见方的泥块砸中死者头部。
事故间接原因:施工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致使人员受到冲击时安全帽脱落,在撞向玻璃钢管时没有起到防护作用。
主要原因:某工程公司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按照设计的安全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沟槽两侧未加护板,致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未被及时消除。
习惯性违章事故案例

习惯性违章事故案例两起违章事故(1)1.2002年5月14日11时15分,某碱厂配料工发觉6号上料卷扬机蹲底。
值班长孙某通知配料巡检工钟某处理。
钟某到6号卷扬机,发觉吊石斗过顶,在没停电的情况下,调整爱惜光电开关,导致卷扬机自动反转开启,手套被缠进伞型齿轮,进而将右手带进,使右手小拇指挤掉一截,无名指被挤断,构成轻伤。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由习惯性违章构成的事故。
首先,按规定,对带电设备进行修理或处理时,必需先断电,并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其次,对运转的设备进行操作时,不许戴手套。
而此事故中作业人员既没有断电,也没挂警示牌,违章戴手套操作。
对这起事故,该厂的上级公司本着"四不放过'的准绳进行了处理。
但是,在调查事故缘由的时候了解到,事发之前该车间的操作工曾多次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进行过类似的调试。
由于没消逝什么不测,因而操作工也如此操作,构成习惯性违章,并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2001年8月,某公司锅炉停炉6天后,在没有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下,锅炉修理工进入锅炉对其进行修理,结果间断工作30分钟后,1名修理工感觉不适,遂向外走,当其好不简洁走出锅炉,即冒汗,双手痉挛,送进医院,已经没有了心跳,最终经过大夫的全力抢救,才挽救了该修理工的生命。
该事故的缘由是:锅炉停炉后,煤粉仓剩余的煤粉发生了自燃,而燃烧不完全产生了确定浓度的CO,修理工进入设备时又没有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了CO中毒事故。
那么,修理工进入锅炉前为什么不进行分析呢由于,以前从来没有进行分析,都是在停炉几天后,再进行修理,都没有发生事故,可见这也是一起习惯性违章事故。
习惯性违章产生的缘由(2)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事故呢简约地说,作业本身是违章的,但由于以前经常这样作业,也没有发生事故,因而没有引起注意,成为习惯,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生产实践中,这种习惯性违章事故并不少见,应引起平安管理工的高度注意。
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

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
5、逞能心理。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一些员工岗位技能比较高, 有一定工作经验,理论上有一定水平,操作规程也熟悉,容易产生 骄傲自满思想,认为别人不敢做的事自己却敢做,显示自己‚技高 胆大‛。这种‚逞能‛心理一旦得逞就容易形成习惯心理,形成习 惯性违章。 6、蛮干心理。有些员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工作方法简单粗 暴,视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把遵章守制当成是刻板, 凭想象随意‚创新‛工作方法,只要能完成任务根本不去想是否违 规,是否符合措施要求。这种心理在20世纪八十年代表现比较突出。
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
9、逆反心理。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个别员工因对某些社会现象不 满,或对工作待遇、环境不满,或与管理人员有个人恩怨,或由于现 场指挥人员态度粗暴、方式不当,引起操作人员的反感,明知有危险, 赌一时之快,发泄心中的怨气,故意不按正确方法。 10、从众心理。这种情形主要是一些员工自身安全知识缺乏、安 全意识不强,对问题的认识缺少主见,看到其它职工违章操作‚既省 力,又没出事‛,还没被追究和处理,盲目地把违章当成经验学习、 运用,逐渐错误的操作方法反而代替正确的方法,形成习惯性违章。
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特 点
违 章 性
方 便 性
隐 蔽 性
传 染 性
误 导 性
阻 碍 性
潜 伏 性
顽 固 性
上述分析了习惯性违章的8种特点,它们之间没有必然地因果关系,
任何一种行为都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对待人生的价值观、工
作态度、文化程度等,或许还与我们的管理方式方法、约束机制不健 全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反习惯性违章的艰巨性、复杂性和 长期性。
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
案例分析—关于习惯性违章的案例分析

关于习惯性违章的案例分析“十次工伤,九次违章”,这句警言告诉我们,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是造成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而引起的,而且大部分都与习惯性违章有关。
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按照违章的性质可分为习惯性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在我们单位发生的很多行为就属于习惯性违章,有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虽然没造成事故,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下面就从我们单位的两个案例来分析习惯性违章。
案例一:2014年1月15日,拖轮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在拖轮预靠泊位现场检查时发现,拖15的两名水手在带缆绳时没有按要求穿防滑鞋。
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告知该轮水手要穿防滑鞋,并告诉他这种行为属于违章。
水手却说:“我干这个十几年了,从来不穿防滑鞋,也从没发生什么事,你凭什么说我是违章。
”分析:《拖轮公司水手值班作业指导书》中关于“带解缆”要求的第1条为“水手工作前戴好带缆手套、安全帽,穿好防滑鞋、救生衣等防护用品”。
由此可以判定该水手不穿防滑鞋带缆为违章行为。
防滑鞋相对于普通鞋,厚而笨重,闷脚,可是为什么还要求水手穿它呢?防滑鞋也叫多功能安全鞋,具有防砸、防滑、绝缘的功能。
而水手的工作环境:(1)经常上下船,且船舷湿滑,易使船员跌入海中,而安全鞋有一定的防滑功能;(2)在船上行走、上下船及拖轮检修时,脚极易和硬的东西发生磕碰或者被坠落物砸脚。
而安全鞋有很好的防砸功能。
所以我们要求水手必须穿防滑鞋。
这名水手说不穿防滑鞋很多年也没发生什么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习惯性违章者的侥幸心理。
虽然没发生什么事,但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了事故,就会后悔莫及。
案例二:2014年1月15日晚19:10,京唐港液体化工码头有限公司安全质量环保监察科消防管控员张*,未办理集团保卫部核发的港内准驾证,仍驾驶港-043值班车在路上行驶,且当时路上有大雾,视线不清,导致其与在中晨路边停放的一辆槽罐车发生追尾。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一)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察过程的一些感悟,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结合日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又被皮带甩出,碰到机尾附近硬物折断,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惯性违章事故案例分析
两起违章事故(1)
1.2002年5月14日11时15分,某碱厂配料工发现6号上料卷扬机蹲底。
值班长孙某通知配料巡检工钟某处理。
钟某到6号卷扬机,发现吊石斗过顶,在没停电的情况下,调整保护光电开关,导致卷扬机自动反转开启,手套被缠进伞型齿轮,进而将右手带进,使右手小拇指挤掉一截,无名指被挤断,造成重伤。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事故。
首先,按规定,对带电设备进行维修或处理时,必须先断电,并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其次,对运转的设备进行操作时,不许戴手套。
而此事故中作业人员既没有断电,也没挂警示牌,违章戴手套操作。
对这起事故,该厂的上级公司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处理。
但是,在调查事故原因的时候了解到,事发之前该车间的操作工曾多次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进行过类似的调试。
由于没出现什么意外,因而操作工也如此操作,形成习惯性违章,并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2001年8月,某公司锅炉停炉6天后,在没有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下,锅炉维修工进入锅炉对其进行维修,结果间断工作30分钟后,1名维修工感觉不适,遂向外走,当其好不容易走出锅炉,即冒汗,双手痉挛,送进医院,已经没有了心跳,最后经过大夫的全力抢救,才挽救了该维修工的生命。
该事故的原因是:锅炉停炉后,煤粉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