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植物内生菌产生抗生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2-[1-(4-methoxy-6-oxo-6H-pyranyl)-2-phenylethylamino][1,4]naphthoquinone (10), 在 20 µg/mL 时对白色念珠菌 的抑菌圈直径为 10 mm [11].
内生真菌 Neoplaconema napellum IFB-E016 是从中 国海南植物 Hopea hainanensis 的健康叶子中获得的, 其 能产生一种新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 neoplaether (7), 对 Candida albicans 的 MIC 为 6.2 μg/mL[8]. 2006 年,
Hu 等[9]从白菜的内生真菌 Trichoderma sp.发酵物中获 得了一个能够抑制柿子炭疽病的 13 元大环内酰胺生物 碱 IFB-Lactam-1 (8).
Tan 等[6]又从 Quercus variabilis 的一株内生真菌 Fusarium sp. IFB-121 的发酵物中分离到两个脑苷酯化 合物 3, 4, 这两个生物碱结构上的差别在于分子结构中 的 X-Y 段 . 活 性 试 验 显 示 , 这 两 个 脑 苷 脂 对 细 菌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的 MIC 分别为 3.9, 3.9 和 1.9 μg/mL 及 7.8, 3.9 和 7.8 μg/mL. 而作为阳性对照的抗生素 BBK8 的 MIC 为 0.45, 3.9 和 3.9 μg/mL. 朱峰等[7]把混合发酵技术应用 于两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菌株编号 1924 和 3893)的培 养 , 结 果 产 生 了 一 个 新 的 1- 异 喹 啉 酮 类 生 物 碱 marinamide (5)和其甲酯(6). 在初步抗菌活性实验中发 现这两个化合物在浓度为 1 mg/mL 时, 对 Escherichia coli 的抑菌圈直径为 14 和 20 mm, 对 Pseudomonas pyocyanea 的抑菌圈为 9 和 17 mm, 对 Staphylococcus auereu 的抑菌圈为 10 和 13 mm, 很明显其甲酯的抗菌 活性要比 marinamide 好.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部定居,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真菌。

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包括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应用、以及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为新药创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种类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在种类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涵盖了多个属和种,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共生关系。

例如,某些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可能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或半知菌门等多个门类。

这些真菌种类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为开发新型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和生长阶段中分布广泛,它们可能存在于叶片、茎干、根部甚至花器中。

这些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不同地理分布的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差异,这种生态多样性为研究和利用内生真菌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功能多样性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如次生代谢产物、酶和抗生素等。

这些物质在植物防御机制、抗病虫害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内生真菌还具有合成特殊代谢产物的潜力,这些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及展望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内部并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

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性和生态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内生菌也是一些重要的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就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展开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内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些植物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或者合成生长激素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另一些内生菌也可以充当植物的抑制剂,抑制植物过度生长。

植物内生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内生菌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机制、抗病毒机制等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内生菌还可以影响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防御机制和适应性。

由于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作用对于揭示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机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植物内生菌是许多重要的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化工等领域。

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就是由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

植物内生真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研究方面,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离和鉴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深入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手段,一大批新的天然产物被发现,为新药物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研究植物内生菌产生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为生物合成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源。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植物内生菌群是指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近年来,关于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其意义。

一、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最初,人们主要关注植物与根际细菌的相互作用,即根际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菌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植物内生菌群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层面。

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者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植物内的微生物组成。

其次,通过比较不同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内生菌群对植物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内生菌群与植物对抗逆境的关系,以及内生菌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等。

二、植物内生菌群的意义研究植物内生菌群的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植物内生菌群可以增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一些内生菌群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

其次,内生菌群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内生菌群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内生菌群还可以通过诱导植物的免疫反应来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

此外,内生菌群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代谢关系。

内生菌群可以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和抗生素等,这些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

最后,研究植物内生菌群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菌群可以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总结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比如不同环境和生理条件下内生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以揭示植物内生菌群的机制和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能够概括地介绍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草药抗菌实验实验报告

中草药抗菌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草药的抗菌作用;2. 探究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3. 分析中草药抗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 中草药: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3. 试剂与仪器:营养肉汤、生理盐水、细菌接种环、无菌试管、培养箱、显微镜、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中草药提取:将中草药洗净、晾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

取适量粉末,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浓缩至一定浓度。

2. 菌株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箱中培养18小时。

3. 中草药抗菌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株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

取无菌试管若干,每管加入0.1mL菌悬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草药提取液,对照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结果:观察各试管中菌落生长情况,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记录菌落数。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四、实验结果1. 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2. 黄连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3. 大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4. 黄芩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5. 板蓝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五、实验结论1. 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2. 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研究植物内生菌指的是一类共生于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并增强抗病能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还具有杀菌效果,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对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进行研究。

植物病原菌是导致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们会侵入植物体内并繁殖,最终导致植物死亡或减产。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其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杀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一方面,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如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能够分泌抗菌物质,如溶菌酶、蛋白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这些物质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限制其繁殖,并最终导致其死亡。

此外,抗菌物质还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增强植物的抗菌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植物内生菌还能调节植物内部环境,限制病原菌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能够调节植物的根际环境,产生一股抑菌区域,抑制病原菌的入侵。

这种抑菌机制与植物内生菌的共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植物通过合成一些特定的物质,如抗菌物质和植物生长激素,形成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自己免受病害侵害。

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对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以溶菌酶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溶菌酶能杀灭多种病原菌,如炭疽菌、普通立枯病菌、松材线虫等。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内生菌分泌的蛋白酶可以降解病原菌的细胞壁,导致其破裂死亡。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内生菌具有潜在的杀菌效果,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杀菌剂。

尽管植物内生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菌株的选择、培养条件、环境因素等。

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仍然是一个挑战。

植物内生菌的抗菌杀虫活性总结

植物内生菌的抗菌杀虫活性总结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杀虫等活性,以便寻找到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杀虫活性植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但不引起植物体病害的真菌。

这类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它们可能产生在微生物一宿主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次生代谢产物在生物制药、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十分活跃,但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植物内生真菌即是这样一类有待开发的新兴微生物资源,本文对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内生菌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

1 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1.1生物碱类IFB-Lactam-1 (1)是来自白菜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1个大环内酰胺生物碱,其可以很好地抑制柿子炭疽病[1]。

6-isoprenylindole-3-carboxylic acid (2)是从黄花蒿(Artemisiaannua)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分离的吲哚生物碱。

生物活性测试,在浓度200 µg/mL时,其对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Rhizoctonia cerealis、Helminthosporiumsativum有抑制作用[2]。

内生真菌E99401的发酵液中产生的cerulenin (3),在5 μg/disk时对C.glabrata、Candida albicans、C. krusei、C. parapsilosis、Microsporum canis、Cryptococcus neoformans、Mucor miehe、Nematospora coryli、Rhizomucor pusillus、Paecilomyces variotii的抑菌圈分别为17、16、14、28、40、30、40、42、36、38 mm,而对应的阳性对照制霉菌素在20 μg/disk 时,抑菌圈在10-20 mm[3]。

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芽鞘 切断 的伸 长 。 琳乔 等人 从几 种草 坪草 和燕 麦根 际分 离 席 的 固氮菌 进行 试管 实验 , 其 能分 泌植 物生 长 素 ( A , 发现 I )而 A 这种 激 素具有 促 生 的作 用 。
成分 的合成 , 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次级代 谢产物。 其次 , 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比较丰富 , 能够产 生多种具有抑菌作用 的活性物质 。在农业方面 , 植物 内生菌 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可以抗动植物 的病 害, 同时也有促
6 抗 植物 病虫 害类 物质 内生菌在植物体 内不仅能够产生有利于防病的抗生素
类 物质 , 24 二 乙酞 藤 黄酚 ( H )嗪 吩羧 酸 (C )藤 黄 如 ,一 P L、 PA 、 绿 脓 菌 素 ( )硝 吡 咯 菌 素 (R )脓 青 素 (Y )H N和 P 、 PN 、 P O 、C
殖有抑制作用, 并且抑制率在 9 %以上 。 0
4 促 植 物 生 长 类 物 质
2 黄海东 , 红澎, 玉等. 雾龙胆 内生茵的分 离鉴定及抗 茵活性分析 杨 王 云
研究认为 ,内生菌 的促生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 是通过产生吲哚乙酸以及细胞激动素等植物生长激素来促 进植物生长; 另一方面就是促进氮 、 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 , 进 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例如 , 番茄 内生菌 12 0 对青菜 、 番茄种子 的发芽率及番茄 的根长都有显著的提高 , 还可 以促进冬小麦

中分离 出一株 内生细菌 , 其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
肠 杆菌 的 生长 有 明显 的抑制 作用 , 有 抗菌 活性 。 具
类 丁 酰 内酯 , 可 以产 生 大 量 的水 解 酶类 , 几 丁质 酶 和 还 如 因子 , 到防病 的效果 。 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植物内生菌产生抗生素的研究李伟南张慧茹李伟南,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450001,河南郑州。

张慧茹(通讯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7-01-18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开发出新型的畜禽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因此选择开发的抗菌物质的来源是关键。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中草药植物是筛选天然药物及抗菌物质的主要的原料。

目前,已经从植物中分离到很多以前未被人们认识的物质,如植物内生菌(endophyte)。

经研究表明,药用植物中个别内生菌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其它特殊的生理活性物质,内生菌存在抗菌活性具有普遍性[1]。

因此,对内生菌及其所能产生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植物内生菌自身种类的多样性,在中草药植物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内生菌机率相当的大。

因此,对抗菌活性物质来源这一新领域的开发,在动物医药上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1植物内生菌的定义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在健康植物组织的内部有微生物存在。

1833年,人们发现在小麦叶片中可长出一种性质不明的锈状物,将它形象地称为“Outgrows”。

1846年,Leveille经过进一步研究确定,这种“Outgrows”是一种真菌的结构,即现在所说的锈菌夏孢子[3]。

到了1866年,Bary首先提出了植物内生菌(endophyte)一词,将其定义为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微生物,用以区分那些生活在植物表面的微生菌。

较常用的、广义上的内生菌概念是由StoneJK等[4]提出的,是指那些在其生活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存在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病症。

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注明其内生。

目前,它泛指一切生活在植物体内的腐生、寄生和共生真菌及细菌等微生物。

内生菌是一个生态学概念,而非分类学单位[2]。

2中草药植物及其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2.1中草药植物的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中草药植物种类相当丰富。

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发现我国的中草药植物种类包括383科、2309属、11146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459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10687种[5]。

但是,目前对中草药植物的过度利用,导致中草药植物资源严重减少。

由于内生菌可产生与其宿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代谢物质,因此从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用植物中分离某些内生菌来代替中草药植物,这样不但很好的保护了中草药植物资源,而且也为新型抗生素获取提供了新的方向。

2.2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内生真菌广泛分布在植物中,从几百种禾本科植物,上千种双子叶、单子叶植物中都已分离到内生真菌,比较常见的内生真菌是子囊菌类。

就单一植物而言,可以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有数种或数十种,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甚至可以分离得到上百种内生真菌。

近些年来,从植物中发现了大量除弗兰克氏菌外的其它内生放线菌。

姜怡[6]等分离到的330株放线菌中,链霉菌占90%以上,其余是Microbispora、Nocar-dia、Micromonospora和未鉴定的菌株。

内生细菌的分布也很广泛。

这些内生细菌大多为土壤微生物种类,其中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土壤杆菌属(Agribacterium)为最常见的属[7]。

3中草药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对中草药植物内生菌已经有所研究。

孙力军等[8]从中草药植物百部的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植物内生菌EJS-3菌株,经分离鉴定其属于多粘类芽孢杆菌。

李雪玲[9]从云南省文山县老君山产的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植株的韧皮部(地下茎)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它们分属半知菌亚门的10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占总数的60%。

目前国内就中草药植物内生菌产抗菌活性物质已有初步研究。

曾松荣等[10]从中草药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状茎中分离出24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其液体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筛选出的3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它们分别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和无孢菌类。

詹刚明等[11]从银杏中分离获得内生放线菌,并对其中颉颃活性较强的两个菌株进行了皿内及盆栽生防专题论述《饲料工业》·2007年第28卷第6期活性检测,结果M和EAF-1菌均显示出良好的生防效果,EAF-1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中草药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其初步鉴定以及对植物致病菌的预防与抑制等方面。

4植物内生菌产生抗生素的研究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作为人和动物致病菌的抗菌物质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有待深入研究。

4.1产抗菌物质的植物内生真菌StrobelG.A等从雷公藤(Tripterigeumwilfordii)的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Cryptosporiopsisquercina,能产一种肽类抗生素Cryptocandin,它不但能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等一些植物病原真菌,而且还能抑制白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等人类病原真菌[12]。

从锡兰肉桂(Cinnarnomumzeylanicum)树皮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内生菌Muscodoralbus,能产生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经测试,每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对被检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杀灭。

但如果将它们混合使用,则对人和植物体的多种病原真菌和细菌均有杀灭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性[13],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产抗菌物质的植物内生细菌从目前所研究的情况看,植物内生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多数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人和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尚未研究。

4.3产抗菌物质的植物内生放线菌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植物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链霉菌(Sreptomyces)是抗生素的重要产生菌。

2002年,CastilloUF等[14]从澳大利亚北部的药用植物Snakevine(Kennedianigriscans)中也分离到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NRRL30562,能产广谱抗生素MunumbicinsA、B、C、D,对人体多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5中草药植物内生菌的筛选方法根据部分内生菌具有合成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能力的这一特点,从有抗菌性的中草药植物中寻找具有合成抑制动物病原菌抗生素的内生菌。

常用方法是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培养液提取物通过色谱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等手段来确定该内生菌是否具有产生抑制动物病原菌的抗生素能力。

这一思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工作量相对较小,是目前从内生菌中筛选活性物质的主要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已从多种资源缺乏的药用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了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15]。

6中草药植物内生菌研究的前景由于动物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增强及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问题,无毒害的新型抗生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光明,尤其是中草药植物内生菌,不仅可以成为抗生素新的来源,而且可以有效的节省天然中草药植物资源,确定抗菌成分,研究治病机理,可谓一举多得。

与美国等内生菌研究较多的国家相比,我国在植物内生菌方面研究相对落后。

近年来,虽然内生菌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并对内生菌资源开发、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大多数药用植物的内生菌还没有被研究,内生菌的抗病机理不清等。

微生物资源不但具有种类多、资源丰富等特点,还具有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产量高、成本低、便于组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所以,从中草药植物中分离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1SunLijun,LuZhaoxin.AdvanceonAntibioticsProducedbyEndo-phytes[J].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2005,31(2):79~822WenCaiyi,WuYuanhua,TianXiding.Recentadvancesandissuesontheendophyte[J].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4,23(2):86~913LiuShufen,HanBaokun.ReviewofEndophytesinPlant[J].JournalofHandanAgriculturalCollege,2000,17(2):154StoneJK,BsconCW,WhiteJFJr.Anoverviewofendophyticmicrobes:endophytismdefined[J].BeconCW,WhiteJFJr.MicrobialEndophytes,NewYork:MarcelDekker,2000,3~295SunJianqiu,GuoLliangdong,ZhangWei,etal.ResearchAdvancesintheDiversitiesofEndophyticFungiinMedicinalPlantsandTheirBioactiveIngredients[J].ActaBot.Boreal.-occident.2006,26(7):1505~15196姜怡,杨颖,陈华江,等.植物内生菌资源[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6):146~1477AnorldAE,MaynardZ,GilbertGS,etal.Aretropicalfungalendophyteshyperdiverse[J].EcolLett,2000,3:267~2748孙力军,陆兆新,刘俊,等.一株产胞外多糖植物内生菌EIS-3菌株的分离和鉴定[J].食品科学,2006,27(7):65~689李雪玲.八角莲植株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J].云南师范学报,2005,25(2):49~5210曾松荣,徐倩雯,叶保童,等.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J].菌物研究,2005,3(2):24~2611詹刚明,荣晓莹,孙广宇.两株颉颃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生防活性检测[J].陕西农业科学,2005(5):38~3912StrobelGA,MillerRV,MillerC,eta1.Cryptocandin,apotentantimycoticfromtheendophyticfungusCryptosporiopsiscf.quercina[J].Microbiology,1999,145:1919~192613StrobelGA,DirksieE,SearsJ,eta1.VolatileantimicrobialsfromMuscodoralbus,anovelendophyticfungus[J].Microbiology,2001,147:2943~295014CastilloUF,StrobelGA,FordEJ,etal.Mununabicins,wide-spectrumantibioticsproducedbyStreptomycesNRRL30562,endophyticonKenndianigriscans[J].Microbiology,2002,148:2675~268515黎万奎,胡之璧.内生菌与天然药物[J].中国天然药物,2005,3(4):193~194(编辑:王芳,xfang2005@163.com)专题论述李伟南等:中草药植物内生菌产生抗生素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