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附答案)

熔化和凝固(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2021·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到达熔点;二继续吸热.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2.(2021·常州中考)2021年CCTV 3·℃℃,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解析】℃℃℃℃℃℃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应选B.“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像的分析. 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像,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是非晶体还是晶体. 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A、B错误;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应选D.4.(2021·云南中考)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 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金属勺的熔点和凝固点一定高于26℃低于100℃. 应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5.(2021·信丰西牛期末)如下图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热. 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解析】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 冰熔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冰的熔点为0℃,在冰未完全熔化完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始终为0℃.答案:吸0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答案:凝固熔化晶体—时间图像,其中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另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大约是℃,在第12 min时,该物质处在状态.【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了解. 由图可知B曲线,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A曲线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熔点大约是45℃;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晶体的凝固点是45℃;第12 min物质处于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答案:B 45 固液共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8.(4分)(2021·绵阳中考)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李梅分别测得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到完全熔化的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甲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物质乙是(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熔点概念的理解. (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甲是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乙是晶体,且熔点为48℃;℃时,还未到达乙的熔点,所以乙未开始熔化,是固态.答案:(1)非晶体(2)固态9.(8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选项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那么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DE段是过程.【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升温、熔化、升温、沸腾四个过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沸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读数等,该题综合性很强,有很大的难度. (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该物质是晶体.(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 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如题图丙,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答案:(1)B 38 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 慢(4)沸腾【互动探究】(2021·青岛中考)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规律通过屡次实验,得到规律,请填表如下: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__________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解析】此题考查固体熔化的知识. 通过对熔化图像的分析可知,该固体有熔点因此是晶体,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答案:晶体固液共存吸热【培优训练】小明猜测,水中参加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下图.(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测,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下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解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 min开始凝固,到第20 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 min;(2)从图像可知:在10~20 min,温度始终为-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故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到达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答案:(1)10 10 (2)-2 低(3)变多三个特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21·黄冈实验月考)如下图,医生使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选C.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应选C.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理解和掌握. 1(dou)的音调低,3(mi)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用同一架钢琴,那么音色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应选B.3.(2021·烟台中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选D. 硬纸板的振动快慢、钢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都能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影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笔帽,是改变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到达探究影响音调因素的目的.4.(2021·梅州中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这两列声波(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解析】选C. 此题通过比拟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甲、乙的波形特点: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那么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题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应选C.5.(多项选择)关于超声波,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波℃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 m/s【解析】选A、C. 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叫超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人听不到超声波,故A、C正确;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波,所以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也是340 m/s,故B、D错误. 应选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6.(2021·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区分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答案:不同音色响度7.如下图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当用力吹笛时,主要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嘴对着吹孔吹时,引起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笛声.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跟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改变了发声体的长度,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当用力吹时,笛内空气振动的幅度变大,那么响度变大.答案:振动音调响度8.(2021·佛山中考)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发出的是音(选填“1、2、3、4、5、6、7、〞).【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点:(1)明确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明确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析】此题考查对响度和音调的认识.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最右边的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子发出“1〞音.答案:相同 1三、实验探究题(9分)9.(2021·青岛中考)(请将以下实验报告中的空缺局部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过程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解题指南】(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要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钢尺振动的什么相同? 这是什么实验方法?提示:(1)尺子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2)幅度控制变量法【解析】此题考查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音调的上下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本实验中只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快慢;实验中需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即需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控制变量法.答案: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振幅控制变量【培优训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测: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解析】当探究音调与多因素是否有关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长度的琴弦.答案:(1)②④(2)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支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熔解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4. 下面表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5.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C.温度达到 80℃时,晶体开始熔化D.温度达到 50℃时,晶体开始熔化6.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是液态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7.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A.沸点低 B.密度小C.凝固点低 D.熔点高8.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根据图象可知A.冰的熔点是0 ℃ B.冰属于非晶体C.冰熔化过程需要15分钟 D.熔化过程冰要放热9.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60℃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C.在BC段物质温度不变,物质不吸收热量,D.第4min后物质处于液态11.“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实长江的水的水源是雪山上冰雪消融后的点点水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练习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B.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C.冰变成水D.用铁水浇出铸件练习题2:如图所示,正在研究员手心中熔化的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属——镓.它在铝土矿中的锌化合物中被发现.镓在25 ℃的恒温容器中存储时呈固态,它的熔点可能是()A. -117 ℃B.30 ℃C.100 ℃D.42 ℃练习题3: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A.蜂蜡B.铁C.沥青D.松香练习题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海波、玻璃是晶体,蜡、松香、金属是非晶体B.金属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同时吸热C.同一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要比它的熔点低D.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练习题5: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
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
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练习题6: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大半熔化时(试管底部一直不与烧杯底部接触),大试管中的碎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练习题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练习题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练习题9:萘的熔点是80.5 ℃,那么80.5 ℃时萘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三种状态都可能练习题10: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烧杯和试管中放有适量的碎冰,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线是B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烧杯内碎冰从第4 min开始熔化C.第2 min时烧杯内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D.试管内碎冰熔化时间为6 min练习题11:炎炎夏季,小明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变成了冰块,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小明在可乐里加入冰块后能降低可乐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冰块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习题

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C.可能是固体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E.可能是液体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6.如图4-2-2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8.如图4-2-3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7.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8.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19.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图4—1020.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2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22.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二、填充题23.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摄氏度的水,现将温度为-10摄氏度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B.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D.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2.一种新型固态建筑材料,现对其加热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从10o C开始加热并计时,其在第1min、20o C时开始熔化,到第8min、40o C时熔化结束。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B.C.D.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宇航员在空间站“天宫一号”内居住了3个月,然后返回地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航员居住在太空中,以地球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B.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不需要电话等设备对方也能听见C.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上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D.返回舱与大气摩擦表面物质将会烧毁,物质在熔化、汽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4.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近年来,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成为新尝试,如废钢筋、废铁丝等经过分拣、回炉热加工可制成钢材等金属制品。
对于废钢筋、废铁丝再循环利用涉及的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B.先汽化吸热,后液化放热C.先熔化吸热,后汽化吸热D.先熔化放热,后汽化放热6.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7.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该晶体()A.在BC段,该物质吸热B.熔化过程中图象中的EF段C.凝固时的温度为55℃D.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8.下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C.在BC段物质内能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9.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1.如图所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内的人工造雪机。
造雪机在工作时,机器不断将水吸入,再用高压气泵将雾状水滴喷出,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升华D.凝固2.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0C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0C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0C B.300C C.470C D.700C3.海波的熔点为480C,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0C,则海波处于()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现冰的质量越来越少,则该过程中混合物温度()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5.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7.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0C时氮呈固态C.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D.-400C的气温可以用汞温度计测量8.下列现象能够说明熔化吸热的是()A.夏天吃冰棒解热 B.热蒸汽烫伤比热水烫伤更严重C.冬天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D.往手上哈气,手会湿润并感到暖和9.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ad段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0C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海波熔化特点的是()1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二、熔化和凝固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
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
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 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B.冰加热到0 ℃ 时才熔化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 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3.钢在熔化成钢水的过程中( )A.吸热,温度升高B.吸热,温度不变C.放热,温度降低D.放热,温度不变思路解析:钢是金属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B4.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
如图4-2-1,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图4-2-1思路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答案:B5.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冰化成了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以上四种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这是溶解,而非熔化。
答案: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冰化成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6.下表是给某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6 -4 -2 0 0 0 1 2 3由上表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_,它可能是__________;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min,试在图4-2-2中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图线。
图4-2-2答案:0℃ 冰 2 见图。
7.(2019江苏宿迁模拟)两个学习小组用图4-2-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观察松香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
由图甲可知此时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
各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图能反映海波的熔化特点。
图4-2-3思路解析:第一问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第二问,由图象可知图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丙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而海波是晶体。
答案:48 乙快乐时光学生的提问调皮的布朗因上课常开小差,在老师的提问面前总是哑口无言,所以被同学们称为道先生有一次,布朗想报复一下老师,所以问:看见一样东西,没有腿,从厨房的地板上溜过,老师,你说那是什么呢?老师想来想去,终于说知道。
布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那是水。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B.所有的固体都能熔化,而且都有熔点C.水的温度达到0 ℃ 就会结冰D. 0 ℃ 的冰比0 ℃ 的水更凉思路解析:晶体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所有的固体都可以熔化,但只有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水温达到0 ℃时,还须继续放热,水才会逐渐结冰,故C错误。
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即温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A2.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 )A.一定比0 ℃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 高思路解析:水结冰,一要温度达到0 ℃;二要继续放热。
只有夜里的气温比0 ℃低才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A3.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思路解析:用焊锡补过的铁壶烧水,虽然焊锡的熔点小于火炉的温度,但当烧水时,沸水的温度只有100 ℃,而且沸腾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仍为100 ℃,低于焊锡的熔点,所以焊锡不会熔化。
但是炒菜锅内油的沸点为287 ℃,高于锡的熔点232 ℃,所以炒菜锅不能用焊锡补。
答案:B4.(2019四川达川模拟)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多些,乙盆中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水的温度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思路解析:只要两盆里的冰块未熔化完,那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所以选C。
答案:C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4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图4-2-4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思路解析: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
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大部分已熔化,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 ℃,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 ℃,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答案:C6.下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而使冰熔化思路解析:通过理解题意可知,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
若选C或D,雪的熔点本来就是0 ℃,谈不上很快若选B,使冰的熔点升高,而环境温度迟迟达不到熔点,雪不仅不能很快熔化,反而比正常情况熔化得慢了。
答案:A7.根据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259 ℃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39 ℃ 金1 064 ℃钨3 410 ℃ 钢1 300 ℃A.在-268 ℃ 时,氢是固态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思路解析: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液态;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固态。
对于A:-268 ℃ 氢的熔点-259 ℃,故-268 ℃ 时氢为固态。
对于B: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一般在2 000 ℃~3 000 ℃ 之间,小于钨的熔点3 410 ℃,故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对于D:-40 ℃ 水银的熔点-39 ℃,故-40 ℃ 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
答案:C8.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观察时间的顺序(min) 0 2 4 6温度计示数(℃ ) 0 0 0 9现象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冰完全消失只有水全部是水思路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出在前4 min内都是冰水混合物,且冰在慢慢减少直至消失,是吸热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
答案:冰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9.(2019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图4-2-5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图4-2-5思路解析: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80 15 吸10.(2019江苏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图4-2-6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 min 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图4-2-6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
图4-2-6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11.(2019广西南宁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4-2-7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