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力学专题.力学综合计算题
中考物理综合计算题方法

综合计算专题复习专题特点综合计算题通常以某种事实为背景,以某种器具或用具做载体,含有多个物理过程、多个研究对象、运用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把热、力、电、光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综合分析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综合计算题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在中考中经常处于压轴地位,是区分度较高的一种题型.近年来,中考综合计算题大都避免了繁、难、偏、怪的现象,十分注重从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境中提取问题, 体现了物理基本知识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通过分析、计算来解决.这类题虽然篇幅较长,但摒弃了脱离实际、闭门编题的缺点,使同学们能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体会到计算的乐趣.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综合计算题不断推陈出新.中考涉及的主要题型有电学综合、力学综合、热学综合、电力综合、电热综合、力热综合、电力热综合、太阳能与电力热综合、新能源的应用综合等.《考纲》要求《考纲》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考纲》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为“理解”。
理解是指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重视利用公式收集、整理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淡化复杂的计算。
存在问题学生处理综合计算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为计算题作为压轴题,一般都比较难,且考试时间已经大半,于是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思维混乱,感觉无从下手。
2.由于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于较长(信息分散,干扰因素较多)或较短(信息密度大,比较隐蔽)的题目,在审题时不能快速正确读取解题信息,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
3.不能通过审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有时会凭感觉或根据已做题目的不完整的记忆,做出大致的判断。
4.解题格式不规范,无公式,公式书写不规范,不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乱套公式,乱设符号,无数据代入,无单位,单位不统一就计算等。
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之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

Vm 100 51 0 2(m 3) ρ 2130
F 浮 ρ 液 g排 V 13 0 1 5 0 1 20 5(N 0
(2)已知:VA=50dm3 mA=100kg F浮=500N
F压:F压’=7:12 (F浮=500N) 求:η
解:
出水前:
G F A
G动F浮
2
出水后:
F'
G A
G 动
η
W 有
W 总
G
G A
A
G 动
80%
160 160G动
G动 40(N)
F FN
F 浮 F 向 上 F 向 下 p s13 00. 0 99 0(N
A
A 乙
o BCF 1 2(G A G 动 F 浮 )1 2(1 6 4 0 9 05)5( 丙
G人
F NG 人 -F60 -5 0 5545(
(2)已知:p1=p2 SA:SB=1:3 VB=0.02m3 (GA=160N G动=40N) 求:ρB
V
重力公式: G= mg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浮力测量公式: F浮=G-F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G排 =ρ液gV排
力
漂浮或悬浮时: F浮=G物
学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功的定义式:W=Fs
功率定义式: P=
W t
机械效率公式:
W有=G物 G物 W总 Fn G物+G动
公 式
简单机械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B
B
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人\物体\将滑轮和物体作为整 体...)做好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2.从被求量出发,根据已知条件写明思路。 3.根据等量条件或比值关系列出方程解未知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知识方法点拨
(1)多平衡态的力学综合题万能解题方法:
读题,将已知条件标到题目的原图中,方便解题时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已知条件;
利用题中一些已知条件求解出各种简单易算得的力,备用;
画受力分析图,原则为一态一物一图,即每个状态的每个物体画一个受力分析图;
根据每个受力分析图列一个平衡等式,并带入已知条件整理成最简;
将题中机械效率的值以及各种比例条件转化为与上一步相同的未知量的式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力学与热学综合计算类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力学与热学综合计算类问题1.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
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
(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 可提供的能量约为61.2610J ⨯,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 、温度为25C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34.210J/kg C c =⨯⋅︒水](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m ?(g 取10N/kg )【答案】(1)85C ︒;(2)41.2610kg⨯【解析】(1)由公式0Q cm t t =-吸()可得,水的温度可以升高到()6031.2610J 25C 85C 4.210J /kg C 5kgQ t cm t ⨯=+=+︒=︒⨯⋅︒⨯吸(2)如果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即做功为61.2610J ⨯,由公式W Gh mgh==可得,提升物体的质量为641.2610J 1.2610kg 10N/kg 10mW m gh ⨯===⨯⨯2.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很多城市用雾炮车洒水除尘。
如图为一台正在水平路面上洒水的雾炮车,车内水箱底部出水口面积为50cm 2。
(g 取10N/kg ,ρ水=1.0×103kg/m 3,柴油的热值取4.0×107J/kg )求:(1)洒水前水箱中水深1m ,出水口所受压力;(2)洒水前雾炮车以10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功率为80kW ,此时雾炮车受到的阻力;(3)雾炮车以80kW 的功率匀速行驶20min ,若柴油机效率为40%,需要消耗柴油的质量。
【答案】(1)50N ;(2)8000N ;(3)6kg【解析】(1)出水口面积为22350cm 510m -=⨯压强为334110kg/m 10N/kg 1m 110PaP gh ρ==⨯⨯⨯=⨯水则受到的压力为432110Pa 510m 50NF Ps -==⨯⨯⨯=(2)发动机的功率为80kW=80000W 牵引力为80000W 8000N 10m/sP F v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为8000N 。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引言初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研究物理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力学题目。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力学常见的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模板。
题型一:简单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通常要求根据给定的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等信息进行计算。
答题步骤如下:1. 确定所求物理量,标记为A;2. 根据所给条件,找到关系式表达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关系式中,得到A的表达式;4. 根据所给数值计算A的数值;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二:物体受力分析题这种题型要求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情况,常见的有等于、平衡或不平衡、重力作用等。
答题步骤如下:1.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或不平衡);3. 如果是不平衡状态,继续分析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力的大小和方向;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三:摩擦力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通常给出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摩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2. 根据物体之间的接触情况,确定适用的摩擦力公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公式中,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四:斜面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通常给出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物体的质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画出力的示意图,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将斜面分解为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确定适用的力的分解公式;3. 根据公式计算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力的大小;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五:弹簧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弹簧受力情况,常见的有弹簧的伸长量、弹性系数等。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弹簧伸长或缩短的方向;2. 根据给定的弹性系数和伸长或缩短的位移,计算弹簧的弹力大小;3.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解题步骤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解题步骤有关中考物理力学大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可以分下面几步进行训练:1)物理概念分析,也就是受力分析。
在这个层面,只要能掌握基本的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在一个思维比较清晰的老师的讲解下应该能够很快掌握。
当然,不同的老师讲解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一般都应该涉及到的是浮力滑轮组合、浮力杠杆组合、杠杆滑轮组合已经浮力杠杆滑轮组合。
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到的是关于摩擦力的应用,固体压强和气体、液体压强的应用,当然还要学生熟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定义式和推导式。
不同的组合,受力分析会有略微的不同,但对于普通的初中生来说,通过几次简单的训练就能很准确的把握住。
2)列出关系式。
这一步最简单。
在初中的考试大纲里,只涉及到物体的受力平衡,也就是物体只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列出的关系式就只能是平衡方程,这里的平衡方程包括两种,质点受力平衡和旋转平衡(即杠杆)。
当然一道题中只有这些关系式子是不能给出要求解的物理量的,一般情况下,题中还会给出一些比例关系式。
一般情况下这些关系式恰恰是解题的入手点。
3)对所列关系式就行求解。
这一步本来应该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但是现在却恰恰相反,大部分学生出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里的解题涉及到很多数学上的知识,就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大部分不能熟练运用甚至是不会用这些知识。
这里的数学知识涉及到代数、多元方程、比例、简单的三角函数,甚至还能涉及到相似和全等。
对于普通的学生,要实现上面的三步一般要有二十次课的讲解和培训就能很熟练的掌握,实现这一步基本就能对力学大题对到八九不离十了。
那么要想实现对所有的力学题一目了然还要领悟下一步:4)训练从体外找解题思路。
在第一步中其实涉及到阅读题的问题,当然这一步很容易,和学生一讲就明白,就是速读一遍题,找出题中几个状态,这是为了受力分析的要求。
那么如何从体外找解题思路呢如果你能够掌握了前三步,那么做题就可以反向分析了,就是跳出题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提出的题眼。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力学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答案】C【解析】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故A错误;B.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所以磁铁对小铁球有吸引力,故B错误;C. 在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作用下,小球改变了运动方向,故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C正确;D. 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发生形变,所以不能说明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重点是牢记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答案】 C【解析】【解答】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A不符合题意;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v= =0.05ms,B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P=Fv=2.4N×2×0.05m /s=0.24W,C符合题意;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η==83.3%,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拉力;B、根据v= 求解;C、根据P=Fv求解;D、根据η= 求解。
故答案为:C。
3.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C.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D.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简析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简析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摘要:力学综合题能够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考察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足够扎实。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力学综合题的教学,教给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物理素养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考试成绩,那么教师需要在力学综合题上充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逆向分析解题法、问题简化法、隐含条件法、整体法以及极值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保证问题的顺利解决。
由易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一、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准确理解题目想顺利解决力学综合题,学生就必须要深入理解、充分掌握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和定理等,并准确把握和理解物理定义背后隐藏的物理知识,为其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奠定良好基础。
(二)认真审题在第一遍阅读题目,学生准确理解题目后,第二遍则是认真审题。
审题时,学生需要明确题目中的研究对象、过程和现象,确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隐藏条件等,明确需要求解的问题,从整体的角度规划解题思路。
(三)分析受力情况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要遵从一定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秉承较为缜密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具体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
(四)列出关系式在初中物理的力学题目中,通常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一重难点知识,认真讲解受力平衡方程式,带领学生列出题目中涉及的等式关系式,准确把握解题的切入点,为后续解题做足准备。
(五)求解关系式在解答力学综合题时,只是列出关系式无法顺利解决问题,还需要教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1]。
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内容顺利列出关系式,但是在求解关系式的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7 力学综合计算题一、解决力学体系内综合计算题需要用到的公式 1.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s t = 2.重力的计算公式:G =m 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 /k 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 /k 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压强公式S F p =, 导出公式 pS F =和PFS = 5.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6.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8.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 G- F 拉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9.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n11.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 的乘积。
功的公式:W =F s ;单位:W →焦(J);F →牛顿(N);s →米(m)。
(1焦=1牛·米). 12.功率(P):单位时间(t )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知识回顾计算公式:tWP =。
单位:P →瓦特(w);W →焦(J);t →秒(s)。
13.机械效率:(1)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 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W 有用=Gh ;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 总功=fs(2)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W 总;W 总=Fs(3)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W 额外。
三者间的关系: W 有用+W 额外=W 总(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100⨯=总有用W W η,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和减小绳与滑轮的摩擦 二、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
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
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5.解计算题应注意: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类型1.求解重力、速度、压强物理量的计算题【例题1】(2018海南)滑旱冰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兵质量约为34kg ,所穿的四轮直排旱冰鞋每只质量为3kg ,鞋底每个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cm 2.(g 取10N/kg )求: (1)小兵自身受到的重力(2)若比赛时小兵滑行1200m 用时2.5min ,小兵滑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3)小兵单脚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4)小兵在练习时,想冲上一个斜坡,请从能量角度分析他该怎样做,为什么?(不计斜坡阻力)类型与典例突破【答案】(1)小兵自身受到的重力为340N;(2)小兵滑动的平均速度是8m/s;(3)兵单脚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5×105Pa;(4)提高速度;速度大,动能大,容易冲上斜坡。
【解析】(1)小兵质量约为m=34kg,则小兵自身受到的重力:G=mg=34kg×10N/kg=340N;(2)小兵滑行的路程s=1200m,所用时间:t=2.5min=2.5×60s=150s,小兵滑动的平均速度:v=s/t=1200m /150s=8m/s;(3)小兵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力:F=G总=G人+G鞋=340N+3kg×2×10N/kg=400N;一只旱冰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4×4cm2=1.6×10﹣3m2,对地面的压强:p=F/s=400N/1.6×10﹣3m2 =2.5×105Pa;(4)冲上斜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他应该提高速度,增大动能,容易冲上斜坡。
类型2.求解压强、浮力、机械效率物理量的计算题【例题2】(2019山东省东营)3月12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正式投产首航,其智能化水平以及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的高功率配置均为世界之最。
(g取10N/kg,ρ水取1.0×103kg/m3)主要参数如下表。
项目参数总长度(m)140宽度(m)27.8吸/排管径(mm)1000/1000满载排水量(t) 1.7×104满载吃水深度(m) 6.5泥泵输送功率(W) 1.7×107(1)满载时,求“天鲲号”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2)满载时,求“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若船底需要安装探测仪器,其面积为40cm2,求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3)“天鲲号”去某水域执行任务,其工作量相当于将1.36×104t的淤泥输送至15m高的台田上。
假设“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的机械效率为30%,求完成此任务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天鲲号”受到水的浮力是1.7×108N;(2)“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6.5×104Pa,面积为40cm2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是260N;(3)完成此任务需要的时间是400s。
【解析】(1)“天鲲号”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1.7×104×103kg×10N/kg=1.7×108N;(2)“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6.5m=6.5×104Pa,由p=得,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为:F=pS=6.5×104Pa×40×10﹣4m2=260N;(3)淤泥的质量为:m=1.36×104t=1.36×104×103kg=1.36×107kg,淤泥所受的重力为:G=mg=1.36×107kg×10N/kg=1.36×108N,“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1.36×108N×15m=2.04×109J,“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做的总功为:W===6.8×109J,“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需用时间为:t===400s;类型3.结合杠杆滑轮组,求解重力、机械功率、机械效率等物理量的计算题【例题3】(2019四川南充)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M1重为500N,OA:OB=2:3,每个滑轮重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5m。
(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求:(1)物体M2的重力;(2)拉力F的功率;(3)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答案】(1)物体M2的重力为80N;(2)拉力F的功率为50W;(3)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为245N。
【解析】(1)因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 /W总=G2h/(G2+20)h=80%,解得物体M2的重力:G=G2=80N(2)由图知,绳子的有效段数为2,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G2+20)/2=50N;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2h,由v可得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v绳=2v=2×0.5m/s=1m/s;拉力F的功率:P=Fv绳=50N×1m/s=50W;(3)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端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F′B=3F+G定=3×50N+20N=17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定滑轮对杠杆B端的拉力为:F B=F′B=17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A×OA=F B×OB,故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为:F A=255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M1向上的拉力为F A′=F A=255N,根据力的平衡,地面对M1的支持力:F支=G1﹣F A′=500N﹣255N=245N;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F支=245N。
类型4.结合图像和简单机械,求解浮力、密度、功率等物理量的计算题【例题4】(经典难度题)如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1×104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已知A的重力为3×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A的体积;(3)长方体A的密度;(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答案】(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104N;(2)长方体A的体积2m3;(3)长方体A的密度1.5×103kg/m3;(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为4000W.【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A未露出水面时所受的拉力F1=1×104N;则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3×104N﹣1×104N=2×104N;(2)由F浮=ρ水gV排可得A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2×104N/1.5×103kg/m3×10N/kg=2m3;因为A浸没在水中,所以A的体积:V=V排=2m3;(3)A的质量:m=G/g=3×104N/10N/kg=3×103kg,A的密度:ρA=m/V=3×103kg/2m3=1.5×103kg/m3;(4)A完全离开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此时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为1×104N,由η= W有用/W总=G/nF得,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G/ηF=3×104N /1×104N×75%=4,则拉力端移动速度:v=4v物=4×0.1m/s=0.4m/s,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P=Fv=1×104N×0.4m/s=4000W.中考达标训练题一、选择题1.(2019四川达州)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