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指导:急救开放气道的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临床操作指导》复习考点:通气

《临床操作指导》复习考点:通气

《临床操作指导》复习考点:通气2017年《临床操作指导》复习考点: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是一切救治的基础。

伤员鼻咽腔和气管,可能被血块、泥土、呕吐物或本身过量分泌的分泌物以及舌后坠等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窒息。

1.头后仰:伤员取仰卧位,头、颈、胸处于同一轴线,双肩略垫高。

操作者在伤员头顶侧,一手置于伤员前额向下用力,一手置于颈后向上用力;也可用一手置于伤员前额,另一手直接拾起下颏,使头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估计颈部有损伤时,则应避免过分后仰。

2.稳定侧卧位法:当出现批量伤员、人手缺乏时,对昏迷而有呼吸者,可采用稳定侧卧位法来保持通气。

先将伤员仰卧,然后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腿弯曲,其同侧手臂置于其臀部下方,轻柔缓慢地将伤员转向抢救者,使伤员头后仰,保持脸面向下,位于其上方的手置于脸颊下方以维持头部后仰及防止脸朝下,下方的手臂置于背后以防止伤员向后翻转。

3.手法清理气道:一手用拇、食指拉出伤员舌头,另一手食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血块等异物抠出;若伤员牙关闭合,则可用两食指从伤员口角处插人口腔内顶住下牙齿,两拇指与食指交叉用力打开口腔,清理气道。

4.托颌牵舌法:昏迷伤员的舌后坠易堵塞声门,应用手从下颌骨后方托向前侧,将舌牵出,使声门通畅,然后用口咽或鼻咽管来维持。

5.击背法:使伤员上半身前倾或半俯卧,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掌击打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促使咳嗽,将上呼吸道的堵塞物咳出。

对于急性气道堵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窒息,使用上述方法失败者,可使用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veur)。

此外,在开放气道时发现有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敷料或其他一切尽量清洁之可用物品堵塞胸壁伤口,使开放性气胸转为闭合性气胸。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各种开放气道操作时,须严格颈椎制动以保护颈椎,必要时应数人协作。

通气/血流比值意义: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VA/Q比值在0.84的情况下,气体交换的效率高。

通气技术操作方法

通气技术操作方法

通气技术操作方法
通气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心脏骤停或呼吸道严重受阻的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

通气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检查呼吸道: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检查是否有物质阻塞或其他障碍物。

如果有,应及时清除。

2. 使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如果患者还有意识且能够正常呼吸,可以让他坐直并保持安静。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放置在平坦且坚硬的地面上(如地板),并尽量保持颈椎稳定。

3. 使用头后仰法:对于处于心脏骤停或无意识状态的患者,应使用头后仰法进行通气。

这一步骤能够打开气道,使气道处于最佳状态。

4. 人工呼吸:对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人工呼吸方法,常用的有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面罩等方法。

操作时,应封住患者鼻孔,紧紧贴合着患者口唇或面罩,并通过口一口一口地吹气入患者的肺部,使其胸部抬起。

5. 建立气道通畅:如果患者的气道通畅度不足,则需要使用一些器械来建立通畅。

例如,可以使用手指小心地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可见异物,或者使用尺寸合适的气道导管或喉罩来建立通畅。

6. 使用医疗设备: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或需要长时间通气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医疗设备来进行通气。

例如,可以使用呼吸机或CPR面罩等器械来帮助患者呼吸。

7. 监测患者状况:在通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通气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通气技术应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谨慎、专注,并遵循相关的操作指导和急救准则。

急救叫叫abc操作方法

急救叫叫abc操作方法

急救叫叫abc操作方法
ABC操作方法是急救中最基本且关键的步骤,它用于评估患者的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ABC代表"Airway"(气道通畅)、"Breathing"(呼吸)和"Circulation"(循环)。

以下是ABC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
1. 气道通畅(Airway):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

首先检查患者的口腔内有无阻塞物,如痰液、异物等。

若有阻塞物,应迅速清除。

如果患者无意识或可疑颈椎损伤,应采用头后仰法。

2. 呼吸(Breathing):检查患者的呼吸状态。

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听听有无呼吸声,或者将手掌放在患者的鼻孔和嘴唇上感受有无气流。

若患者没有呼吸,即为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 循环(Circulation):检查患者的循环状态。

检查患者的脉搏是否有,若心跳停止,则为心脏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有出血或伤口,应紧急止血。

在实施ABC操作方法时,应迅速但有条不紊地进行。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意识、停止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例如120)并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同时,在等待救护车到达之前,尽可能进行人工心肺复苏(CPR)或其他适当的急救措施。

请记住,进行急救措施是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因此务必采取正确的措施,并在任何情况下都尊重患者的隐私。

常用急救技术操作

常用急救技术操作
肋间。 ⑹再次检查所选择的能量,按下“充电”开关。
⑺一切人员离开患者及床旁,操作者两手握紧电极板,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 触,双手拇指放于“放电”按钮上。
⑻如未成功,可加大能量,再次除颤,一般可反复除颤2—3次。若2次除颤未成功, 可查找原因应用药物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再进行一次能量更大的除颤。但最 大能量不超过10J/kg。
手拇指要同时迅速用力按下“放电”按钮。
(九)非侵入性急性心脏起搏术
1.适应症 ⑴病情危急,经静脉起搏时间不及、条件不具
备。 ⑵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⑶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趋向者。 ⑷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危险者。
⑸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和既往三尖瓣置换 术者。
2.操作方法 ⑴清洁胸部皮肤,多毛者剪除。
(9)若除颤后,示波器屏幕出现窦性心率,示为除颤成功。 (10)除颤结束后,密切观察心电活动情况。 (11)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安慰患者。
3.注意事项: ⑴病人需置硬板床上,取去枕平卧位。 ⑵松解衣扣、裤带,充分暴露胸腹部。 ⑶除颤前需观察心电活动。 ⑷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或溴苄胺以提高室颤阈值。 ⑸每次除颤前均应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⑹操作者除颤时,身体必须离开床边30cm,双
(1)患者仰卧,肩下垫一薄枕,使头稍后仰,颈部过伸位 (2)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 (3)在甲状软骨下方纵向切开4~5cm长的皮肤及肌膜,钝性分离纵向走
行的肌肉并止血。 (4)将峡部上推或切断结扎止血,切开第三、四气管环,立即吸除血液
和分泌物。 (5)将气管切口撑开,插入合适的器官套管立即拔出管芯,换置内套管 (6)缝合皮肤切口,用布带将套管绑于颈后固定,创面纱布覆盖。
4.呼吸器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⑴面罩:
⑵气管内插管:适用于神志不清的病人,应用 时间不超过48-72h.

现场急救开放气道的方法

现场急救开放气道的方法

现场急救开放气道的方法
现场急救开放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仰头抬颌法、推举下颌法和抬颈仰头法。

仰头抬颌法:施救者需要用一只手的小鱼际压在患者前额处,另一只手在
下颌处将头部提起,这样可以打开气道。

推举下颌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怀疑有颈椎或者颈髓损伤的患者,避免颈
部过度移动。

施救者站在患者头侧固定患者颈部,双手提到下颌角向前推举下颌,使下颌向前移动,这样可以使头部后仰,开放气道。

抬颈仰头法:与仰头抬颌法操作类似,一只手压住患者前额,另一只手抬
起患者颈部,这样可以使头部后仰,从而开放气道。

在开放气道前,一定要先清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徒手开放气道的方法有

徒手开放气道的方法有

徒手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徒手开放气道是指通过手动操作来恢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这种技术方法在紧急情况中特别重要,因为呼吸道阻塞可能导致患者因窒息而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徒手开放气道的方法:1. 头后仰法:将受伤患者的头部轻轻向后仰,以打开气道。

这个方法适用于没有颈椎受伤风险的患者,通过仰头可以拉直气管,使空气更顺畅地流入。

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仰头,以避免颈椎受伤。

2. 侧头倾法:对于怀疑颈椎有损伤的患者,可采用侧头倾法。

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头部,以便舌头从气道中移开,让空气更顺利地进入肺部。

3. 下颌抬高法:对于下巴与胸骨之间有空隙的患者,可使用下颌抬高法。

通过轻轻抬头,以便将下巴抬离胸骨,扩大气道的通畅度,有助于空气流入肺部。

4. 背部轻敲法:对于行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可以轻轻敲击患者的上背部,以刺激呼吸肌肉,帮助患者自主呼吸,并恢复气道的通畅。

5. 胸部振颤法:如果患者有胸部堵塞现象,可采用胸部振颤法。

将手掌贴近患者的胸部,用振颤的方式帮助排除阻塞物,使气道通畅。

6. 叩击法:当患者因液体阻塞而窒息时,可以在患者背部进行叩击,以帮助排出阻塞物。

叩击的力度应适中,以避免伤到患者。

7. 解剖位置法:当患者昏迷或喉部有异物阻塞时,可以采用解剖位置法。

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用手指或其他合适的物品支撑患者的下颌,以便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8. 综合救援技术:针对不同情况和患者状况,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法,配合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置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徒手开放气道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轻轻操作,避免过度用力;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伤势判断合适的方法;若患者有颈椎伤害风险,应采用侧头倾法;同时,若可能存在颈椎或颅内外伤,应考虑稳定患者颈椎的状态。

总之,徒手开放气道技术方法是救助呼吸急救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患者通畅呼吸至关重要。

科学、规范和及时的操作可以挽救生命,但在应用过程中应谨慎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

急救手册指南

急救手册指南

急救手册指南摘录编缉人:路自强修订日期:2018-11-20急救手册简介本手册旨在提供受伤时急救处理方法,并不能代替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或护士的治疗。

为了向全厂员工普及现代救护观念和技能,有效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现向大家介绍几种工厂常见的急救方法。

因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得不能自主呼吸、呼吸机能不正常或呼吸困难的病人得到被动式呼吸。

1.操作步骤第一步:开放气道①将病人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解开病人衣领,女性的胸罩等②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顺畅③用仰头举额法打开气道,头部后仰的程度为病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④开放气道,利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病人呼吸停止,即可开始人工呼吸。

当提供人工呼吸时,务必使每一次都会使病人的肺充分膨胀。

第二步:口对口吹气①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将放在病人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翼,以防止气体从鼻孔逸出②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用双嘴唇包严病人口唇四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③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病人鼻翼,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下降,听、感觉病人呼吸流动情况,准备下次操作④首先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⑤成人每4-5分钟吹气一次,每分钟12次,每次吹气量约700-1100毫升,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2秒钟⑥当病人口不能张开,口部严重受伤或难以使口密封时采用口对鼻吹气法,将病人双唇紧闭,深吸气,双唇包严病人鼻孔并吹气,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情况。

2.注意事项①人工呼吸一定要在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②向病人肺内吹气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部略有隆起即可,吹气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胃扩张③吹气时间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2为宜二、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实施CPR救护法,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知觉,心跳和呼吸是否停止。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旨在恢复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开放气道是CPR的一部分,下面是开放气道的三种常用方法:
1. 头后仰法(Head-tilt/Chin-lift):这是最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

操作者用一只手将患者的额头轻轻后仰,另一只手的两个或三个手指放在下颏骨下缘,然后轻轻向上提拉下颏。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开患者的气道,使气道通畅。

2. 下颌推前法(Jaw thrust):这种方法适用于怀疑颈部受伤的患者。

操作者站在患者头旁,用两手掌轻轻托住患者的颧骨,然后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推动患者的下颌前移,同时提起下颌骨。

这个动作可以打开气道,同时避免进一步伤害患者的颈部。

3. 无颌推前法(Chin lift without head tilt):这种方法适用于患者可能存在颈椎骨折的情况。

操作者站在患者头旁,用两手掌轻轻托住患者的颧骨,然后用手指的指尖向上提起下颌骨,同时保持患者的头保持稳定。

这个方法可以打开气道,同时减少颈部受伤的风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通气,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务必根据实际情况和急救培训得到的指导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开放气道的操作方法:
1.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a、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b、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c、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d、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e、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2.仰头抬颈法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

3.双手抬颌法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

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

注意,颈部有外伤者只能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

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以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

①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③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④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⑤开放气道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