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海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海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商法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海商法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事侵权、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污染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合同、海事诉讼时效、涉外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内容。

本教程实行双语教学。

作为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已修完《物权法学》、《民法》、《合同法》、《国际商法》、《保险法》等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

2.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包括船舶、船员、海上运输、海事侵权、海难救助、共同海损、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海事诉讼时效、涉外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内容。

每个部分以实际业务为背景,通过相关任务的学习与掌握,实现学生对海商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

在学习情境设置上,结合大量的海事海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考核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商法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有关的国际公约。

同时,结合相关案例的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通过双语授课,使学生在掌握海商法学科知识的同时,海商法专业英语词汇量得以增加,海商法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以提高,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海商法课程标准

海商法课程标准

《海商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海商法是一门集专业性、特殊性、涉外性于一体的法律,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体现在航海技术和航运业务两个方面,其特殊性表现在许多法律制度与一般的民事法律原则制度不同,比如船舶优先权、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法律制度;其涉外性体现在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涉外因素,法律形式包括相关的国际公约等。

《海商法》课结合了大量的具体案例,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我国海商法及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海商法》课程通过课题讲授、课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习题、软件操作等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事侵权合同、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污染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合同、海事诉讼时效、涉外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内容,研究、分析海事海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海事海商基本知识。

同时该课程作为报关考试、货代考试的知识章节,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具备今后拓展职业的基本素养。

本课程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货物学、物流地理、远洋运输业务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后续课程为报关实务、报检实务、集装箱运输管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运输与保险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海商法》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从事航运业务管理岗位时,了解船舶和海事运输,使其具备一定的从业技能。

1、知识目标:1)了解海事法律规范、船舶相关的所有权、优先权、抵押权、船员的一般法律规定2)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提单、租船运输、了解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了解海上旅客运输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3)了解拖航合同、船舶建造和买卖合同、掌握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船合同;4)了解拖航合同、船舶建造和买卖合同、掌握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船合同;5)掌握海难救助的成立要件、救助报酬的确定、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共同海损时限与担保;6)了解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7)了解海上保险合同的概述、船舶保险合同;8)了解海事诉讼时效规定,涉外海事关系法律的适用。

《海商法》教学大纲

《海商法》教学大纲

《海商法》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035029/5035030总学时:48学时(讲课44学时,实践4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法学专业预修要求: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是具有很强国际性的国内法,与国际贸易、金融等诸多国际经济领域有密切联系,是涉外经贸法律中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的海商法律、行政法规、法律规范性解释,有关海事、海商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外国法律;熟悉我国和外国的部分典型海事案例,初步掌握海事、海商中的基础英文术语,熟悉提单、保险单等单证的英文文本,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结合典型海事案例分析、讲述关于海商法的专业理论。

作到概念清,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有关海上运输和海上保险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教学中以课堂讲解为主,采用教学与案例相结合、举案说法等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由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结合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本大纲为法学本科生设置。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本章要点:了解并掌握海商法的概念、渊源,熟悉国际及我国海商法的历史发展。

++``- 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海商法的定义、特点和渊源。

第一节海商法的概念一、海商法的定义(一)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条对“海商法”所作出的定义(二)海商法的调整对象二、海商法的性质三、海商法的特点(一)专业性(二)特殊性(三)国际性第二节海商法的历史发展一、国际海商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海商法萌芽时期(二)中世纪——私人编撰海商法时期(三)近代——国家制定海商法时期(四)现代——海商法国际统一时期二、我国海商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海商法的渊源一、国内立法二、国际条约三、国际惯例思考题:1.海商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海商法的特殊性和国际性?3.国际海商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我国海商法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4.我国海商法的渊源有哪些?第二章船舶学时: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2学时)本章要点:了解并掌握船舶的概念、船舶所有权和担保物权,了解船舶的检验、转让与登记。

海商法课程设计

海商法课程设计

海商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海商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到 maritime law、admiralty law 和船舶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海事事故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加强海商法教育和研究对于保护海事交通的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掌握海商法的能力和理解海商法的意义,需要开设海商法课程,将海商法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课程设计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商法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2.帮助学生理解海商法在海事交通中的作用和意义;3.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及方式3.1 教学内容1.海商法的基本概念及其法律制度体系;2.海商法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3.船舶的民事责任;4.海事保险;5.海商法的国际化与发展;6.实践案例剖析。

3.2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同时,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四、教学方法4.1 案例教学法通过海商法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增强学生对于法律实践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2 团队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多项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4.3 策略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和考核,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针对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5.1 作业验收对于学生的课堂笔记、报告等作业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并及时反馈。

5.2 理论考试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海商法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5.3 实践考核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海商法知识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海商法教学大纲

海商法教学大纲

《海商法》教学大纲(Maritime Law)课程代码:1B10314 学分:2总学时数:32 理论时数:32 实验时数:0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经济法、国际商法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本科专业所开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海商法的基本制度,理解海商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能够将本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紧密结合,进一步理解海商立法的发展规律和原理,并能综合应用于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同时锻炼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国际贸易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海商法的历史发展、概念、调整对象、性质、基本特点和作用;掌握海商法的法律渊源、适用效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内容]1.掌握海商法的概念、内容、调整对象、性质和特点。

2.了解海商法的历史发展3.掌握海商法的法律渊源及适用效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性质和法律渊源。

第2章船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海商法中船舶的概念、法律属性和特点;了解船舶登记和船舶国籍管理;掌握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和船舶优先权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内容]1.海商法中船舶的概念、法律属性和特点。

2.介绍我国船舶登记和船舶国籍管理制度,并比较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所在。

3.介绍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和船舶优先权的概念,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和船舶优先权等制度。

第3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种类、基本特点;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国际公约的内容;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解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掌握提单的概念、性质、种类;掌握提单的签发、流转等规则。

[教学内容]1.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种类、基本特点、法律适用。

Maritime Law- 36 海商法 36课时

Maritime   Law- 36 海商法 36课时
思考:“第三人”的范围?
例1:
卖与 甲(船东)
卖与
乙(未登记) (能否对抗?) 丙(已登记)
例2: 卖与
甲(船东)
乙(未登记)
(能否对抗?)
丙(一般债权人)
Case: 船舶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 人
3. 船舶所有权人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三、船舶所有权的种类:
单独所有: Sole ownership
三、近代——国家制定海商法时期
法1681年《海事条例》
美1893年《哈特法》Harter Act
英1894年《商船航运法》
Merchant Shipping Act
四、现代——海商法国际统一化时期 CMI : uniformity of maritime law IMO : safer shipping, cleaner ocean
第十三章 海上保险 第十四章 海事诉讼与
仲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海商法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 海商法的形式 我国《海商法》的立法特点
第一节 什么是海商法
一、海商法的定义 二、海商法的调整范围 三、海商法的性质
一、海商法的定义:
“调整特定的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
第一节 船舶概述 第二节 船舶所有权 第三节 船舶抵押权 第四节 船舶优先权 第五节 船舶留置权
第一节 船舶概述
各种船舶图片: 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其他
一、船舶的定义 二、船舶的法律地位 三、船舶登记与船舶国籍
一、船舶的定义 CMC Art.3: “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
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 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 小型船艇除外。

海商法自考课程教学大纲

海商法自考课程教学大纲

海商法自考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海商法绪论1、海商法的概念、调整对象: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P5第二章船舶及其特殊性1、船舶的定义P212、船舶的法律性质P263、船舶共有:船舶共有人就共有船舶设定抵押权的,应当提供2|3以上份额或者约定份额的共有人的同意证明文件。

4、船舶抵押权的概念P375、抵押人的主要义务P386、抵押权的受偿顺序:对同一个船舶,可以设定两个以上的抵押权,抵押权人的受偿顺序以登记先后为准。

7、船舶优先权的定义P428、优先权的项目P459、船舶优先权的法律特点P4310、船舶优先权的受偿顺序P47,注意应先行拨付的费用P4611、优先权消灭的原因P47-48第三章船员1、船员的概念:指包括船长在内的船上一切任职人员。

P672、船长的职能与权利P74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1、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分类P85图2、承运人的责任期间P91,对非集装箱货物,“钩至钩”原则;集装箱,“收到交”。

3、承运人的责任P93(案例分析)适航的定义和内容,合理绕航包括哪些?4、承运人的免责P97,12条,案例分析5、提单的概念和法律特征P102-1056、提单的种类P110-1127、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的概念P115-1168、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P149第六章海上旅客运输合同1、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的概念P2432、客票的功能P2433、承运人的责任限额P247第八章船舶碰撞1、船舶碰撞的概念和要件P2812、船舶碰撞的损害责任原则P286-287,无过失和过失第九章海难救助1、海难救助的概念与要件P3162、救助要有效果第十章共同海损1、共同海损的概念P3582、共同海损的构成要件P359-364第十二章海上保险1、海上保险的基本原则P431-442(简答)2、保险价值的概念P4473、保险金额的概念P4484、除外责任P4485、主要险别P458-4626、附加险别P463,一般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7、代位求偿权的概念P4938、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条件P4949、委付的概念P502,只针对推定全损10、委付的特征P505-506第十三章海事诉讼法1、海事请求保全的概念P5242、海事证据保全的概念P5343、法律适用问题P法条5394、海事诉讼时效P5455、海事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引起中断的法定事由P551。

海商法教案及讲义

海商法教案及讲义

海商法教案及讲义第一章:海商法概述1.1 课程目标:理解海商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掌握海商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了解海商法的基本原则与法律体系1.2 教学内容:海商法的定义与特点海商法的历史发展海商法的基本原则海商法的法律体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商法的定义、特点与历史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海商法案例,加深对海商法原则与法律体系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海商法的特点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海商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船舶与船员2.1 课程目标:了解船舶的种类与性质掌握船员的职责与权益理解船舶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船舶的种类与性质船员的职责与权益船舶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的种类与性质,船员的职责与权益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船舶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船舶、船员及其法律规定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讨论船舶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报告第三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3.1 课程目标:理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与特点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3.2 教学内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与特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特点与主要条款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案例,探讨合同的法律适用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问题案例分析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海难救助与海洋环境污染4.1 课程目标:理解海难救助的性质与原则掌握海难救助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4.2 教学内容:海难救助的性质与原则海难救助合同的主要条款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难救助的性质、原则与主要条款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海难救助案例,探讨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难救助与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案例分析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海难救助与海洋环境污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章:海商法诉讼与仲裁5.1 课程目标:理解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特点与程序掌握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主要法律规定了解国际海商仲裁机构及其运作方式5.2 教学内容: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特点与程序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主要法律规定国际海商仲裁机构及其运作方式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特点、程序与主要法律规定互动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过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问题模拟仲裁作业:布置相关模拟仲裁作业,检验学生对海商法诉讼与仲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六章:海上货物保险6.1 课程目标:理解海上货物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种类掌握海上货物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海上货物保险的法律规定6.2 教学内容:海上货物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种类海上货物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海上货物保险的法律规定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上货物保险的基本概念、种类与主要条款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海上货物保险案例,探讨保险合同的法律规定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上货物保险的问题案例分析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海上货物保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7.1 课程目标:理解船舶所有权的取得与转让掌握船舶抵押权的设立与实现了解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的相关法律规定7.2 教学内容:船舶所有权的取得与转让船舶抵押权的设立与实现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的相关法律规定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与抵押权的设立、实现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案例,探讨相关法律规定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的问题案例分析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船舶所有权与抵押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船舶租赁与光租8.1 课程目标:理解船舶租赁与光租的基本概念与种类掌握船舶租赁与光租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船舶租赁与光租的相关法律规定8.2 教学内容:船舶租赁与光租的基本概念与种类船舶租赁与光租合同的主要条款船舶租赁与光租的相关法律规定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租赁与光租的基本概念、种类与主要条款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船舶租赁与光租案例,探讨合同的法律规定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船舶租赁与光租的问题案例分析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船舶租赁与光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国际贸易中的海商法冲突9.1 课程目标:理解海商法冲突的基本概念与原因掌握解决海商法冲突的国际惯例与法律规定了解中国在海商法冲突解决中的立场与实践9.2 教学内容:海商法冲突的基本概念与原因解决海商法冲突的国际惯例与法律规定中国在海商法冲突解决中的立场与实践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商法冲突的基本概念、原因与解决方法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在海商法冲突解决中的立场与实践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商法冲突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海商法冲突的国际惯例与法律规定,并进行报告第十章:海商法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对海商法案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海商法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海商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商法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讨论案例对海商法理论与实践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选定的海商法案例,探讨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案例的分析与看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海商法案例的问题案例分析报告: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报告作业,检验学生对海商法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海商法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海商法的基本概念和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学习海商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商法》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海商法是一门集专业性、特殊性、涉外性于一体的法律,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体现在航海技术和航运业务两个方面,其特殊性表现在许多法律制度与一般的民事法律原则制度不同,比如船舶优先权、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法律制度;其涉外性体现在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涉外因素,法律形式包括相关的国际公约等。

《海商法》课结合了大量的具体案例,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我国海商法及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海商法》课程通过课题讲授、课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习题、软件操作等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事侵权合同、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污染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合同、海事诉讼时效、涉外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内容,研究、分析海事海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海事海商基本知识。

同时该课程作为报关考试、货代考试的知识章节,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具备今后拓展职业的基本素养。

本课程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货物学、物流地理、远洋运输业务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后续课程为报关实务、报检实务、集装箱运输管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运输与保险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
《海商法》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从事航运业务管理岗位时,了解船舶和海事运输,使其具备一定的从业技能。

1、知识目标:
1)了解海事法律规范、船舶相关的所有权、优先权、抵押权、船员的一般法律规定
2)掌握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提单、租船运输、了解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了解海上旅客运输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3)了解拖航合同、船舶建造和买卖合同、掌握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船合同;
4)了解拖航合同、船舶建造和买卖合同、掌握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船合同;
5)掌握海难救助的成立要件、救助报酬的确定、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共同海损时限与担保;
6)了解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7)了解海上保险合同的概述、船舶保险合同;
8)了解海事诉讼时效规定,涉外海事关系法律的适用。

2、能力目标:
1)在实践中区分船舶的所有权、优先权、抵押权的先后受偿顺序,及有效保护自身权益的措施;
2)能够熟悉提单的内容、制作提单;能够草拟租船合同;
3)能够区分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草拟定期租船合同、有效避免船舶买卖合同中的陷阱;
4)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案情,分析碰撞双方的责任,计算损害赔偿;
5)能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是否构成海难救助,是否属于共同海损的范围;
6)能正确确定污染损害的赔偿范围,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计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数额;
7)能正确分析海事保险合同案例;
8)能将时效正确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分析具有涉外因素的海事法律关系的适用。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尽职尽责的职业素养;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
4)具有客观科学的态度;
5)具有较强的工作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6)具有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遵循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企业实际工作实践为主线,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课程理念,实现“课程、岗位、证书”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教学中始终围绕国际航运公司管理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国际航运实践过程为主线,以国际航运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考证为辅助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学抽象,因此课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国际航运业务中的海事海商案例为线索,将课程划分为船舶、船员等八个模块。

每个模块以实际业务为背景,通过相
关任务的学习与掌握,实现学生对海商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

在学习情境设置上,结合大量的海事海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四、教学进程安排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六、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70%,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作业、听课情况而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期末考核成绩占30%,采用期末开卷考试方法,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法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案例的分析把握能力。

七、教学条件
(一)实践条件
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配置了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室。

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及各章的具体案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校图书馆有开放的机房、学院拥有机房,方便学生访问课程网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二)师资条件
本课程实施双师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培养和遴选,所有专任教师均取得双师资格,具备双师素质,形成优秀的教师职业人队伍。

课程教学团队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计划、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等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际货运代理准职业人。

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应合理。

同时,授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和实践操作引入教学,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其它
1、教材:司玉琢主编.《新编海商法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参考书:
(1)司玉琢编:《海商法专论》200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於世成《海商法》2006版,大连大学出版社
八、实施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2、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训的数量,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项目,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海商法相关工作环节的实际岗位情况和操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