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晏子和管仲浅谈为人和处事
《晏子春秋》处世思想及后世影响

《晏子春秋》处世思想及后世影响任环宇摘要:作为春秋末期重要思想家之一,晏子的思想特别是晏子的处世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
晏子的处世思想以“顺进逆退,明哲保身”为核心,而“辞不为臣,退而穷处”“顺则进,逆则退,不与君行邪也”“不庶几,不要幸”则构成了其整个处世思想的主体内容。
晏子处世思想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及其后世弟子,以及魏晋乃至两宋世人的处世思想、养生思想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晏子春秋》处世思想时代背景影响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236-02作为与管仲齐名的一代名相,晏子顺进逆退、明哲保身的思想对其处理君臣关系和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晏子思想虽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关于他的处世思想研究依然较为薄弱,仅在解读其中庸思想中有所涉及,而对于其处世思想仍然有待进一步阐释。
本文将通过探究《晏子春秋》和相关文献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晏子处世思想、产生背景及其后世影响逐一进行剖析,探究他的处世之道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晏子春秋》处世思想阐释“明哲保身”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烝民》中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即深明事理,充满智慧,善于保全自己,晏子将这一思想加以发展,并以中庸思想为指导,运用到君臣关系和对财富的认识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辞不为臣,退而穷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中,晏子在看到齐景公信任重用善进谗佞、巧言谄媚的人时,在劝谏未果后决然请求辞职离去:“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1]1便是晏子在对齐景公的“亲小人,远贤臣”而倍感无望后及时脱身的谏言。
在《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中,晏子因景公出游并征发劳役耽误春耕劝阻而未果,于是提出“臣闻忠臣不避死,谏不违罪。
君不听臣,臣将逝矣”[1]2,亦是晏子在预见到君王的放纵骄奢终会危及国家安危时选择脱身的体现。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读完《管晏列传》,我心里像是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涟漪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波大浪,而是如同在静谧的午后,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所带起的细腻波纹。
管仲和晏婴,这两位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耀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可不只是简单的功成名就、荣华富贵。
在司马迁的笔下,我看到的是有血有肉、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两个人。
先说管仲吧,他的人生经历那叫一个曲折。
一开始,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可这管仲老兄啊,老是多拿多占。
要是放在咱平常人身上,估计早就和这样的朋友闹掰了。
但鲍叔牙不,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管仲家里穷,多拿点钱那是迫不得已。
就冲这一点,我都得给鲍叔牙竖个大拇指。
后来管仲去当兵,战场上冲锋的时候他往后缩,撤退的时候他跑得比谁都快。
旁人都笑话他是个胆小鬼,可鲍叔牙又站出来替他说话,说管仲不是胆小,那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要照顾,不能轻易把命丢了。
你瞧瞧,这得是多深的交情,多懂对方的心,才能有这样的理解和包容啊!再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这俩公子为了争夺王位,那是争得头破血流。
最后公子小白赢了,成了齐桓公。
按说管仲这时候算是败了,命都可能保不住。
可鲍叔牙又力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比他强多了,只有管仲能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齐桓公还真就听了鲍叔牙的,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管仲也没让人失望,对内搞改革,让齐国国富兵强;对外“尊王攘夷”,让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
说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啊,咱们平常人要是遇到管仲这样的情况,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和这么铁的朋友吗?估计很难。
而且就算有机会摆在面前,能像管仲那样抓住机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吗?也不好说。
晏婴呢,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个子矮矮的,其貌不扬,可脑子特别好使。
有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
楚王想羞辱他,故意在城门旁边开了个小门,让他钻进去。
晏婴可不吃这一套,他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那我就钻狗洞。
”楚王一听,自知理亏,只好让人打开大门迎接他。
谈谈你对晏子的看法作文

谈谈你对晏子的看法作文《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齐国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张的古代文学名着。
我们能从晏子治齐,晏子劝谏景公善政的传说中悟出点管理经验和领导艺术来的。
领导个人修养方面:仁、俭、谦、正、实。
仁者爱人,具体到领导者而言,仁就是爱民,就是有爱心,有同情心,就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他的努力下,伤槐者、伤竹者、惊鸟的野人、养马的官员都免除了酷刑,保全了性命;逢于何的母亲得以安葬,北郭骚的母亲得以颐养天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晏子的公仆意识之强,爱民之深,是显而易见,处处见着于行动的,这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里确属难能可贵。
晏子尚俭,但对自己物质欲望的抑制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不但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饭食,而且不讲排场,不比阔绰,甚至不惜寒酸龌龊,丢人现眼。
就晏子的俭,我领悟到,一个领导的俭朴,不仅关乎个人修养和公众形象,而且事关整个群体的利益;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问题,而且是一种工作作风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政治方面问题。
谦,即谦虚。
一个人谦虚,则有礼,能平等待人,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概是每一个为官者必须遵守的宝贵原则罢。
晏子谦恭有礼,稳重大方,从不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更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身正则立。
脚正不怕鞋歪。
上不正则下邪。
所谓正,就是作风正派,集中精力,务正业,干正事。
具体到领导者,就是事业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不良嗜好。
实,就是努力实践,扎扎实实的做事。
晏子对领导者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是颇有微辞的。
晏子是很重视礼的,晏子既讨厌贵族化的繁文缛节,又强调要有礼,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界限和规范。
古今同律,万事一理。
虽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千差万别,大相径庭,但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有着惊人的一致,带有一定规律性的。
古人云,修身然后齐家;齐家然后治国;治国然后平天下,是颇有道理的。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於诸侯。
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管晏列传读后感5篇

管晏列传读后感5篇篇一:管晏列传读后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宰相,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我佩服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比如,他刚到楚国,见到楚王有意不开城门,让他钻狗洞。
这不是明摆着让晏子出丑么?但是晏子肯定是不示弱的,他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们去问问你们的楚王,楚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竟含着楚国开城门是国家,开狗洞是狗国的意思。
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开城门的话,他就成了狗国的狗王。
楚王迫于无奈,为了能保住楚国和自己的尊严,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晏子还非常聪明、机智、随机应变,他知道如果说楚王的一句坏话,杀身之祸是免不了的,于是他换一种说法说楚王,让楚王自己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真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前身埃晏子的爱国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让他的武士押着囚犯在他们吃得很开心的时候走过,这时,楚王假惺惺地问武士:“这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是个强盗,齐国人。
”这样一说,楚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齐国人没出息。
晏子并不认输,马上反驳,举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
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这样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今天在黄部长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管晏列传》这篇古文。
《管晏列传》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了其蕴涵的进步思想和做人的道理。
其中所述的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让我深有感触。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两人的关系很好。
鲍叔认为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
在当时,管仲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管仲将自己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给自己一些,占鲍叔牙的便宜。
鲍叔牙知道他的困难,并不说他的坏话,始终对他很好,不和他计较这些小事。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晏子的故事。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对管仲和晏子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
管仲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在《管晏列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深谙人性,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人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注重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推行法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他还善于外交,与各国诸侯交往中,巧妙地维护了齐国的利益。
与管仲相比,晏子虽然名声不如管仲,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样值得我们钦佩。
晏子一生忠诚于国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他主张“以德服人”,注重以道德教化人民,提倡“仁政”,关心人民的疾苦和需求。
他不仅善于治理国家,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的言谈举止都充满了智慧和风度。
阅读《管晏列传》,我深深感受到了两位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他们在治理国家、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和智慧。
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世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们都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人。
他们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管晏列传》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两位政治家的故事,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管晏列传》,这一篇出自《史记》的文章,读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管仲和晏婴,这两位春秋时期的名臣,他们的智慧和谋略,他们的为人处世,都让我深深地着迷。
管仲,从一个曾经的囚犯,摇身一变成为齐国的相国,他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传奇。
晏婴,身材矮小却智慧过人,以其独特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手段为齐国谋福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他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纵横捭阖。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管仲的经济策略。
他提出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真的是太有远见了。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为了温饱而奔波,谁能想到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对于道德和礼仪的追求会自然而然地提升呢?管仲就想到了,而且还将其运用到了齐国的治理当中。
他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让齐国的粮仓充实,百姓们不再为了吃穿发愁。
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齐国的社会秩序也变得越来越好,人们开始注重礼仪和道德,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再说晏婴,他那“以节俭力行重于齐”的作风,真的是让人敬佩。
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出行的车子也很破旧。
可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人,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却毫不含糊。
有一次,齐王想要给他换一辆豪华的马车,晏婴坚决拒绝了。
他说:“臣节衣缩食,是为了给百姓做表率,让他们懂得勤劳节俭的重要性。
如果我坐上了豪华的马车,那百姓们会怎么想呢?”就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总是追求那些表面上的虚荣和奢华,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晏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节俭并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美德,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联想到我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他们那样波澜壮阔,但也有着相似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社区的志愿活动。
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清理小区里的垃圾和杂物,美化环境。
一开始,我心里还有些不情愿,觉得这又脏又累,没啥意思。
但是当我真正投入进去,看到原本脏乱差的小区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整洁干净,看到居民们脸上露出的满意笑容,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晏子故事启示我们如何做人——晏子故事教案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人,他在政治、文化、道德上都有卓越的表现,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闻名遐迩的人物。
晏子的故事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晏子使楚》。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晏子被齐国国君派遣到楚国做外交使者,他在楚国的宴会上面对蔡泽的屡次羞辱和侮辱,能够使自己保持尊严和风度,最终化解了矛盾,获得了楚国君主的认可。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以启示。
晏子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底线。
按照传统思想,大丈夫处世不可无义,所以,在面对嘲讽、挑衅和无理取闹的人时,晏子能够镇定自若,并不断提醒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我们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有时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坚守自己的底线与原则,不需要强调,也不需要掩饰。
晏子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晏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楚国君主的弱点和蔡泽的心理,想到完美的应对策略,这需要他有着优秀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指导。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优势,因为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去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自主思考,分清事情是怎么回事,从自己角度出发,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
晏子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有自己与人相处的本领。
在故事中,晏子在面对蔡泽的挑衅和气氛的压力时能够保持风度,不仅获得了楚国君主的尊重与赞誉,也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这恰恰说明了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与秉性非常重要。
在面对人们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的局限与不足,也应该好好看看他们的独特之处和个性魅力,这样,才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晏子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固定的,在很多方面因为我们不主动去迎接好的机会和挑战,过于顺从和妥协,在人际交往上缺少自己的主观意识与行动。
晏子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之间相差甚微,很多时候只有一步之遥,取决于我们迎来挑战的态度、主观能动性和努力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笑看晏子和管仲浅谈为人与处事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笑看晏子和管仲浅谈为人与处事
世事苍茫,人生百态。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舞台的主角,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把人生演绎到什么程度?是精彩纷呈,还是暗淡无光?是雄浑激越,还是默默无声?是衣锦荣归,还是颗粒无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平凡,然而真正伟大的人有几个!
晏子和管仲应当是真正伟大的人,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纷呈的是雄浑激越的!之所以事业有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被后人歌功颂德,永载史册,这应当是与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息息相关的!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秘)人。
头脑机灵,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君,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晏子深谙治国之道,出使不辱国格和国威。
由奢入简难由俭入奢易,晏子身为皇亲贵戚,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活上却特别的节俭。
权倾朝野力压群雄却谦恭下士,一生廉洁无私,心胸坦荡,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提倡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三国刘备曾说勿以善小
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管仲不拘小节无愧做大事者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即达,达济天下,管仲有有大胸怀,大气概,难怪能在官场登峰造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叫人落后,管仲做人谦虚而谨慎,因此美名远扬,事迹流芳百世!
当然现在是21世纪,是一个和平与发展共存的时代,不再是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割据,霸王纷争的状态,时代不再要求我们像晏子和管仲那样辅佐大王成就一番伟业!然而他们的为人和处事之道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做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晏子和管仲有,我们也不例外。
以下是本人对为人处世的一点见解。
好好活着安全是福。
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今市场经济空前发达的社会,几十亿人挤在一个球上,为了生存,竞争可谓是白热化。
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可是林子大了,什么虫子都有!这世界上的人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真是让人防不慎防,所以呢,保全自己、以和为贵是最好的,不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卷袖口搂裤管大打出手。
花活一季人活一世,不容易啊,这辈子能投胎为人成为万物之灵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呀,所以既然生了下来就好好活下去吧,这世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所有的钱财、名利、欲望统统都可以抛之脑后,金钱能买来名贵的药材却买不来健康的身体;名利一不小心就让人遗臭万年;欲望让人醉深梦死堕落为奴!
以德为贵。
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
”所以要处事,先要学
会做人,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德性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
既然是国人就应当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的人。
家和万事兴。
家是修身避雨之所,是心灵的港湾,它伴着你呱呱坠地又陪着你与世长辞,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领地!家伴随人的一生,家庭和睦让人受益一生,在家里面生活要以和为贵,应当无条件的孝敬父母珍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做到夫妻白头偕老。
为人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有一套合适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处事是根本,为人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