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

合集下载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超声波 应用6、超声波探伤:由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 可以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探查金属、陶瓷、混 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 空洞和裂纹等缺陷。 应用7、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发射,来探查人体 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等有无异常,还可以确定肿 瘤的有无、位置和大小等等.
超声波 应用8、利用超声波清洗污垢:金属零件、玻璃和陶 瓷制品的除垢是件麻烦事,但如果在放有这些物品 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 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应用9、声呐:超声波在水中传播 的距离要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远得多。 水声测位仪就是根据超声波的这种 特性制成的装置,这种装置既能发 出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又能接收被 潜艇、鱼群或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 波,根据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和波速, 就可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或海 水深度
次声波 1、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由于频率小 ,故波长较 长,易发生衍射,传播距离较远。 2 、次声波的应用:通过次声波探知几千千米外的 核武器试验和导弹的发射,或预报破坏性很大的 海啸、台风。 3、次声波对人体的影响
1)次声波1-3Hz:可以使人产生恐惧,地震前动物的不安, 也是这个频率的次声波引起; 2)次声波3-6Hz:能使人精神失常,失去理智; 3)次声波8-12Hz:可以使人思维集中,增强记忆力; 4)太强的次声波将使人感到烦躁、耳鸣、头痛、恶心和心 悸,人的晕船和晕车就是由于机械振动、空气和海浪摩擦发 生的次声波引起;特别强的次声波还会使人四肢麻木、耳聋、 鼻孔出血、内脏破裂,直至死亡。
(2)临床上应用多普勒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 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 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 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底血管的 病变.

多普勒效应现象

多普勒效应现象

多普勒效应现象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一个物体以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移动时,它所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因此被命名为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经常听到警笛声来感受到多普勒效应。

当一个警车以高速行驶时,其发出的警笛声会变得更高,因为声波被向前推导致频率增加。

而当警车远离我们时,其发出的警笛声则会变低,因为声波被拉伸导致频率降低。

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声波中,还存在于光波中。

例如,当一个恒星以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运动时,它所发出的光谱线会发生频移,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光谱效应。

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物理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多普勒效应,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速度、方向、距离等信息,从而深入理解自然规律。

- 1 -。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③观察者静止,波源以VS向着观察者运动时


u


u
u VS
u
u VS

频率升高
④ 观察者静止,波源以VS离 开观察者运动时
u u u u VS u VS
频率降低
S VS
VsTs
3. 波源与观测者均运动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当观测者与波源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时, 观
一、波源不动,而观察者以速度 vo 相对于介质运动
观察 者接
ν' u υ0 u υ0 u vo ν 观察者向
b
u / νb
u
波源运动
收的 频率
ν' u vo ν u
观察者远离波源
①波源静止,观察者以速率vO向着波源运动:
u
u vO u vO u vO
测者实际观测的频率 u v0
u vs
式中, 观测者向着波源运动时, v0前取正号, 离 开时取负号;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 vs前取 负号, 离开时取正号.
vo 观察者向波源运动 + ,远离 .
vs 波源向观察者运动 ,远离 + .
让子弹飞!
超音速的子弹 在空气中形成 的激波 (马赫数为2 )
声学在现代技术帮助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类的声音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 在健康和非健康状态声音也会有区别, 显然, 对声音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了解自己. 次声 波、超声波是人类听不到的声波, 人类现在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了解那些一直围绕在我们 身边我们却无法感觉的到的世界.
u
u

频率升高

S VS 0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了当光源或声源相对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感知到的频率或波长的变化。

多普勒效应分为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波长变化两种形式,分别用于描述光学和声学的情况。

多普勒频移(Doppler Frequency Shift):
1. 光学多普勒效应:
•描述: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于彼此运动时,观察者测量到的光频率会有所改变。

•频率变化:如果光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光频率升高(蓝移);如果它们远离彼此,光频率降低(红移)。

•应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中广泛应用,用于测量星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多普勒波长变化(Doppler Wavelength Shift):
1. 声学多普勒效应:
•描述:当声源或听者相对于彼此运动时,听者感知到的声音波长会发生变化。

•波长变化:声源和听者相向运动时,听者感知到的声音波长缩短;相远离运动时,波长延长。

•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警车、救护车的声音变化。

数学表达: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表达式取决于具体情境,但一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频率变化:
f′=v∓vsf(v±v0)
其中:
•f′ 是观察者测量到的频率,
• f 是光源或声源的固有频率,
• v 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v0 是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正表示远离,负表示相向运动),
• vs 是光源或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正表示远离,负表示相向运动)。

多普勒效应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测量和理解运动物体的速度,同时也应用于通信、雷达技术等领域。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实验
将蜂鸣器固定在一长竹杆的一端,然后用竹杆 将蜂鸣器举起,并在头上快速旋转,即可感受多普 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模拟 1、观察者静止不动, 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 数,每分钟假设有30 个人经过。 2、当观察者逆着队伍 行走时,数经过的队 伍中的人数,每分钟 将大于30个人经过。 3、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 行走且速度比队伍的小 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 人数,每分钟将小于30 个人经过。
超声波 1、超声波的能量很大: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 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振动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 方成正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 2、超声波沿直线传播:因为超声波的波长很短, 不易绕过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超声波基 本上沿直线传播。 应用1、 超声波加湿器的基本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剧烈振动 可以把普通水“打碎”成直径 仅为几微米的小水珠,变成雾 气喷散到房间的空气中,增大 房间中空气的湿度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应用5、军事应用(E-3“望楼” 预警机) 脉冲多普勒雷达,多谱勒导航仪
科学漫步
1、可闻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 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
波长:17m -17mm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 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觉到波 变得密集,即波长 减小,接收到的频 率增大。
学科网
2、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到波变得稀疏,即波长增大, 接收到的频率减少。
多普勒效应
1、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 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减小。 2、在观察者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 收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速度发 生改变(波的波长不变)。 3、在波源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 收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波长 发生改变(波的速度不变)。

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率增大;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距离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水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13原理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反之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

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

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

如果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若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那么在你之前的每一个脉冲都比你站立不动时更接近你自己。

而在你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

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

产生原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4公式观察者(Observer) 和发射源(Source) 的频率关系为:为观察到的频率;为发射源于该介质中的原始发射频率;为波在该介质中的行进速度;为观察者移动速度,若接近发射源则前方运算符号为+ 号, 反之则为- 号;为发射源移动速度,若接近观察者则前方运算符号为- 号,反之则为+ 号。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验:火车急速离去时,汽笛声调会低沉下去;而迎面驶来,声调则变高,这种现象物理上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它是波动现象特有的规律.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现在,此效应在激光测速、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等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多普勒效应及其表达式由于波源和接收器(或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使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出现差异。

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1.1.1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为了方便问题的讨论 , 我们假设观测者 R 相对于介质静止 , 波源S 相对于介质以速度 v 运动 , 运动方向跟连线 SR 相垂直 , 波相对于介质的传播速度为,如图所示以静止的观测者 R 建立静止参照系 , 运动的波源 S 建立运动参照系 . 设波源开始时位于 S , 经过一段微小的时间后运动到S ′处,波源在 S 处发射位相为的波的时刻 , 相对于静止参照系 R 是, 而相对于运动参照系 S 是 ; 波源在 S ′处发射位相为 U 的波的时刻 , 相对于静止参照系 R 是 t , 而相对于运动参照系 S 是 t ′ . 设波源所发射的波的频率为 f , 则有U - = 2 P f ( t ′ - ). (1) 对于观测者 , 其接收到波源所发出的位相为的波的时刻为=+ SR /. (2)其所接收到波源所发出的位相为 U 的波的时刻为= t + S ′ R / . (3)设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波的频率为 f ′ , 则有U -= 2 P f ( - ), . (4)由 (2) 式和 (3) 式得- = t - + ( S ′ R - SR ) /. (5)在上如图 2, 我们在 S ′ R 上取一点 B , 使得 RS = RB , 则S ′ R - SR = S ′ B , 由于我们讨论的时间间隔很短 , 故 S ′ B 也很短 , 可以认为 SB ⊥ S ′ R , 于是有S ′ B = S ′ R - SR = SS ′sin △ H = v ( t - )sin △ H .上式中 t - 是微小量 , △ H 也是微小量 , 故 ( t - )sin △ H 是二级微小量 , 略去不计 , 则有 S ′ B = S ′ R - SR = 0, 于是 (9) 式变为- = t - , (6)由 (1) 、 (4) 和 (6) 式得f ′ ( t - ) = f ( t ′ -), (7)其中 , t ′ - t ′ 0 为运动参照系波源 S 上的时间间隔 , t - 为静止参照系观测者 R 上的时间间隔 .1.1.2声波的横向多普勒效应由于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 c , 因而声波不符合相对论原理 .对声波而言 , 其时空变换关系符合伽利略变换 , 即有t - = t ′ - , 于是由( t - ) = f (t ′ - ), 式得= f由上式可知 , 对声波而言 , 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声波频率与源所发出的声波频率是一样的 . 声波没有横向多普勒效应 .1.2.1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B 静止于∑’系相对于∑系的原点O ’,且∑’系相对于∑系以速度v 沿XX ’正方向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效应
以下是关于多普勒效应,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到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
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会解释多普勒效应.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旋转的录音机发出的声波所表现的多普勒效应,教师可以适当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仪器:音叉、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学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请学生阅读课本的第21页——24页的内容.
二、应用
·
问题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问题2:能现场做实验吗?请学生讨论发表观点.
演示实验1、用音叉在学生耳朵边运动.2、用录音机在教室边放音乐,边运动.
问题3:人的耳朵能听到任何频率的声音吗?(不能)
问题4:怎样划分呢?(频率低于20Hz的属于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人耳大约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波.)
问题5:次声波有什么用途呢?(次声波的衍射能力强,可以探知几千米以外的核试验.)
问题6:超声波有什么用途呢?(声纳、B超等)
探究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多普勒效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