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
世界各地的公共艺术大全课件

堪萨斯城博物馆 菜篮大楼
美国奥兰多市的“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博物馆建于1998年,外形故意模仿楼身遭遇地震后发生断裂的 样子,目的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812年的一次大地震。
合肥鼓型建筑 维也纳倒立的房子
这组雕塑是为了酒泉卫星发射而建立的。雕塑全部以玉石为材料,雕刻成形 态各异的飞仙型像。 过去的飞天登月只能是人们的想象,通过幻想出来的神仙来达成自己飞天的 愿望,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飞翔天空到达月球已成为现实
整组雕塑型态各异,体态 优美,把中国古典神话中 仙子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化层面来看,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 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 共性在更广义上的延伸。这是公园的一处雕塑小品,雕塑通过人的 身体与动物的纹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趣味性,体现出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把环保运用到生活的各方各面。
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一种 新的艺术形式——园艺出 现了,园艺主要通过对树 木的剪材打造成不同形象 的e Dunn Federation Square Austrlia
Copyright: Andre Salvador HIGH CHAIR - DI ROSA PRESERVE California
Thanks
Copyright: kikoy tigas Dubai
●国外
“灯的雕塑”在欧洲是一种 古老的艺术,学名全称“巴 洛克风格庆典灯饰艺术”
● 会跳舞的房子 房子造型充满曲线韵律,蜿蜒扭转的双塔就像是两个人相拥而舞, 以此被成为“跳舞的房子”
●天子大酒店
位于北京东燕郊开发区的天子庄园项目内,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 三星彩塑,高41.6米,在2001年就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世界吉尼斯 纪http录://w最ww佳.de项nve目rin奖fill.c,om如/ima此ge象s/bl形og/的200建7-0筑2/2,007只-02让-17人_ar认t1.jp为g 是巨大的彩塑,很难让 人想到是一座住人的酒店,成为地标性建筑,有公共空间的意味
公共艺术设计第3章

1949年~1966年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艺术 (主要是雕塑)多以反映新时代,歌颂新社会 为主题,革命现实主义成为表达的主要思想, 具有仿苏的倾向。
1966年~1980年,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 有序的城市发展政策被打乱。除了城市雕塑外, 公共艺术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中,而城市雕塑 的题材也通常以领袖像为主,走向单一化、样 板化。
精选ppt29雕塑俄罗斯精选ppt30圣皮尔托广场意大利罗马精选ppt31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办公楼前精选ppt32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办公楼前精选ppt33贝多芬雕塑德国精选ppt34现代雕塑美国精选ppt35庭院规划设计日本精选ppt36庭院规划设计日本精选ppt37广场雕塑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精选ppt3822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公共艺术受封建意识影响较重往往是统治者宣扬其阶级利益的产物且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建设薄弱公共艺术无足轻重
花形喷泉 美国 洛杉矶东方公园
树皮做的马 美国 明尼阿波利斯市
作品就地取材,以原始、简洁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
原野雕塑 美国
巨大而生动地“仓鼠”,警惕地看着周 围,成为有代表性的地域标识。
街道雕塑 加拿大 多伦多
作品从材质、色彩和形式上反映了 现代的场所气氛。
花形喷泉 美国 洛杉矶东方公园
《民舞蹈》
《粉黛参天》
85”美术思潮后,中国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和环 境之间关系得以调整。
人们开始建议将包括公共艺术作品在内的环境 艺术整体由雕塑家、壁画家、建筑师、园艺师、 城市规划师共同合作、分工完成。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90年代艺术多元化状况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 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艺术创作的角度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国外城市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国外城市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气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以下是一些国外城市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案例:
1.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纽约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自由女神像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礼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像之一。
自由女神像高达93米,象征着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2.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建于1889年,现在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3. 伦敦的“伦敦眼”:伦敦眼是伦敦市中心的标志性景观,是欧洲最高的摩天轮之一。
建成于1999年,高达135米,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欣赏伦敦的美景。
4. 德国柏林的“柏林墙艺术”:柏林墙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符号,也是当时东西德之间的分界线。
在柏林墙上,有许多艺术家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例如涂鸦、壁画等,这些艺术作品成为了柏林墙的标志之一。
5. 美国芝加哥的“云门”:云门是芝加哥著名的公共艺术装置之一,由印度裔艺术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
云门高达13米,呈现出一种弯曲的形状,每一面都反射着周围的景象,成为了芝加哥市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这些国外城市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妙的艺术装置,感受城市的文化氛围。
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展历程

THANKS
公共艺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1 2
3பைடு நூலகம்
增强城市竞争力
通过公共艺术规划,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 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提高城市竞争力。
促进社会交流
公共艺术规划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和交流,培养公民的艺术 素养和文化自信。
推动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规划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旅游、艺术 品市场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关注 城市美化,出现了许多城市公园、广 场和街道装饰等公共艺术项目。
欧洲的城市美化运动
在欧洲,城市美化运动主要体现在建 筑和城市规划上,如巴黎的改造计划 和伦敦的公园建设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和公共艺术规划
战后重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城市需要重建,公共艺术成为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公共艺术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也 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文 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需要妥善处理。
05 未来展望
公共艺术规划的创新和发展
公共艺术规划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发展和公众对艺术的需求变化,公共艺术规划需 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社区艺术计划、艺术 与科技结合等。
多元化和包容性
未来的公共艺术规划应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鼓励不 同背景和文化的艺术家参与,反映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实验性的实践
公共艺术的实验性实践体现在其与 城市环境的互动和影响上,艺术家 开始尝试在公共空间中进行创新和 实验。
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公共艺术规划也开始与城市规划相 结合,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一部 分。
公共艺术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实施策略
公共艺术项目的实施需要采取有 效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艺术 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定位、制
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

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也是一个充满文化与艺术的城市。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中心,佛罗伦萨拥有众多的艺术宝库,这些宝库见证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
1. 乌菲兹美术馆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乌菲兹美术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它收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众多艺术大师的杰作。
在乌菲兹美术馆,游客可以欣赏到达·芬奇的《维纳斯的诞生》,这幅作品以细腻的肌肤和优美的线条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比例和解剖学的追求。
此外,拉斐尔的《圣母子像》也是乌菲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画面中母子间温情脉脉的目光和柔和的色调给人以宁静与舒适之感。
2. 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罗马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它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而闻名于世。
教堂内的圣母百花圣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奇迹。
这座圣殿采用了罗曼式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外墙上装饰着华丽的大理石花纹,内部壁画则由多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创作,使得整个空间更加庄严美观。
3. 佛罗伦萨国家博物馆佛罗伦萨国家博物馆是佛罗伦萨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其馆藏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献金》和波提切利的雕塑作品《大卫》。
博物馆内的收藏品通过精心的展示和解说,让游客领略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貌,体验到大师们对光影和透视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们对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深刻描绘。
4. 圣玛丽亚诺维拉教堂圣玛丽亚诺维拉教堂是佛罗伦萨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也是佛罗伦萨市中心最早的建筑之一。
它的内部装饰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教堂内的多个小堂室都是由著名的文艺复兴艺术家们进行装饰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雷安基奥小堂。
在这个小堂室内,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壁画《创世纪》,展示了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场景,并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解剖和肌肉结构的独特追求。
欧洲艺术之都-维也纳的环城线雕塑和建筑123总汇

欧洲艺术之都-维也纳的环城线雕塑和建筑123总汇注: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皇朝时期的帝国首都,十八十九世纪时期是欧洲三大都市,人口曾经到过三百万人。
所以游客来到维也纳经常会诧异于一个八百万人口的小国家怎么会有如此气势恢宏的首都,围绕着维也纳一区老城区有一条“戒指大街”,德语叫Ringstrasse,这里是维也纳游客最集中的地区。
经常有游客会一路问导游眼前看到的建筑和雕像是谁,要是每个都说不知道好像又不太合适。
所以我把维也纳内环沿线的建筑和雕塑分期给同行们介绍一下,以免尴尬(一)维也纳被称为欧洲的音乐之都和建筑之都,维也纳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欧洲最华丽的城市,下面就跟着焦爷去瞧瞧维也纳的建筑和雕塑。
维也纳的建筑精华是在环绕内城一区的戒指大街(Ringstrasse)上。
在维也纳的老城,有一条富丽堂皇的戒指路(环城大道)。
环城大道的所在原是兴建于13世纪的城墙,用释放英格兰理查一世的赎金修建,1529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时进行了加固,并修筑了大约500米宽的壕沟。
到18世纪后期,这样的防御工事已经过时,但是直到1848年革命才引发了根本性的改变。
1850年,Vorstädte(今天维也纳的第二区到第六区)被并入维也纳市,城墙成了交通的障碍。
1857年,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颁布诏书《这是我的德意志》,下令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并规定了大道的精确尺寸,以及地理位置和新建筑的功能。
环城大道和规划的建筑是为了展示哈布斯堡王朝的显赫和奥匈帝国的荣耀。
由于环城大道主要用于展示,于是在过去的壕沟以外又修建了一条平行的货运道路Lastenstraße,在随后年代中,大道两侧兴建了大量公用和私人建筑,贵族和富豪们都竞相沿街修建豪华的府第。
游客来到维也纳市区,一般首站大多会去城市公园瞻仰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
原来是黑色的,后由日本人出资改为金色,说心里话觉得显得有些俗了,象征着没落帝都时期的浮华。
欧洲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

欧洲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描绘以大量消费为背景的工业化社会的乌托邦是个幻想,不仅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多。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中,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公宫越来越多,城市失去了平衡。
同“美国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1990年,诚文堂新光社刊)发行时相比,公共艺术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城市自身开始将艺术和美术作为目标,公共艺术也不得不从美术这一表现领域飞跃出来。
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城市文艺复兴,其目标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与高迪时代。
它以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为开端,在国家间或同一国家内或同一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
在欧洲,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欧盟国家间文化经济水平的调整、法国等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内部的团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的分裂问题等,这些问题当然要一个一个解决,而从辻些问题中反映的理念“美”、“美的城市建设”则成了当前城市文艺复兴的主题,并且城市建设由硬件时代逐步过渡到了软件时代。
这一连串的发展在日本由于有了富余的金钱而得以实现。
但在法国却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制订了周密的国家战略并加以实施。
另外,像巴塞罗那那样虽然是小城市,但也具有国家意识,因此,不论有没有奥运会,都在努力发展城市建设。
欧洲一方面呈现出进退维谷、无可奈何的状况,另一方面则在努力确保未来的国际地位,积极准备理念的构筑。
雕塑家也从单体的、个人的表现中走出,开始创作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具有城市机能的作品,如广场、公园等。
其中如达尼·卡拉万甚至把城市规划自身作为造型加以创作。
但雕塑家进入建筑、景观设计的领域进行创作还是少之又少的。
相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和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及风景建筑师等加入到雕塑领域,创作出巨大雕塑般的城市造型,建筑界呈现出剧烈而动态的发展,建筑师和风景建筑师终于从经济的理论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返回了艺术表现的出发点。
城市艺术的力探访国际大都市的创意之旅

城市艺术的力探访国际大都市的创意之旅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艺术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和表达方式。
国际大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峰,不仅汇聚了各国各地的人才和文化,更展现了城市艺术的丰富与多元。
本文将探访几个国际大都市,领略它们的创意之旅。
1. 巴黎——浪漫艺术的故乡巴黎作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它以浪漫艺术而闻名于世。
艺术家们在牛津街艺术区等地举办了各种展览和艺术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参观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能够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杰作,也可以感受到巴黎这座城市独特的浪漫氛围。
2. 纽约——多元文化的艺术殿堂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文化交汇点,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到布鲁克林街头艺术,纽约城市中弥漫着多元文化的气息。
你可以在摄影展、音乐会和话剧表演中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生命力,同时也体会到纽约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3. 东京——现代艺术的前沿之都东京是一个闪耀着现代科技与艺术创新的城市。
你可以在六本木的国立现代美术馆欣赏到日本当代艺术的精品,也可以在涩谷的街头巷尾感受到涂鸦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东京,你可以看到创意的源泉无处不在,无论是建筑、时尚还是娱乐产业,都充满了艺术的元素。
4. 柏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之地柏林作为欧洲历史与文化的中心,融合了二战时期的废墟与现代艺术的灵感。
柏林墙上的涂鸦艺术一度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同时柏林也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如博物岛和哈乌斯霍夫美术馆。
在这个城市中,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可以欣赏到现代艺术创作的卓越。
5. 巴塞罗那——天才建筑师的赋予之地巴塞罗那被誉为建筑艺术的天堂,安东尼·高迪的作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圣家堂、米拉之家和公园魔岩等建筑奇观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和建筑师前来朝圣。
在巴塞罗那,你可以感受到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领略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氛围。
总结起来,国际大都市是城市艺术的集结地,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
描绘以大量消费为背景的工业化社会的乌托邦是个幻想,不仅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多。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中,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公宫越来越多,城市失去了平衡。
同“美国50个城市的公共艺术”(1990年,诚文堂新光社刊)发行时相比,公共艺术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城市自身开始将艺术和美术作为目标,公共艺术也不得不从美术这一表现领域飞跃出来。
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城市文艺复兴,其目标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与高迪时代。
它以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为开端,在国家间或同一国家内或同一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
在欧洲,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欧盟国家间文化经济水平的调整、法国等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内部的团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的分裂问题等,这些问题当然要一个一个解决,而从辻些问题中反映的理念“美”、“美的城市建设”则成了当前城市文艺复兴的主题,并且城市建设由硬件时代逐步过渡到了软件时代。
这一连串的发展在日本由于有了富余的金钱而得以实现。
但在法国却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制订了周密的国家战略并加以实施。
另外,像巴塞罗那那样虽然是小城市,但也具有国家意识,因此,不论有没有奥运会,都在努力发展城市建设。
欧洲一方面呈现出进退维谷、无可奈何的状况,另一方面则在努力确保未来的国际地位,积极准备理念的构筑。
雕塑家也从单体的、个人的表现中走出,开始创作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具有城市机能的作品,如广场、公园等。
其中如达尼·卡拉万甚至把城市规划自身作为造型加以创作。
但雕塑家进入建筑、景观设计的领域进行创作还是少之又少的。
相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和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及风景建筑师等加入到雕塑领域,创作出巨大雕塑般的城市造型,建筑界呈现出剧烈而动态的发展,建筑师和风景建筑师终于从经济的理论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返回了艺术表现的出发点。
这意味着在城市建设中,美术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作用更大了,必须从单体作品向城市整体的范围发展,实际上责任也加重了。
而具有手工技术,但缺乏建筑及城市尺度创作的技术和经验的雕塑家能和建筑师一起进一步发展今后的城市雕塑
吗?即怎样才能满足市民和行政部门对潜意识中的理想城市形象的要求呢?欧洲的许多国家把“城市建设”用于国家战略和宣传。
如法国,怎么也摆脱不掉工业化的阴影,而且作为殖民国家的通病,国民由多民族构成,失业率居高不下,于是政府利用伟大的国家和城市的形象来消除以上不安定因素,谋求团结稳定。
国家以什么为目标呢?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点什么呢?经济和军事力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
在即将迈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终于醒悟,在地球上文化、生活各异的民族要想共存下去,必须要发展表现自身特征的文化,并互相比“美”。
不把“城市之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不仅会落伍于世界,而且即使说灭亡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