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吨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计算书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dm Q /1134006300183d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
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下: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第三章泵站计算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第三节清水池计算第四节配水池计算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dm m d n N q Qd m m d n N q Q 343222/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4、 消防用水量x Q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m Q Q Q Q d 34321106.2⨯=++=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d34/104⨯=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一、确定设计流量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sl d m T Q a Q s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2410405.173.376360024101.305.134//34=⨯⨯⨯=⨯==⨯⨯⨯=⨯= 2、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因为无用水变化曲线也没相似地区资料故不设置调节构筑物,其设计流量为sl d m Q k Q sl d m Q k Q d h h d h h 44.6944.861045.14.8618.5384.86101.35.14.8634//34=⨯⨯=⨯==⨯⨯=⨯=3、清水输水管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4、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第二章 取水工艺计算第一节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方法与内容1、 取水头部选用蘑菇取水头部,头部外形选用菱形,分两格。
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xx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设计题目:G市给水工程初步设计学生姓名:学生班级:指导教师:(签字)答疑教师:(签字)审题教师:(签字)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计算书1.1 工艺流程方案水厂采用如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
通过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分析比较,从中制定出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1.2水处理构筑物计算1.2.1配水井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4012.5m3/h。
2. 设计计算(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 2.5min T =,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34012.5 2.5/60167.19W QT m ==⨯=(2)进水管管径1D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量为334012.5/ 1.11/Q m h m s ==,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11100D mm =时, 1.179/v m s =(在1.0~1.2/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334012.5/22006.25/0.557/q m h m s ===。
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① 堰上水头H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30.557/557/q m s L s ==,一般大于100/L s 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 s 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 取0.5m )。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q =式中q ——矩形堰的流量,3/m s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 =;b ——堰宽,m ,取堰宽 6.28b m =;H ——堰上水头,m 。
已知30.557/q m s =,0.42m =, 5.71b m =,代入下式,有:2/32/30.14H m ===② 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0.67BH<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5万吨给水厂说明计算书-学位论文

25万吨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计算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设计说明书1. 毕业设计的目的-----------------------------------------22.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原始数据-------------------------------23. 工艺确定-----------------------------------------------44. 各构筑物形式确定及设备型号选择-------------------------5设计计算书第一章取水构筑物----------------------------------------6 第二章药剂选择及投加方式--------------------------------7第三章混合设施-----------------------------------------10第四章净水工程1. 水厂设计水量------------------------------------------112. 机械搅拌澄清池----------------------------------------113. 滤池设计计算------------------------------------------214. 清水池的计算------------------------------------------305. 二泵房的计算设计--------------------------------------326. 配水井和吸水井的设计计算------------------------------367. 加氯间的设计计算--------------------------------------37 第五章泥处理系统1. 设计条件----------------------------------------------392. 设计计算----------------------------------------------403. 排泥池设计--------------------------------------------414. 浓缩池设计--------------------------------------------415. 污泥调节池设计----------------------------------------436. 脱水机房设计------------------------------------------44 第六章水厂附属建筑物和人员编制-------------------------45 第七章水厂总体布置1. 水厂的平面布置----------------------------------------462. 水厂的高程布置----------------------------------------46 第八章高程计算-----------------------------------------47设计说明书1.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工艺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 具备设计中、小城镇水厂的初步能力。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给水厂毕业设计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例,系**省**市**小坑镇供水工程。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规模的确定、给水系统选择、给水方案比较、取水工程设计、净水厂设计、二级泵房设计和输配水管网的计算。
设计书由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两部分组成。
拟建水厂的规模是4000m3/d。
采用的处理流程为:源水→浮船取水→管式静态混合器→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重力无阀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城市管网。
本设计选用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ClO2为消毒剂。
水厂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水厂位于小坑镇的南方,地面标高为234.0m(黄海高程系),总占地面积9572km2,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5%,力争创建一个清新怡人的现代化水厂。
关键词:取水工程;配水工程;净水工程;网格絮凝池;重力无阀滤池ABSTRACTThis design derives from real project, which is water supply project of Xiaokeng in the north of Qujiang District, Shaoguan.The main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water supply project in Shaoguan City.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design: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ize, water supply system, water supply schemes, water engineer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e secondary pumping station design and the calc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design book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The size of the design is 4,000m3/d. We choose the water supply process as follows:The source of the water→Primary water pumping ship→Static mixer tube→Grid flocculating tank→Tube settler→Valveless filter→C learance pond→Secondary pumping station→City pipelineWe use PAC as coagulant and ClO2 as disinfectant. The treated water must meet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GB5749-2006).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city, the ground elevation is 234.0m, the total area is about 9572km2, the area of the green space is about 45% of the total. We strive to create a modern and pleasant water plant.Keywords: intake engineering; distribution system; water purification project; grid flocculating tank; valveless filt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前言 (1)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2)第一章概述 (2)1.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2)1.1.1 编制依据 (2)1.1.2 基础资料 (2)1.2 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2)1.3 自然条件 (3)1.3.1 地理位置 (3)1.3.2 地形地貌 (4)1.3.3 气象、水文 (4)1.3.4 地质与地震 (5)1.4 社会经济条件 (5)1.4.1 大森林温泉世界经济条件 (5)1.4.2 小坑镇经济条件 (6)1.5 给水现状 (6)1.5.1 总体现状 (6)1.5.2 存在的主要问题 (7)1.6 设计范围、服务对象、设计标准 (7)1.6.1 设计范围 (7)1.6.2 服务对象 (7)1.6.3 设计标准 (7)1.7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8)第二章用水量及水资源情况 (9)2.1 用水量预测 (9)2.2 水资源情况 (10)2.3 取水水源选择 (11)2.4 供需平衡分析 (11)第三章总体方案 (13)3.1 水厂规模 (13)3.2 取水工程 (13)3.2.1 取水点 (13)3.2.2 取水构筑物 (13)3.3 净水工艺 (14)3.3.1 水厂的总体设计 (14)3.3.2 构筑物的选择 (15)3.4 配水工程 (18)3.4.1 供水方式的选择 (18)3.4.2 配水管网 (19)第四章工程设计 (21)4.1 取水工程 (21)4.1.1 取水构筑物 (21)4.1.2 输水管线 (21)4.2 构筑物及主要设备设计 (21)4.2.1 电磁流量计 (21)4.2.2 混合器 (21)4.2.3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 (21)4.2.4 重力无阀滤池 (22)4.2.5 清水池 (22)4.2.6 送水泵房 (22)4.2.7 水质检测 (22)4.3 附属构筑物 (22)4.3.1 加药间 (22)4.3.2 消毒间 (23)4.3.3 废水沉淀池 (23)4.3.4 综合楼 (23)4.3.5 机修间 (23)4.3.6 化粪池 (23)4.4 水厂总平面布置 (23)4.5 水厂高程布置 (24)4.6 配水管网 (24)4.6.1 高位水池 (24)4.6.2 配水管网 (25)4.7 管网计算 (25)4.8 消防设计 (26)4.9 厂区排水 (26)第五章电气设计 (27)5.1 设计依据 (27)5.2 设计范围 (27)5.3 供配电设计 (27)5.3.1 负荷计算 (27)5.3.2 变配电系统 (28)5.3.3 主要设备选型 (28)5.3.4 电动机启动控制方式 (28)5.3.5 计量方式 (28)5.3.6 功率因数补偿 (28)5.3.7 照明及防雷接地 (28)5.3.8 通讯系统 (28)第六章建筑、结构设计 (29)6.1 建筑设计 (29)6.2 结构设计 (29)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安全 (30)7.1 水源保护 (30)7.2 净水厂环境影响评价 (30)7.2.1 净水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0)7.2.2 周围环境对净水厂的影响 (30)7.2.3 净水厂环境影响评价 (31)7.3 劳动安全卫生 (31)7.3.1 设计依据 (31)7.3.2 建筑与场地布置 (31)7.3.3 运行阶段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32)7.3.4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的主要防范措施 (32)7.3.5 劳动安全卫生效果 (33)第八章工程节能 (34)8.1 能耗指标及分析 (34)8.2 制水成本 (34)8.3 节能措施 (34)8.3.1 节约电耗 (34)8.3.2 节水 (34)8.3.3 节约药耗 (34)第九章管理机构、劳动定员及对下阶段设计要求 (36)9.1 管理机构 (36)9.2 劳动定员 (36)9.3 建设进度安排 (36)9.4 对下阶段的要求 (37)第十章工程招投标 (38)10.1概述 (38)10.2发包方式 (38)10.3招标组织形式 (38)10.4招标方式 (39)10.4.1公开招标 (39)10.4.2邀请招标 (39)10.4.3议标 (40)第十一章工程估算 (43)11.1 主要工程量 (43)11.2 工程估算 (43)11.2.1 编制依据 (43)11.2.2 编制方法 (43)11.2.3 编制方法 (43)11.3 资金筹措 (44)第十二章财务分析及工程效益评价 (45)12.1 工程实施进度 (45)12.2 基建项目总投资 (45)12.3 财务评价 (45)12.3.1 成本分析 (45)12.3.2 水价 (45)12.3.3 利润预测 (45)12.3.4 财务盈利性分析 (46)12.3.5 不确定性分析 (46)12.4 财务评价结论 (47)12.5 财务评价报表 (48)12.5.1流动资金估算表 (48)12.5.2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8)12.5.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8)12.5.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8)12.5.5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48)12.5.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48)12.5.7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48)12.5.8资产负债表 (48)12.6 工程效益评价 (49)12.6.1 经济效益 (49)12.6.2 社会效益 (49)12.6.3 环境效益 (49)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50)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51)第一章取水工程 (51)1.1浮船取水 (51)1.1.1概述 (51)1.1.2位置选择 (51)1.1.3水泵选择 (51)1.1.4平面布置 (52)1.1.5管道设计 (52)1.1.6附属设施 (53)第二章配水工程 (54)2.1配水管网 (54)2.1.1 高位水池 (54)2.1.2 配水管网 (54)2.2管网计算 (54)第三章净水工程 (56)3.1混凝设施设计 (56)3.1.1 概述 (56)3.1.2 药剂配置及投加 (57)3.1.3 加药间设置 (58)3.1.4 混合设施 (58)3.1.5 核算 (59)3.2网格絮凝池计算 (60)3.2.1 概述 (60)3.2.2 设计计算 (60)3.2.3 GT值核算 (66)3.3斜管沉淀池计算 (68)3.3.1 概述 (68)3.3.2 设计计算 (68)3.3.3 核算 (73)3.4重力无阀滤池 (73)3.4.1 概述 (73)3.4.2 设计计算 (73)3.4.3 核算 (79)3.5消毒处理 (80)3.5.1 概论 (80)3.5.2 消毒原理 (80)3.5.3 加氯量计算 (80)3.5.4 加氯设备的选择 (81)3.5.5 消毒间设置 (81)3.6清水池 (81)3.6.1 概述 (81)3.6.2 清水池容积 (81)3.6.3 清水池选型 (82)3.7送水泵房 (82)3.7.1 概述 (82)3.7.2 流量计算 (82)3.7.3 扬程计算 (83)3.7.4 选泵 (83)3.7.5 泵房布置 (83)3.7.6 起重设备选择 (84)3.7.7 泵房高度计算 (84)3.7.8 管道计算 (84)3.7.9 泵房通风与排水 (85)3.8水厂高程计算 (86)结论 (87)致谢 (88)参考文献 (89)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例,系**省**市**小坑镇供水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设计说明书1. 毕业设计的目的-----------------------------------------22.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原始数据-------------------------------23. 工艺确定-----------------------------------------------44. 各构筑物形式确定及设备型号选择-------------------------5设计计算书第一章取水构筑物----------------------------------------6 第二章药剂选择及投加方式--------------------------------7第三章混合设施-----------------------------------------10第四章净水工程1. 水厂设计水量------------------------------------------112. 机械搅拌澄清池----------------------------------------113. 滤池设计计算------------------------------------------214. 清水池的计算------------------------------------------305. 二泵房的计算设计--------------------------------------326. 配水井和吸水井的设计计算------------------------------367. 加氯间的设计计算--------------------------------------37 第五章泥处理系统1. 设计条件----------------------------------------------392. 设计计算----------------------------------------------403. 排泥池设计--------------------------------------------414. 浓缩池设计--------------------------------------------415. 污泥调节池设计----------------------------------------436. 脱水机房设计------------------------------------------44 第六章水厂附属建筑物和人员编制-------------------------45 第七章水厂总体布置1. 水厂的平面布置----------------------------------------462. 水厂的高程布置----------------------------------------46 第八章高程计算-----------------------------------------47设计说明书1.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工艺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 具备设计中、小城镇水厂的初步能力。
对取水工程、输水管道、净水厂进行工艺设计要求学生对总体布置的设计思想,从工艺流程、操作联系、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而进行合理的组合布置设计。
掌握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
2.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原始数据设计内容(1)取水工程水源选择、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
(2)输水工程输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计算并绘图。
(3)给水处理工程净水厂厂址选择、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建构筑物型式、尺寸及设备选择计算并绘图。
设计资料(1)城市概况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全县幅员面积2226.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其中一个满族乡),含347个行政村。
聚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壮、布依、彝8个民族,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3.8万。
密云历史悠久,古人曾誉为“燕国天府”。
秦代设渔阳郡;隋为檀州;明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民国初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1958年9月28日归北京市所辖。
密云县既是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又是全国绿化先进县。
享有“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之盛誉。
(2)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及地形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3.5米。
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
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
县城距北京东直门65公里,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
密云水库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燕山群峰之中,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此辽阔的水面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
2)气象资料密云县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
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因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夏季西南风。
全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3)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地质结构主要为亚粘土层、粘土层、软塑亚粘土层。
亚粘土层埋藏于地下0.5米以下,厚度0.5~11.5米,粘土层埋藏于地下0.5~0.8米,厚度0.5~0.8米,软塑亚粘土埋藏于地下2.5~8.0米,厚度1.4~5.0米。
地震裂度按8度考虑。
4)水文资料密云河流众多,主要属潮白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14条,年平均自然流量达13.5亿立方米,潮白河纵贯南北,汇合于县城西南3公里处。
众多的河流,使密云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除拥有占地224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外,还有23座中小型水库。
密云水库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燕山群峰环抱之中,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此辽阔的水面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83万公顷。
与水库配套兴建的26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9.4万千瓦,发电量居京郊之首。
5)厂址选择厂址选在县城西南城边处,采用潮白河水作为水源。
6)水质分析结果7)设计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在地下1.5米左右。
(3)设计水量出水水质及水压的要求。
1)设计水量设计供水量:25万m3/d。
2)出水水质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水压管网最大水头损失按0.294 MPa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应≥0.58MPa,以满足最不利点处服务水头0.28MPa的要求。
城市用水逐日时变化如表2。
3. 工艺流程确定由于出水水质要求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即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
水厂采用潮白河水作为水源,拟采用工艺如下:4.各构筑物形式确定及设备型号选择(1)取水构筑物由于该水源地处北方,冬天必然会有冰凌出现,又由于含沙量为0.45kg/m3,故而选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形式为顺流式。
取水头部选用垂直向下式喇叭口取水头部。
泵房内水泵选用卧式离心泵。
(2)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3)混合设备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4)澄清池由于进水悬浮物浓度450mg/L<1000mg/L,符合机械搅拌澄清池的适用条件。
并且,机械搅拌澄清池又有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故而选用机械搅拌澄清池。
(5)滤池普通快滤池适用范围广且冲洗效果好,节水,虽然阀门多,但冲洗过程自动控制减少人工管理,操作方便。
本设计采用普通快滤池单层砂滤料。
(6)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取水构筑物1.斗槽计算深度h :一般最低水位以下不小于3~4m ,按下式计算121.35()h Z h D h m =+δ+++式中 Z-----斗槽入口处的水位差:220sin ()22v Z m g θ= 0v -----河水平均流速(m/s ),取为0.05m/s ;θ------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中水流方向的分叉角(°),因为取的是顺流式,故θ=0°;222200sin sin 0()2222v v Z m g g θ0=== δ------河流中冰盖最大厚度(m ),取为0.05m ;h 1------进水孔口顶至冰盖下的距离,此处为2.0m ; D------进水孔口直径,DN=1.5(m );h 2-------进水孔口底栏高度,一般采用0.5~1.0m ,此处采用0.5m121.350 1.350.05 2.0 1.50.5 4.0675()h Z h D h m =+δ+++=+⨯+++=取h=4.1m宽度B()QB m vh=式中 Q------斗槽中的流量(3/m s );v ------斗槽中的设计流速(/m s )B=Q/vh=2.8935/(0.1*4.1)=7.06(m)取B=7.10m长度L按潜冰上浮的要求计算:3()p h v L km u=式中 k-----考虑涡流及紊流影响的安全系数,可采用3.0; 3h ------冰凌期最低河水位时,斗槽中的水深,取为1.7(m );p v ------冰凌期最低河水位时,斗槽中的水流平均流速,取为0.016(m/s );u------潜冰的上浮速度,与斗槽所在的河流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