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提纲)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完整篇.doc

2019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二)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法人责任制。
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严格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义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基础上,增加补充耕地任务,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补充耕地任务,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努力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大力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大工程。
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63万公顷(945万亩)和182万公顷(2730万亩)。
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
加快闭坑矿山、采煤塌陷、挖损压占等废弃土地的复垦,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大工程。
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17万公顷(255万亩)和46万公顷(690万亩)。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组织实施土地开发重大工程。
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34万公顷(510万亩)和139万公顷(2080万亩)。
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规定期限内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各类建设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须经国务院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之耕地保护

目录前言 (155)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55)1.1 自然条件 (155)1.2 社会经济条件 (157)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157)2.1 耕地利用现状 (157)2.1.1 耕地数量特征 (157)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158)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 (158)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 (159)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 (160)3.1.2 耕地资源的主要流向 (160)3.1.3 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162)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 (166)4.1 耕地和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166)4.2 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 (166)4.3 农业生产中“重产出,轻保护”,耕地质量有所下降 (167)4.4 耕地的管理水平较低 (167)1524.5 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 (167)5 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的预测 (168)5.1 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168)5.1.1 人口预测 (168)5.1.2 粮食需求量的确定 (169)5.2 粮食耕地单产 (169)5.2.1计算原理 (169)5.2.2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的预测 (170)5.2.3复种指数的预测 (170)5.2.4粮食耕地单产确定 (170)5.3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5.3.1 粮作比的确定 (171)5.3.2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6 耕地供给量的估算 (172)6.1 耕地减少量的估算 (172)6.1.1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量 (172)6.1.2 灾毁 (173)6.1.3 农业结构调整 (173)6.1.4 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预测 (173)6.1.5 小结 (174)6.2 耕地增加量的估算 (174)6.2.1 土地开发 (175)1536.2.2 土地整理 (175)6.2.3 土地复垦 (175)6.2.4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76)6.2.5 补充耕地预测 (178)6.2.6 耕地占补趋势分析 (180)6.3 耕地供给量的确定 (183)7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1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186)7.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2.1 基本农田保护的内容和标准 (186)7.2.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9)8 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189)8.1 重视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189)8.2 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来保护耕地 (190)8.3 实行耕地发展权与生态价值补偿,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191 8.4 完善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动态监测体系 (192)8.5 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 (192)8.6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 (194)8.7 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194)8.8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舆论宣传 (195)8.9 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动态监测 (195)8.10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机制 (196)154前言耕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保护耕地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规划方案中的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

规划方案中的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规划方案中的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保护的措施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耕地保护成为确保粮食供应的关键。
其次,耕地保护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耕地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耕地保护还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护耕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二、耕地保护的措施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规划方案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红线划定。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划定耕地保护红线,限制非农业用地的占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同时,还可以解决农田灌溉不足和排水不畅等问题,保证农田的正常生产。
此外,还应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保育工作,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和保障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可以解决农田灌溉不足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农田灌溉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设灌溉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证农田的正常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在农村发展中,农业规划和农村土地利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耕地保护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一。
如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资源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进行探讨。
首先,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的类型、质量和适宜度,科学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区域。
例如,将优质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同时合理划定畜牧业发展区和果蔬种植区,实现土地的多样化利用和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其次,耕地保护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全球耕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采取措施,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并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注重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推广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方式,减少土地的耕地退化,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还应关注农民的利益和福祉。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收益,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要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部门的建设和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和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农民的土地利用和管理能力,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农业经营模式。
此外,农业规划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农民、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规划的实施。
在全市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和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在全市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和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同志们:今天,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耕地保护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和部署我县的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刚才,朱好生同志宣读了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谭雄登同志宣读了全县规划区内宅基地清理整治工作方案。
借此机会,就全县今年耕地保护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执法监察及规划区农村宅基地、村组和集体建设用地清理整治等几项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xx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也是我县国土资源工作任务最重、压力最大、成效最突出的一年。
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国土资源系统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国家级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新增和改造耕地5万多亩。
我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把土地闸门,层层落实土地资源管理责任,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努力拓宽补充耕地渠道,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手段,土地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我县耕地保护工作连续几年来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大力支持,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国土资源干部职工辛勤努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耕地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耕地保护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没有把耕地保护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思想重视不够,态度消极被动,耕地保护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文件上,使耕地保护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丢掉的尴尬境地。
二是耕地保护目标履行责任不到位,耕地保护共同责任问责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国土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展开探讨。
首先,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保护被视为重中之重。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
其次,基本农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本农田是指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保障作用,并在区域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农田。
基本农田保护是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修编中,我们应确立基本农田保护的原则,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还需要注重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合理划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我们应注重农村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在规划修编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规划修编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农用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划定保护红线、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综上所述,确立基本农田保护的原则,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的定义、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的定义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是指对农业生产中的耕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包括对耕地的肥力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保护和维护,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土地整治包括土地的规划、整理、复垦、开发、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
二、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的重要性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在农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必须加强保护。
其次,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枯竭和耕地的荒芜。
再次,土地资源的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产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状分析在当前农业管理中,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资源遭受压缩和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耕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地资源的要求提高,土地整治的任务更加繁重和紧迫。
再次,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耕地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困难和挑战。
最后,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土地整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四、未来展望为了促进农业管理中的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政策。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八、-刖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附表建设用地指标2 :附表园地指标3 :附表林地指标4 :附表牧草地指标5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八、-刖百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