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党建引领 “四力齐发”助推脱贫

党建引领“四力齐发”助推脱贫作者:周仕志来源:《小康》2020年第23期平南县古称龚州,置县已近1700年,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上游,区域面积2988平方公里。
下辖19个乡镇、2个街道办,296个村(社区),总人口160多万,是中国诗词文化之乡、中国牛歌戏之乡、中国诗词文化传承基地、中国石硖龙眼之乡。
作为全区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8个非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平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突出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能,“四力齐发”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打牢稳固基础。
截至2019年底,全县已实现77个贫困村、727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2%。
此外,平南县连续2年提前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连续2年获得自治区评定为“综合评价好”等次;2019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获评为全区A 等,得分排名全区第四名。
今年,平南县又作为广西唯一一个非贫困县代表,被确定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综合试点县。
平南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来抓,上下联动、高位谋划、一体推进。
抓机制建设。
县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定期听取汇报、定期调度研究,构建起了“党委政府主导、组织部门主推、职能部门主扶、乡村两级主抓”的四位一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体系。
理发展脉络。
依托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及时制定全县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规划和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产业格局。
出发展实招。
以“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为切入点,坚持把县直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融合,去年全县各后盾单位共为挂点村协调资金1400多万元,落实集体经济项目27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心针”。
平南县以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把建强组织、建好队伍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09•【字号】龙政综〔2017〕216号•【施行日期】2017.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原则——坚持绿色发展。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清洁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突出产业融合。
用工业理念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推进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
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按“一产业一方案”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园区集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项目带动。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的短板,积极策划生成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注重科技创新。
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稳步提高农民在产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8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增加2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平南:舞好“三步曲”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强信息服务 工作 。建立 了农业 信息和运 销大户 、 专业合 作社 延伸 , 成县 乡村 三级 形
认证 的 品牌 产品 行列 。 目前 , 县 该
该 县还大力 推广无公 害标 准化 生产技术 , 创建特色产业 无公害生产 基地, 先后 建成 3 万亩石 硖龙 眼生 0 产 基地 、O 1 万亩桑蚕基地 、O l 万亩木 薯基地 、 万亩黄沙鳖基地 、2 万亩 2 10
食 生产 先进 县”、广西 马铃 薯种 植 “
第 一大 县” 号 , 称 被评 为 自治 区“ 农 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
各 类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3 个 , 2 比增 1%, 9 入社 会员 2万户 , 中农 民成 其
员1 . 8万户 , 动农 户 1 . 3 带 2 6 万户 , 8 资产 总额 4 5 万元 , 民社 ( ) 88 农 会 员 人均纯 收入 4 6 元 , 62 比全县农 民人 均现金 纯收 人增 加 3 .%。二 是加 7 8
石 硖龙 眼 、 肉桂 、 黄鸡 、 团罗 茶等 5 农 业 品 牌 获 得 了 国 家 注 册 商 O个 标, 所产 的石 硖龙 眼荣 获全 国农 博 会金 奖 ; 叶 “ 上银 针 ” 世界 茶 茶 石 获
应 用 农 业 新 技 术 、 成 果 。 20 年 , 新 08
该县用 经营工业 的理念来经 营
现 代特 色农 业 , 决 了农 产 品难卖 解 的 问题 。一 是发 展专业 合 作组织 。 在农 民 自愿 的基础 上 , 取农 民 自 采 己办 、 企业 牵 头办 和农业 部 门参 与 办 等多 种形 式 , 导和 兴办 了各种 倡 类 型 的合作 经济组 织 , 提高 了农 民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12•【字号】梧政办发〔2024〕50号•【施行日期】2024.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梧州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6月12日梧州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桂发〔2024〕4号)和《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梧发〔2024〕1号)精神,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粮蔬果畜茶药桑等资源优势,统筹实施产业提升“八大行动”,打好扩面增量“八大攻坚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农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5%,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77%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力争进入全区前列,第一产业增加值超25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4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
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农业经济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刘丽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摘 要 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要根据园区创建的准则,实现带动园区产业优化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通过园区内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能够形成区域辐射效应,并为园区建设提供组织管理、建设投入、制度创构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园;石硖龙眼;发展战略;平南县1 建设基础平南县地处广西东南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在西江流域中游,有3条高速公路以及南广高速铁路过境,已融入南宁1.5 h、广州2 h经济圈。
水路、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018年,平南县人口达160万人,实地区生产总值285.6亿元,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8亿元,其中龙眼产业产值达20多亿元[1-3]。
平南县是广西龙眼的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全县种植石硖龙眼面积达1.3万hm2。
2018年,石硖龙眼总产值达20万t。
平南县的石硖龙眼凭借质优味美、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一致 好评。
平南县石硖龙眼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27年,平南县乡绅覃敬清先生留学日本归本,利用学到的嫁接技术,将村民在山上的石缝中发现一株果大肉脆的龙眼树的枝条嫁接到自家的农庄果园里,石硖龙眼因此而得名,平南县石硖龙眼母本园现存母树108棵,得到很好保护。
1995-2018年,平南县石硖龙眼的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如表1所示。
表1 平南县石硖龙眼建设成效时间成效1995年平南石硖龙眼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14年平南石硖龙眼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2017年平南县获得“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称号,平南县石硖龙眼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被命名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8年平南县石硖龙眼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广西平南县: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平南县: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年第08期近日,走在广西平南县官城镇八宝村里,到处弥漫着龙眼蜜甜的清香,车里筐里装着的、路边树上挂着的、村民手里拿着的,全是龙眼。
平南今年龙眼大丰收,据初步估计,产量在20万t以上。
全国龙眼看广西,广西龙眼看平南。
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建华介绍,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四大龙眼主产区中,广西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而目前连片规模种植1.33万hm2石硖龙眼的,除平南外在全国也不多见。
“石硖龙眼母本园就在该县大新镇,因而这里的石硖龙眼品种纯正,在竞争上非常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以前因龙眼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全国四大盛产区的不少种植户和果农纷纷忍痛砍掉龙眼树。
平南县石硖龙眼的种植面积虽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萎缩,但市场行情的不稳定影响着果农的管理心态,造成产量时高时低,品质有优有劣。
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这个产业?“首先,我们在2014年平南石硖龙眼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基础上,从争取中国石硖龙眼之乡这个称号着手,经不懈努力,当年11月就捧回了这个荣誉。
今年7月底,石硖龙眼又通过了富硒认证。
这些为石硖龙眼区域品牌的樹立打下了牢固基础。
”平南县委书记韦庆强介绍。
树标杆。
该县整合各方资金2.26亿元,完善石硖龙眼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化滴灌、病虫害综合防控、高产园艺、高效采摘、商品化包装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建立健全了生产档案、质量安全追溯等制度,确保质量安全关键技术100%到位。
扩面积。
“砍了速生桉种龙眼,政府还有补贴哩。
”去年年底,安怀镇新益村的方有芝、李培等村民纷纷将自家1亩地的速生桉砍掉,全部改种龙眼,领到了政府1000元的补贴。
近日,记者站在示范区石硖龙眼展示楼上,映入眼帘的全是挂满果实的龙眼树。
县政府以1000元/亩的补贴‘包砍包种’,鼓励群众砍掉速生桉、开拓荒草地,全种上龙眼树,仅示范区新增龙眼面积300多亩。
余甘果种植让他们走上致富路

余甘果种植让他们走上致富路余甘果种植让他们走上致富路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是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水果。
余甘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生产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新闻:广西平南叫响余甘果品牌最近,笔者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只见一箱箱大玉余甘果果脯、果汁、果酒、果茶等系列产品整装待发,运销全国各地。
董事长黄雄芳介绍说,大玉余甘果系列产品以天然野生、无污染、营养保健等功能,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余甘果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农民黄雄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选育培育出的热带杂果平丹牌大玉余甘果具有丰产、稳产、抗旱和耐贫瘠等特点,填补了人工培育余甘果的空白,黄雄芳还到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平丹牌余甘果商标。
新闻:横县余甘果致富果横县马山乡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大余甘果,让这种千年野果变成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果。
早在几年前,余甘果种植就成为了马山乡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由于缺乏技术管理,农民种植的余甘果产量不高,价格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该镇因势利导,经过考察和论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计划将马山乡的余甘果种植扩大到1万亩,并引进余甘果嫁接苗,与公司签订技术和保价收购协议,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
据悉,余甘果每株可产果30至4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3000至4000元。
目前,该乡已种植新品种余甘果1500亩。
新闻:广西天等县大玉余甘果正式试产成功为了振兴山区农村经济,2004年天等县经过不断探索引种了加工型水果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
经过四年的努力,今年小山乡小山村龙罗屯500多亩大玉余甘果园里,一般大玉余甘果单株试产二十斤,最高株试产可达80斤,果农笑逐颜开,大玉余甘果在天等正式试产成功。
目前,该县种植大玉余甘果有1500多亩,今年正式投产500多亩。
平南:迈出富民强县新步伐——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平南:迈出富民强县新步伐——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
覃志清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总人口129.34万,其中农业人口115.69万,占全县总人口89.58%;土地面积448.3万亩,其中耕地68.79万亩,占15.34%,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近年来,平南县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最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覃志清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反弹琵琶发展现代农业全力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J], 王晓春
2.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步伐 [J], 王汉光
3.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昌宁县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纪实 [J],
4.审视县情,攻克困难,迈出富民强县新步伐 [J], 陈辉;况鹏飞
5.树立科学发展观迈出强县富民新步伐 [J], 王培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南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平南县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求真务实狠抓“双增”,认真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收购农民的粉葛,今年的收购价是2.8元/斤,经过加工后可以增值到4元/斤,每年像我这样的加工厂要加工200万斤,全思旺镇有大大小小的加工厂24家”,思旺镇金通葛薯合作社董事长陆其锦说。
思旺镇种植粉葛1.5万亩,思旺镇成为全国有名的粉葛生产、加工基地。
通过企业带动,平南县石硖龙眼、团罗茶等50个农业品牌获得了国家注册商标,所产的石硖龙眼荣获全国农博会金奖;茶叶“石上银针”获世界茶博会金奖;获国家和自治区优质产品9项。
目前有览众山食品公司、广西三桂食品公司、广西大肉余甘果有限公司、富艺公司、红心食品公司、仙珠食品公司、宝马加工厂、雄深酒业公司、县食品公司、大安和味酱料厂、六陈桂油厂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装备较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这些企业与农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能力。
广西三桂食品公司在官成镇、大新镇、丹竹镇与当地2000多户农民共建基地,种植红薯3000多亩。
2013年,平南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农业20多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官成镇的红薯种植技术有独到的一套,关键有几点,一是用嫩苗倒过来种,二是用粮虫净防治地下害虫,三是关键时候把垄翻开施用花生麸和复合肥并重新培土,一造4000—5000斤,产值约5000元,
大多加工成了红薯干,亩产值达8000元。
”官成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胡善柏说。
官成镇岭西村、官东村、新新村等种植红薯共4000多亩,八宝村的莫二,种植红薯25亩,加工成红薯干出售,收入达18万多元。
仅红薯一项,平南县引进了桂薯131、桂薯127、桂组薯1号、广丰787等新品种,科技人员选育出东皇一号新品种。
平南县实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承包机制,构建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科技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平南县还建立了2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并在全县掀起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活动。
“阳光工程”培训205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农业创业培训5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500人。
2013年,全县引进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5项。
“在茶园中间种桂花树肉桂树改善茶园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维持茶园生态平衡,施肥主要以沼液、和饼肥为主,采用农业生态综合控制技术防治害虫,稻草覆盖保水控草,增加有机质,夏伐增加春茶产量,茶叶生产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在全国也是领先水平。
”平南县经作站站长龙柱祥说。
为了发展特色农业,平南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平南县委员会、平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切块资金(500万切块资金中包含农林水利畜牧等,用于农业方面的,实际去年30万,前年5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蔬菜生产),平南县围绕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利用好新一轮土地流转政策,在东华乡、安怀镇和官成镇等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试点,实施“小块并大块”面积8500多亩,合并后大的田块面积由15亩,一般的有7—8亩。
“小块并大块之前200元/亩的租金都没有人要,合并
之后一下子抢到500—600元,好几个老板趁大块田适于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特色农业。
”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赵炳其说。
平南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发挥比较效益,农业产品品种质量进一步优化,以“显特色、强优化、树品牌”的思路打造西江沿岸特色农业示范带。
2013年平南石硖龙眼获国家地理标志,同时成为广西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平南县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新格局。
安怀、官成等乡镇大力发展林果等特色产业;思旺等乡镇发展药材产业的步伐加快,效益较好;官成、镇隆、上渡等乡镇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效益初显。
特色优势产业典型专业村和专业生产大户在我县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水果种植、烟草种植、桑蚕生产、木薯种植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40个,其中生态水果示范村13个、无公害优质稻示范村7个、高效蔬菜示范村8个、中药材生产加工示范村3个、桑蚕生产示范村7个。
丹竹镇廊廖村水果种植面积6029亩,2013年水果总产3600万公斤,安怀镇安怀村古架屯龙眼面积956亩,2013年总产210万公斤。
专业乡镇和专业村的形成,带动了我县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农业集中区”及产业基地和支柱产业。
全县建成了石硖龙眼、中药材、优质蔬菜、蚕桑、甘蔗、茶叶、优质谷等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基地。
初步形成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平南县农业局局长谢春说,平南县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基地建设标准化、产品经营产业化的思路,积极引导,加强协调,大力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特色
产业基地,平南县特色农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名优品种形成特色。
2013年全县有桑园面积7.9万亩,全年总养蚕张数27.5万张,总产量0.96万吨,总产值3.1亿元。
平南县成为了广西重要的秋冬菜生产基地,2013年面积19万亩,总产45万吨。
2013年,全县水果总面积已达到36.64万亩,投产面积27.2万亩,水果总产量8.65万吨。
2013年,茶叶面积2.5万亩,干茶叶产量0.39万吨。
平南县建成了葛薯、淮山、玉桂、八角、半夏、鸡骨草、凉粉草等植物类中药材生产基地30多万亩。
2013年,平南县食用菌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产量4.02万吨、产值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