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常健摘要:中国对外开放30年来,从政策性的对外开放过渡到制度性的对外开放,走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

其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范围,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道路,为世界,为人类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关键词:对外开放 30年历程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开放的起点。

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探索出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道路。

对外开放30年来,中国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了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5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38个出口加工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30年累计兴办“三资”项目596110个,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额16680.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8826.73亿美元。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遇到的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障碍。

传统经济体制的一大特点是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和资源,按照产品经济的思想组织经济建设,其必然对对外开放形成制约。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就必须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涉外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渐进性特征,使对外开放也呈现出了阶段性的特点。

回顾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推动各方面改革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断深化的计划体制、投资体制、价格体制、财税体制、对外经济体制等改革,又对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政治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一政治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

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2020·磁县申庄中学高一月考)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小明同学搜集了1984年的一些资料信息,如下表所示。

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①农村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①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①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一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列对于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①改革开放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着首要作用①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21·辽宁丹东市·高一期末)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这一举动拉开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土地的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表明()A.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B.推行人民公社化有效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C.“大锅饭”的旧体制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4.(2021·辽宁锦州市·高一期末)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围绕主题要制作展板,你可以采用的展板内容有( )①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一—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一—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标志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①治理整顿,南方讲话春风再出发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0·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89倍。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材整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

(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3)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8“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

战略意义: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教材整理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设置: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范围: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战略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战略

加以消化、配套和创新,向内地转移,带动全国经济技术发展。

一般地说,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境较完善,对外商有较大吸引力。

开放城市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规划,在自我开发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多层次地引进国内急需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本国化。

开放城市是我国的工业基地、科研基地,有相应的研究、设计和试制的能力,因而能够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开放城市一方面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地区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又把已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适用的设备扩散到内地,促使内地技术不断进步。

通过这样阶梯式的引进和转移,推动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

二、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内地通往世界的枢纽和桥梁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然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顺应这种趋势,一个国家的经济必然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

沿海开放城市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枢纽和桥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很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模式有所不同,在战略步骤上也有先后之分。

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总体素质优于内地,这就决定了沿海开放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便的港口运输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中心环节。

海港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沿海地区的海运、内河、铁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通过海港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

海港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门户,是同世界进行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

据统计,全世界国际贸易量(包括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的2/3以上是经海港转运的。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交通发达,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海运业发达,可直接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港口通航。

在我国进出口物资中,90%以上是通过沿海城市的港口转运的。

由此可见,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外贸物资的集散地。

通过这里的海港和海上运输,可以把国内外市场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并换回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其他物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中国现代史填空题(高考复习练习系列、含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史填空题(高考复习练习系列、含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填空题(1949年以后)1.丰富和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转移到1949年《》发表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2)新中国成立后:①1953年,提出_______________,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②1956年中共,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中,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答案】乡村城市论人民民主专政过渡时期总路线八大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毛泽东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中,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2.1952年底,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1956年底,_______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答案】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建国后过渡时期的政策。

土地改革从1950年到1952年底完成,标志着我国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2)三大改造。

3.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答案】1957【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1)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

(4)新区建设: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重点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1)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

(2)1986年,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影响(1)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名师点拨]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发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2_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2_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 思考 (1)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 影响? (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 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 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 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98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排位在世界第
26位,2006年位居第三。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
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沿源自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外汇供应严重 短缺以及市场经营经验缺乏等问题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设立四 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5个城市,颁布有关利用外资等法律 法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我国利 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果。在日本经济、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 济创造奇迹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战略转 移,利用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路逐步清晰 和强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目标。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一 些知名外企纷纷把中国作为投资地,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外向 型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4.05.04•【文号】•【施行日期】1984.05.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沿海开放城市与开发区正文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同意《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

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邓小平同志二月二十四日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谈话,以及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就此提出的贯彻落实的意见,是发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的优势,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新局面,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关系到争取时间,较快地克服经济、技术和管理落后的状况,实现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一项大政策。

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

这些沿海城市在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市场时,应当首先抓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一批投资少、周转快、收益好的中小型项目。

这样做可以更多更快地积蓄力量,既在财力、物力、人才方面支援全国,又在内外交流过程中总结经验向内地推广。

沿海港口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各自都要不断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

必须指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办好经济特区,不能指望中央拿很多钱,主要是给政策,一是给前来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的外商以优惠待遇,税收低一些,内销市场让一些,使其有利可图;二是扩大沿海港口城市的自主权,让他们有充分的活力去开展对外经济活动。

这样做,实际上是对我们现行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若干重要的改革。

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这次会议《纪要》的精神,制订一系列具体规定,加强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检查,保证中央这项重要政策的贯彻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图片: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概述:
1983年底和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亲自视察深圳、
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充分肯定了办特区的成功经验,回
京后于2月24日就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作了重要谈话,
提出:“除了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
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
的某些政策。


3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宣布,中央决定扩大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并在沿海一线,北自辽宁的大连,南到广西的北海,选择若干城市采取某些特殊政策作为开放城市。

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胡耀邦、赵紫阳等人和有关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一)扩大这些城市的自主权,使其有充分的活力去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二)对前来投资的外国人士、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其公司、企业予以优惠待遇,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座谈会还讨论了进一步搞好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

这是继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深圳、珠海、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以来的又一次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营口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某些权限”。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开辟了海南岛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为对外开放地区。

这样,形成了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