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图发散风寒药

合集下载

08-1发散风寒药 PPT课件

08-1发散风寒药 PPT课件
桂枝
樟科:肉桂 嫩枝
紫苏
唇形科:紫苏 茎、叶
生姜
姜科:姜 新鲜根茎
香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唇形科:石香薷、 江香薷 地上部分
荆芥
唇形科:荆芥 地上部分 生用、炒炭
防风
伞形科:防风 根 生用、炒炭
羌活
伞形科:羌活、 宽叶羌活 根茎及根
白芷
伞形科:白芷、 杭白芷 根
细辛
马兜铃科:北细辛、 汉城细辛、华细辛 全草
藁本
伞形科:藁本、 辽藁本 根茎及根
苍耳子
菊科:苍耳 果实 炒去硬刺
辛夷
木兰科:望春花、 玉兰、武当玉兰 花蕾
葱白
百合科:葱 近根部的鳞茎
鹅不食草
菊科:石胡荽 全草
胡荽
伞形科:芫荽 全草
柽柳
柽柳科:柽柳 嫩枝叶

袪风寒湿药(中药图谱)

袪风寒湿药(中药图谱)

乌梢蛇
游蛇科:乌梢蛇 干燥体 生用、酒炙
木瓜
蔷薇科:贴梗海棠 近成熟果实
蚕沙
蚕蛾科:家蚕 幼虫的粪便
伸筋草
石松科:石松 全草
寻骨风
马兜铃科: 绵毛马兜铃 根茎或全草
松节
松科:油松、 马尾松、赤松 枝干的结节
海风藤
胡椒科:风藤 藤茎
青风藤
防己科:青藤、 毛青藤 根茎
丁公藤
旋花科:丁公藤、 光叶丁公藤 藤茎
昆明山海棠
卫矛科:昆明山海棠 根或全株
雪上一枝蒿
毛茛科:短柄乌头、展毛 短柄乌头、曲毛短柄乌头 、宣威乌头、小白撑、铁 棒锤、伏毛铁棒锤 块根
路路通
金缕梅科:枫香树 果序源自袪风寒湿药伸蚕木乌蕲草川威独 筋沙瓜梢蛇乌乌灵活



路雪昆丁青海松寻
路 通
上 一 枝
明 山 海
公 藤
风 藤
风 藤

骨 风
蒿棠
独活
伞形科:重 齿毛当归 根
威灵仙
毛茛科: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东北 铁线莲 根及根茎
川乌
毛茛科:乌头 母根
草乌
毛茛科:北乌头 根
蕲蛇
蝰科:五步蛇 干燥体 生用、酒炙

中药学缩写图1

中药学缩写图1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
引火下行
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3)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Nhomakorabea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祛瘀止痛,止血生肌
(4)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泻下药
(1)攻下导滞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
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下通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驱虫药
槟榔:驱虫,通便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驱蛔虫
苦楝皮:驱蛔虫,外用杀虫燥湿止痒
雷丸:驱虫
榧子:驱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南瓜子:驱绦虫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解毒消痈
芦荟:泻火通便,清肝火,杀虫
(2)缓下通便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杀虫疗疮
商陆:泻下逐水,利尿,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利尿,消痰涤饮,攻积杀虫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_看图王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_看图王

菊花
辛,甘, 苦,微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
寒, 肺肝
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柴胡
苦辛, 微寒,肝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

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4、用于疟疾
葛根 甘辛凉,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热
脾胃
津止渴,升阳举陷
病烦渴,内热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4、
《中药学》
-1-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与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桂枝
辛、微苦, 温。肺 膀胱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 用于风寒表实证 2.用于咳喘实证 3.用于风水水肿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 痛经, 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 痰饮, 水肿及心动悸, 脉结代。

陈皮 辛、苦,温, 脾肺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用于脾胃气滞证 2、用于痰湿壅滞证
青皮
苦、辛,温, 肝胆胃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第二十一讲   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第二十一讲   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第二十一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下面介绍香薷。

香薷和生姜一样,也是作为熟悉的药,相对于前面三味掌握的药就要次要一点。

香薷和紫苏一样,也是来源于唇形科的一种小的草本植物石香薷的,以它的全草来作为药物使用。

过去本草文献里面使用的香薷,正品是海州香薷,后来经过全国的实地的去调查,实际上全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普遍使用的都是石香薷,所以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就把石香薷作为香薷的正品,我们教材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就把它的入药的品种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和以前的中药书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植物来源不一样了,这个加一点说明。

但是石香薷很早以前就也作为香薷的一个品种,香薷有很多品种,唇形科的(石香薷)是其中之一,现在以它用得最多。

我们在后面的参考资料里面有一个简单地说明,自己可以看一下,参考资料的第二。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香薷它的功效是三个方面,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也就是解表、化湿、利尿三个方面的功效。

香薷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药,它作用还是比较强,有的书上也是把它叫做发汗解表,就是服用了以后,常常有比较明显的发汗效果,经常把它作为一个发汗解表药来使用。

在风寒表证当中,应该是也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它可以和其他的发散风寒的药广泛的配伍在一起应用。

但是这个药就是它的气味比较浓烈,尤其是作为解表药,在煎煮时间不长的时候,气味非常浓烈,有的人对它这个气味不能适应,反而会引起一些胃脘的不适的症状,比如说恶心的症状。

所以普通的风寒感冒,香薷是一个有效的药,而且是有相当肯定的疗效,但是实际当中应用并不广泛,没有前面的药那么广泛,就是它的气味有的人不容易接受,有那么一点关系。

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把它的第二个功效结合起来,化湿和中,就是对于湿阻中焦的一种治疗作用。

湿阻中焦,我们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对它的基本症状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我们今后专门有一章化湿药,那个时候我们再来复习,再来回忆,再详细地介绍化湿这种功效,我们这里初步了解化湿和中就是对湿阻中焦的一种治疗功效。

发散风寒药课件PPT

发散风寒药课件PPT
含漱
将发散风寒药煎煮后,用其药液含漱 ,可以起到缓解口腔溃疡、牙痛等口 腔疾病的作用。
06 发散风寒药的现代研究与 展望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主要研究发散风寒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包括对感冒、咳嗽、发热 等症状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免疫系统、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的有效 成分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通常与麻黄、桂枝等发散风寒药 配伍,以增强发汗解表、散寒止
痛的功效。
配伍解热镇痛药
常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 热镇痛药配伍,以缓解感冒引起
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配伍止咳药
常与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 等配伍,以减轻感冒引起的咳嗽
症状。
配伍禁忌
避免与镇静药配伍
发散风寒药可能引起中枢兴奋,与镇静药如苯巴 比妥、地西泮等配伍可能导致过度兴奋或失眠。
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成分, 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收缩血管、 升高血压等作用,还有抗炎、抗菌、 抗病毒等作用。
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常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症。
桂枝含有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还有抗 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特性
多为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散作用 ,能将体内的风寒之邪发散出去 ,从而缓解症状。
主要功效
01
02
03
解表散寒
通过发散作用,使体内的 风寒之邪从表而解,从而 达到治疗外感风寒的目的。
祛风止痛
对于因外感风寒引起的头 痛、身痛等症状,发散风 寒药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图文版--发散风寒药

图文版--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肺、膀胱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脚气,风湿痹证,腰腹冷痛,疟疾寒热,疹出不畅药理:解热,镇静,镇咳平喘,抗炎,利尿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心、肺、膀胱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主治:风寒感冒,心悸胸痹,脘腹冷痛,经闭癥瘕,风湿痹痛,咳喘水肿,奔豚气逆药理:解热镇痛,发汗,抑菌抗炎,改善血液循环,降血压,抗肿瘤,促成骨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心、肺、肾功效: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渊(头面诸疾),痰饮喘咳,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手足厥冷,经闭痛经药理:解热、镇痛,局部麻醉,抗炎,镇静,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降血压,免疫抑制紫苏性味:辛,温归经:肺、脾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主治:风寒感冒,麻疹瘟疫,瘴气疟疾,胸闷呕吐,气逆咳喘,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水肿脚气药理:抑菌,解热,抗炎,抗氧化荆芥性味:辛,微温归经:肺、肝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主治:外感表证,咳喘气逆,痘痧斑疹透发不畅,吐衄发斑,崩漏,疥癣麻风,头痛目赤,耳肿咽哑药理:发汗,祛痰平喘,抗炎,止血,降低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经:膀胱、肝、脾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表证,疹出不畅,皮肤瘙痒,痈肿疮疡,丹毒发颐,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风内动眩晕抽搐药理:解热,抗炎、镇痛,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羌活性味:辛,苦,温归经:膀胱、肾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夹湿,四时感冒,风寒湿痹,跌打损伤,水肿脚气,水湿吐泄,筋脉不舒,拘挛抽搐,外感头痛,偏正头痛,痈肿疔疮药理: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改善心肌缺血藁本性味:辛,温归经:膀胱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药理:抑菌、镇静、镇痛、解热和抗炎、抑制肠及子宫平滑肌、平喘白芷性味:辛,温归经:胃、大肠、肺功效: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PPT课件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PPT课件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的来源与采摘
药材来源与分布
来源
发散风寒药多来源于植物,如麻黄、桂枝、紫苏等。这些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 各地,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地理分布
这些植物多生长在山地、丘陵、草原等地区,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环境 。
采摘时间与技巧
采摘时间
通常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进行采摘,以保证药效。例如,麻黄一般在春季开花前 采摘,桂枝则在秋季采摘。
治疗风湿病的案例
总结词
发散风寒药材在风湿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风湿病多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发散风寒药材如羌活、独活等,具有祛风 散寒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但需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06
CATALOGUE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 向
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药材资源保护
重视对发散风寒药材的原产地保 护,确保可持续利用。
生态种植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提高药材品质。
替代品研究
研究开发可替代的中药材,降低对 野生资源的依赖。
现代科技在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技术
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药材品种,提 高产量和抗病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
深入研究药材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碱类
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具有扩张血管、兴奋中枢 神经等作用。
黄酮类
如陈皮苷、芦丁等,具有 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 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
扩张血管
发散风寒药能够扩张血管 ,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 等症状。
抑制炎症反应
部分发散风寒药具有抑制 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 轻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炎症 和肿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风寒药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 中麻黄、木贼麻黄 草质茎 生用、蜜炙或捣 绒
桂枝
科:肉桂 嫩枝

紫苏
形科:紫苏 茎、叶

生姜
科:姜 新鲜根茎

香薷
形科:石香薷、 江香薷 地上部分

荆芥

形科:荆
芥 上部分 生用、炒炭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防风
伞 根 生
形科:防风
用、炒炭
羌活
形科:羌活、 宽叶羌活 根茎及根

白芷
形科:白 芷、杭白芷
伞 根
细辛
兜铃科:北细 辛、汉城细辛、华 细辛 全草

藁本
形科:藁 本、辽藁本 根茎及根

苍耳子

科:苍
耳 实 炒去硬刺

辛夷
兰科:望春花、 玉兰、武当玉兰 花蕾

葱白
合科:葱 近根部的鳞 茎

鹅不食草
科:石胡荽 全草

胡荽
形科:芫荽 全草

柽柳
柳科:柽柳 嫩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