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稻1号试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种 子科 技 ・
・ 0 1 0 ) 2 1 (9 ・
中 图分 类 号 :S5 1 (4 l. 2 . 2 )8 文献标志码 : B
・ 良种 良法 ・
文 章 编 号 :1 0 - 6 0 2 1 ) 9 0 4 — 2 0 5 2 9 (0 0 - 0 6 0 1
中稻 1号试 种 表 现 与 高产 栽 培技 术
生 产上 完全 可 以替 代淮 稻 5号 和武 育粳 3号 。
3 中稻 1号栽 培技 术 31 适 期播 种 . . 培育 壮秧
试 验试 种 表 明 。 5月 l 5~2 日播 种 最 适 宜 , 5 5月 3 0日以后 播 种 的产量 较低 。中稻 l号旱 育秧 大 田亩 用
种 20~25k 。 . . g
中稻 1 2 1 号 0 0年在 东 台 、 盐都 、 化 等 地 也成 功 兴 试 种 , 均 亩产达 到 6 0k 平 3 g以上 。
12 米 质 优 . 于销 售 . 便
235 抗病 性 : _ . 高抗 条纹 叶枯 病 、 黑条 矮缩 病 , 曲病 、 稻 纹枯 病 易 于防 治 。 2 1 淮稻 5号稻 曲病 重发 生 的 在 0 0年
2 中稻 1号 本地 试 种表 现
生产实 践 表 明 ,中稻 1 号是 一 个综 合性 状 比较 优 秀 的 品种 , 高产 稳 产 , 全性 好 , 品价值 高 , 大面 积 安 商 在
我 县 引种 后 , 排 品 种对 比试 验 和 大 田示 范 同步 安 进 行 。 品种对 比试 验 安排 在 近 湖镇 裕 丰村 . 田间 设计 采 取 随 机 区组排 列 , 复 三 次 , 区面 积 3 . 1 , 重 小 33 1 育苗 3 采 用 旱育 秧 , 株行 距 l . e 2 . c , 35 m ̄ 25 I 双本 栽插 。 田 n 大 示 范 安排 在 颜单 镇 庙 河村 , 面积 1 56亩 。从试 验 、 6. 示 范 的结果 来看 , 中稻 1号有 以下几 点认 识 : 对 21 具 有 良好 的 高产株 型 . 试 验平 均 株 高 1 5 m, 形 紧凑 ,叶 片 短挺 上 0.e 株 6
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生产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高产、高效、增收的优化种植模式。
在石埠镇留田村推广,取得水稻12 390 kg/hm2和油菜2 295 kg/hm2的高产,提高了种植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核心是通过选择合适茬口的水稻和油菜优良品种,充分利用温光资源,配套集成水稻和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为水稻和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 合理安排茬口为了保证头季稻避高温,二季避低温,在栽培方式上头季稻必须在4月10日左右播种,8月20日以前收割。
再生稻必须在10月20日以前完成收割。
油菜在10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
2 头季中稻栽培技术2.1 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较短、米质优、抗倒伏、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较抗虫抗病的品种。
生育期以125 d为宜。
经过几年试种筛选,最佳再生稻组合为丰两优香1号、两优527、天优华粘等。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10日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15日。
采取水育秧或抛秧软盘育秧(抛秧需434孔软盘60个,每穴播2粒种芽)[1]。
大田用种量22.5 kg/hm2。
水育秧一般苗床在播种前(最后一次平田时)施45%复合肥375 kg/hm2和钙镁磷肥375 kg/hm2作底肥。
播种后1~2 d秧田用30%扫弗特乳油秧田除草剂90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
播种盖膜前或一叶一心期,喷施敌克松防立枯病,同时喷施多效唑。
2叶1心施断奶肥尿素75 kg/hm2,力争培育多蘖壮秧[2]。
2.3 适时移栽要求嫩苗早插,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4~5叶抛秧,抛足25.5万~30.0万蔸/hm2,力争抛秧后20 d总苗数达到300万~345万根/hm2[3]。
杂交中稻红两优33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德兴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山区小气候特点。
该市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984.9mm ,良好的气候资源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红两优333是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红176S×R333杂交选配的杂交中稻组合,该组合的优点是耐肥抗倒、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是该市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中筛选出来的主推品种之一,适合在全省稻瘟病轻发地区种植。
该品种于2012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稻2012001。
1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10年平均产量8.30t/hm 2,2011年平均产量8.80t/hm 2,分别比对照Ⅱ优1308增产2.88%和2.49%。
2012年,德兴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在德兴市的黄柏乡、绕二镇、海口镇布点种植,2012年参加德兴市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中,平均产量为9.15t/hm 2,2013年在新品种展示项目中,平均产量为9.30t/hm 2,比较对照品种Y 两优1号增产2.00%和3.00%,达到显著水平。
2013年海口镇海口村一村民实际种植0.1hm 2,产量高达10.50t/hm 2,超过当地种植其他杂交水稻品种。
连续2年为德兴市主推品种之一,在该市范围内广泛种植,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2特性特征2.1农艺性状红两优333在德兴市主要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27~130d ,秧龄在30d 以内。
红两优333属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株型好,偏紧凑,株高约120cm ,叶片长势繁茂,叶型挺直,叶色浓绿。
分蘖力较强,成穗较多,约245万穗/hm 2,平均穗长为22.6cm ,穗粒数多、着粒密,每穗总粒数176粒,结实率高达80%,千粒重26g ,叶片上举,成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2.2抗性在新品种展示中,田间表现为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抗高温能力强,在近2年德兴市南方黑条矮缩病暴发期间,均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矮缩危化程度为3%,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在大部分田块未出现感染,综合抗性均优于Y 两优1号。
舒城地区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种 可 以消 灭种 子 上带 的 恶苗病 , 稻瘟 病 和部 分 其他 病原 菌 。 用 5 %多菌 灵 2 0倍 液浸 种 , 2 %使 百 克乳 油 2m 0 0 或 5 L加 水 1 拌 8 1 种 子浸 5 7d 每天 拌 1 2次 。 0 ~0 ~ , ~ 四是 催芽 。 将 浸 好 的 种 子 捞 出后 在 2 ~ 0℃条 件 下 催 芽 , 长 1 2mm 53 芽 ~ 时 , 芽 待播 , 术 上 要 高 温破 胸 , 温催 芽 , 温 晾 芽 ( 晾 技 适 低 自 然 温度 ) 注意 催芽 温度 不能 超过 3 , 5℃。
舒 城 县气 候 属 亚 热带 温 润 性 季 风 气候 区 , 平 均 气 温 年
宜 。 苗 至一 叶 一心 期 白天膜 内温 度 以 2 ~ Oc 为适 宜 , 齐 5 3 C 当
温 度超 过 3 2℃时 , 防 止高温 灼 伤 稻苗 , 为 要适 当通 风降 温 。
一
1 . . 平 均降 雨 量 110mm, 无霜 期 平均 2 4d 阳光 56℃ 年 0 年 2 , 充足 , 雨水 丰富 , 土地 肥 沃 , 植被 茂 盛 , 季分 明 , 候 温和 , 四 气 适 宜水 稻 种 植 。 进一 步 提高 舒城 地 区 中稻 的产 量 , 将 中 为 现 稻 高产 栽培 技 术总 结如 下 。
病 、 麻叶 斑 病 、 胡 纹枯 病 ; 虫害 主要 有 稻 飞 虱 、 蓟 马 、 叶 稻 稻
水 蝇 等 , 地要 根据 当地 的实际 情 况选 择 主要 病虫 害 防 治 , 各
地 分 别 施 用 腐 熟 农 家肥 、 元复 合 肥 5 h ,0 gh , 三 0t m25 0k /m / 用壮秧 剂 5 m2 少许干 细土 均 匀撒施 , 0g 拌 / 翻入 3 5 m土层 ~ c 中, 待播 种[ 在 秧 田 的准备 过程 中 , 1 ] 。 忌用 草木 灰 、 禽粪 、 性 碱
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体 过 于繁 茂 , 互遮 荫 , 相 引起 病 虫害 发生 , 穗 率降低 ; 成 但也 不能栽得 过稀 , 则难 以保 证高产 的有效穗 。 否 一般 以1 .c 67m×
2 .c 或 1 ,c x 33m 为 宜 . 足 基 本 苗 1 0 株 / m2 00 m 33m 2 .c 插 2万 h
53 巧 施 穗 肥 .
壮 秧是 高产 的基 础 , 播 匀播是 壮秧 的前提 。 田播量。 种时 应分 厢 过秤 . 匀撒 播 。 5 k /m2 播 均 这
样 才能 使 杂 交 稻 种 子 在 生长 发 育过 程 中 , 到 充 分 的水 、 得
维普资讯
《 代农 业科 技 ̄ o 8年 第 1 现 2o 0期
大 田农 艺
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冷 方应 戴 思全
( 安徽 省 太 湖 县 种 植 业 管 理 局 , 安徽 太 湖 26 0 ) 4 4 0
摘 要 介 绍 了杂 交 中稻 高产 栽培技 术 , 包括 选择优 良组合 、 确定适 宜播 期 、 育 多蘖壮秧 、 理 密植 、 学施肥 、 时烤 田 、 培 合 科 适 日灌夜排 防 热 害、 防病 虫为 害, 期 指导 大田 生产。 严 以
左右。 5 科 学施肥
两 优 6号 、 丰一号 等组 合 在我 县表现 高 产 、 质 、 性好 。 国 优 抗 广 大农 户可合 理选择 。
2 确 定 适 宜 播 期
我 县部 分 农民 多 有盲 目早 播 习惯 , 对 水 稻 生长 发 育 这 极 为不 利 。 是早春 气温 低 且气候 变 化异 常 . 播烂 芽烂 秧 一 早 时 有发 生 ; 是播 种多 早 . 穗扬 花期 易遇 7月底 、 二 抽 8月初 高 温 , 易导 致热 害造 成减 产 。 县杂 交 中稻 适宜 播期 应确 定 容 我
T两优164在均口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T两优164在均口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福建中部偏西地区大部分均属丘陵地带,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即位处于此。
当地具有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温均值约在20.1 ℃/年,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均值为1564.1毫米/年,雨量相对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年均302天,四季分明,非常适合水稻种植。
近年来,均口镇双季稻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现主要栽培模式为烤烟—水稻、建莲—水稻、水稻—菜轮作,水稻以种植中、晚单季稻为主。
镇区具备一定面积的种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稻作区域,2019-2020年均口镇农技站引进水稻品种T两优164在海拔420 m以下的岭腰村、均口村作中稻示范种植,经两年种植观察,证实该品种的现实优势主要包括米质优、后期转色理想、株型中等、分蘖力强。
适合海拔420m以下区域种植。
关键词:T两优164 中稻种植特征技术防虫网育秧烤烟房烘干稻谷太阳能灭虫灯T两优164本质上属于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系采用T108Sx明恢164配组繁殖而来。
育种单位为福建省省内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包括三明市农科院、旺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审定时间为2017年,品种审定编号为闽审稻20170006,审定单位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福建省)。
1 产量表现均口镇农技站引进该品种的时间为2019~2020,种植试验区域选择的是岭腰村和均口村,我站主要将这个引进品种用作中稻种植。
2019年种植8.0hm2,2020年种植9.0hm2,经县农技站田间实地考察,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田块0.27hm2和0.22hm2现场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干谷586.95kg/667 m2,2019年和2020年亩产量分别与相邻田块种植的Y两优5867对比如下:T两优164与Y两优5867产量对比2 主要特征特性2.1 生育期2019年,建宁县均口镇海拔420 m以下的岭腰村,中籼两系杂交稻系列中的新品种——T两优164被作为中稻种植,2020年在建宁县均口镇海拔420 m以下的均口村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在5月5日~ 17日,收割期在9月28日~ 10月6日,平均全生育期144d。
单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验收每 67m 平 均产 量 6 16k ,比非示 范 区增 产 6 7 . g 95 ,较好 完成 了农 业 部 、省农 业 厅 下 达 的 2 1 .% 01 年粮 油高 产创建 任务 。现 将屏 南 县单 季 中稻 高产 创 建集 成栽 培技术 总结 如下 。
村 ( 括 5个 社 区 ) 包 ,是 个 典 型 的 高 山 区农 业 县 。 常年粮 食作 物播 种 面积 11 .4万 h 右 ,其 中水稻 m左
主要是 单季 中稻 ,种植 面积 0 8 . 8万 h m ,占粮 食作
1 品种选择
根据 本县 近年试 验示 范 及 大 田栽 培 表现 ,选 择
物播 种面 积 的 7 % ;粮食 总产 63万 t 7 . 左右 ,其 中
稻谷 5 4万 t 占粮 食 总产 8 % 。2 1 . , 6 0 1年在 实 施农
lil ye igc lv t ntc nq e f igeco pn du r e I I i dn ut ai eh iu s n l r p igmiim i g- l i o o s c
WE heh i eE t s nSai , ui rv c 5 30 Pnn nA r u ua cnq x ni tt n Fj nPoi e 2 0 ) ct T u e o o a n 3
22 第 期 0 年 8 1
1t 耋 舛姨 琅
3
单季 中稻 高产 栽 培 技 术
韦 忠 沸
( 福建省屏 南县农 业技术推广 站
32 0 ) 5 3 0
摘 要 :屏 南县通 过 实施粮 食 高产创 建项 目,取得 显著 的 成效 ,在 推 广 过程 中 总结 出单 季 中稻 高
产创建集成栽培技术 ,包括 品种 、育秧、移栽、灌溉、施肥、病虫草防治、收割等方面。 关键 词 :单 季 中稻 ;高产创 建 ;集 成栽培 技术
优质杂交中稻“丰优22”高产栽培技术

Iilyedn ut aintc nq eo dsao y r c F n y u2 ” I l iligc lv t h iu fmi- snh b i r e“ e g o 2 g- i o e e di
丰优 2 2系 江 苏 省 里 下河 地 区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2 特征特性
2 1 生育期 .
用粤丰 A作母本 、扬恢 2 2作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 三 系杂 交 中籼稻 组合 。20 06年通 过 国家 品种 审定 委
员会 审 定 ,20 0 7年福 建 省德 化县 引进 试 种 ,20 0 8~ 20 09年示 范栽 培近 1 m ,2 1 0h 00年 在上 涌 镇 云 路 村 种植 8 m ,均 取 得 了丰 产 。2 1 0h 0 1年 继 续 在 上 涌 镇大 面积 种植 。该 品种 获 得福 建 省 首 届地 产 优 质 米 “ 奖 ” 和 福建 省 第 一届 粥 米 评 选 “ 奖 ” 金 金 ,打 出德化 优 质 米 品牌 ,市 场 售 价 7 k 。现 将 两 年 g 来 种植 表现 及高 产栽 培技 术 总结 如下 。
me t s w l a o r h n i e is c n i a e c nr 1 n e l s c mp e e sv n e t d d s s o t . a a e o Ke r s y wo d :Hy r c ;c h v r ut a in t c n q e b d r e u ia ;c l v t e h iu i i i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
(一)技术路线
以优质高产大穗型品种为主,培育壮秧,适当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总颍花数,提高结实率。
通过平衡施肥,合理增加穗粒肥比重,追施微肥,科学管水,干湿交替,好气灌溉的综合技术措施,达到丰产目标。
(二)主攻方向
1、提高秧苗素质。
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等物化产品培育多蘖壮秧,增加秧龄弹性。
2、增加实粒数。
合理密植保足穗,适时控晒促分蘖,增加群体库容;科学运筹水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总颍花数;注重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
3、直播、抛栽田构建合理高产群体,注重后期防倒。
二、关键技术措施
1、优选良种,适时播种。
选择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等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的杂交稻组合,尤其超级稻品种。
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情况下,适时播种,避开高温期间抽穗扬花。
2、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等物化产品,根据大田需量,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移栽田亩栽1.7—1.8万蔸,亩抛1.8万蔸以上。
3、前控后促,平衡施肥。
移栽前施好送嫁肥,移栽时亩施30公斤复合肥或50公斤碳铵,4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做底肥。
抛栽田亩施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一周左右,亩施3—5公斤尿素促分蘖;对底肥不足,叶片脱氮现黄较早的田块,在抽穗前亩追施尿素3—4公斤促进颍花分化;对生长正常的田块,亩施钾肥5公斤或复合肥5—10公斤作保花肥,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防早衰,提高千粒重。
4、科学管水,适时晒田。
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田间持一定水层外,其它阶段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水稻收获前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亩苗数达到18—20万时、主茎12叶以内,及时排水晒田,最高苗控制在25万以内,成穗数达到18万左右。
5、综合防治病虫害。
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拔秧前3—5天喷施一次长效农药,插秧时带药下田;大田重点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根据病、虫发生情况,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可以利用诱虫灯综合捕杀害虫。
7月上中旬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8月上中旬防治三化螟、稻曲病、稻穗综合症,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三(四)代稻飞虱、白叶枯病、稻瘟病等。
虫害重点防治螟虫和稻飞虱。
油菜、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一、油菜管理技术
一要重施薹肥。
薹肥一是要看苗施用,苗体越大,脱力落黄越重,土壤后劲越是不足的田块越要重施。
二是要氮钾搭配,在基肥中施足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钾肥。
三是要掌握施肥时间。
对正常实现秋发冬壮的菜苗,薹肥在薹高10-15厘米,叶色褪淡落黄时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7-10千克,再加氯化钾5-7.5千克。
苗体较大且落黄不明显的田块,薹肥要适当推迟施,并因苗减少用量。
施肥方法可采取开沟条施,雨前撒施或结合抗旱撒施后浇水均可,但要避免雨后或清晨叶片有水时撒施,造成肥害伤苗。
二要排水降渍。
进入春季后,常常阴雨连绵,造成田间含水量过高,土壤通气不良,妨碍油菜根系扩展,易导致后期早衰和倒伏。
同时,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致使菌核病等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产量。
抽薹期要全面彻底地清沟降渍,确保水系畅通。
三要预防春寒冻害。
油菜一旦抽薹,就基本丧失了抗寒能力,遇到零度以下的低温就有可能受冻。
倒春寒的气候,最易造成蕾薹受冻。
预防冻害,应采取选用耐寒品种,科学施用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控制措施,适时施用薹肥等。
蕾薹严重受冻时,可选晴天温度较高时,用利刀割除冻茎,割薹后迅速追施速效肥料,促进分枝抽生,以补偿角数损失。
四要搞好菌核病的防治。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可造成油菜减产1-3成,甚至更高。
以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发生最多。
开花期降雨多,最易造成病害流行。
药剂防治,亩用三多70克或43%好立克12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于初花至盛花期用药,发病重的田块要施药2-3次,隔7-10天打1次药。
二、小麦管理技术
目前小麦进入拔节返青期,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对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技术措施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要施好拔节肥。
对前期施肥不足、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亩施尿素8—10公斤。
二要搞好叶面喷肥。
研究表明,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
因此,可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喷1%~3%的尿素溶液(加上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更好)。
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
三要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我市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要做好预测预报,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早进行防治。
防治锈病亩用25%粉锈宁40克;防治白粉病和赤霉病亩用三多70克或多福40克或施菌克50
克均兑水40公斤均匀喷施。
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
四要清沟防渍。
“尺麦怕寸水”,开好三沟很重要。
要抓住晴天时机,及时清理疏通三沟,以保持根系活力,减少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