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治疗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治疗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治疗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的治疗大鲵(娃娃鱼)养殖疾病防治,总原则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具体要做的工作是:每天换水一次,及时清池排污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6~10月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预防大鲵(苗种或成鲵)发病。

人工饲养的大鲵,主要有以下疾病:

一、腹胀病(又称腹水病)

1、症状

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解剖检查,发现腹腔积水,肺部发红充血。有时肛门部位还可见粪便粘着。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

2、治疗

发现后,单独饲养,放浅池水,让其腹部能着底,以免消耗太多体能,另外还要保证水质清新,对于苗种,由于消化功能不强造成此病,停食1-2天。处理得当,眼可复明,腹胀消失,恢复健康。对于成鲵,由于内脏感染产生大量腹水,可用1万单位/公斤体重的剂量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 万单位/公斤)、氯霉素、新霉素对此病也均有较好疗效。

二、脊椎弯曲病

1、症状

从苗种到成鲵都可发生这病。外观表现为身体呈“S”形弯曲,活力减弱,但仍能少量摄食。解剖检查,除脊椎弯曲外,无明显异常。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种矿物质或因生理病变造成的。苗种阶段发生这病后,大部分未到成鲵阶段就已死亡。成鲵发生这病后,病体极消瘦,但一般不会马上死亡。

2、治疗

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很难恢复。投饵要多样化,使大鲵所需的多种矿

物质和维生素能得到满足。另外,要改良水质,使水体里不含重金属盐类,因为重金属盐类有毒,可刺激大鲵的神经和肌肉收缩,造成弯体病。

三、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

1、症状

体表有许多油菜籽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块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胃、肠道充血,心脏失血变淡,肺紫红色。

2、治疗

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强氯精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3天。对能吃东西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每天口服环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150毫克,连续口服5天。对不能摄食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单位,隔1天后复注1次。注意!庆大霉素不能随意增加用量。对能摄食的病鲵和不能摄食的病鲵,都可采用2~4毫克/升庆大霉素浸泡,每天浸泡4~8小时,泡到病好为止。也可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浸泡,浓度也是采用2~4毫克/升。新霉素、红霉素、痢特灵对此病也有疗效。对溃疡面大的,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

3、预防

大鲵从外地运入,下池前将大鲵用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分钟,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对相互撕咬受伤的大鲵,要用双氧水洗伤口,然后用溃疡灵软膏涂抹,放在无水搪瓷盆里,过1~2小时后,可放入池中。用红霉素软膏涂搽也可。

腐皮病主要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鳅而引起。因此,在投喂活鲜饵料如青蛙、泥鳅和活鱼时要严格消毒。用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环丙沙星浸

3毫克,连续注射10天即可治愈。或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蟾酥和0.8克大黄粉合剂浸泡病鲵15分钟,连续7天即可治愈。

3、预防

因为黄鳝有红梅斑病,如果把大鲵同患病的黄鳝养在一起,易感染此病。

六、水霉病

1、症状

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时能见灰白色斑点,菌丝继续生长长度可达3厘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2、治疗

对病鲵可用10%高锰酸钾或10%孔雀石绿涂抹患处,放到阴凉处1~2小时后,再放入水中。过两天以后,如还有水霉,可再涂1次。另外,也可将病鲵用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8小时以上。也可将病鲵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5~20分钟,并在患处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对于鳃部和腹部患水霉病的鲵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2~3分钟,如果鲵苗在溶液中显得烦躁狂游,则应降低浓度。克霉唑软膏对水霉病也有较好疗效。

大鲵饲养和繁殖的最佳水温约为20℃,要求水质清新。这种条件也适合水霉病生长。因此,大鲵卵的孵化中,如果有受精卵患了水霉病,可将病卵用5~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0分钟以后,再将浸泡过的病卵单独孵化。

3、预防

搬运和养殖过程中防止大鲵受伤。对于受伤的大鲵,用溃疡灵软膏直接涂抹伤处。对于正在孵化的鲵卵,要将未受精的卵带剪断剔出。所用剪刀应事先在10%高猛酸钾溶液里浸泡消毒。孵化工具事先用50克/升食盐水泡。

七、烂嘴病(又称口腔溃烂病)

主要病症是口腔溃烂,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病鲵的上、下唇肿大、渗血、溃烂,严重的露出上、下颌骨;另一种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内上腭组织形成大块蚀斑,并引起严重出血。也有的病鲵两种症状均有。病鲵长时间不能进食,体质减弱,易引起并发感染而死亡。

2、治疗

发现病鲵后,要及时隔离,病情较轻的,可用庆大霉素4毫克/升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病情较重的,先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患处,1-2小时后,再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浓度是4毫克/升,每天浸泡8小时,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病情严重的,除浸泡外,还要注射庆大霉素,剂量是按每公斤病鲵体重1万单位。此病如果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3、预防

此病是由患口腔溃烂病的青蛙传染的,因此在投喂青蛙时,事先要将青蛙严格消毒(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两小时),最保险的办法是不投喂有病的青蛙。

八、烂尾病

1、症状

大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块,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灰白色。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严重时患处肌肉组织坏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渗出。病鲵停止进食,伏底不动,不久便死。

2、治疗

发现病鲵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对病鲵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浓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锰酸钾),随后用氯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敷患处,每天一次,连续7天可治愈。

大鲵本来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质清洁无污染,但人工饲养水体中常有大量的病菌。当大鲵的皮肤受伤后,病菌就乘虚而入,引起此病。因此,勤换水,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九、吸虫病

1、症状

病鲵体质消瘦,体表粘液过多,行动呆滞。

2、治疗

寄生在大鲵体内的吸虫有很多种,已报导的有:贵阳拟牛头吸虫、无棘吸虫、东方后槽吸虫、椭圆大鲵吸虫、马边鲵居吸虫、沐川鲵居吸虫、短肠中肠吸虫。多数种类寄生在大鲵肠壁的粘膜层,引起肠壁红肿发炎,少数种类寄生在胃里。如果是吸虫少量寄生,对大鲵影响不大。如果是吸虫大量寄生,易堵塞肠道,并引起肠胃穿孔。可参考兽医治疗吸虫的方法,用吡喹酮、硝硫氰醚等药物治疗。

3、预防

可用敌百虫消毒池子(由于大鲵对敌百虫敏感,可先把大鲵移出,待池子消毒清洗后,再把大鲵移入。)杀死水体里的寄生虫卵及幼虫。特别是夏、秋两季要加强预防,定期在饵料里包埋驱虫剂(例如在新鲜猪肝里包埋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对于在野外捞取的青蛙、螺、蚌等都要经过消毒后方可投喂(最好是煮熟了投喂)。

十、线虫病

1、症状

寄生在大鲵皮下的线虫,发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躯干部(尤其是两侧)有线虫寄生。触及患部,大鲵有疼痛反应。此时大鲵多不进食,6月以后自然消失。也有线虫寄生在大鲵肠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肠的

肌肉层,线虫头部钻入肠壁,破坏组织,吸取组织营养。还有线虫寄生在小肠、直肠的。还有寄生在胆囊内的线虫。

2、治疗

寄生在大鲵体内的线虫有很多种,如城固卷尾线毛细线虫等。单纯患线虫病,如果寄生虫数少,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治疗方法可参考兽医治疗线虫的方法,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药物包埋在新鲜猪肝里喂大鲵,达到驱虫的效果。

3、预防

在夏、秋两季,定期在饵料里埋驱虫灵或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对青蛙、水蛇、螺、蚌等饵料要煮熟后投喂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苗木品种,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植物之一,杨树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特定的病害侵袭,下面我们选三种最常见的杨树病害来分析如何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症状 受害叶片初生褪绿小点,进而变为不规则黄绿花斑,常沿小叶脉分布,叶脉呈半透明状,随高温有隐症现象。有些杨树无性系病叶发绉、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有的叶脉和叶柄上有紫红色坏死斑,病斑中心组织枯死。本病是系统侵染病害。发病规律:杨树花叶病病毒可以通过嫁接传染,林业生产中主要是随带毒插条传播。目前,已知杨树花粉种子不带病毒,杨黑毛蚜和桃蚜不传病,菟丝子也不传病,其他昆虫是否传病尚待进一步研究。杨树因品种差异,其抗并性的差异也很大,I-63、I-69、I-72杨易感病,107等品种较抗病。不同树岭发病情况也不相同,1年生苗木、幼树发病重,大树症状则不明显。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检疫,禁止疫苗和接穗调入调出。发病疫情就地销毁。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危害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随着林业杨树育苗和造林面积的增大,杨树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危害日趋严重,在我地主要危害黑杨、青杨、白杨及速生柳等杨柳科树种。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现已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以上三种都是由真菌引起)。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我地也发现了一些未知病源菌引起杨树枝杆溃疡的病害,市森保站正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班。 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

大鲵养殖技术大全

大鲵养殖技术大全 大鲵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建设。娃娃鱼喜静、喜阴,所以养殖场地**好选择在山区或人烟稀少的环境,这种环境相对独立安静,还较为阴凉,有利于娃娃鱼生长。养殖场地内一定要暗,池地一定要光滑,养殖池不宜过大,有很好的排灌措施。养殖产地内要有孵化池、幼鲵池、饵料池等,养殖池在修建好之后不要立即放入娃娃鱼饲养。由于建池会使用水泥,而水泥的碱性较大,碱性过强会造成娃娃鱼大批死亡,所以新建场地一定要处理,将碱性降下来在饲养。 2、种苗投放。养殖时去娃娃鱼人工养殖中心购买种苗,为保证养殖成活率,做好选择体型较大,达100克以上的幼苗。投放是也要注意方法,娃娃鱼看似温顺,但其实它们的性格

凶狠好斗,如果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时,常常厮咬打斗,严重者会导致娃娃鱼死亡,所以投放是一定要暗生长阶段分类投放。 3、饲养。娃娃鱼食谱极为广泛,各种鱼虾,昆虫以及猪、羊、鸡的内脏即可成为它的食物,但是一定要新鲜的。由于娃娃鱼的特性,一般养殖户都在山区和人烟稀少地区养殖,所以为了解决食物来源,所以在养殖时会附带养殖一些小鱼小虾或蚯蚓、黄粉虫之类的。饲养要注意不让其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注意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观察它的摄食量,定时定期投喂。 4、管理。娃娃鱼养殖**重要的是水质管理,娃娃鱼对水质要求极为严格,喜洁怕脏,一般自来水都可能达不到它的养殖要求,需水质清晰、无污染的溪水和泉水**。另外娃娃鱼适合生长水温在16-22度,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娃娃鱼的生长,严重者会造成娃娃鱼的死亡。 养大鲵违法吗?

1.私自饲养娃娃鱼是违法行为。娃娃鱼的经济价值较高,人们过度捕捞作为食用日趋严重,加之江河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大鲵数量锐减,许多地方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绝灭。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我国已将大鲵列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严禁捕猎,如因科研、展出、繁殖饲养等需要,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方能捕捉。 2.吃娃娃鱼犯不犯法?娃娃鱼野生的不能吃,吃了是犯法的,人工养殖的是可以吃的。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子二代以上才可以食用、开发利用,也就是“孙子”辈,野生娃娃鱼繁殖出来后进行人工饲养的叫子一代,再下一代才叫子二代。吃大鲵首先是货源要合法,所经营利用的大鲵必须是人工驯养的,供应方必须持有《驯养证》,其次是吃的地方要合法,利用方必须是定点地方并持有《经营利用证》。 大鲵养殖注意事项 1、养殖条件 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

初二下学期生物重点复习资料

1一、植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意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选材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会判断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生殖,也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不经过蛹期,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5.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受精卵→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卵黄外的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过程的行为表现: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性状: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 3.显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水产研究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伦 峰,潘开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 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0)03-0114-03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artificial cultured technology of Chinese G iant Sala m ander LUN Feng ,PAN K ai-yu (Aquatic S ci en ce Depart m en t ,X i nyang Agri cu lt u ralC ollege ,X i nyang 464000,C h i na) A bstract :Ch i nese G i ant Sala m ander (A ndrias dav i dianus B lanchard)wh i ch is endem i c to m a i n Ch i nese l and ,is an en -dange red a m phibian .It i s a va l uable spec ies fo r use as f ood ,med i c i ne and it has huge po ten ti a l contr i bution to sc i entifi c re1search .In this arti c le ,t he biology and artifi c ial cultured techno l ogy o f Ch i nese G i ant Sa l amander w ere researched to prov i de valuable i nfo r m ati on for pro tecti ng,deve l op i ng and usi ng . K ey words :Ch i nese G iant Sa l amander (A ndr i as dav i dianus B lancha rd);the b i o l og ica l character i stic ;the artifi c ial cu-l tured techno l ogy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 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 以及经济价值。它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常见个体重2~5kg ,体长约50~150c m,最大个体可达20kg 。目前,大鲵成鲵的市场价格高达3000~4000元/kg [1]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人为滥捕滥杀大鲵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濒危物种。因此,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大鲵身体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 分,成体不具外鳃,用肺呼吸。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 圆形,犁骨及颌骨具齿,犁骨齿较发达,是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眼极小,位于头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 缩。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大鲵体表裸露,头部背面和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躯干前部两侧有纵的皮肤褶,称为颈褶,颈侧之后躯干两侧的皮肤褶,一般称为侧褶。泄殖孔位于躯干部后端。大鲵具有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肢体形状与蛙肢相似,大鲵的运动主要靠四肢来完成。尾侧扁,约占全长的1/3,尾端钝圆或椭圆形,尾部具有极少数疣粒。体色多呈浅褐或灰褐色,野外生活时,体色与周围环境较为一 致,背面常分布黑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2] 。1.2 生活习性 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可在0 ~38 的水中生存,适宜水温为16 ~25 。当水温低于14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伦 峰(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名特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114 第20卷 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0No .32010年 9月 Journa l o fX i n yang A gricultural College Sep .2010

娃娃鱼养殖技术大全

娃娃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1、娃娃鱼的习性 娃娃鱼喜清静,怕声惧光,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 食或外出晒太阳。幼娃娃鱼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娃娃鱼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 为捕食期。幼娃娃鱼主要捕食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类和昆虫。成娃娃鱼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 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娃娃鱼摄食时,水温急升急 降和水质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娃娃鱼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 -32.8毫克/千克?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千克?小时。娃娃鱼的自然性比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 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娃娃鱼,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 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2、娃娃鱼养殖的建造 (1)场地选择。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晾、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 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同时考虑饲料来源方便。最好选在虾蟹

类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或肉类加工厂附近。 (2)养殖池建造 分稚娃娃鱼池、幼娃娃鱼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排污孔,进排水系 统要配套。一般稚娃娃鱼池建在室内,面积1-2平方米,壁高60厘米;幼娃娃鱼池面积5-10平方米,壁高60- 80厘米,池内用砖头或石块堆成许多洞穴;成娃娃鱼池面积20-40平方米,壁高1.2米,池内亦需堆建洞穴。 3、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娃娃鱼的水温16-24℃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25-28℃摄食明显减少,29℃以上停止摄食。人工养殖可 改变其冬眠的习性,能够全年均匀生长。水质要求PH6.5-7.5,PH >9时可导致毁灭性死亡,溶氧以大于3.5毫克 /升为宜,如总硬度、氯化物、氨氮等指标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养殖池要有遮队措施,避免阳光直射,而且 在使用前需用漂白粉等严格消毒。 (1)稚娃娃鱼的养殖。刚孵出的稚娃娃鱼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主,35-50天后开始可投喂饵料

观赏鸟常见三种疾病简介

观赏鸟常见三种疾病简介 观赏鸟 观赏鸟也会生病,如果发现家中的鸟儿突然没有精神等异常情况主人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小编就为你整理了观赏鸟的感冒、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症状及防治,这三种病症是观赏鸟最常见的,新手鸟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一、感冒 症状:病鸟表现不活泼,精神沉郁,呆立栖架,体温升高,呼吸迫促,流水样或粘稠鼻液,打喷嚏,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羽毛逆立,食欲不振。 防治:感冒后的鸟应移至温暖处,避免吹风。硬食鸟的粒料应增加鱼粉或蛋的比例。可爱棉球沾少监理所清水或低浓度酒精轻轻擦去病鸟鼻上的粘液,使之呼吸畅通。饮水中每100毫升饮水中加一颗通风感冒丸,也可在150毫升饮水中投入一包感冒冲剂。(我一般在小碗中加感冒冲剂三分之一。这样就不错了。鸟体很小,药剂过大,对鸟体有害。希望你们看情况加药) 二、腹泻 症状:精神萎靡,体力不支,羽毛松弛逆立,双翅下垂,头伸入翅下,呼吸急促,食欲不振,频频排便,肛门常沾有粪便,粪便粘稠或拉水粪,粪便呈黄绿色或棕褐色,严重者会便血。鸟极易消瘦,如不及时治疗会死亡。 防治:平时要注意饲料与饮水的清洁,绝不能喂以变质的饲

料。饮用水要及时更换,笼舍和鸟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并且要做消毒工作。痢特灵,庆大霉素,黄连素都是要取少量的,药性太大,对鸟不好。我按照书里的介绍去买只买到痢特灵,它是一片片的。我就把它切成两半。一次用一半。效果还不错。 三、消化不良 症状:病鸟的精神正常,也有食欲,但粪便稀呈水样,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排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下腹部的羽毛沾有粪便。病情加重时病鸟精神变差,羽毛竖起,全身缩成一团,若没有及时治疗,病鸟可能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饥饿疗法,具体是停止供食4~5小时后再放饲料。在停食期间,供给清洁的饮水,以清理肠胃。便秘在饮用水中加些蜂蜜。中暑要把它移到通风,安静,宽敞的地方。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但近年来,娃娃鱼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 一、养殖地的设计与建造 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池结构娃娃鱼养殖地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池。其结构为砖、水泥、石头、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要求是: 1.池壁结构娃娃鱼养殖池池壁要求是:①截止水,使之不漏水;②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士的压力及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沉陷;③要有防逃设施;④价格便宜。 娃娃鱼养殖池壁一般用方块石头、砖或混凝土砌成,水泥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池壁顶端要向他内伸出10厘米,以防娃娃鱼逃跑。

2.池底结构娃娃鱼池底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再用小石渣填空,**后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1.5%左右。 3.进水口进水口位置依据进水道,与排水口相对设在池角。进水口要高于池壁,**好高于地中水面60厘米,并且向池内伸出20厘米,进水口材料可用水泥管或混凝土方,也可用铸铁管、塑料管,无论进水口用什么材料,均必须安装控制设施及过滤网。控制设施采用直通截止阀,问及管径大小可根据各类娃娃鱼池口需要水量多少和进水压力而定。幼体池可选100-300毫米,成体池可选用300~500毫米。进水口过滤网材料要选用不锈钢,同目亦要根据娃娃鱼池大小而定。 二养殖地的建造娃娃鱼成体养殖池是娃娃鱼养殖重要环境条件,是娃娃鱼商品化养殖阶段的关键时期。成体阶段,娃娃鱼抗逆力增强,适应能力增加,同时潜逃和同类弱肉强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体地要求根据其这一阶段生理的特点。建造5个以上,以便按个体的大小,分开养殖。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体池可建在室内或人防工程内,也可建在室外。建池面积可达100~2000平方米。池内人工弧度或穴洞面积占成体池面积的2/3,弧度或穴洞大小树成体个体大小而定。室外建池,除了室内成体地要求和设施外,必须要安装遮荫设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遮荫物,要求池顶部、四周全部要有遮荫物。 二.成体的养殖

娃娃鱼人工养殖的条件

娃娃鱼人工养殖的条件 人工养殖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

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

野生动物论文——大鲵的保护

中国大鲵价值与保护现状 学号:201302010527 摘要: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又称它"娃娃鱼"。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以及自身迁移能力不强、繁殖能力低下等原因,野生大鲵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目前中国采取的保护措施并不能有效根绝大鲵减少的步伐。 关键词:中国大鲵价值人工养殖 正文: 1、中国大鲵简介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有两种,一种为中国大鲵,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山西垣曲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二是日本大鲵,分布主要在日本本州南部及九州部分区域。目前大鲵分布区已呈明显的片断化和岛屿化,主要位于中国大陆第二级阶梯上的一系列大山系,从北面的秦岭,到岷山、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布区。而其他的分布区基本上位于中南部的山区中。近年来分布区的急剧萎缩,大鲵数量下降,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灭绝。如湖南湘西自治州原本10个县产大鲵,但如今5个县大鲵已绝迹。{1}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R,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 2、大鲵濒临灭绝原因 大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娃娃鱼治病

人工饲养娃娃鱼(大鲵)(苗种或成鲵)的疾病防治工作,要按“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 每天换水一次(流动活水更好),及时清池排污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人工饲养娃娃鱼(大鲵)疾病的高发季节一般是在6~10月的高温时期,这个期间气温高,因而水温高。水温如果长时间高过28℃,娃娃鱼(大鲵)就不吃东西了,身体饿瘦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降低了,容易生病。所以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预防娃娃鱼(大鲵)(苗种或成鲵)发病,这就是“无病早防”的办法。 人工饲养的娃娃鱼(大鲵),其主要疾病有以下几种: (1)腹胀病(又称腹水病) 症状: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解剖检查,发现腹腔积水,肺部发红充血。有时肛门部位还可见粪便粘着。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 治疗:发现后,单独饲养,放浅池水,让其腹部能着底,以免消耗太多体能,另外还要保证水质清新,对于苗种,由于消化功能不强造成此病,停食1-2天。处理得当,眼可复明,腹胀消失,恢复健康。对于成鲵,由于内脏感染产生大量腹水,可用1万单位/公斤体重的剂量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公斤)(20mg=2万单位)、氯霉素、新霉素对此病也均有较好疗效。 (2)脊椎弯曲病 症状:从苗种到成鲵都可发生这病。外观表现为身体呈“S”形弯曲,活力减弱,但仍能少量摄食。解剖检查,除脊椎弯曲外,无明显异常。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种矿物质或因生理病变造成的。苗种阶段发生这病后,大部分未到成鲵阶段就已死亡。成鲵发生这病后,病体极消瘦,但一般不会马上死亡。 治疗: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很难恢复。投饵要多样化,使娃娃鱼(大鲵)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得到满足。另外,要改良水质,使水体里不含重金属盐类,因为重金属盐类有毒,可刺激大鲵的神经和肌肉收缩,造成弯体病。 (3)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 症状:体表有许多油菜籽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块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胃、肠道充血,心脏失血变淡,肺紫红色。 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强氯精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3天。对能吃东西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每天口服环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150毫克,连续口服5天。对不能摄食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单位,隔1天后复注1次。注意!庆大霉素不能随意增加用量。

桂花三种常见病的防治

桂花三种常见病的防治 一、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二、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三、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

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四、桂花的常见虫害防治 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坐(唑)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治疗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的治疗大鲵(娃娃鱼)养殖疾病防治,总原则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具体要做的工作是:每天换水一次,及时清池排污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6~10月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预防大鲵(苗种或成鲵)发病。 人工饲养的大鲵,主要有以下疾病: 一、腹胀病(又称腹水病) 1、症状 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解剖检查,发现腹腔积水,肺部发红充血。有时肛门部位还可见粪便粘着。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 2、治疗 发现后,单独饲养,放浅池水,让其腹部能着底,以免消耗太多体能,另外还要保证水质清新,对于苗种,由于消化功能不强造成此病,停食1-2天。处理得当,眼可复明,腹胀消失,恢复健康。对于成鲵,由于内脏感染产生大量腹水,可用1万单位/公斤体重的剂量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 万单位/公斤)、氯霉素、新霉素对此病也均有较好疗效。 二、脊椎弯曲病 1、症状 从苗种到成鲵都可发生这病。外观表现为身体呈“S”形弯曲,活力减弱,但仍能少量摄食。解剖检查,除脊椎弯曲外,无明显异常。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种矿物质或因生理病变造成的。苗种阶段发生这病后,大部分未到成鲵阶段就已死亡。成鲵发生这病后,病体极消瘦,但一般不会马上死亡。 2、治疗 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很难恢复。投饵要多样化,使大鲵所需的多种矿

物质和维生素能得到满足。另外,要改良水质,使水体里不含重金属盐类,因为重金属盐类有毒,可刺激大鲵的神经和肌肉收缩,造成弯体病。 三、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 1、症状 体表有许多油菜籽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块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胃、肠道充血,心脏失血变淡,肺紫红色。 2、治疗 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强氯精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3天。对能吃东西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每天口服环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150毫克,连续口服5天。对不能摄食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单位,隔1天后复注1次。注意!庆大霉素不能随意增加用量。对能摄食的病鲵和不能摄食的病鲵,都可采用2~4毫克/升庆大霉素浸泡,每天浸泡4~8小时,泡到病好为止。也可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浸泡,浓度也是采用2~4毫克/升。新霉素、红霉素、痢特灵对此病也有疗效。对溃疡面大的,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 3、预防 大鲵从外地运入,下池前将大鲵用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分钟,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对相互撕咬受伤的大鲵,要用双氧水洗伤口,然后用溃疡灵软膏涂抹,放在无水搪瓷盆里,过1~2小时后,可放入池中。用红霉素软膏涂搽也可。 腐皮病主要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鳅而引起。因此,在投喂活鲜饵料如青蛙、泥鳅和活鱼时要严格消毒。用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环丙沙星浸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娃娃鱼怎么养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娃娃鱼怎么养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现在娃娃鱼已经濒临灭绝,保护好娃娃鱼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其中更要让家里的娃娃鱼健康成长。 娃娃鱼 一、娃娃鱼正确的饲养方法 1.娃娃鱼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娃娃鱼产卵用。 2.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娃娃鱼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娃娃鱼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3.娃娃鱼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

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娃娃鱼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娃娃鱼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4.当发现娃娃鱼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娃娃鱼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一是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二是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娃娃鱼患处的血液,致使病娃娃鱼病情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 5.娃娃鱼很害怕阳光,而且它们讨厌有人干扰它们的生活,所以饲养娃娃鱼的地方要安静和阴凉,避免阳光直射。 点击进入pClady宠物饲养大全>>> 娃娃鱼 二、娃娃鱼小档案 1.种类:娃娃鱼,又称娃娃鱼,是两栖类动物。我国是娃娃鱼的原产国。 2.名称的由来: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3.外型:娃娃鱼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娃娃鱼文化

1.娃娃鱼的介绍 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2.外形特征 大鲵,即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现存最大的三种大鲵,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隐鳃鲵身长可达0.75米。共通点是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不知者或误以为鱼类,其实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3.娃娃鱼的栖息环境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 4.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大鲵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平时躲躲藏藏,喜欢把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石子一样,免得天敌发现它。娃娃鱼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5.繁殖方式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6.娃娃鱼的分布范围 大鲵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中国大鲵原产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罗田天堂寨;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地区及铜仁地区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天水[3] 及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南阳内乡宝天曼,山西垣曲县、阳城、沁水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

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及其设备制作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20~30%的苦参粉末,10~20%的五倍子粉末,10~30%的水杨酸,30~50%的硼酸,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其制备方法。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原料安全、生态、水霉病防治效果良好,对水霉病治愈率90%以上,对鳃霉的治愈率60%以上,在较少的用料种类和较低的用料量下,取得了不错的防治效果,是一种目前为止防治水霉病的组合物,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泼洒的成本约为0.3~0.4元/hm2,浸浴约0.5元/m3水体,成本比美婷要低,与孔雀石绿基本相当,可以为生产所接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20~30%的苦参粉末,10~20%的五倍子粉末,10~30%的水杨酸,30~50%的硼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25%的苦参粉末,15%的五倍子粉末,20%的水杨酸,40%的硼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苦参粉末的大小为50~1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倍子粉末的大小为50~100目。 5.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苦参和五倍子进行粉碎,过50~100目筛备用,然后按比例将苦参粉末、五倍子粉末、水杨酸以及硼酸混合均匀即可,其中水杨酸和硼酸达到工业级要求即可。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动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水霉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最棘手的一个难题,养殖动物患了真菌性疾病很难治愈。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但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禁用孔雀石绿,导致水霉病的有效防治药物长期处于空白,从而使得在养殖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孔雀石绿的屡禁不止也给水产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属真菌性鱼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在早春和晚冬,水温15~20℃时发病最严重。据统计,在118种生物源性疾病中,真菌性疾病占4.24%,其中主要是水霉病。据报道青鱼、草鱼、鲢、鳙、花鲈、红点鲑、鲤、大银鱼、斑点叉尾鮰、大鲵、黄鳝、暗纹东方鲀、月鳢、鲑、黑鱼、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牛蛙等大部分水产养殖动物都有可能发生水霉病。 水霉病主要症状是:病变部位长着大量白色的棉絮状菌丝,鱼体由于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会瘦弱而死。由于霉菌侵入机体,产生大量蛋白酶,病变部位在酶的作用下,分解鱼体组织中的蛋白,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因此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终死亡。感染水霉菌的卵,内菌丝侵入卵膜,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因此常被称为“卵丝病”。而被寄生的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球状,故又称为“太阳籽”。 该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Saprolegnia spp.),它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水霉菌以孢子的形

娃娃鱼的养殖

娃娃鱼的养殖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但近年来,娃娃鱼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 一、养殖地的设计与建造 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池结构娃娃鱼养殖地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池。其结构为砖、水泥、石头、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要求是:

1、池壁结构娃娃鱼养殖池池壁要求是:①截止水,使之不漏水; ②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士的压力及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沉陷; ③要有防逃设施;④价格便宜。 娃娃鱼养殖池壁一般用方块石头、砖或混凝土砌成,水泥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池壁顶端要向他内伸出10厘米,以防娃娃鱼逃跑。 2、池底结构娃娃鱼池底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再用小石渣填空,最后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1.5%左右。 3、进水口进水口位置依据进水道,与排水口相对设在池角。进水口要高于池壁,最好高于地中水面60厘米,并且向池内伸出20厘米,进水口材料可用水泥管或混凝土方,也可用铸铁管、塑料管,无论进水口用什么材料,均必须安装控制设施及过滤网。控制设施采用直通截止阀,问及管径大小可根据各类娃娃鱼池口需要水量多少和进水压力而定。幼体池可选100-300毫米,成体池可选用300~500毫米。进水口过滤网材料要选用不锈钢,同目亦要根据娃娃鱼池大小而定。

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种猪常见的疾病有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皮肤病等。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接下来对各类疾病做简单的介绍,并对各类疾病做了充分的解释说明,望养殖户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的现象。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很多类型,其中效果较好的有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出现红肿或脓包的症状,这就是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对其处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如果患上病毒性腹泻,其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问题上,主要是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 下面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治疗的方法: 2.1 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 2.2 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添加抗生素以及米糠等。 2.3 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 猪的各个关节肿大是猪肢蹄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病情严重的时会导致猪脚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患病的猪会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 3.1 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 3.2 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