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七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08第四编 隋唐文学 第七章 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08第四编  隋唐文学  第七章  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

二、骈体与四六
▪ 骈文的称呼是唐时相对于“古文〞而产生出来的。骈文开展 到中晚唐以后,一般称为“四六〞,这是因为骈文句式多为 四字句和六字句。
▪ 从骈文的开展历程来看,它兴起于魏晋,盛于六朝,至隋唐 时依然兴盛,即使是在古文运动如火如荼的时期,骈文的创 作仍然保持了相当大的规模。初盛唐时期,文章创作领域里, 骈文居于首要的地位。
▪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 邑。贼臣乘衅,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凌逼,万品失序,九 庙震惊,上辱于祖宗,下负于黎庶。
唐代骈文,至晚唐李商隐始集大成
▪ 李商隐所作骈文不同他人之处在于其瑰丽奇古而又清切典丽的风格。 ▪ ?为濮阳公陈情表? ▪ 臣自受命以来,为日斯久,未尝一日不修战格,未尝一日不数军储。
论学之文有?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送高闲上人序? 等
▪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 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 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 雷霆霹 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 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 后世。
二、陆龟蒙
▪ 陆龟蒙〔?—881?〕,字 鲁望,姑苏(今江苏苏州)人。 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 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与皮日休唱和,人称“皮陆 〞。朝廷以高士征召,不至。 躬耕勤劳,喜好泛舟太湖。
三、罗隐
▪ 罗隐〔833—909〕,字昭谏, 馀杭〔今属浙江〕人,十举进 士而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 〔870〕始为衡阳主簿,后依 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历任钱塘 令、著作郎等职。
论道之文,有?原道??原性??师说?等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 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散文在这个时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议论或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抒发思想。

唐代散文多用文白体,通俗易懂,篇幅灵活,不受格律束缚,表达形式多样,如记叙、议论、随笔等。

二、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1. 韩愈:《师说》、《进学解》等2. 柳宗元:《与鲍明远书》、《致婴儿书》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4. 杜牧:《秋夕》、《秋夕即事》等三、思想内容及主题1. 儒家思想:韩愈的《师说》从儒家的角度谈到师道重于神道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2. 道家思想:柳宗元的《致婴儿书》以儿童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3. 佛家思想:白居易的《长恨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诸多不如意的思考,追问了生命的意义。

4. 唐代社会风貌:杜牧的《秋夕即事》以唐代秋夕的景象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人情冷暖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四、艺术风格及修辞手法1. 叙事表达:唐代散文注重对事件的直接叙述,情节展开合乎逻辑,注重细节描写。

2. 深入思考:唐代散文思考问题深入,对生活现象进行剖析,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3. 描写手法:唐代散文重视对细节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4. 修辞手法:唐代散文多使用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影响与意义唐代散文不仅在表达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有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散文既注重内容的深入思考,又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美感的追求,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经验。

以上是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050105)●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厚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底子,并在专业知识上注意相关学科、邻近学科、兄弟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同时具有较深的知识装备和较广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Chinese Ancient Fiction(孙逊、李时人、詹丹、顾鸣塘)2、中国古典诗学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曹旭、黄刚)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翁敏华、王从仁、赵维国)4、断代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李时人、严明、翁其斌)(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哲学Philosophy(2学分)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分)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Chinese Classic Bibliography(3学分)中国古代思想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3学分)中国文学批评史(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中国小说史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红楼梦研究Research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ecial Subject of Fiction中国小说史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and Culture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ction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研究Research of th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明清文学史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明清诗文研究Research on the Poetry and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戏曲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Drama明清小说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Fiction名家治学方法Academic Methods of Prestigious Scholars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i, Jin andthe South-North Dynasties中国诗词学Studies on the Chinese Poetry and "Ci" Poetry唐诗文献入门边塞诗研究Study of frontier Poetry隋唐五代诗学研究Study of Five-Dynasties Portry宋诗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Song Poetics旅游与中国文化民俗旅游学中国旅游史中国旅游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戏剧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rama文艺民俗学Literary and Art Folklore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usical Arts东亚戏剧文化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ies on the Eastern Dramatic Culture明清诗歌史专题研究明清散文史专题研究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明清时期东亚汉诗研究古代小说文献学古代戏曲史料学中国小说专题研究二十世纪学术名家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小说文献学古代小说与社会《诗经》研读《左传》研读先秦两汉文学接受史先秦两汉诗学史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学分)现代文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学分)中外文论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学分)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学分)文化市场学Culture Marketing(学分)3、实习4、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期论文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第七章唐代散文与

第七章唐代散文与

2、深远影响 • 在思想内容的现实性及艺术手法、 在思想内容的现实性及艺术手法、语言技巧 等方面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宋代以后 等方面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方向。 文言小说的发展一直沿袭唐传奇开辟的方向 文言小说的发展一直沿袭唐传奇开辟的方向。 • 唐传奇也影响了其它文体。倩女离魂、 唐传奇也影响了其它文体。倩女离魂、柳毅 传书、黄粱一梦、章台柳已成诗文常用的典故。 传书、黄粱一梦、章台柳已成诗文常用的典故。 以传奇为题材的戏曲更不胜枚举。 以传奇为题材的戏曲更不胜枚举。
第五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一、唐代散文
(一)初唐散文 魏征: 十思疏》 十渐疏》 1、魏征:《十思疏》、《十渐疏》。 王绩: 五斗先生传》 醉乡记》 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 四杰” 滕王阁序》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张说和苏颋: 燕许大手笔” 4、张说和苏颋:“燕许大手笔”。 陈子昂: 与韦五虚己书》 5、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序》。 四杰和陈子昂的散文代表了初唐文风改革的两个方 一是骈体文本身的洗心革面; 向 , 一是骈体文本身的洗心革面 ; 一是散体文章浓厚的 儒家精神和风格近古。 儒家精神和风格近古 。 这两种倾向左右了其后的唐代文 坛。
(二)盛唐散文
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王维: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李华: 吊古战场》 3、李华:《吊古战场》。 元结: 右溪记》 4、元结:《右溪记》。 这些人上承四杰、陈子昂,下开韩愈、柳宗元, 这些人上承四杰、陈子昂,下开韩愈、柳宗元,成为 古文运动的先趋人物。这个时期,散文开始增多,诏诰、 古文运动的先趋人物。这个时期,散文开始增多,诏诰、 疏议、墓志、碑文渐由骈体转为散文。骈文、 疏议、墓志、碑文渐由骈体转为散文。骈文、散文的分工 也因而日趋明朗:凡是需要歌咏赞颂的应酬文字, 也因而日趋明朗:凡是需要歌咏赞颂的应酬文字,多用骈 凡是务实致用的文章,多用散文。天宝中,萧颖士、 文;凡是务实致用的文章,多用散文。天宝中,萧颖士、 李华、贾至等文人为了称颂统治者扭转文风、 李华、贾至等文人为了称颂统治者扭转文风、复兴风雅的 功绩,提出效法三代古文, 功绩,提出效法三代古文,使儒术和和古文的复兴与大唐 继承唐尧虞舜之治的盛明气象相称。 继承唐尧虞舜之治的盛明气象相称。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3、唐代散文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3、唐代散文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方便快速),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 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 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 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 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 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 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 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 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后见 废弃,终默不洩。惟不喜武士,然 见请亦时往。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第六章
唐代散文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讲授提纲:
一、关于唐代古文运动 二、唐代散文名篇例读
1、李华《吊古战场文》 2、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 3、韩愈《毛颖传》 4、柳宗元《宋清传》
三、晚唐讽刺小品文
1、孙樵《书褒城驿壁》 2、陆龟蒙《野庙碑》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4、中唐古文运动的思想理 念——道统与文统 韩愈:“文以明道”——“不 平则鸣”;“气盛言宜”(“仁义 之人,其言蔼如”)——“陈言务 去”(“自树立,不因循”)—— 文从字顺 柳 宗 元 : “ 文 以 明 道 ” —— “辅时及物之道”;“言而不文则 泥”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散 文
吾闻夫齐魏徭戌,荆韩召募,万里 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 (忧郁苦闷) 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 中州耗斁 (消耗破坏) ,无世无之。古称 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 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 骄敌,期门 (辕门,军营营门) 受战。野 竖旄旗,川回组练(组甲和被练,分别是车 士和步卒的军衣。此借指军队) 。法重心骇, 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 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唐代文学教案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总379年)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唐朝国力的强盛,达120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南北文化的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

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关山塞漠,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

2、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很多,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1、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诗人,作品多为之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谈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存的关系。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的冲和平淡,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3、刘长卿的五言诗写的最好,曾自许为“”,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但意脉似不甚连贯。

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

4、所谓“十才子”有钱起、卢纶、李端等十人,其中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5、顾况、李益的诗,与大历诗风的主流情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同辈的艺术个性。

三.简答1、大历诗风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说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代表了大历诗风的变化?3、为什么说刘长卿诗歌的情调,典型地反映了大历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4、“十才子”和韦应物、刘长卿等诗人,在诗歌创作技巧上有些什么探索?四.论述简述顾况、李益诗歌风格特色。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山石》、《左迁至兰关示姪孙湘》、《游子吟》、《秋怀》其二、《南园》、《雁门太守行》、《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二首》其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二.解释:1、韩孟诗派2、不平则鸣3、笔补造化4、郊寒岛瘦5、孟诗韩笔三.填空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此外还有、、等人。

这个诗派的主要风格是。

2、与为诗皆以苦呤著称。

《寒地百姓吟》是的作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的佳句。

3、既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善于摹仿民间俚歌俗调作诗的诗人。

他的《竹枝词》等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都是诗人在之间生活时写成的。

4、“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诗;“沉舟侧畔千帆过,”出自《》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唐代散文和小说
▪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收录作者3042人,作品18488篇。

▪同治年间陆心源又补辑3310篇。

▪编者使用大散文的概念,相对于诗歌、小说而言。

唐散文有骈体有散体,骈体占主导,公文等都是以骈体写成。

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

一、初唐散文
1、魏征:《十思疏》
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
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4、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二、盛唐散文
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3、李华:《吊古战场》
4、元结:《右溪记》
☞韩柳古文运动
☞韩愈的古文创作
☞柳宗元的古文创作
☞其他作家作品: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养竹记》、《草堂记》;刘禹锡:《陋室铭》
1、韩柳古文运动
背景:
“古文运动”
响的文学革新。

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

刘、白、元等都参与其间,一时作手如云,声势大震。

古文运动的理论:
▪“文以明道”——古文运动的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独立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

▪蓄情养气——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韩愈的古文创作
闳中肆外的论议文:《原道》、《进学解》、《师说》、《论佛骨表》等;
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
情至而深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是哭,一面是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祭十二郎文》
《杂说》、《毛颖传》、《送穷文》等;
(闳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形式猖狂恣肆。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宋·李涂《文章精义》);“韩子之
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地位和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3、柳宗元的古文创作
议论文。

《封建论》(与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并称封建三大论。


传记文。

《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

▪特色:出色的景物描写。

其笔下山水的个性化:多世人所弃之山水,如己之遭遇;多奇山异水,以山水之美见社会之丑;寄情山水以排解贬谪之苦。

寓言:如《罴说》。

《蝜蝂传》:讽刺日厚其室,日高其位,辄取其亡的人;《三戒》中“临江之麋”,刺依仗权贵
发展到柳宗元时,最后完成,使之成为独立文体。

三、晚唐散文
▪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继承柳宗元寓言的讽刺特点,创作了许多讽刺小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罗隐《谗书》、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

鲁迅比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杜牧:《阿房宫赋》;商隐:《李贺小传》
第二节唐代小说(传奇)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传奇》小说集。

传奇,即传述奇事奇遇之义。

名之“传奇”,有贬义,以区别古文之高文。

(鲁迅)
㊣※二、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1、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小说提供了素材。

2、科举考试“行卷”“温卷”之风的盛行。

3、各种文学形式普遍繁荣,诗、文、小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4、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轶事小说的传统。

人神恋;
•沈既济《任氏传》唐传奇进入盛期的标志。

•李朝威《柳毅传》
☺人世恋;
•蒋防《霍小玉传》娼门女子小玉与士子李益的故事
•元稹《莺莺传》原名《传奇》
•白行简《李娃传》
李朝威《柳毅传》
写书生柳毅传书搭救洞庭龙女脱离困境后,几经曲折,终于与龙女结为夫妇。

•杜光庭《虬髯客传》
写隋末李靖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两人随后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本来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大志,看到李世民神气不凡,知道自己不能和他匹敌,便倾其家财资助李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虬髯入扶余国自立为王。

陈鸿《长恨歌传》政治兼爱情的历史小说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招致安史之乱;杨妃死后,玄宗日夜思念,有方士
沈既济《枕中记》写卢生在梦中做了丞相,权势煊赫,梦醒觉悟,皈依佛教,表现人世富贵如梦境之空虚。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主题和《枕中记》类似。

◆三、唐传奇中的女性
1、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侠女----形象特点:
•行侠仗义,抑强扶弱:《红线》、《聂隐娘》
•矢志复仇,已诺必诚:《谢小娥传》
•不甘寂寞,追求幸福:《虬髯客传》、《聂隐娘》
•功成身退,如鹤远翔:《聂隐娘》、《谢小娥传》
娼女(如《霍小玉传》《李娃传》)----形象特点: 美丽、善良、多情聪慧、冷静
狐女、龙女------形象特点:
▪神异奇特如《任氏传》中的任氏
▪亦狐亦人,亦人亦狐,集人狐于一身。

▪艳丼多姿
▪忠贞不二
2

才情美
(2
毅美,具体体现在:
在爱情上,她们表现得极为主动、大胆。

如《聂隐娘》、《昆仑奴》
当爱情出现波折时,相对于男性的懦弱、退让,她们往往显得坚毅、执着。

如《主魂记》
她们敢爱敢恨,面对欺凌和强暴,绝不退缩屈服。

如《霍小玉传》
(3
:
善良和仁爱
为知己者效力
义勇精神
(3
具有高超识见。

始终表现为洞察时势,不为情迷。

如《《虬髯客传》、《李娃传》
具有超人的异能。

武艺出神入化;非常境遇下她们还具有超人的耐力
四、唐传奇艺术成就
▪1、“有意为小说”。

有想象虚构、有一定创作目的。

白行简《李娃传》。

▪2、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

▪3、人物形象鲜明。

▪4、文辞华艳,或骈或散,有诗笔,有议论、有叙事。

五、唐传奇的影响和价值
▪1、标志小说文体的独立、成熟。

▪2、叙事文学走向文坛。

加强文学的表现力,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3、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情节模式。

如元明清著名的小说、戏曲取材多本于此。

沈既济《枕中记》——明汤显祖《邯郸记》
陈玄祐《离魂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
陈鸿《长恨歌传》——清洪昇《长生殿》
元稹《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汤显祖《南柯记》
李公佐《古岳渎经》——《西游记》孙悟空形象
李朝威《柳毅传》——元尚仲贤《柳毅传书》、元李好古《张生煮海》、清李渔《蜃中楼》
杜光庭《虬髯客传》——明张凤翼《红拂记》、凌梦初《虬髯翁》
六、俗讲和变文
1、俗讲:僧徒为弘扬佛教教义,在寺庙进行通俗讲经。

僧徒俗讲时演唱佛经故事的底本有三类:
押座文(缘起)。

讲经文(正宗)。

变文(为吸引听众听讲经文而说唱的民间故事)。

2、变文:唐代俗讲僧或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一般认为,用图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则叫变文(一说变文为梵文音译,或谓变文之变为神通变化、因果变换之意)。

变文发现于敦煌,故又称敦煌变文。

讲唱佛经故事的:《维摩诘经讲经文》
讲唱世俗故事的(历史、传说、时事):《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