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与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中信息知识的内容

信息素养中信息知识的内容
信息素养中信息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文化素养:这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包括读、写、算等能力。
尽管在信息时代,这些能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它们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信息的方法与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这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如信息技术的原理、使用、作用等。
4. 外语: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门外语对于获取和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至关重要。
以上信息素养中信息知识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观点和定义而有所差异。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创造3、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信息需求的确定(包括两层意思:1、确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的类型)2、信息来源的确定信息来源分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电子媒介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为保证合适有效的信息来源:1、可用的信息来源2、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1)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指自动从因特网上搜集并保存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排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搜索引擎有两种工作方式:A、目录检索(中国雅虎,./dir搜狗B、关键查询(google、百度、altavista、lycos为保证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1)提炼关键词(2)组合关键词2)网络信息下载A、直接下载(不适用于下载容量较大的文件)B、利用软件下载(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网际快车、讯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电驴等)4、信息价值的判断,对于获得的信息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判断。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掌握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3.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信息、数据与信息素养;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4.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如通信、教育、医疗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2. 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相互关系;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新课导入: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
第一章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

2、按信息加工级别划分信息源
信息出版量的急剧增长,信息类型的多样化和 信息分布的离散状态,获取相关信息犹如大海 捞针。利用信息的可塑性,将信息处理为不同 等级。通常文献学上将其称为“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信息 primary Literature/ info
二次文献/信息 secondary literature /info 三次文献/信息 Tertiary literature/ info 零次文献/信息
信息超载 信息焦虑
7
2.
信 息 素 养 的 内 容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提出高等院校
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33
文 献 信 息
零次文献:普通网页,电子邮件等 一次文献:正式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等
二次文献:数据库中的题录、目录等
三次文献:文献综述、进展报告等
34
35
三次文献的相互关系
读者查找
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作者发表
出版社发表
专家发表
36
3、十大信息源——按出版形式划分
(1)图书
(6)科技报告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 中国三大数字图书馆:超星、方正、书生之家 中国三大网上期刊数据库:清华、维普、万方 中国最大的多媒体信息网站:
怎么找?——搜索技巧
• 找新闻、找多媒体信息、找软件 :
••使用搜索引擎(、Google、天网等)42
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意识计算用维

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
意识计算用维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成为贯穿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该书将重点放在其中之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上。
对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少教师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些教师觉得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实际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不
紧密,有些教师不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这些问题棘手而迫切,如何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怎么教,怎么学,这些正是该书探索的目的所在。
《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第1章,重点论述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内涵是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概括为适应数字化环境、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数字化协同创新、推动信息技术革新;明确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让学习者获得从容感、幸福感、危机感与使命感是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第2章,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展开进行了阐述,即怎么教“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介绍了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创新多样教学策略、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产品、关注跨学科解决问题等教学方式。
第3章,从学生的角度、学习的视角探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怎么学。
本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探讨:感知数字化时代的学习与创新,尝试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迁移思维、创新改变世界。
如今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使用,而且是融合数据、算法、信息系统进行改变世界的创造。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数据与信息》第一节课教案

课程主题:走进数据与信息的世界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区别。
2.认识数据在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实例。
3.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识别并提取数据与信息。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据与信息的定义、区别及应用实例。
●难点:理解数据如何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科技领域数据应用案例)●小组讨论题卡●实践活动材料(如:纸笔、收集日常生活数据的表格模板)●互联网资源链接(用于拓展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智能家居(如智能音箱根据用户习惯播放音乐、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背后是如何利用数据和信息的。
●提问引入: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通过数据和信息实现的?引出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二、新知讲授(8分钟)1.定义解析:a.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符号等。
b.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c.举例说明两者区别,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数据”与“明天会下雨,请带伞”的信息。
2.科技领域中的数据与信息应用:a.展示几个科技领域的案例(如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物联网监控城市交通流量等),解释数据如何被收集、处理并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b.强调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核心作用。
三、师生互动(8分钟)●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你身边的科技产品如何利用数据与信息改善生活?”,每组推选代表分享。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据与信息背后的技术原理。
四、学生动手环节(15分钟)●实践活动:“数据收集与信息提炼”o分发表格模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如10分钟)从教室或校园环境中收集至少5项数据,并尝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第一章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
• 信息的加工包括: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 有用的信息; • 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 一种形式,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 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解决该问题;正确评 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劣,看出它们 各自的特点、适应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 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中看出变化的 趋势、变化的模式并提出变化的规律。
• web2.0模式: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
体系;互联网用户从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 者,从受众转向主体,从个体转向社团;
1.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
1.2.2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 web2.0时代对信息素养要求:
了解新信息资源类型; 评判性的信息评价 ; 提高创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数字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1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
1.1.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 国外对信息素养定义的归类 列举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有哪些特点或能力来对信息 素质进行描述。代表:美国学者Christina Doyle 通过信息素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来描述信息素 质。代表: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研究学院教授 Charles MeClure 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素质的内涵。代表: 澳大利亚学者Christine Bruce在1997年提出信息素 质作为一种现象涵盖7种过程
1.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
1.2.2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图书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收集资料、调查 研究,通过网络服务提供给师生,远程访问 等方式提供服务,需要信息素养支持 • 毕业设计:频繁使用数字资源,论文构思,书写 都需要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一、授课题目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二、教学时间安排12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2.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5.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6.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二)教育观念的变革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2)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钢刀能获取猎物;火石可以取火;指南针可以指 明方向。
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 信息三大要素。
而指南针向指的方向就是一种信息,即方向信息 和方位信息。
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 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这就 是信息。
log
2
1 1280
10.3(2 比特)
1.4 信息素养
1.4.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究始于 20世纪70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空间)的不 同学者和研究团体(人) ,在不同时期(时 间),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的 界定。
乙虽然只提供了一条消息,但这一条消息 对此人在什么位置上这一不确定性消除得更 多,所以后者包含的信息量应比前者提供的 两条消息所包含的总信息量更大
例2 假如在盛夏季节气象台突然预报“明天无 雪”的消息。在明天是否下雪的问题上,根本不 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这条消息包含的信息量为零。
I (x) f [ p(x)] log 1 p(x)
出某人,求以下信息的信息量。(i)某人在第十排;(ii)某 人在第15座;(iii)某人在第十排第15座。
解是相:等在的对在未这几,于已知一条他相获任例信坐应得何子息在不某信反,各独信息映其座立息的了总号的后情对信上信其况完息的息余下全量概,信,独等率要息此立于也计的人的各可算信在以各认排为的是概相率等可的以,认故为
据称,日本人通过精细、准确的情报对大庆油田进 行了成功调查,后来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 市场。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大庆油田的信息是刊载在 《人民画报》等这些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的, 而日本人正是利用这些公开的报纸、杂志分析中 我国大庆油田的产量和设备需求,获取了最高的 经济利益。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任何信息只有从信源出发,经 过信息载体传递才能被信宿接受并进行处理和运 用。
第1章 信息与信息素养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的特征 1.3 信息的度量 1.4 信息素养
生存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 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 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 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 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 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 三件物品合适?
美国哈佛大学
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安东尼.G.欧廷格 (A.G.Oettinger)
暮春怀故人
南唐李中
像珠子一 样的美石
池馆寂寥三月尽, 落倚楼台。 琅玕绣段安可得, 流水浮云共不回。
1.1信息的概念 (1)哈特莱 1928年哈特莱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
(i)息“量某条时人信,在息需第的要十信用排息到”量条包之件含和概的。率信公息式量,为 log2 31可2 以5(参比阅特信)息论书籍。
(ii)“某人在第15座”包含5b的it+信5息.32量bi为t=10.32bit
log2
1 40
5.32(比特)
(iii)“某人在第十排第15座”包含的信息量为
哈特莱(信息传输):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 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申 农(通信数学理论): 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 的减少,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 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信息是人们 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 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东西。信息的实质是 负熵
一个消息的自信息量。
自信息量的单位与log函数所选用的对数底数有关, 底为2,单位为比特(bit) 底为e,单位为奈特(nat). 1 nat = 1.443 bit. 底为10,单位为哈特莱(Hartley). 1 Hartley =3.322 bit.
例 设剧院有1280个座位,分为32排,每排40座。现欲从中找
1966年7月,《中国画报》曾刊载王铁人头戴厚厚 瓜皮帽的照片,凭着对中国地理的熟知,日本人很 快就推断出王进喜的工作地应该在零下30度的东北 地区;
还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尘的厚度,测算出了油田 与北京的距离,断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 间;
10月份,《人民中国》也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 在其中透出一个“马家窑”的地理信息,日本人便 由此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
(1)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wski) (1974)
在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 方可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经习得了 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 力,以形成信息方案来解决问题
(2)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信息素养总统 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
作为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 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 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的定 义: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6)中介性
人们看柳树发芽,就知道春天来了,看到天上乌 云滚滚,就知道要下雨了,这就是这些自然世界 发出的信息。
信息是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过渡状态 的东西,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7)价值性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 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 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 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 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 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 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 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 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 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 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帐单 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 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
首先分析一下问题的认识过程 1.对一问题毫无了解,对它的认识是不确定的 2.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逐渐消除不确定性
3. 对可这否一问用题消非除常不的确了定解,性不的确多定少性来很度小量信息!
黑箱 信息I 灰箱 信息II 白箱
不确定度A
不确定度B
不确定度C
两个例子:
例1 当你要到大会堂去找某一个人时,甲告 诉你两条消息:(1)此人不坐在前十排, (2)他也不坐在后十排;乙只告诉你一条消 息:此人坐在第十五排。问谁提供的信息量 大?
反映信息特性的句子与信息的特性连接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名扬千里 时过境迁 结绳记事
信息可传递 信息可共享 信息具有可伪性 信息是可存储的 信息具有时效性
1.3 信息的度量
怎么度量信息 对于系统,可以利用守恒 关系有 A+I=B,得I=B-A。
1.2、信息的特征
<1>普遍存在性
信息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普遍存在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这些文字和符号都在 向我们传递信息。
(2)依附于载体存在
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只是消息、情报、指令、数据 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它只有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才能存在。
信息活动
信息载体
演讲 声音、肢体动作、表情……
一直到前些年,美国政府检讨当年决策错误时,向 兰德公司付了一大笔款,表示对科学预测的重新估 价与信服。很明显,如果美国政府当年尊重科学预 测,相信中共会出兵,他是决不敢冒这个险的,那 朝鲜历史将重新改写,抗美援朝也就不存在了。
由上例可以看出信息是具有较强时效性的。
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信息也会发展 变化,如果信息不能适时地反映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那么,这一信息就失去其效用。
看电视 声音、文字、视频、图片……
看报纸 图片、文字……
在网上查资 料
声音、文字、图片、视频、 动画……
(3)时效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在美国出兵朝鲜之前,美政府曾请美国著名的咨询 机构兰德公司做一预测:如果美国出兵中国会不会 出兵?兰德公司请了大批资深专家,从中共历史、 军力、国际关系、甚至中共领袖性格等各方面做了 精深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中国将出兵朝 鲜” 。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 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在自认为中共不敢 出兵的假设下,冒险出兵,结果“在错误的时间, 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 争”。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 •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 evaluates information; •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