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安全分级(PPT92页)
核安全分级

9 核安全分级9.1 概述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主要根据“法国900MWe压水堆核电站系统设计和建造规则”(RCC-P,1991年第4版、1995年修订),“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建造规则”(RCC-M,2000年版和2002年补遗),对系统、设备和构筑物进行核安全分级、RCC-M 规范分级和抗震分类。
设备核安全分级关系如下图所示:机械承压设备核安全分级与RCC-M规范等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一般的RCC-M规范等级是与安全等级相对应,但是表中安全2、3级和NC级(非核安全级)根据设备所经受的载荷(特别是压力和温度)情况,可相应提高其RCC-M规范等级。
系统的核安全分级和RCC-M规范等级及分级的分界已在设计流程图上给出明确标记。
9.2 核安全分级应用的原则机械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和部件按照对安全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安全功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反应堆停堆;——对堆芯或执行安全功能的其他系统进行冷却;——事故后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
9.2.1 承压设备的核安全分级构成压力边界并执行安全功能的机械和流体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分成三种安全等级:安全1级、安全2级和安全3级,其它承压设备和部件为非安全级,用NC表示。
流体系统的安全等级涉及到同系统连接的各个设备,包括疏水和放气以及仪表机械部分,范围覆盖到安全等级接口部位(安全1级有例外,与安全1级流体管道连接的流体管道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它们的直径)。
9.2.1.1安全1级安全1级适用于部件破损后会引起工况Ⅲ或工况Ⅳ反应堆失水事故的一些部件(有关工况的定义参照RCC-P,4.4节),或者在反应堆正常运行过程中假设只有正常补水系统补水的情况下,本身的破损会阻碍反应堆顺利停堆和冷却的那些部件。
安全1级包括:a)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与其连接的内径大于10.6mm的水管线或内径大于21.9mm 的蒸汽管线,其长度延伸至(并包括)相连辅助管线上的两个反应堆冷却剂隔离阀;b)稳压器卸压管线直至(并包括)卸压装置(卸压阀和安全阀)。
《核电厂安全分级》课件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具体操作
安全分级的流程,以及安全分级的具体厂安全分级的评审和审批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核电厂安全分级实例分析
国内某核电厂的安全分级实例,以及安全分级的具体实施情况。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展望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建议和展望。
核电厂安全分级
核电厂安全分级是确保核电厂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课件将介绍该分级的背 景、概念、方法和质量控制,并通过实例分析、展望与总结来全面了解该体 系。
背景介绍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基本概念
安全属性和安全等级的定义,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总结
核电厂安全分级的重要性,安全分级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对核电厂安全分级 的总体评价和展望。
核安全管理PPT课件

运行工况分类
• 第一类工况:正常运行 • 第二类工况:中等频率事件 • 第三类工况:稀有事故 • 第四类工况:假想事故(极限事故)
第14页/共43页
故障的预防:单一故障准则
• 单一故障准则 • 事故工况下保证安全功能的系统及其辅助设施,如果某一部件
发生故障,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不受影响。所考虑的故障包括: • 对电气系统而言,假定任意时刻需要某系统投运时,该系统的
• 运行技术规格书由技术法则组成,其目的在于保证机组正常运行时的核安全。通过运行规程来实现。 • 运行技术规格书不适用于事故工况。此时,核安全的保证是由事故处理规程来保证的。
第21页/共43页
运行技术规格书的作用
• 运行技术规格书的第一个作用:定义反应堆的正常运行边界 • 运行技术规格书的第二个作用:规定所需的设备和系统 • 运行技术规格书的第三个作用:规定应采取的措施
第4页/共43页
一回路压力边界
• 第二道屏障:一回路压力边界将放射性产物包容在一回路冷却 剂内。保障压力边界完整性的手段之一是减少可能存在的泄漏。 当余热排出系统(RRA)连接到一回路上后,一回路压力边界 便扩大了。
• 一回路压力边界定义如下:1、包括控制棒驱动机构本体的反应 堆压力容器;2、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3、主泵;4、稳压器; 5、稳压器的安全阀组;6、一回路各主要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 阀门和配件;7、连接辅助系统或支持系统的管道、配件和阀门, 直到并包括每条管路中的第二个隔离阀(从高压侧算起)。
第7页/共43页
核安全的三大功能
• 第一大功能:反应性控制 • 第二大功能:控制堆芯的冷却 • 第三大功能:对放射性产物的屏障控制
为了防止三道屏障发生缺陷 并在发生缺陷时限制其后果
核安全分级

9 核安全分级9.1 概述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主要根据“法国900MWe压水堆核电站系统设计和建造规则”(RCC-P,1991年第4版、1995年修订),“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建造规则”(RCC-M,2000年版和2002年补遗),对系统、设备和构筑物进行核安全分级、RCC-M 规范分级和抗震分类。
设备核安全分级关系如下图所示:机械承压设备核安全分级与RCC-M规范等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一般的RCC-M规范等级是与安全等级相对应,但是表中安全2、3级和NC级(非核安全级)根据设备所经受的载荷(特别是压力和温度)情况,可相应提高其RCC-M规范等级。
系统的核安全分级和RCC-M规范等级及分级的分界已在设计流程图上给出明确标记。
9.2 核安全分级应用的原则机械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和部件按照对安全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安全功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反应堆停堆;——对堆芯或执行安全功能的其他系统进行冷却;——事故后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
9.2.1 承压设备的核安全分级构成压力边界并执行安全功能的机械和流体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分成三种安全等级:安全1级、安全2级和安全3级,其它承压设备和部件为非安全级,用NC表示。
流体系统的安全等级涉及到同系统连接的各个设备,包括疏水和放气以及仪表机械部分,范围覆盖到安全等级接口部位(安全1级有例外,与安全1级流体管道连接的流体管道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它们的直径)。
9.2.1.1安全1级安全1级适用于部件破损后会引起工况Ⅲ或工况Ⅳ反应堆失水事故的一些部件(有关工况的定义参照RCC-P,4.4节),或者在反应堆正常运行过程中假设只有正常补水系统补水的情况下,本身的破损会阻碍反应堆顺利停堆和冷却的那些部件。
安全1级包括:a)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与其连接的内径大于10.6mm的水管线或内径大于21.9mm 的蒸汽管线,其长度延伸至(并包括)相连辅助管线上的两个反应堆冷却剂隔离阀;b)稳压器卸压管线直至(并包括)卸压装置(卸压阀和安全阀)。
核安全分级

流体系统的安全等级涉及到同系统连接的各个设备,包括疏水和放气以及仪表机械部分,范围覆盖到安全等级接口部位(安全1级有例外,与安全1级流体管道连接的流体管道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它们的直径)。
c.对于质保等级为Q3的设备,业主要求分包商具有与供货商总体要求文件的描述相一致的质保程序
d.对于质保等级为QNC的设备,业主既不要求分包商具有质保程序也不要求应用供货商总体要求文件。QNC仅用于一些不需要质保要求,性能即可满足功能要求的设备。
执行安全功能的承压设备其最低的QA等级见下表,由合同规定需具有更高QA级的设备除外。
9.2.3.2
执行下述功能所必需的电气仪控系统和设备定义为1E级:
——反应堆紧急停堆;
——安全壳隔离;
——应急堆芯冷却;
——反应堆余热排出;
——反应堆厂房热量的排出;
——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
应用范围
1E级的范围覆盖所有类型的电气仪控设备,如:电源、电动机、阀门电机、电磁阀、厂内配电装置、仪表以及控制装置等。
j)
k)1个正常关闭阀(2级或3级与更低级之间);
l)
m)两个串联连接的正常关闭的阀门(1级与更低级之间)。
n)
止回阀有安全等级接口件功能,但是只有止回阀位于反应堆安全壳内时,才能作为安全1级接口分界。
承担安全等级接口分界的正常开启的阀门,其关闭时间必须保持较高安全等级的部件、设备或系统的安全功能。
f.
说明:由于抗震分类不影响止回阀的设计,所以事故后使用的止回阀抗震分类既可以是1Ⅰ也可以是1A。???????、、
核安全分级

9 核安全分级概述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主要根据“法国900MWe压水堆核电站系统设计和建造规则”(RCC-P,1991年第4版、1995年修订),“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建造规则”(RCC-M,2000年版和2002年补遗),对系统、设备和构筑物进行核安全分级、RCC-M规范分级和抗震分类。
设备核安全分级关系如下图所示:机械承压设备核安全分级与RCC-M规范等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一般的RCC-M规范等级是与安全等级相对应,但是表中安全2、3级和NC级(非核安全级)根据设备所经受的载荷(特别是压力和温度)情况,可相应提高其RCC-M规范等级。
系统的核安全分级和RCC-M规范等级及分级的分界已在设计流程图上给出明确标记。
核安全分级应用的原则机械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和部件按照对安全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安全功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反应堆停堆;——对堆芯或执行安全功能的其他系统进行冷却;——事故后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
承压设备的核安全分级构成压力边界并执行安全功能的机械和流体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分成三种安全等级:安全1级、安全2级和安全3级,其它承压设备和部件为非安全级,用NC表示。
流体系统的安全等级涉及到同系统连接的各个设备,包括疏水和放气以及仪表机械部分,范围覆盖到安全等级接口部位(安全1级有例外,与安全1级流体管道连接的流体管道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它们的直径)。
9.2.1.1安全1级安全1级适用于部件破损后会引起工况Ⅲ或工况Ⅳ反应堆失水事故的一些部件(有关工况的定义参照RCC-P,节),或者在反应堆正常运行过程中假设只有正常补水系统补水的情况下,本身的破损会阻碍反应堆顺利停堆和冷却的那些部件。
安全1级包括:a)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与其连接的内径大于的水管线或内径大于的蒸汽管线,其长度延伸至(并包括)相连辅助管线上的两个反应堆冷却剂隔离阀;b)稳压器卸压管线直至(并包括)卸压装置(卸压阀和安全阀)。
压水堆核电厂物项的安全分级

压水堆核电厂物项的安全分级一、基本概念1、物项分级的类别:安全等级、抗震类别、规范等级和质量保证等级(1)、安全等级:为了确保物项执行其相应的安全功能,要对各类物项进行安全分级; (2)、抗震类别:为了确保物项在发生地震时能执行其安全功能,要确定各类物项的抗震类别;(3)、规范等级:为了满足不同安全等级的物项执行其安全功能的要求;要确定各类物项的设计和建造的等级,即物项的规范等级 (也称为设备等级 );(4)、质保等级:为了对执行不同安全功能的物项在设计和建造期间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要确定各类物项的质量保证等级。
2、物项分级的步骤:首先确定物项的安全级,再确定物项的抗震类别,然后确定物项的规范等级,最后确定物项的质保等级。
3、物项分级的对象:承压机械设备、非承压机械设备、燃料组件、电气设备、构筑物。
4、物项分级的结果:核电厂设计者应对各种物项进行分级,并编制“核电厂物项分级清单”,该清单应覆盖核电厂的所有系统,并列出各主要部件和构筑物的安全等级、抗震类别、规范等级和质量保证等级。
二、安全等级的划分1、概述(1)、安全等级划分的依据 --三项基本安全功能:反应性控制、余热排出和放射性物质包容。
▲ 反应性控制:“必须提供安全停堆手段,使反应堆在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以及事故工况后安全停堆,并使之保持在安全停堆状态”。
▲余热排出:“必须提供排出余热的手段,使停堆后 (包括事故工况停堆后 ) 从堆芯排出余热”。
▲ 放射性物质包容:“必须提供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的手段,并保证任何释放在运行工况期间低于规定限值,在事故工况期间低于可接受限值”。
(2)、安全级划分的单元 --以系统或设备的最小单元作为安全分级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一个组件,如燃料组件 (安全级 )。
▲一件设备,如柴油发电机 (安全级 );稳压器波动管 (安全 1 级);换料水箱(安全 2 级)。
▲一件设备的某一部分,如主泵泵壳(安全 1 级);主泵飞轮 (安全 3 级)。
核电厂安全分级课件

安全评价流程
数据收集
收集核电厂相关数据,包括设 备性能、运行记录、维修记录 等。
风险评估
基于收集的数据和现场检查结 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核电 厂的安全等级。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范围,确定 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点。
现场检查
03 安全分级的应用与实践
CHAPTER
安全分级的案例分析
法国核电厂安全分级案例
法国核电厂采用基于风险的安全分级制度,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潜在事故后果 的严重程度,将核设施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美国核电厂安全分级案例
美国核电厂采用基于设备安全特征的安全分级制度,将核设施分为不同的安全 等级。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确保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潜在事故的 风险。
对核电厂进行实地检查,了解 设备运行状况和环境条件。
报告编写
将评价结果整理成报告,详细 阐述核电厂的安全状况和改进 建议。
安全分级决策
分级标准制定
根据核电厂的特点和安全要求,制定安全分级标准。
分级评估
基于安全分析方法和评价流程,对核电厂进行分级评 估。
分级决策
根据分级评估结果,确定核电厂的安全等级,制定相 应的管理措施和运行要求。
在核电厂运营过程中,应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 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分级的改进与优化
完善安全分级标准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不断完善 安全分级标准,提高分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发更加先进、可靠的 安全设备和系统,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3
第1节 总论
1.1 目的
前两个层次是事故的预防,后一层次 是事故的防护。
核电站的安全实际上是通过组成其系 统、设备和部件的安全性来实现的。
从安全上来看,组成核电站的各个系 统、设备和部件对安全的重要程度是不完全 相同的。为此,必需根据它们所执行的安全 功能,对这些系统、设备和部件进行分级, 并对不同等级的设备和部件规定出在设计、 制造、材料检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4
第1节 总论
1.2 范围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在设计总准则 一章中针对核电厂的设计提出了“必须明 确规定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全部安全功 能。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必须按其安全的 重要性进行分级。”为了便于履行这一要 求,安全导则《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 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对 核电厂安全功能和部件的安全等级划分提 出了具体指导。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13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1.3.1 确定论方法 一般将核电厂各承压设备物项按照其
所履行的安全功能分为安全1级,安全2级, 安全3级及非安全级。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在核电站设计中,如果某些系统、设备 和建筑物对安全的作用比另一些系统、设备 和建筑物更大,那么这些系统的设备和建筑 物的分级级别就要越高。设计中可用两种方 法来确定与安全有关的系统、设备和建筑物 的分级要求:确定论法和概率法。确定论法 常对那些安全有重要作用的,其损坏能导致 严重放射性释放事故的系统、设备和建筑物 提出分级要求。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10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在作出“设备分级”之后,为了了解这些设 备是否能在整个寿期及可能的任何工况(主要是事 故工况)下都能可靠地执行其安全功能,必须对设 备进行鉴定,鉴定可以用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或 这二者的结合。其过程是,首先确定哪些设备须 要用鉴定,从中找出实际作鉴定的典型设备,然 后制定出鉴定的方法和程序以及鉴定验收标准, 接着对设备进行鉴定试验或分析,最后对设备的 鉴定评价报告进行审查,以判定这些安全重要的 设备是否真正合格,即能够承受电站40年寿期并 承受最苛刻的环境条件和地震条件。
核电厂系统与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1
第1节 总论
1.1 目的
压水堆核电站设计中采用了纵深防御 的原则。从安全角度讲,对一个核电站应考 虑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 它构成了一个辐射源; (2) 它通常产生是可控的放射性释放;在 特殊情况下,如在偶发事件或事故下,会造 成不可控释放。
四级以外的物项,则共有五个等级。但一般 世界各国(如法、美)是把流体包容部件(或称 核承压设备)分为3个安全等级(即安全1级、 安全2级、安全3级)和非安全级(常规设备)。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6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建立或制定设备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对 那些核电站安全起作用的系统和设备的可 靠性和可利用率提供足够的保证。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2
第1节 总论
1.1 目的
从这个观点出发,核电站的安全根据 纵深防御原则应包括如下三个层次,即:
第一层,电站的设计与建造质量要保 证在正常运行和正常瞬态运行工况下电站 不发生破坏。
第二层,安全系统的设计要尽可能减 少非正常瞬态工况或设备故障的影响。
第三层,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尽可 能减少能导致放射性产物泄漏的假想事故 的影响。
设备的等级是根据设备所履行的安全 功能决定的,合适的设备等级应保证:设 备的质量与设备在安全中所起的作用相适 应。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7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核电站的安全主要取决于那些保证执 行下列安全功能的设备的可靠性。这些安全 功能是:
(1) 反应堆紧急停堆和维持反应堆在安 全停堆状态;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12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分级要求带有强制性而不需要细致地考虑 损坏的几率或对减轻事故后果的影响。概 率法则细致地根据需要某一安全功能起作 用的几率以及该安全功能失效的后果来评 价安全重要性。概率法在确定各系统、设 备和建筑物的安全重要性的相对排序方面 特别有用。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5
第1节 总论
1.2 范围
该导则推荐了安全功能和物项分级的方
法,即把基本安全功能按其重要性,详细分 解为多种安全功能条目(如k、d、c、等共20 个条目),然后再把这些条目组合成若干个 等级。该导则在其附件A中把流体包容部件 分成了安全1、2、3、4四个等级,若再加上
(2) 堆芯和安全壳厂房的冷却(包括中 期和长期冷却);
放射性物质的封存和限制向环境的排 放并控制在规定的限值之内。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8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所谓设备的安全分级,就是从核电厂或
核设施的设备中找出履行上述安全功能的设 备,即所谓“与安全有关”或“对安全是重 要”的设备,并按其执行安全功能的重要性, 分为不同的等级,这就是“设备分级”。其 次应证实这些设备在系统要求的任何可能的 工况下都能可靠地执行其安全功能,这就是 所谓“设备鉴定”。由于核电站的安全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因此“设备 分级”和“设备鉴定”对核电站的安全是很 重要的。
07.10.2020
核电厂系统和部件的核安全分级
9
第1节 总论
1. 3 设备分级的概念和方法
正确的设备分级是在充分地了解核电 站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作出的。在订出设 备的安全等级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规定 它的设计和制造要求,抗地震要求以及质 量保证要求,即制定出设备的设计制造等 级(即规范等级)、抗震等级和质量保证等级。 这就是“设备分级”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