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2022年《陆犯焉识》读后感

我像惯常一样,试图像个研读的人的样子,慢着性子压低看 书的速度,假装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并且学习到一些什么。在这本 书的前十几页,安排的实施的确是很胜利的。首先题材对我来说 就不很新颖 。叙事的开端在三年自然灾难的监狱,一个很熟识的 伤痕文学的氛围。作者很明显也谙熟这一派的套路,几个主要的 角色都刻画的很胜利。除了主角。依据作者对主角前半生的介绍, 与此间的刻画简直大相径庭,无怪乎有之后的结局。就这个角度 说,还算合理。终归我们无法看到他在故事外十几年颠沛流离和次要的话了。光是那两三幕就已经成就了这篇文章,催 泪效果极佳。 《陆犯焉识》读后感 2
陆焉识这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独立思索,追求自由同 等,不喜爱束缚,为人谦和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起错误来 都看上去有点儿漂亮,简单让人为他心软。这样一个打小从来没 吃过一点苦头的富家子地,留学,四国外语,各种风流韵事,看 上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男人,他具备风流须要的各种家底, 他不风流,倒惊奇了。他从小到大,顺风顺水,集万千宠爱于一 身,学富五车,为所欲为,衣食无忧,无所不能的样子。
第2页 共6页
香醇,品成了天下独一份的味道。那香味,从心底里骚动他,青 藏高原上的苦寒生活都不能使他再安静,他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文 人安静也帮不了他,他就这样在心底里发狂,发狂似的积攒对一 个女人的爱意和甜蜜。他的忍耐无疑是值得的。一个女人从第一 面就起先守着他,呵护他。几十年不离不弃,狂风暴雨都吓不走 她。
《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一、背景介绍《陆犯焉识》是中国作家何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10年出版。
该小说以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叙述一个普通员工陆焉识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巨大冲击和人们在社会转型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二、故事梗概故事以主角陆焉识为线索,讲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所经历的变迁。
他出身于农村,到城市打工,摸爬滚打,最终成为一个公司的主管。
小说以陆焉识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普通人面对社会改革所遇到的问题。
在小说中,陆焉识在农村的家庭生活中,他见证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过程,看到了农民们追求财富和改变命运的种种尝试。
他结婚后来到城市,替人打工,体验了城市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他和妻子共同奋斗,通过不断努力,陆焉识最终成为一个有一定权力与地位的中层管理者。
在小说中,陆焉识也经历了家庭矛盾、朋友背叛等种种困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也在面对新生活的挑战中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主角家庭与朋友们的生活和变化的描写,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风貌。
三、读后感《陆犯焉识》是一部真实、饱含情感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以及人们在其中所经历的困难、挫折和希望。
通过对个体的描写,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社会开放和改革时期的巨大变迁。
首先,小说以朴实的语言风格和真实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风貌。
作者通过描写主角陆焉识的个人经历,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在改革时期所面临的社会与生活问题。
作者通过对各种不同群体的描述,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揭示了个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奋斗。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陆焉识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经历和情感真实动人。
他的追求、挫折、希望和失落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中的人物不仅在改革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个体的命运,还揭示了普通人力求实现自己价值的努力。
初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陆犯焉识》读后感等5篇合集

初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5篇篇一:《陆犯焉识》读后感陆焉识这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束缚,为人谦和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起错误来都看上去有点儿美丽,容易让人为他心软。
这样一个打小从来没吃过一点苦头的富家子地,留学,四国外语,各种风流韵事,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
这样的男人,他具备风流需要的各种家底,他不风流,倒奇怪了。
他从小到大,顺风顺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富五车,随心所欲,衣食无忧,无所不能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穿惯了羊皮拖鞋的男人,在大荒漠上劳改了二十年。
在这孤独寒冷的仿佛只有冬天没有春天的二十年里,他有了相当富裕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段人生,一遍又一遍在沙子里淘金,最后猛然一看,竟然剩下的是那个他一直没怎么正眼瞧过的婉喻。
他是在这二十年里慢慢体会到她对他的爱的。
在这二十年里爱上了这个女人。
甚至为她越狱,跟踪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见她一面才肯死。
那么多狱友,熬不住了各种自杀,可是他不能死,这个信念开始还是个小火苗,到后面就在他胸腔里强烈得烧起来了。
在他终于重获自由,想用自己余下不多的人生跟婉喻把他们的小日子认认真真地过起来的时候,婉喻失忆了。
这个女人用尽了一生去等待的人,曾经远在天涯,相隔万里,如今近在咫尺,却已成路人,相见不相识了。
就像这个世界上我们犯过的多数错误那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怎么找也找不回来。
于是陆焉识就这么陪着她,像个亲切的老朋友那样,把前半辈子从来没给过她的耐心和等待攒够了一样都给了她。
即使她看上去再也记不起他是谁,他也没有显出半点急躁来。
他为什么要着急呢?他早就打算好了,他余下的时间早就在那二十年里盘算好了,都是她的,他是把命给她了,如此一来,反而有了知足的淡然。
他们可以就那么静静地像一对平淡无奇的老夫妻,坐着看看书,聊聊天,看看猫,打打牌。
如果你看到那样安静安详的场景,你绝不会把他们和旷世恋情联系在一起。
绝不会猜想到眼前这个又丑又老指甲永远洗不干净的糟老头,曾经为了这个天真似孩童的老太太翻山越岭,历尽千辛。
《陆犯焉识》精选读后感范文

《陆犯焉识》精选读后感范文《陆犯焉识》精选读后感范文导语: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表面上是源于对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的误读,但本质上是源于个体精神的独立及对自由的坚定追求。
今天本店铺就推荐给大家几篇精彩的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读后感一看严歌苓的第一部小说是《金陵十三钗》,读之前并没有看过电影,所以冲着情节去看了,也未太在意笔力。
此后接触她的书,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一本《小姨多鹤》看的几乎废寝忘食。
再后来看到有个关于三观看似正确却极其扭曲的作品,前几位居然是严歌苓,说严歌苓严重的男权思想,把女性写的低三下四极其可悲。
以我读过的一些来看,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是极弱者,委身于男性之下无论如何都保持着菩萨的心肠,像多鹤,一个日本女人,一个中国家庭的生育工具,却用一生去爱着这个家庭的男人,以至于这个家庭的一切,一辈子的追求仅仅是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又如《一个女人的史诗》田苏菲(小菲)热火一团的爱着丈夫欧阳萸,即使他一点也不爱她,讨女人欢心、不断出轨,小菲依旧飞蛾扑火一样爱着她,爱到让自己的儿女都脸红。
后来看严歌苓的《波西米亚楼》才知道这些的原因,小菲的形象就是严的母亲,严歌苓提到父亲文革坐牢时,母亲深夜在厨房炸小鱼,被儿女发现后尴尬地说父亲需要营养,死活没有给儿女吃一口——这一段在她的几部小说中多有提到,包括《陆犯焉识》里冯婉喻在厨房剥蟹黄,都是化自严歌苓母亲的“小鱼”;所以这也不难发现,严歌苓的小说里深深渗透着家庭,因为母亲对父亲热烈、持久一生的爱而父亲回报的冷漠、出轨,让严歌苓的小说久久不能脱离这种“女人殊死奉献爱,而男人置之不理”,然而小说的最后男人一般都会醒悟自己爱了一生的正是这个为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女人;我又想到严歌苓的父亲在他新家庭醉酒后,喊出了一个名字,在场无人知晓,那是严歌苓的母亲。
而严歌苓如此安排小说,还希望给自己的卑微又伟大的母亲一个美好的结局——一个不懂男人精神世界只会付出全部爱的女人,最后得到了男人的爱,男人醒悟这个女人从来都是最懂自己的。
《陆犯焉识》读后感5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5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5篇“民族危难,要统一思想,最不需要的就是个人自由。
”不思考时间场合的个人自由注定是一个杯具。
不分场合的要自由,只说明了一件事:你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陆犯焉识》读后感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盼地在家中苦苦等待。
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
(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主角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
之后,连他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
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明白。
但陆焉识明白冯婉喻是深爱着她的。
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
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2023年《陆犯焉识》读后感4篇

2023年《陆犯焉识》读后感4篇《陆犯焉识》读后感篇1终于读完了《陆犯焉识》,昨夜看到一点三十分,伴随着不安,悲愤和难过逼自己睡去,梦中自己却像进入了陆焉识所在的荒漠,四处张望像是寻找什么。
这本书太过真实,赤裸裸的将时代,人性和现实扒开血淋淋的呈现在你面前,不让你有一丝幻想。
从留美博士,精通四国语言,坚持自我,有强烈自尊心的陆焉识到为自己据理力争的阶下囚,再到任人宰割,苟活于世的无期囚犯老几,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不懂得圆滑处事还偏偏有硬笔杆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这是一个连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被保证的年代,这是一个不容许文化人存活于世的年代,与其说这是人类社会,不如说它是动物世界之间毫无人性的撕杀,如果可以保全性命,可以背叛亲人,可以供出同类,人性中的温度荡然无存。
如果说老几在大荒漠里所受的苦痛都是时代的悲剧,还有他自作自受的产物,那他被释放后,亲人的利用,贬低,疏远便是我最不可容忍的地方,老几在大荒漠被打,被算计,被侮辱我都未曾觉得老几卑微,但是当他被释放后,亲人让他洗衣,干家务,称呼他老头子,责备侮辱他,这是最令我心痛的地方,一个人倘若在家中都可以被看不起那他可真的是很可怜,不是吗?假如不是她,我就不回来了。
陆焉识说我会找的到的,随便你到哪里。
婉瑜说为见婉瑜,老几做了逃犯,也为了婉瑜,老几自首,为了婉瑜,老几要活下去,为了婉瑜,老几也邮出离婚协议书。
婉瑜等了一辈子陆焉识,却在陆焉识来到身边时不再认识陆焉识,婉瑜为了陆焉识付出了所有,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这个安静的女子却在有关陆焉识所有事情上都无比坚定不容置疑。
真正的爱情真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吗?这种曲折百转荡气回肠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婚姻中的出轨真的是不可逆转又不可饶恕吗?如果真的有男人如陆焉识会在婚姻懵懂时牵起别的女人手,却又在之后发现自己真正所爱并为她倾尽一切呢?如果真的有婉瑜为了陆焉识出卖肉体只为陆焉识可以活命,却一生真的只爱陆焉识一人呢?当我年少时,只知道出轨是错的,是一种背叛,是对婚姻的亵渎,更是一种耻辱永远不配输得原谅。
《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陆犯焉识》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轻盈的风摇着沾着露珠的草,悠然的云飘在遥远的天际,奔腾的马驰骋于辽阔的草原,慵懒的牛羊静享着草食,活跃的鱼儿蹦跳在青海湖上。
大荒草漠上的一切是自由的。
自从来了一些不自由的两足兽后,一切都便不再自由。
枪声自由地响彻辽阔的荒原,枷锁自由地套在两足兽的脖子上。
其中,一名曾经自由的,放荡不羁的“白相人”陆焉识出没在拥挤的囚犯中。
这位花花公子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屑于唇枪舌战,却因语言的过于自由被时代的洪流送上了大荒草漠。
在这片荒凉的草地上,他获得了一个新的诨名——“老几”。
这位名叫“老几”的犯人终于学会了束缚自己,在嘴边上一句无形的枷锁,不自由的生活硬生生地削掉了他身上那“无用”的棱角。
行动的不便终会使思想放飞,让心灵的思考更加透彻。
在对前半生的反刍之中,他对自由的认识才更为深刻。
社会的洪流不会理解人身上的旁逸斜出的“枝条”。
尤其是建国初年,曾经风光无限的西方民主知识分子都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享用言语自由带来的“甜蜜”之果,苦苦劳改。
在政治与人生的碰撞中,孰是孰非?明代大革命家、政治家张居正,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可正是由于他的功绩让他无福消受。
朝中的野心家嫉妒他的才华和权位,在张居正去世后开始“除暴安良”——打倒野心家张居正,他的英明功绩在群臣眼中,几乎体无完肤,差点暴尸于众。
固然,他不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他玩弄权术,排斥异己,可为国鞠躬尽瘁的功臣竟是如此之下场?他自由地,大刀阔斧地改革还是落得这般田地,难道,非擅长讦人之短的官场老油条,处事圆滑滴水不漏,才能享用到自由吗?才能不受政治之约束吗?“文·革”时期的“之死”先生和夫人当然为我们诠释了那时的`政治之可怖,空气中飘扬着红色警戒的味道。
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5篇

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5篇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
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陆犯焉识读后感《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
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
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著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
”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
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
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
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
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监狱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
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
监狱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监狱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火相生-------《陆犯焉识》读后感
“一代代小说家,戏剧家苦苦地写了那么多,就是让我们了解自己,而我们人还
是不了解自己。
一定要倾国倾城,一定要来一场灭顶之灾一场无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
”这是我在这部作品中最喜欢的话,短短几十字道破了陆焉识
的一生。
陆焉识的前半生是一位浪荡的“陆公子”,后半生是一个被流放到大西北的
犯人“老几”,但是无论他怎么变化,却始终有一个等了他一生,爱了他一生的人----冯婉喻,我欣赏这样的一段爱情,即使它不能以团圆美满为句号。
【摘:】“陆焉识穿一件银灰色夹长衫,戴着长围巾,就是他在那时代好几张照
片里穿的一身。
黑色礼服和窄头的黑皮鞋都很时髦。
她的打扮乍看平实,仔细看总能
发现一两个细节是上海西人圈子里正在流行的东西。
”
说来也巧,“焉识”这个名也可理解为“哪里识得”,结合情节就是“哪里识得
痴情的婉喻‘,不知是否是作者有意为之。
在我看来,年轻的陆焉识就像一团火,不
愿被世俗囚禁,渴望自由,但是太多东西都会事与愿违,残酷的现实是:家庭,继母
以软弱为利器的爱囚禁了他;爱情,妻子的不遂人意囚禁了他;社会,派系的争斗囚
禁了他。
而他对抗的方式就是燃烧一切,同时也伤到了自己,正因为这种激进的思想,让他被打为右派流放到了大西北。
【摘:】“你从来没见过比冯婉喻更安静的人。
无论她读书,写字,结绒线,以
及后来抽香烟,都能静在那里给人去画她。
如果抓住这些时刻,不惊动她,笔头快点
的画家肯定能完成一幅幅肖像。
【摘:】“我祖母冯婉喻的眼睛长长的,介于双眼皮和单眼皮之间,眼睛变换取
决于她的睡眠长短,心情好坏。
如果你看见她眼皮双得厉害,问都不要问就知道她头
天哭了。
她这双眼睛非常静,可以半天不动,你知道她的心也一样是静的,没有在想
如何对付婆婆,如何整治佣人,如何跟丈夫多嗲出几个零花钱。
只有安享清福的女人
才会静成那样。
”
年轻的婉喻就像一汪池水一样波澜不惊,清得一眼见底,任人将她摆成任何形状,实在伤心的时候也只是偷抹眼泪,那么试问又有谁能看见谁在哭泣呢?她总是为别人
而活着,也幸好有一个陆焉识,让她一生都有事可做-----等待。
水火本不容,陆焉识厌恶这种被安排的未来,面对这场无爱的婚姻,他选择“出逃”。
他认为在外头他是自由的,从不会主动的婉喻也只好痴痴等待,可是等来的却
是焉识被判无期流放的消息。
【摘:】老几在黑号子里吃了九顿饭之后就开始盲写他的随笔了。
就像棋手下盲
棋一样,他盲写的遣词造句以及段落同样在脑子里铺设得清清楚楚。
所有润色修饰都
是在脑子里进行。
十多年来写给婉喻的每一封信都在他的脑子里存了档;每一封信都
有两个版本,婉喻收到的也就是被**信箱后面那些眼睛的,是公开版本,在他心里还
有私房版本。
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活浇灭这一大团火,磨平了她的棱角,渴望自由的心总算在兜
兜转转后回到了婉喻身上,这虽然是他寡味的开端,但更是最终心灵的归宿。
这时的“火”应该已经被“水”淹没了吧!
“我会找到的,随便你到哪里。
”这是在焉识被减刑后被安置到浙江监狱,婉喻
来探监时对焉识说的。
这时的婉喻仍然是“水”,但却是海水,表面上风平浪静,内
心却藏着比“火”更强烈的野性。
【摘:】两个人前俯后仰地谈了两小时的话,从餐桌旁站起时,婉喻对焉识说:“来白相哦“焉识愣住了,是因为他以为婉喻会带他回家,从此他和她会继续他们中断了二十多年的日子。
-------焉识刚要走,婉喻向他回过头,一个年轻的微笑浮起来。
我祖母冯婉喻回过头,朝着焉识而生发的微笑还没有消失。
她问女儿丹珏:“伊是啥人?”
这样琼瑶式的相遇让这场爱情又跌宕起伏了一下。
婉喻几乎能记得所有东西却唯
独忘了自己等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的人,可能是因为藏得太深,深到无法再次挖掘。
此时的焉识已经真正被婉喻同化,像平静的水一样陪伴在她身边。
患上“失忆症”的
婉喻解放了自己的内心,最后甚至连自己的衣服也解放了,衣不蔽体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摘:】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
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
“回来了”丈夫悄悄回答她。
“还
来得及吗?”妻子又问。
“来得及的。
他已经在路上了。
”“哦,路很远的。
“
这是婉喻弥留之际的话,她最后一句话是在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
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一个忘记一切的人在潜意识中还在等待,还在爱护,等待
是她终于一生的职业,可是直到最后一刻,她都不知道等待的人一直在身边,这场爱
情最终也以“陆焉识带着他的衣服,带着婉喻的骨灰盒失踪“画上了句号。
水与火最终都为对方改变了,即便没有美满的结局,这场爱情也依旧完美。
像冯
婉喻这样等了一生的女人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但有多少“陆焉识“,浪子回头了呢?
等待真的太过残酷,翻手苍凉,覆手繁华,物是人非。
就像开头中说的,别在刻骨铭
心后才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所以务必珍惜等你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