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培训计划

合集下载

艾滋 梅毒 乙肝培训计划

艾滋 梅毒 乙肝培训计划

艾滋梅毒乙肝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对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普及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提高预防和控制这三种疾病的能力,降低感染风险,切实减少疾病的传播和传染。

二、培训内容:1. 艾滋病培训内容:(1)艾滋病知识普及:包括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机制、预防控制措施等;(2)艾滋病检测和诊断:包括艾滋病病毒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诊断标准等;(3)艾滋病治疗和护理: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合并症预防治疗等;(4)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

2. 梅毒培训内容:(1)梅毒知识普及:包括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病理变化等;(2)梅毒诊断和治疗:包括梅毒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3)梅毒的预防控制:包括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性伴侣筛查、预防措施等;(4)梅毒患者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

3. 乙型肝炎培训内容:(1)乙型肝炎知识普及:包括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病毒学知识等;(2)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包括乙肝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标准、病毒学指标等;(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处理:包括洗手间、厨房卫生消毒、佩戴口罩等;(4)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

三、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通过专业医学院校、卫生部门、医务人员组织等,在各地设立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资深人士授课。

2. 线上培训:通过互联网平台、移动端APP等方式,上传相关视频、资料,进行在线培训。

3. 现场演练:通过模拟案例、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和演练。

四、培训对象:1. 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卫生技术人员等医务人员群体。

2. 社会大众:学生、家长、企业员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等群体。

五、培训资源:1. 医学院校:如医学、护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人员。

2. 卫生部门: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人员。

3. 医疗机构: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团队等。

学习解读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教案

学习解读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教案

(2022-2025年)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学习解国家卫健委印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讲义)为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我委制定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第一部分:《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履行“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国际承诺。

将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国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同时免费为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要“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疾病”,《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任务,实现消除已成为我国预防母婴传播领域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

近年,我委组织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评价标准和认证流程,并在浙江、广东和云南开展了消除母婴传播试点项目,探索适宜我国的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模式。

在试点项目工作上,我委总结经验成效,组织制定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

第二部分:《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行动计划》主要包括6部分内容。

(一)总体要求。

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坚持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分批评估。

(二)行动目标。

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结果指标。

2/3以上省份在实现结果指标基础上,实现消除母婴传播其他重要评估指标。

(三)策略与措施。

包括规范开展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提升预防母婴传播数据质量、加强实验室管理、保障感染者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参与等四方面主要策略措施。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支持。

(五)评估与推广。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
MATERNAL MANAGEMENT OF HBV INFECTION
HBV感染母婴管理
HBV感染孕产妇孕 期的管理
医疗管理:
○ 密切监测肝功能 ○ 提供营养指导 ○ 进行治疗评估
免疫:
○ 不要给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不要给HBsAg阳性孕产妇注射乙肝疫苗
所有孕产妇进行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给予 必要的咨询和恰当的治疗 重点:确保HBV暴露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能够接受乙 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第1剂乙肝疫苗注射
1. 母乳喂养的好处 2. 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
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3. 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4. 24小时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5. 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 6. 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7. 如何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8. 特殊情况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母乳喂
养 9. 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知识
特殊情况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母乳喂养
一、肝炎
1、甲肝: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的报道,注意洗手。甲型肝炎的母亲,一般发病急,经粪口 传播,母亲急性期在隔离时,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可以挤奶保持泌乳。婴儿可以接种免疫球 蛋白,待隔离期过后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并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
HBV感染母婴管理
我国HIV感染母亲婴儿喂养建议
提倡HIV感染母亲: 使用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婴儿 避免母乳喂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杜绝混合喂养
如果HIV感染母亲不能安全地人工喂养婴儿(不能达到人工喂养 的条件时),建议母乳喂养
HBV感染母婴管理
HIV暴露婴儿的随访
所有HIV暴露的婴儿应从4-6周开始随访直至至少18月龄 随访安排: 1, 3, 6, 9, 12 和 18 月 随访包括: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第一篇: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专家组。

负责本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工作。

二、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 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

三、在婚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四、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

五、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六、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 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 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八、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九、加强信息管理。

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 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监督指导与评估。

定期开展自查与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总结XX妇幼保健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总结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现将XX年1月至8月此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具体数据:全区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阳性孕产妇 0 例, 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梅毒孕妇 2 人, 梅毒感人产妇人, 所生婴儿人,感染人, 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人, 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人, 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表面抗原阳性人, 城西医院产科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疫苗支, 注射2支。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陕西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指导意见》实现《中国抵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和《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如下:一、工作目标(一)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提供相应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逐年提高。

(四)艾滋病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均达到95%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比例到达75%;住院分娩率达98%;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98%。

(五)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住院分娩率达到98%;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5%。

(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二、工作内容(一)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各级医疗助产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在孕早期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进行干预,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二)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婴幼儿期保健,提供随访服务。

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三)为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1.实施艾滋病感染干预措施(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率。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二)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确保用药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四)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五)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六)提高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确保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监测,提高检测质量。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干预,提高用药率。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施抗病毒治疗,提高用药率,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六)加强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实施定期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七)加强信息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有效保护母婴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2. 原则:科学、公平、合理、可行。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艾滋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艾滋病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四、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加强孕妇梅毒感染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感染筛查和治疗机制,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

2. 定期进行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梅毒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培训郭燕PPT课件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培训郭燕PPT课件
•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RT)、化学发光免疫试 验(CLIA)快速检测金标法等。
8、梅毒检测流程
(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测率达90%以上,提高孕早期检测比例。 • 2.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0%以上,所生
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0%以上。
• 3. 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0%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 达90%以上。
•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 95%以上。 • 5.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5%以下。 • 6. 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供艾梅乙检测。
• 5、检测结果交给谁凡是给予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的结果,由化验室直接转交给开单医生,由开单医生进行 相关登记本登记,并告知对象检测结果,依据检测结果提 供检测后咨询。
• 6、HIV、梅毒阳性(单阳、双阳)孕产妇管理对感染孕产 妇实行首诊负责,将其纳入高危管理,遵循保密原则,提 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表3Ⅱ)应 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产褥期(分娩至产后42日)后的5日 内填写完成,对发生自然流产、人工终止妊娠、死亡或失 访等其他情况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在确定其结局后的5 日内填写完成。
• 10、梅毒阳性个案何时上报,上报时需要哪些资料?
• 梅毒感染孕产妇登记卡(表4Ⅰ)应于梅毒感染孕产妇明确 感染后的5日内填写完成。
助产医院孕产妇和所生儿童梅毒诊治随访登记本(保密)》登记,追踪随访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培训计划为贯彻落实颍东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维护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各村卫生人员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村级卫生人员业务知识掌握率达90%以上,培训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二培训对象
乡级妇产科人员及村级卫生人员。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以及增强预防意识。

四、培训方式
1.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2.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履行好岗位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