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篇1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讨论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进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

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

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8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8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8篇)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

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

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2013年11月第1版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2013年11月第1版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 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 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 试验。
袁隆平是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
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回去。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 上了肠胃病。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 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 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 不如。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十四万 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引起国内 外科技界高度重视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随后,袁隆平和 助手们整整花了 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 组合,选育出了比较好的雄性不育稻株,但不育度还未达到100%。
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 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 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 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 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 杂交种子
怎样解决水稻杂交育种这个难题呢?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说说 你们的方法---- 放飞想象的翅膀!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他转向研究水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 种植面积为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 分之四十。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 食,有九十多个国家种植水稻。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 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1926年,美国科学 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1962年,印度一位科 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 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 弃或中断了研究。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 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袁隆平是中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宏大事迹会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盼望大家喜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1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

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

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仍旧喜爱拘束随便的生活。

他间或出差逛街,看到廉价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

有次到香港中文高校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

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特地嘉奖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

他常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谈天乘凉。

刚开头,四周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觉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

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其次个抱负: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拘束,是个幸福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2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叙述吧!首先,袁隆平爷爷一班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观察处处都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

从那时开头,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小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小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年幼的袁隆平爷爷,曾经目睹了我们国家最贫穷、最饥饿的场面,这让他深切的体会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他在心底里许下了个愿望,我要让大家都吃饱,带着这个信念,工作在农田第一线,坚持水稻研究,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袁隆平爷爷最初的梦想。

看他一生,无不是在践行这一伟大的理想,从一株寻找了三年的野生水稻开始,他遭遇过质疑,遭遇过嘲笑,也遭遇过实验田一夜之间被割走的打击,然而这些并不能抵挡住袁隆平爷爷前进的脚步,这一走就是几十年,这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养种育种,养育天下苍生。

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开办了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已为80多个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技术人才,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大规模增产,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都做到了。

让我们缅怀英雄,不忘初心,做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中国好少年。

谢谢大家!。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他的奋斗经历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 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

吃树皮、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 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

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代, 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 (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

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 ,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 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 尝尽逃难的艰辛。

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

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 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安江” ,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镇,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 那地方挺穷的) 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

其实他也是可以称为“官二代的” ,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 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 日后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 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 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 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概括作文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概括作文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概括作文
《袁隆平爷爷与杂交水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能每天都吃饱饭,这可多亏了袁隆平爷爷呀!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农业科学家。

以前的时候,好多人都吃不饱饭,袁隆平爷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袁隆平爷爷天天都待在稻田里,不怕太阳晒,不怕辛苦。

他仔细地观察每一株水稻,就像照顾小宝宝一样。

有一次,袁隆平爷爷发现了一株特别的水稻,这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经过很多很多次的试验,失败了也不放弃,终于成功发明了杂交水稻。

从那以后,咱们国家种的水稻越来越多,收获的大米也越来越多,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啦!袁隆平爷爷可真是个大英雄!
《了不起的袁隆平爷爷》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在很久很久以前,粮食不够吃,人们经常挨饿。

袁隆平爷爷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决定要想办法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有一天,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里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水稻,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不断尝试,一次又一次,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袁隆平爷爷成功了!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让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我们都能吃得饱饱的,身体棒棒的!袁隆平爷爷真的太厉害了,我们要永远记住他!。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故事“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8年11月18日,袁隆平获未来科学大奖。

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创业故事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

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

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

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荣誉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0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 荣誉奖章 2001年2月19日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10 获世界粮食奖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 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4-0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生物八年级下册生平贡献
(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 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 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 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 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 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 出了重大贡献。1976-2005,全 国累计种植面积约3.4亿公顷, 增 产稻谷4.5亿多吨。 (3)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 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科研之路
1960年7月,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 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 株,是“天然杂交稻”。 1965年7月,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 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 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 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 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教育经验
(1936.8-1938.7),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8-1939.1),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1939.8-1942.7),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1942.8-1943.1),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2-1944.1),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2-1946.5),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8-1948.1),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 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 1949.08—1953.08 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 农学系,续读3年至毕业。
探究:怎样解决水稻杂交育种这 个难题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 讨论,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说说你 们的方法---- 放飞想象的翅膀!
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 哪些品质?
一是需要完整的知识储备,二是大胆 想象,三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四是勤 奋执着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