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季养生方法

合集下载

养生五字诀

养生五字诀

养生五字诀
通常来讲,养生五字诀一般可以概括为“顺、静、修、调、”固。

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在不同的季节,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

同时也不要生气,要顺气。

例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主养心,要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让心安静下来,做到心如止水。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通过参与公益事业、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新知识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减少烦恼和负面情绪。

4、调:多做深长呼吸。

通过深呼吸、打太极拳等方法,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促进身体健康。

5、固:固精、固气、固神。

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另外,睡眠能养五脏之气,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少受伤害。

综上所述,养生五字诀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睡眠等,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五季中医养生

五季中医养生

•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即脾(土)易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即脾( 受肝( 的制约。春季肝旺而脾弱, 受肝(木)的制约。春季肝旺而脾弱,土被木 易致脾胃输送、消化功能受影响, 困,易致脾胃输送、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腹 胀腹痛等。因此,春季的养脾健脾也很重要。 胀腹痛等。因此,春季的养脾健脾也很重要。 • 养脾要静心,使肝气不横逆,脾胃安宁,脾胃 养脾要静心,使肝气不横逆,脾胃安宁, 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运转,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运转,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脾胃的饮食调养上, 千方金 中说: 千方金}中说 脾胃的饮食调养上, {千方金 中说:“春七十 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葱、 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葱、 香菜、韭菜等。这些食物温而发散, 香菜、韭菜等。这些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 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 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 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胖人很烦恼!!!
•著名艺人沈殿霞的离世, 著名艺人沈殿霞的离世, 著名艺人沈殿霞的离世 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肥 胖与健康的关系。近日, 胖与健康的关系。近日,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 局长孔灵芝公布了一项最 新统计数字——成年男子 新统计数字 成年男子 腰臀比例如果超过0.9 0.9, 腰臀比例如果超过0.9,患 直结肠癌的风险将会增加 一倍以上。肥胖与健康, 一倍以上。肥胖与健康, 再次被紧密连接在一起。 再次被紧密连接在一起。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 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亦好伤脾阳, 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亦好伤脾阳, 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 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 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 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 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 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 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 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 蚕状。 蚕状。 •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 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 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 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 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 著痹”之称。 “著痹”之称。 •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 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 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 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通过调整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和四季调和是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探讨五行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来实现身体的平衡。

一、五行与四季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

每个物质和现象都可以归类到其中一个元素中,这些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和生克关系。

与五行相对应的是四季:春季对应木,夏季对应火,长夏对应土,秋季对应金,冬季对应水。

五行与四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制约,彼此关系紧密。

二、春季养生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也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养生应以舒肝解郁为重点。

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生菜、芹菜、苹果等,以滋养肝脏。

同时,也可适量食用一些适应春季气候的温中除湿的食物,如花菜、茼蒿等。

在保持适度运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温,避免过度出汗。

三、夏季养生夏季对应五行中的火,这个季节阳气最旺盛,容易伤津耗气。

夏季养生应以清热解暑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多喝一些利尿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藕汤等,以帮助身体排除湿热。

同时,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保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同时避免暴晒,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四、长夏养生长夏是中国地域气候的独特季节,对应五行中的土。

在长夏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养护脾胃和湿气。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些花生、山药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同时少食用油腻、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度差异,防止感冒和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五、秋季养生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是收获的季节。

秋季养生应以润燥养肺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石榴、蜂蜜等。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尽量避免过于剧烈和激烈的运动,以免伤害肺部。

六、冬季养生冬季对应五行中的水,是一个养生利冬的季节。

在冬季养生中,人们应该注重保暖和濡润肌肤。

五行八卦学说-四季养生

五行八卦学说-四季养生

五行对应四季,要如何养生一、春季对应的五行为木,对应的身体部位为肝春天“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的季节。

天气忽冷忽热,乍阴乍晴,变化无常,因此容易旧病复发,加上气候变暖,细菌、病毒易繁殖,使人体致病。

所以,春季养生防病至关重要。

春季饮食摄养: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摄取原则上应清淡、温补为主,不宜食过多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

起居调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体新陈代谢日渐旺盛,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处于一种镇静、催眠状态,易感困倦、疲惫。

此时,起居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树林中散步,舒展肢体,吸取新鲜空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顺应春阳萌发的自然规律。

春是五行的“木”:对应肝,又对应青色,面色发青、有斑点和痘痘的人,很可能肝不好,身体中的毒素排不出去,脸上才“不干净”。

斑、痘都与木(肝)相关 :肤色有些泛青,颧骨长斑,容易发痘痘,甚至眉间或太阳照射就青筋暴露,是肝脏虚弱的表现。

在五行中,木对应肝:工作辛苦时首先要维护的就是肝。

脸色发青、有色斑、易长痘,很可能肝脏虚弱。

因为肝脏负责排毒,重新净化静脉血液,一旦排毒和净化功能无法正常进行,皮肤就会呈现青色,长出色斑和痘痘。

调理良方:五行色彩为黄绿青色食物,五味是酸性食品,归肝经。

青色食物如菠菜、蛤蜊、苦瓜、青瓜、猪肝等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春天的养肝之道:木主肝,肝主目和筋骨,方位属东方,忌大怒伤肝!二、夏季对应的五行为火,对应的身体部位为心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

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里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则很容易使心脏受损。

起居调养: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夏天应该调节养息心脏,尽管夏季热浪滚滚,但人们应该经常如冰雪在心一样静养心脏,不可以因为天气炎热而浮躁,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损负心脏,要“心静体自凉”。

中医五季养五脏汇总

中医五季养五脏汇总

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

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

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

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

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春(立春到立夏)养肝春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肝。

春天是肝的主季,肝气最旺,但也是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

寒冬已过,本应气候渐暖,但如果温暖提前出现,或者严寒不走仍把持朝政,或者温暖太过、变得像夏天一样炎热,就是气候没有按时行动。

一旦适逢用肝过度或肝气素来不充足,久失濡养,肝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活跃的气候,会脆弱地缠绵病床。

春天最好多做养肝护肝的事,“嘘”字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明目护肝之法。

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呼气时收腹、提肛,同时发出“嘘”音。

这个方法适宜早晚各做一次,天天坚持,练习时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嘘后调息时要闭目凝神。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

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潜伏在慵懒身躯里的灵魂已经蠢蠢欲动,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第1招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

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

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第2招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

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

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

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脏养生: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

五脏养生: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

五脏养⽣:春天养肝、夏天养⼼、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五脏养⽣⼀、五脏养⽣:五脏对应⼈体⼼、肝、脾、肺、肾,对应⽕、⽊、⼟、⾦、⽔,对应红、青、黄、⽩、⿊;l ⼼化液为汗,⼼⽓虚,⾆头厚,动则易汗,脾虚不顾表也易汗;l 肝化液为泪,肝⽓虚,爱流眼泪,肝阴虚眼⼲涩;l 肺化液为涕,肺⽓虚,爱流⿐涕、打哈⽋;l 脾化液为涎,肾化液为唾,脾肾阳虚⼝⽔多,脾肾阴虚,易⼝⼲;l 春天养肝、夏天养⼼、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不及则补、太过就泻。

⼆、⼼脏养⽣:⼼脏如君王,主宰肌体的⼀切⽣理活动和聪明智慧;l 五脏六腑在⼼的统⼀领导下进⾏分⼯、协调;l 乐观不为物欲所累,⼼安⽽不惧;不妄想妄为,邪淫不能惑其⼼;l 起居有常,⼼神宁静,意志坚强,则神藏,魂魄不散,悔怒不⾄;l 下午2、3点出现⼼慌胸闷、脸红⼼跳,是⼼⽕外散,⼼病预兆;l 红⾊⾷物⼊⼼,⼼化液为汗,不正常汗多是⼼⽓不⾜;天王补⼼丸补⼼阴,柏⼦养⼼丸补⼼阳l ⼼病表现在胸胁,如胸前区疼痛、胸闷、⼼慌;l ⼼的精华反应在⾯部,⼼⽓充沛,⾎脉充盈,则⾯⾊红润有光泽,否则⾯⾊淡⽩⽆华,若⼼脉瘀阻,则⾯⾊青紫;l ⾆是⼼脏的外在表现,⾆质淡⽩⽽肥,属⼼阳不⾜,⾎流弛缓;⾆质红绛瘦瘪,属阴⾎不⾜,体液缺少;⾆尖伴⾯⾊红,属阴虚⽕旺,⼼⽕亢盛;⾆质黯紫或带瘀斑,属⼼⾎瘀阻,堤防冠⼼病。

三、肝脏养⽣:肝脏如深谋远虑的将军,肝脏正常,⽓机⽣发、疏泄正常,⽓息通畅⽆阻,否则肝⽓不疏、⽓⾎紊乱,引起郁闷,檀中⽳痛就是肝⽓不舒的表现;l 青⾊⼊肝,肝主筋,肝为风⽊之脏,厌恶风,风胜则筋挛抽搐;肝主全⾝筋膜,肝⾎充盈,筋膜得养,筋⼒强健,运动灵活l 肝藏“魂”,能耐受疲劳,储藏⾎瘀,肝⾎不⾜,则魂不守舍。

l 肝化液为泪,易流眼泪是肝⽓虚,肝经风热眼屎多,眼睛⼲涩是肝阴虚,流泪是肝脏最好的排毒;l 肝开窍于⽊,肝⾎不⾜,⽬失所养,会两眼⼲涩、视⼒减退或夜盲;肝⽕上炎,易⽬⾚多泪,眼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l 肝的⽣理证象表现在⼿脚指甲上,甲鲜红属邪热内炽,甲黄属湿热熏蒸,甲⽩属肝⾎不⾜,甲青紫属微循环不畅,甲⿊属严重肝⾎不⾜;l 指甲偏长性格较温;指甲偏短易冲动;指甲正三⾓,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喉炎;指甲逆三⾓易患糖尿病、肺炎;指甲有横沟精神不振、疲劳⽆⼒;指甲内陷甲亢、肾上腺亢进、风湿热;指尖⽂线出现股沟,提⽰⼼肌梗塞或中风。

五季养生

五季养生

夏天为何要养心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中氧气稀薄,心脏是 人体的循环动力,为了保证全身氧气的充 足供应,心脏得加大自己的动力,所以要 补充心脏能量,避免心脏功能透支。 养心蔬菜、水果:红辣椒、西红柿、苦瓜、 枸杞、火龙果、蛇果等。 生活养心:下午1点-3点是小肠经运行时间, 心络小肠,小睡一会有益于养心、忌过喜 过悲等。
五季养生
五季





Hale Waihona Puke 仲夏秋


五 行 五 脏 六 腑 五 官 五 色 五 味
木 肝 胆 目 青 酸
火 心 小 肠 舌 红 苦
土 脾 胃 唇 黄 甜
金 肺 大 肠 鼻 白 辛
水 肾 膀 胱 耳 黑 咸
食疗方法

肝;绿豆150g,排骨300g炖汤 心;胡萝卜200g,猪脚一只炖汤 脾;板粟炖土鸡 胃;百合花150g乳鸽一只炖汤 肾;当归30克和羊肉500g 女人进补时间:午时11:00-13:00 男人进补时间:酉时17:00-19:00
夏雨老师祝各位
身体健康 家何要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细菌也大量繁殖,肝脏是 人体的解毒器官,细菌大量的繁殖加大了 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春天要补充肝脏能 量。 养肝蔬菜、水果:白菜、菠菜、四季豆、 胡萝卜、青枣、青苹果、柠檬等。 生活养肝:晚上11点-3点式肝胆经运行时 间,保持正常睡眠、有益于养肝。保持心 情平和、性格开朗、多穿平底鞋走路等。
冬为何要养肾

肾藏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前后二阴; 主骨髓、生发、生育和血液代谢;机体的 生长从旺盛到衰退,都与肾的精气相关。 多吃黑色食品,胡椒,牛羊肉,木耳黑枣,乌鸡. 多活动腰部,注意休息,性生活规律 . 肾虚 之人,害怕惊吓,做任何事都显得唯唯诺 诺,久立伤肾,肾脏功能不好的人不能久立.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

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

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

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

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春、立春到立夏养肝之道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新陈代谢日渐加快。

在人体内部,血液循环加快,营养供应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

这些功能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肝藏血”其意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

肝的另一功能是管理情志,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关系。

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

如果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病症,精神病及肝病患者尤其容易在春季发病。

中医的“春宜养肝”、“春应在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春天的养生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之上。

在春天三月里,切忌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的负担。

与此同时,肝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加强服用养肝、降压之药物,精神病患者宜于此时定期服药,避免精神受到刺激。

这些都是顺应春季变化特点,保肝养肝之养生法则。

春天为何要养肝:春天万物复苏,细菌也大量繁殖,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细菌大量的繁殖加大了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春天要补充肝脏能量。

养肝蔬菜、水果:白菜、菠菜、四季豆、胡萝卜、青枣、青苹果、柠檬等。

生活养肝:晚上11点-3点式肝胆经运行时间,保持正常睡眠、有益于养肝。

保持心情平和、性格开朗、多穿平底鞋走路等。

○夏、立夏到小暑养心之道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养肝——肝主藏血,气血平和,面色红润光泽
春天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自然界长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体的细胞页开始活跃起来。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开发疏泄的作用,如果肝失调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引发精神、身体及面部的诸多问题。

所以中医在春季调养时以养肝为主。

肝的不适之症分肝阳亢和肝阴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形象的美丽。

肝阴虚【肝血虚】表现:
闷闷不乐、懒言少语、眼睛凹陷、黑眼圈、食物模糊等眼疾病;眩晕、抽筋、手抖、失眠多梦、易醒、便秘、月经不调、灰指甲或易断裂。

肝阳亢表现:
性急、易怒、脾气大、眼袋、眼红、头目胀痛、入睡难或噩梦多、大便秘结、高血压、月经不调(有血块、量多、量少)、面色潮红、有红血丝、黄褐斑。

夏疗心——心主血脉,其华在表,心血充盈,皮肤得以滋养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五脏对应的是心,所以的夏季应以养心为主。

中医在调养时分滋心阴和补心阳之说。

心阴虚的表现:
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多梦、面红躁热、或青紫或血管扩张,自汗、五心烦热、胡思乱想、焦虚倦怠、口干、舌颜色暗紫、舌尖疼痛、舌瘦而苔燥红、舌有溃疡。

更年期表现较明显,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

心阳虚的表现:
心气不足、长吁短叹、少言懒语、声音低微、胸闷气短、健忘、失眠、舌嫩而苔白、面色白或无光泽,会出现黄褐斑、痤疮等。

长夏养脾——脾主运化,祛湿除燥,滋养全身
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又称为长夏。

长夏在五脏中属脾,脾有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

若脾失调则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

脾喜燥恶湿,而长夏暑湿最重,并且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会吃很多冷饮,更加重湿气在体内停留,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长夏应以养脾胃为主。

脾胃实热表现:
贪吃、喜冷饮、口干燥、口腔有异味、腹胀、大便干裂、秘结、痔疮、口周易生红色皮疹、舌苔黄厚。

脾胃虚寒表现:
肌肉酸懒、面部肌肉呆板、背痛、肌肉松弛、精神抑郁、牙龈出血、水肿、胃胀痛、喜热饮、经血不止或量少或白带多、大便溏泊、形体消瘦、舌白苔厚、口周白色皮疹、面部则生黄褐斑、痤疮、过敏、易长皱纹、皮肤松弛、面黄。

仲夏芳香疗法精油
秋补肺——肺主皮毛,补肺气,养肺阴,肌肤温润柔滑
因为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

五行学说中,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症,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肺的不适应之症分肺阴虚、肺阳虚之分。

肺阴虚(肺热症)的表现:
大便干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咽燥、音哑、苔少干燥。

反映在面部则出现粉刺痤疮、囊肿、结节、酒糟鼻、脾下红疹、皮肤过敏、毛孔粗大、红血丝、皮肤瘙痒等。

肺阳虚(肺气虚)的表现:
咳嗽、气短、疲倦、懒言、怕冷、自汗、面色清白、易感冒、患鼻炎、舌白、便秘,面部易出现粉刺,毛孔粗大、皮肤敏感、瘙痒等。

冬固肾——肾主藏精,肾精充盈,气血旺盛,容貌不衰棗
冬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和热量来源于肾,肾的机能旺盛,生命力也旺盛;肾机能衰弱,生命力也衰弱。

在冬天如果能使肾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就可以适应严冬季节的气候变化,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所以,冬季应以养肾为主。

肾阴虚表现:
怕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酸腿软、骨质疏松、盗汗、记忆力下降、多动、注意力下降、尿频、尿急、耳鸣、便秘、虚喘、短气、苔少而燥。

反映在面部则呈绛黑色斑片、面呈黑色假面具、面部潮红、颧红(越到下午越红)、肾不纳肺气又会导致粉刺、痤疮、敏感等皮肤问题。

肾阳虚表现:
怕冷、手脚凉(女性进入三十五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大多会导致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不准,经期腹痛,性冷淡,子宫、卵巢、乳房易出现囊肿、肌瘤、肿块、更年期提前)腰痛、凌晨腹泻、耳鸣、尿频、尿急、骨质疏松、记忆力减退。

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易生黑色蝴蝶斑、粉刺、痤疮、敏感等皮肤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