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监控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

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

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而在这个问题面前,安防行业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

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会对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开始发展安防行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门禁产品和防盗产品,例如门禁卡和磁条卡等,这些产品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控制进出。

当时这些产品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它们很快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引入,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也逐步提高了。

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90年代初,传统的安防产品开始逐渐更新换代,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使得安防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成为了一个新的产业。

当时,监控技术的高清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方向很快发展起来,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也随之出现。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升级,让安防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不断提高,在市场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与接受。

三、市场竞争愈演愈烈21世纪初,安防行业的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行业内企业开始争相投入到技术和研发上,而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当时,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防企业们通过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来壮大自身实力,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安防行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也在变化与扩展。

安防行业的产品和技术,不仅仅针对了千家万户,也开始逐渐走向公共领域。

例如,机场、车站、医院、商业中心等场所,对于安全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场所使用安防产品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四、智能化发展势头不断增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也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变。

人体感应、声音识别、环境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涌现,使得安防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功能和效率也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也将进入更加智能化的时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防行业也将不断拥有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产品和技术。

安防行业概述

安防行业概述

安防行业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

安防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自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安防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在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门禁、监控等设备。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安防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0年代到80年代初,电子安防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重要场所的防盗、防火、监控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治安的问题,民用安防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安防领域迅速崛起,安防行业开始向智能化、高效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安防行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安防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智能家居等。

其中,监控摄像头是最常见的安防产品之一,其可以实时监控公共场所、家庭和企业等,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门禁系统则可以控制出入口人员的进出,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报警器则可以发出警报,以有效提醒员工和公众注意危险情况。

智能家居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安防产品,其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家电、智能锁等,提升家庭的安全性。

安防行业的服务内容则主要包括设计、安装、售后等方面。

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针对不同场所和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安装则需要技术人员对各种设备进行安装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售后服务包括维护、保养、更新等方面,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长期稳定运行。

安防行业的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安防行业逐渐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据市场调查,中国安防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级别,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其中,智能安防市场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未来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安防行业的主要企业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兴通讯、科达股份、恩智浦等,其中海康威视是安防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云电信息小编浅议安防视频监控技术四个发展阶段

云电信息小编浅议安防视频监控技术四个发展阶段

云电信息小编浅议安防视频监控技术四个发展阶段安防视频监控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兴起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模拟监控技术、模数结合监控技术、数字监控技术、智能一体化监控技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缆(同轴电缆)。

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主要应用于银行等金融行业等重点安全防范单位。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PC机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此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同轴电缆)。

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存贮,此阶段的应用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其传输媒介是双绞线或光纤,以高清监控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又称为IP高清监控系统,自此视频监控的发展进入了数字时代。

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

第四阶段:2014年8月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并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GB/T30147-2013《安防监控视频实时智能分析设备技术要求》和GB/T30148-2013《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电磁兼容抗扰要求和实验方法》。

这是经过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已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视频智能分析方面的国家标准。

由于对视频图像进行了数字化,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对其进行压缩、分析、存储和显示,通过视频的智能分析,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未来的监控市场发展在于智能分析,而且是在高清监控的基础上智能分析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近几年,视频监控技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芯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模拟视频监控,到现在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高清视频监控技术,以及刚刚发展的云视频监控等,产品一直不断升级、系统结构不断变化、功能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也在一直不断扩展。

安防监控系统论文

安防监控系统论文

安防监控系统论文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防监控系统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一、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由于犯罪、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这推动了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

最早期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采用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简称CCTV)技术,通过一组摄像头和监视器实现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然而,这种传统的安防监控系统具有监控范围有限、手动操作、图像质量较差等限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安防监控系统开始融合了网络、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元素。

网络监控系统通过在每个监控设备上安装IP地址,将各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实现对多个摄像头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数字化技术则使得监控图像的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运动检测、图像识别等。

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事件并发出警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安防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1. 家居安防随着人们对于家庭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家用安防监控系统的市场不断扩大。

家居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门窗传感器、红外线探测器、视频监控、烟雾报警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家庭的安全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智能化的家居安防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灯光系统等)相连接,实现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家居管理。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如办公楼、购物中心、酒店等也广泛采用安防监控系统来保障工作和交易的安全。

安防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公共区域、楼梯通道、电梯等关键区域,防止盗窃、破坏行为的发生。

同时,商业建筑中的安防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人流统计、行为分析等功能,为商户提供更多的管理和决策参考。

3.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大规模集中人口的场所,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安防监控系统在地铁、公交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各个领域,旨在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从安防监控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安防监控系统的概念安防监控系统,全称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预警、报警和管理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控制、巡更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二、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1.传统模拟监控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安防监控系统主要以模拟信号为主,监控画面质量较低,监控范围有限。

2.数字监控阶段:21世纪初,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安防监控系统逐渐向数字化转变,监控画面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监控范围进一步扩大。

3.网络监控阶段: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安防监控系统进入网络化时代。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多级联网、智能分析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安防监控系统的组成1.前端设备:包括摄像机、报警探测器、门禁控制器等,负责采集现场的视频、音频、报警等信息。

2.传输设备:包括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无线传输设备等,负责将前端设备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中心控制室。

3.中心控制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存储设备、管理软件等,负责对前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实时监控、录像、回放等功能。

4.显示与输出设备:包括监视器、大屏幕、打印机等,用于实时显示监控画面和输出相关报表。

5.供电与防雷设备:为保证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需配备专门的供电和防雷设备。

四、安防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1.视频编解码技术:将原始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降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压力。

2.智能分析技术:通过对监控画面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自动报警、行为识别等功能。

安防的发展历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安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之久远。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犬吠声、火把、警钟等方法来防范外敌入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安防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安防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是电话系统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及时传递警情信息,提高了防范外部威胁的能力。

接着,发明了安全报警系统,通过电源和电线连接呼叫器和报警装置,当别人非法闯入时,警报器就会发出刺耳的声音,起到警示作用。

这些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促使了安防行业的发展。

随着摄像技术和录像技术的出现,监控系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一个闭路电视(CCTV)的安防系统,人们可以通过黑白监视器观察到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有效地提高了对安全事件的感知能力。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问题,这种监控系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安防监控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监控画面,大大提高了安全监控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同时,无线技术的成熟也使得安防设备的布线成本大大降低,安装更为便捷。

除了监控系统的革新,生物识别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

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密钥和密码容易被窃取和盗用的问题,提高了门禁和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同时,这些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提高了出入口的安全性,防范了恐怖活动和非法入侵。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早期的安防系统逐渐过时。

现代安防系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巡更机器人、无人机、人脸识别门禁、智能报警系统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安防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实现安全预警、异常行为分析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防护的能力。

总的来说,安防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迭代的过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
安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人工巡逻和物理屏障(20世纪之前)
在此阶段,安防主要依赖人力巡逻和物理屏障来维护安全。

守卫巡逻、城墙围城、锁和门等物理设施被广泛使用。

2. 电力时代(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在安防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等设施开始投入使用。

3. 数字化与自动化(20世纪70年代-今)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安防系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取代了模拟系统,视频图像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存储。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为安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入侵侦测、烟雾报警和温度控制等。

4. 智能化与网络化(21世纪初至今)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安防系统开始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实时监控和追踪目标。

同时,安防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和控制,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5.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安防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提供更准确的目标识别和预警能力。

同时,大数据分析可
以为安防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智能决策支持。

总的来说,安防的发展历程从人工巡逻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未来将朝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

中国监控发展史

中国监控发展史

中国监控发展史监控,顾名思义,就是后台控制与监视是安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监控,监控给我们生活中带来许多便利,也震慑了许多想违法的坏人。

最早的摄像机,是1874年法国巴黎朱尔.让桑发明的。

那时的摄像机,是最初始的摄像机,后续经过一代代人的改进,就有了现在各式各样的摄像机,摄像头也是属于其中的分支,1987年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使用摄像头,那时候摄像头属于高科技产品,价格贵,只有一部分人用了起来并未普及。

但中国科技公司的学习和制造能力是相当厉害的,经过一番学习和制造后,在大概2006年的时候摄像头开始普及起来。

刚开始监控用的是模拟摄像头,那时候监控系统又被称为闭路电视监控,意思就是只能自己看,不能远程观看也不能共享。

如果监控附近有干扰的话,还要买抗干扰器。

但电视画面时常还是会出现条纹状,画面像素也不高当然这属于早期的监控摄像头,就像我们少年时代那样还不成熟。

为了让摄像头更好的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就这样出现了同轴高清网络摄像头,这款摄像头线路方面还是和模拟摄像头一样用的同轴线缆,但是在画面像素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画质更加细腻或许同轴高清摄像头,就好像我们的青年时代那样,略显成熟。

也和我们青年时代哪样来的快去的也快。

在同轴高清摄像头出现不久,数字网络摄像头就出世了,而数字网络摄像头的优点有很多。

可以说是完胜同轴和模拟摄像头。

所以同轴高清摄像头也被称为摄像头中的过渡摄像头。

现在市面上面几乎都用的是数字网络摄像头,线路方面用的是网线专输,距离远了可以用光纤传输,综合布线中相对来说较为方便。

在像素选择方面上,有800万像素可以选择。

远程观看和共享功能也都有。

摄像头功能是越来越完善,中国的科技公司发展也是越来越好,原先在中国占有监控市场的外国公司,如今市场份额也是越来越少。

摄像头的改进还在继续,中国科技公司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历程视频监控技术按照主流设备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模拟视频监控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视频阶段及近几年兴起的智能网络视频监控阶段。

模拟监控阶段的核心设备是视频切换矩阵,数字视频阶段的核心设备是硬盘录像机(DVR),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时代没有核心硬件设备,系统变得开放而分散,设备包括网络摄像机(IPC)、视频编码器(DVS)、网络录像机(NVR)及中央管理平台(CMS)等。

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各种类型的产品和系统架构均有一定比例,并均将继续存在一定时间,但从长远看,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代表了视频监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由模拟摄像机、多画面分割器、视频矩阵、模拟监视器和磁带录像机(VCR)等构成,摄像机的图像经过同轴电缆(或其他介质)传输,并由VCR进行录像存储,由于VCR磁带的存储容量非常有限,因此VCR需要经常地更换磁带以实现长期存储,自动化程度很低,另外VCR的视频检索效率十分低下。

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DVR 为主要标志性产品,模拟的视频信号由DVR实现数字化编码压缩并进行存储。

DVR 对VCR实现了全面取代,在视频存储、检索、浏览等方面实现了飞跃,之后DVR 在网络功能上不断强化。

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VS,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开始于本世纪初,主要由网络摄像机、视频编码器、高清摄像机、网络录像机、海量存储系统及视频内容分析技术(Video Content Analysis,VCA)构成,可以实现视频网络传输、远程播放、存储、视频分发、远程控制、视频内容分析与自动报警等多种功能。

1.2.1模拟视频监控时代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也叫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称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是完全模拟的视频监控系统。

此类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直到目前,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仍然因为其长期的应用积累而具有广大的市场占有率。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视频信号采集部分、信号传输部分、切换控制部分及显示与录像部分,视频信号采集部分主要为摄像机(镜头)及相关配件;信号传输部分负责将摄像机的电信号传输到矩阵主机或显示与记录设备,或反向将矩阵主机(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解码器以控制镜头或云台动作(统称PTZ控制)控制等;切换控制部分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进行视频图像的切换及前端设备的控制;显示及录像部分主要为监视器和长延时录像机,用来显示和记录前端摄像机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

1.视频采集设备视频采集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解码设备、电动云台等,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主要视频采集设备列举如下:●摄像机(Camer)●镜头(Lens)●防护罩(Housing)●支架(Bracket)●解码器(Decoder)●视频分配器(Video Distributor)2.信号传输设备信号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信号收发器、信号放大器、铜缆、光缆等,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视频信号的上行传输及控制信号的下行传输。

主要信号传输设备列举如下:●各类线缆及连接器●信号收发器(Sender/Receiver)●信号放大器(Amplifier)3.切换控制设备切换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矩阵控制器、控制键盘、控制码发生器等,主要负责视频信号的切换及前端设备的控制。

主要切换控制设备列举如下:●矩阵(Matrix)●控制码发生器●键盘(Keyboard)●人机界面(GUI)4.显示与记录设备显示与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画面分割器、磁带录像机等,显示与记录设备把从现场传来的电信号在监视设备上进行图像显示或记录。

显示与记录设备列举如下:●多画面处理器(Multiplexer)●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Monitor)●磁带录像机(VCR)1.2.2数字视频监控时代数字视频监控时代的标志性产品是硬盘录像机,简称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

硬盘录像机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本世纪初得到大规模应用,硬盘录像机的出现将磁带录像机(VCR)送上了末路。

硬盘录像机实质是集音视频编码压缩、网络传输、视频存储、远程控制、解码显示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组成是视频采集卡、编码压缩程序、存储设备、网络接口及软件体系等。

早期的DVR主要是进行数字化视频存储,在网络传输、软件应用、虚拟矩阵等方面的功能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在实际项目应用中,通常DVR与模拟矩阵配合使用,系统的控制和切换仍然由矩阵完成,而DVR仅仅代替了磁带录像机,实现对视频的数字化录像。

硬盘录像机经过不断发展、升级,在网络支持、虚拟矩阵、软件应用等功能上逐步得到加强,在一些项目中,可以以DVR为系统核心设备,以网络为支撑,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虚拟矩阵切换、存储、控制、管理等功能,在此情况下模拟矩阵不再是必需的。

1.硬盘录像机的主要功能与传统的模拟录像机相比,硬盘录像机的优越性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录像时间长,最大录像时间取决于连接的存储设备的容量;支持的视音频通道数量多,可进行几路、十几路、甚至几十路同时录像;录像质量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差;功能更为丰富,强大的应用软件支持;联网能力强,多台硬盘录像机联网可以构成大规模系统。

2.PC式与嵌入式DVR分为PC式及嵌入式两个产品形态,两者各有优缺点,并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PC式DVR一般采用工业主板加视频采集卡的架构,软件建立在Windows(或者Linux)操作系统上;嵌入式DVR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系统没有PC式那么复杂和功能强大,结构比较单一,产品性能比较稳定。

3.编码压缩算法DVR的关键技术是编码压缩算法,目前主流的算法是MPEG-4,此编码算法基于视频对象进行编码,考虑到帧内冗余及帧间冗余,可以在有限的码流下实现良好的视频图像质量,是目前大多数厂家采取的压缩算法。

H.264是近几年兴起并得到大力推广的算法,可以看成是对MPEG-4算法的升级和优化,能够进一步节省码流并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DVR应用中存在的主要视频编码方式如下:●MJPEG●MPEG-2●MPEG-4●H.2641.2.3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时代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是网络摄像机(IPC)、视频编码器(DVS)、网络录像机(NVR)、视频内容分析(VCA)单元,中央管理平台(CMS)、解码设备(Decoder)、存储设备等。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完全分布式的架构,系统架设在网络上,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利用智能管理软件可以实现视频资源的管理、整合、配置、传输、调用、存储、报警、集成等。

1.视频采集编码设备视频采集编码设备主要有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网络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主要完成视音频信号的采集、数字化、编码压缩及网络传输。

2.中央管理平台(CMS)CMS是网络视频监控应用中有关软件的通称,其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功能是资源的管理、媒体的分发、存储管理、告警服务、用户服务等功能。

3.网络录像机(NVR)NV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视频的存储、转发与回放,与DVR的显著区别是:NVR 不直接与模拟视频信号连接,其存储与转发的是前端设备已经完成编码的视频流,因此,NVR必须配合网络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才能构成完整的系统。

4.解码显示设备解码显示设备主要将网络传输过来的数字视频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进行输出显示。

5.视频内容分析(VCA)视频内容分析技术(Video Content Analysis,VCA)来源于计算机视觉,它能够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理解画面中的内容,其实质是“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

目前,将部署了视频内容分析单元的系统称为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IVS),IVS将大量的、枯燥的视频内容分析工作交给了编码器或计算机,将保安人员从传统的繁重监控任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系统自动探测跟踪并触发报警,保安人员只需要进行录像查看,确认警情并联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图像处理器】可以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网络信号的接入【矩阵】实现多输入少输出等功能【图像处理器】可以控制【矩阵】【视频矩阵】:视频多路输入切换到多路输出;例如:32*32矩阵【视频分配器】:1路视频输入分配输出成多路;例如:16*32分配器【图像拼接控制器】:把多个显示器组成一个画面;或者多个显示器单独显示这个画面。

【光端机及其作用】光端机是成对使用的,有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机:将模拟的(视频、音频等)或数字的(网络、开关量等)电信号转换为可供光纤传输的光信号。

接收机:将光纤传来的光信号恢复成模拟或数字信号。

说白了就是电--光--光--电转换。

模拟或数字信号的传输传统使用放入方式为线缆传输和无线传输,这两种方式受距离和环境的影响很大,传输的容量也有限,而光纤传输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是远距离、大容量、不受干扰的传输方式。

————————————{比如在一座大型公园的很多角落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工程师要把摄像头拍摄到得图像传到显示器上,让工作人员从监控室看到所监控的位置的图像。

你想一想这套装置,在公园很大而监控室就只有一个的情况下,从每个摄像头到显示器都有一段距离,或长或短,距离短的也就是离监控室近的只有50米,距离长的有1200米。

整套装置都用线缆来传输信号,一般都是铜做的金属线缆。

而金属线缆有两个毛病,在传输距离超过700米的情况下,摄像头的信号到达显示器时就会严重损耗,显示器上什么都看不清。

还有遇到强磁场、强电场干扰时图像也无法正常显示,多数情况下也是什么都看不清。

解决这两个问的办法就是放弃使用金属线缆,而改用光纤来传输信号。

那光端机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就用解决远距离传输这个问题来说明它的作用。

试想一下,直接把连接摄像头和显示器的金属线缆剪断,把1200米长的光纤接在中间,在接口的地方缠上胶带,这样能行吗?当然不行。

这时就需要光端机的帮助。

光端机都是成对使用的。

当金属线缆剪断以后,其中一个光端机就接在连接着摄像头的金属线缆的断口上,是通过BNC视频接线方式连接的。

这台光端机的作用是把摄像头通过很短的金属线缆传来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从它的光口通过1200米长的光纤把光信号发射出去。

这条光纤一直接到1200米外的监控室,连接在另一台光端机上。

这另一台光端机一边连接着光纤,另一边也通过BNC视频接线方式与连接着显示器的金属线缆断口相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