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义齿逐渐成为替代牙齿的重要选择。

传统的义齿需要以固定形式安装在牙齿上,而可摘局部义齿则成为一种更加适合部分缺失口腔的设计。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可以从口腔中取下来的义齿,需要用类似于头箍的夹子将其安装在牙齿上。

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它的形状更加灵活,适合不同形状的口腔适应。

并且其密合度更高,可以有效地防止口腔中残留的食物。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1.良好的牙齿支持:可摘局部义齿需要有至少一个牙齿来作为支撑,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每颗支撑牙齿的状态,并且保证其结实稳定。

2.充分的磨耗空间:义齿摩擦产生的空间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到义齿摩擦产生的空间和充分的磨耗空间。

3.完美的元素位置:义齿的每个元素都需要与其余牙齿/义齿的元素保持同步,这通常通过设计深度等特征来保证。

4.正确的摄影和记录:义齿需要被精准制作,并且不能影响口腔的自然美观,因此需要通过良好的摄影和记录来完成这一点。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优势1.价格更实惠: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可摘局部义齿需要的材料和生产成本更低,因此价格更实惠。

2.灵活性更高:可摘局部义齿的形状可以根据口腔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调整,更加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3.维护更加方便:由于可摘局部义齿可以取下来来清洁,因此维护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加容易保持口腔的清洁度。

4.伤害更小:可摘局部义齿更加轻盈,相比于传统的义齿具有更小的伤害风险。

四、针对可摘局部义齿的注意事项1.初期佩戴时应逐渐适应。

2.佩戴前应对口腔做好彻底的清洁。

3.磨合时间和保养相当重要。

4.客观评估各项指标。

总之,可摘局部义齿作为一种新颖的设计,能够更好满足口腔缺损的需求。

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优势让可摘局部义齿成为许多人使用的选择。

同时,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保证其是否符合口腔健康和美观的要求。

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2.制取解剖式印模法
取上颌印模时,用左手持口镜牵拉患者左
侧口角,在倒凹区、较高的颊间隙处、上颌结节
区、高穹隆者的硬腭上放适量的印模材料,右手
持托盘,以旋转方式从左侧口角斜行旋转放入口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预备的原则: ( 1 )支托凹一般预备在缺隙两侧的近、远中边 缘嵴处。也可在舌隆突或切缘。 ( 2 )若上下颌牙的咬合过紧,或牙合面牙本质 过敏时,不要勉强磨出支托凹,可适当调磨对颌 牙。若对颌牙伸长,可适当多磨除对颌牙,少磨 基牙。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3)支托凹的位置尽量利用上下颌牙咬合状态的天然 间隙,也可设在不妨碍咬合接触处。 ( 4 )在保证铸造牙合支托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少磨牙 体组织。牙合支托凹的深度一般约为 1-1.5mm ,凹底应 在牙釉质内。边缘嵴及线角处应圆钝。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隙卡沟的预备 隙卡沟位于两个相邻牙牙合面间的牙合外展隙 区。隙卡通过牙牙合外展时应不妨碍牙合接触。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3, Elsevier Science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第一章总论可摘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是两种概念。

可摘义齿比可摘局部义齿的范围大。

可摘局部义齿只能修复牙列缺损,亦可称为活动部分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中所有的金属部分统称为支架可摘义齿基本制作过程:1 复制口颌组织形态的模型2 检查模型是否达到制作要求3 对照模型审阅义齿的设计单4 在模型上用人工材料制作修复体5 送交临床医生试戴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设计灵活多样;2适应范围较广(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位和范围的缺损)3制作方法简便4价格低廉缺点:1部件相对较多2体积大3异物感较强4对美观、发音、功能有一定影响5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适合做可摘局部义齿)游离端缺失是指基牙都在缺失近中侧,远中侧不叫游离端缺失。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的患者2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过渡性修复,或称过渡义齿3可在拔牙前制作,在拔牙后立即戴入的可摘局部义齿,或称即刻义齿4因牙周病,外伤或手术造成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5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6口内基牙或余牙松动,为固定松动牙齿所做的可摘夹板式义齿7腭裂患者需以基托封闭裂隙者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牙体制备时磨除牙体组织者,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症: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够者2基牙呈雏形,固位形态过差,义齿不能获得足够固位力者3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者4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卫生差者5对丙烯酸酯过敏者6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7对义齿基托异物感无法克制者可摘局部义齿常按其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结构: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义齿粘膜支持式义齿混合支持式义齿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人工牙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可摘义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修复方式,用于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在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情况、功能要求和美观需求,以确保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满意度。

本文将讨论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口腔检查和诊断在设计局部可摘义齿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诊断。

口腔检查包括检查牙齿缺失的位置、周围牙齿的状态、牙槽骨的情况等。

通过X光片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口腔结构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合理的基托设计基托是支撑和固定义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中,基托的设计要考虑到患者的舌位、唇位、牙弓形态等因素,以及对周围健康牙齿的保护。

基托的合理设计可以提升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三、正确选择材料在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材料非常关键。

对于基托和支架的材料选择,应当考虑其力学性能、耐磨性、生物相容性等因素。

对于义齿体的材料选择,应当注重其美观度、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义齿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全瓷和高分子材料等。

四、支架设计的精确性支架是用于固定和连接义齿的重要部分,支架设计的精确性对于义齿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的支架设计应当考虑到牙齿缺失部位的解剖形态、周围牙齿的稳定性和受力情况,以及对患者口腔卫生的便捷性。

五、修复后的调整和满意度评估在完成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合理的修复后的调整,可以提升义齿的咬合功能和舒适度。

同时,定期进行满意度评估,以了解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程度,并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口腔情况、功能要求和美观需求,并合理选择材料、设计基托和支架,以确保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满意度。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确的制作,才能实现局部可摘义齿的良好适应性和舒适性。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一)假设你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你的诊所里经常会有需要摘除或替换牙齿的患者。

在牙齿摘除或缺损的情况下,局部义齿是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局部义齿需要将金属支架放在不能被看到的地方,这个支架需要用钩子固定在健康的牙齿上。

这种设计使得牙齿容易受损并且非常难以清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被开发出来。

以下是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一些主要特点。

1.简化设计可摘局部义齿相对于传统局部义齿是更为简单的设计,它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金属支架。

这一点使得义齿更容易接受,并且更便于清洁。

2.使用弹性几何设计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使用了新技术,包括弹性复合材料和自承式几何设计。

这些技术可以使得义齿适应不同的咀嚼压力,同时,它可以高度弹性的设计,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口内环境。

3.使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可摘局部义齿使用生物兼容性材料,比如说钛和Zircone Ceramics。

这种材料不会在人体中引起任何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使用长达15年。

4.简化维护可摘局部义齿可以更容易的进行维护和更换,而且更容易清洁。

它可以通过拆卸和清洗,使得患者能够保持口腔健康和外观。

5.提高外观质量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可摘局部义齿保证了优秀的外观和质量。

设计师可以对每个人独特的口腔环境进行重新塑造,使得患者的口腔外观非常自然。

总的来说,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适用于那些需要特殊照料的牙齿和缺损较大的患者。

它是针对现代口腔医疗技术的一种优秀的融合。

作为一名牙科医生,你应该积极地向患者介绍这种新的设计,并且为他们进行最佳的选择建议。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归纳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归纳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首先,给大家的是可摘义齿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总体思路A 肯氏分类B 就位道的确定,支持形式的确定C 各个部件的设计:人工牙、固位体、连接体、基托本思路只有3个大点,即ABC,这样能方便记忆和理解.首先讲解的是:可摘义齿的教学部分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向来都是修复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科目,尤其是可摘局部义齿,更是让很多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老师在上面念的是什么天书.在这个部分,只讲解局部义齿的教学,全口义齿以后有机会再做论述.A 肯氏分类我们来看图片:肯氏一类,双侧游离缺失肯氏二类,单侧游离缺失肯氏三类,缺失前后均有基牙肯氏四类,前部缺失亚类是除确认缺失分类以外存在的缺隙,四类无亚类。

如76/67缺失为肯氏一类,7643/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一亚类,7643/4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二亚类。

上面的东西都比较的好理解,如果确实有人不理解那你就真的没有办法往下学下去了......B就位道请你先背下面的4点1定义,是指义齿戴入的角度和方向2模型向哪边倾斜,哪边的倒凹增大,义齿从相反的方向就位。

如模型向后倾斜(绝大部分都是向后倾斜的),基牙远中倒凹增大,义齿从前向后就位。

3均凹法,将基牙的倒凹做平均分配。

4调凹法,将基牙的倒凹适当的集中在一端。

可能有人要问,倒凹是什么?先来看下面的图通过上面的图形相信大家都清楚了什么是倒凹。

在有的加工厂,则叫做倒扣、扣位等等。

(以下的内容为C部分的固位体当中的知识,因为跟这里的关系密切,所以先提前在这里讲解。

)倒凹的确定依靠观测线,即观测线以下则为倒凹区。

根据模型的倾斜方向,可以把观测线分为一、二、三型观测线,相对应的为I、II、III型卡环。

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型卡环。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I型卡环。

三型观测线为,基牙向颊侧或者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II型卡环。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可摘局部义齿-4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可摘局部义齿-4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生物力学要求减少义齿对基牙产生的水平侧向力和扭转力,降低牙槽骨的吸收效率。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本要求1.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稳定、支持作用2.能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3.恢复口腔生理功能和面部外观4.坚固耐用5.容易摘戴三、基牙的选择★1.基牙的健康情况①首选健康天然牙—牙周健康、支持力大、牙冠长短合适的后牙②固位型好,具有一定倒凹(畸形牙、错位牙、过小牙一般不错考虑)③患牙应先予以相应的治疗2.基牙的数目2~4个3.基牙的位置近缺隙;合理分散,增加固位4.考虑影响基牙受力的因素四、义齿固位力的来源1.卡环固位臂的机械固位力2.基牙导平面与义齿导平面板、小连接体与牙体、舌侧托与牙体间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3.大气压力,4.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的吸附力和界面张力倒凹的深度(deepest position of undercut):指观测器的金属分析杆到倒凹区最深处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倒凹的坡度(slope of undercut):指倒凹区基牙牙面和牙长轴之间构成角度。

五、卡环固位臂机械固位力的影响因素1.脱位力的方向—与就位道所成角度↑,固位力↑(制锁力)2.基牙倒凹的深度—倒凹深度↑,固位力↑基牙倒凹的坡度—倒凹坡度↑,固位力↑根据材料特性,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合适的位置,不需进入最深部位(深度<1mm,坡度>20º)3.卡环臂的弹性↑,正压力↓,固位力↓①长度三臂卡环>圈形卡环②横断面形态半圆形>圆形③粗细粗>细④类型一型卡环>二型卡环⑤材料刚度越大、弹性限度越大,固位力越大制锁力:指义齿有多个固位体或缺牙间隙,在行使功能时,脱位力与就位道方向不同,表现出互相牵制。

制锁区:指义齿收到邻牙约束的部分。

制锁角:就位道与脱位力的方向所成角度。

六、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当义齿的多个导平面与基牙上多个导平面相接触时,就会产生确实有利的摩擦固位,并决定就位摘出道。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

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多。

局部可摘义齿是一种替代缺失牙齿的治疗方案,通过使用可摘戴的义齿来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

本文将介绍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

1. 骨密度评估在局部可摘义齿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骨密度。

骨密度评估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或者其他影像学技术来进行。

评估骨密度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骨增量手术,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

2. 牙位关系记录牙位关系记录是设计局部可摘义齿的重要步骤。

这一步需要精确测量患者的牙齿大小、位置和咬合关系。

常用的记录方法包括口腔印模、面弓及咬块、牙合膏等。

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制作出与患者口腔形态相符合的义齿。

3. 骨槽设计骨槽设计是局部可摘义齿设计的核心。

合理的骨槽设计可以确保义齿的稳定性和适配性。

一般情况下,骨槽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患者的口腔形态、牙列缺失情况、颌骨形态以及患者的舌位和咀嚼功能。

在设计中,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义齿和支持结构。

4. 选择材料和技术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还需要考虑义齿的材料和制作技术。

目前,常见的义齿材料包括亚克力树脂和瓷材料。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

制作技术方面,包括数位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等先进技术,可以提高义齿的准确性和适配度。

5. 强化支持结构为了提高局部可摘义齿的稳定性和承受力,常常需要强化支持结构。

支持结构可以包括金属基底、植入体、假牙床等。

这些结构在承受咀嚼压力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6. 述评和调整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经过患者的接受和试戴。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感到舒适和自然,是否能满足咀嚼和美观的要求,都是评估设计方案的重要指标。

根据患者的反馈,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结局部可摘义齿设计方案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情况、功能需求和美观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首先,给大家的是可摘义齿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总体思路
A 肯氏分类
B 就位道的确定,支持形式的确定
C 各个部件的设计:人工牙、固位体、连接体、基托
本思路只有3个大点,即ABC,这样能方便记忆和理解.
首先讲解的是:可摘义齿的教学部分
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向来都是修复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科目,尤其是可摘局部义齿,更是让很多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老师在上面念的是什么天书.在这个部分,只讲解局部义齿的教学,全口义齿以后有机会再做论述.
A 肯氏分类
我们来看图片:
肯氏一类,双侧游离缺失
肯氏二类,单侧游离缺失
肯氏三类,缺失前后均有基牙
肯氏四类,前部缺失
亚类是除确认缺失分类以外存在的缺隙,四类无亚类。

如76/67缺失为肯氏一类,7643/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一亚类,7643/4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二亚类。

上面的东西都比较的好理解,如果确实有人不理解那你就真的没有办法往下学下去了......
B就位道
请你先背下面的4点
1定义,是指义齿戴入的角度和方向
2模型向哪边倾斜,哪边的倒凹增大,义齿从相反的方向就位。

如模型向后倾斜(绝大部分都是向后倾斜的),基牙远中倒凹增大,义齿从前向后就位。

3均凹法,将基牙的倒凹做平均分配。

4调凹法,将基牙的倒凹适当的集中在一端。

可能有人要问,倒凹是什么?先来看下面的图
通过上面的图形相信大家都清楚了什么是倒凹。

在有的加工厂,则叫做倒扣、扣位等等。

(以下的内容为C部分的固位体当中的知识,因为跟这里的关系密切,所以先提前在这里讲解。


倒凹的确定依靠观测线,即观测线以下则为倒凹区。

根据模型的倾斜方向,可以把观测线分为一、二、三型观测线,相对应的为I、II、III型卡环。

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型卡环。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
出的观测线。

对应II型卡环。

三型观测线为,基牙向颊侧或者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II型卡环。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先看到下面的图形:
图形上已经表示了卡环的类型,请大家仔细想想上面的话,尽快理解。

I型卡环的固位、支持、稳定都非常好。

所以用在健康,稳固的基牙上。

II型卡环的固位,支持都不错。

而且对基牙的损伤较小,在肯氏一二类中经常用到,尤其是下颌。

卡环就有点像人的手,I型是两只手抱着,II型是两只手托着。

III型用的较少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1.设计观念:1.生物力学原则稳定、固位、支持组织载荷、机械耐用性
2.卫生原则(二期预防)开放设计/卫生设计:
①控制菌斑②损伤组织
方法:牙弓缩短概念固定义齿FPD或其它
RPD的开放卫生设计原则(源于德国标准文件):
“如果RPD的基本构件既不接触到牙,也不接触牙周组织,就不会引起这些组织的损害”。

当代RPD设计的重点应在不损害生物力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架构件和构件尽量少覆盖口腔软硬组织。

2.一般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
①固位体:2~4个,可钢丝弯制或钢丝卡与铸卡联合设计,合支托铸造,铸造卡环常设计为对抗臂
②后牙缺失2个以上(个别非连续2个牙的缺失可以单侧)都双侧设计,邻近缺隙的牙首选基牙
③前牙缺失1~4个,设计为34间隙卡,卡环放在4上,若前牙缺失5~6个,在34间放
隙卡外,还应在67间放隙卡,卡环放在6上,基托可设计为马蹄状(U形)
④基托大小由缺隙部位、数目、基牙多少决定
对于前牙5~6个缺失或前后都有缺牙或后牙缺失,固位体应构成△或□(也就是教课书上常说的面支承式),基托为马蹄状,否则为较大基托或大小范围同全口义齿。

⑤隙卡位置常设计在34间,后牙尽可能设计为三臂卡
⑥特殊设计:3缺失、4缺失、7缺失或46间隔缺失、57间隔缺失,可单侧设计
3.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法:
基本原则同上,只是支架义齿的卡环设计更为灵活多变,需要自己多熟悉各型卡环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不同情况下大连接体的选择和使用。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后牙缺失,前后有基牙或游离缺失,基牙能构成△或□,常规设计后腭杆
②前牙缺失,设计前腭杆或腭板
③前后都有缺失,设计为前后侧腭杆,下颌比较简单,根据不同情况选好舌杆和舌板就
OK了,但要注意,游离缺失最好设计成舌板以防止摆动,特殊情况才谨慎使用牙板或颊侧连接体(牙间隙大或松动的,后者的适应证为舌侧倒凹过大者)。

④单侧多数牙缺失,设计为封闭腭杆或板(上颌硬区让开)
⑤多数牙缺失,基牙不超过两个,设计为“板”,大小同基托式义齿
⑥铸造固位体的卡环类型多,可使用RPI或RPA(根据牙槽嵴情况定,吸收少用)、联合卡、指卡、箭头卡、对半卡、回力卡、半卡、八字卡等等太多了
7.支架义齿的就位道也很重要,要注意导平面和就位方向,直接固位体的固位臂最好选择手工弯制。

~总结完毕
再啰嗦几句,前两天看过了“常见支架义齿设计错误”的文章后觉得很好,再综合以上这些原则,相信大家都能够设计出完美的可摘局部义齿了。

不过,一定要记得卫生原则啊,太重要了,然后就是经验的积累了。

要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给大家推荐张富强老师的视频讲座,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很生动明了,有机会看下。

用教科书上的说法是根据口底的距离来选择舌板或者杆,但临床上同时要考虑卫生和稳定等因素。

在末端游离的时候使用舌杆会使义齿可能发生以合支托为支点的郏舌向摆动。

用舌板的话在前牙区会有效抵抗这种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